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亦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作文(篇1)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經常會吃粽子,吃咸蛋黃,喝雄黃酒,如果生活在南方還可以劃龍舟。
說起端午節,就讓我不由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選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但卻遭到了反對,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不久后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5月5日。在寫下絕筆作《懷沙》后,就抱石投汩羅江,他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在屈原死后,楚國百姓悲痛萬分,紛紛到汨羅江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船在江上來回打撈屈原的真身。有一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了江里說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效仿。又有一位老醫師擔心蛟龍水獸會傷害屈原,就拿來議壇雄黃酒倒進水里。后來人們又怕飯團被蛟龍所食,便想出了用竹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方法。于是就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每年的五月初五被人們定為了端午節。
雖然端午節距今已有千年,可任時間如何的流轉我們都要時刻銘記這段歷史,并把它傳承下去。為的是紀念已故的屈原,歌頌他的愛國情懷,汨羅江一躍,他選擇與國家共存亡。
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作文(篇2)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為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爸爸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鼻俏膶W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亡。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著石頭自投舊羅自盡。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尸體,老百姓為 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尸體,家家戶戶包粽子,然后把粽子投入舊羅,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尸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彩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卑职终f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粽子咯!”我的媽媽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粽葉,學著我的媽媽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我的媽媽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粽葉丟在地上。我的媽媽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粽葉繞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把糯米放進去?!蔽野凑瘴业膵寢屨f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粽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粽子了啊,后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我的媽媽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卑昧唆兆樱覀兙椭笃饋砹?。過了半個多鐘粽子也煮熟了,我的媽媽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粽子,不油也不膩?!睅追昼娺^去了,一吊粽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作文(篇3)
端午節要吃粽子,然而今年的端午節卻吃不到粽子。望而不得,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今天作文課,我們被安排到學前四教室觀摩他班包粽子。不動手看別人忙碌,有多爽??!碧綠的粽葉,雪白的糯米,纖細的粽繩,在一雙雙小手里擺弄著:先把粽葉折成圓錐形,接著往里裝入糯米,壓實,然后將高出錐形的粽葉按下,蓋嚴糯米;最后拿出粽繩將其五花大綁,打結了事。他們熱火朝天地包著,嘰嘰喳喳地說著,熱鬧的`是他們,我們在旁邊看熱鬧。他們一會兒把粽葉卷成了筒狀,一會兒米從粽葉里漏了出來……狀況百出。“系鞋帶會系嗎?打結,打結……”一個同學著急地對搭檔吼道?!澳銜?,你來!”搭檔撒手不管了。看著他們互懟,笨手笨腳的樣子,禁不住想出手相助,但老師不允許。只好撿旁邊掉落的米粒捏在手里把玩。嗨,第一次感覺到不“勞動”是這么難受。更難受的還在后面呢!
一件件成品出來了,擺在講臺上,大家笑成一堆。有營養不良的“三角板”,有胖嘟嘟的“滾筒”,還有方方正正的“海綿寶寶”……第一次知道粽子還可以長成這種模樣。看著這千奇百怪的粽子,每位同學的臉就像煮開花的粽子——快樂幸福是包不住的!
作為獎賞,他們要把包好的粽子拿回家煮??粗麄兡弥约旱膭趧庸麑嵲谖覀兠媲办乓?,我們的眼珠子都差點瞪出來,羨慕極了。我們仿佛嗅到了粽香,不停地咽著口水。
袖手旁觀別人勞動,看著別人享受勞動果實,既煎熬又難受?!俺圆坏降聂兆印苯o我上了一堂深刻的課!
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作文(篇4)
有很多傳統節日,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始于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最為廣泛流傳的傳說之一是源于紀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言陷害被革職,并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千百年來盛行不衰,還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甚至傳到了日本朝鮮及東南諸國。
怎么樣,中國的傳統文化多吧,還有書法儒學等等,自己去了解了解吧!
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作文(篇5)
5月初五,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5月節等。端午節的風俗也可多了,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還有賽龍舟!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吃粽子了,不僅僅是吃粽子,我還特別喜歡包粽子,如此領會到自己辛勤的勞動成就后,那種自豪與喜悅是滿滿的,什么也不可以代替的!
每年端午節我都會跑到奶奶那里去幫忙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一到門口,奶奶就笑呵呵地叫我進去,我跟奶奶聊著聊著忽然想起了正事——包粽子!包粽子也是技術活,第一要選擇上好的糯米,我精挑細選一番,最后認可地址點頭!下面就是用把粽子葉卷成一個圓錐形,然后把糯米填進來,要填得溢出了才差不多了,奶奶說如此有益于后面的包裹,可以使粽子里的餡料充滿整個粽子。
然后根據螺旋的手法,把粽葉的另一端開始慢慢的卷起來。卷到最后的樣子,要留一點小尾巴。接著把尾巴全部卷起來,用大拇指把它壓住,把卷起來的'那一面對折過來,最后用棉線底部十字形的捆包起來,捆好不讓它散開就好了!大家把二十個粽子全部包好之后,粽子們就該下鍋了!
我耐心地等著,就等著那香噴噴的粽子出爐!“好了!”當我聽到奶奶的話時,天知曉我有多開心!我急忙把腦袋湊過去,去看看我的勞動成就!耶!大功告成!我屁顛屁顛地請母親父親他們過來吃粽子,他們都說美味,我的心里也樂開了花!
每次端午節都給我帶了非常大的喜悅!
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作文(篇6)
我要繼續努力,不斷“長大”!讀書,能讓我學習到許多的知識,這不,現在就跟大家說一個故事。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后投江自盡。后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著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后。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著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后,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著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粽子。最后,將其中6個粽子投下河去喂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余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后,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采蓮。由一個打扮得不堪人目的醉漢為導,抬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得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后跟著鑼鼓隊、花童等。這個游行隊伍要進人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干給他們。隊伍有十幾米長,由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云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于得到一件禮物—香包。
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為主,表面細繡著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說,香包里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愿。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么別具特色,那么令人難以忘懷!
以端午節為主題的作文(篇7)
“嘿喲,嘿喲……”一陣粗壯急促而鏗鏘有力的號子聲傳進我的耳畔。??!賽龍舟開始了!端午節也悄悄的來臨了。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為每年的五月初,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去病防疫的節日,后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為祭奠屈原的節日,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的習俗,而最有意義的要數包粽子了。
我先拿出一片棕葉,把它裹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漏斗狀。接著,我在“漏斗”里灌了一勺米。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粽也有悲慘之時,“漏斗”一下子被撐破了,“嘩啦啦”,糯米灑了一地。我只好做第二個“漏斗”。我選了一張鮮嫩的粽葉,小心翼翼地把它沿45度角裹起來,再用食指把它轉緊。緊接看,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只放了半勺米,還用筷子把米插緊。然后,我把粽葉兩端包起來,形成了一個三角形,一個粽子的雛形就做好了。最后,我把粽子用細麻繩扎起來。我先用繩于做了一個“圈套”,小心翼翼地把它纏住,再用手一拉,哈哈!粽子進入圈套了,被牢牢扎住了!看著自己的杰作,我開心地笑了。最后,我們把這些粽子放進鍋里煮了起來。大約過了20分鐘,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粽子熟了,大家高高興興地吃起了粽子。
端午節是我喜歡的節日,它不僅能讓我了解風俗習慣,還能吃上香噴噴的粽子。通過這次端午節包粽子,我明白了要敢于實踐、敢于創新,去開創創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