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資網 > 節日作文 > 傳統節日作文 > 中秋節作文 > 中秋佳節的優秀作文

中秋佳節的優秀作文

| 鞏詩2

中秋佳節的優秀作文

盼啊、盼啊……盼望已久的中秋節終于來臨了。中秋佳節之夜,皓月當空,皎潔的月光灑滿了大地,吃著香甜的月餅,賞著明亮的月亮,有一種念頭涌上心頭……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關于中秋佳節的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中秋佳節作文1

今年的中秋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回到了奶奶家。在奶奶家我們吃到了奶奶親手做的又香又甜的月餅。

在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從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相傳當時中原人不甘受蒙古人得統治,有志之士皆思起義抗元。劉伯溫便用計三部將有瘟疫的謠言,要人們于中秋節買月餅來吃以避禍。大家買了月餅回家后切開一看,里面藏著紙條,寫著“八月十五夜起義,”于是民眾紛紛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月餅因而成為中秋節的應景食物。

在中秋還有一項習俗,就是晚上賞月,所以我也和妹妹在十五的晚上在樓前賞月,這月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清云,如煙似霧,迷蒙在月光下。有人說新月似月牙,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名謀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說,云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在這樣的情境中,我想起了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啊,在外的人們怎能不思念故鄉的親人呢?

中秋節又被稱為中秋或仲秋。不約十五的月亮比起它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送個圓圓的餅,獻一顆圓圓的心,寄一份圓圓的情,圓一個圓圓的夢,祝大家中秋快樂。

中秋佳節作文2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F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征著團圓。月餅的制作從唐代以后越來越考究。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磥懋敃r的月餅和現在已頗為相近了。

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短茣ぬ谟洝酚涊d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征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中秋節時,云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

中秋佳節作文3

原以為中秋節會一個人過,但沒想到接到很多以前同事的邀請,真的很開心!理所當然度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我和幾個以前的同事約好了,去另外一個以前同事的家里一起過中秋節,中秋那天我們都沒有放假,雖然我們都是勿勿忙忙地趕過去,但是,我們玩得很開心、吃得也很開心。

廣東這邊都流行,每逢過節都要拜神,但要根據節日來拜神,節日不同所擺的東西也不同。就例我所見過的中秋節,同事家準備了好多東西,也是必備的東西,有十四五種水果,都是非常好吃、又 貴的水果,還要必備有田螺、芋頭,月餅也是理所當然要必備的,同事說中秋節吃的東西是最多的,比過年還要多。幾個同事們開玩笑的說道,小劉現在就要好好學習。呵呵——!因為我決定以后在廣東 這邊生活。

我們有說有笑的在陽臺上吃著東西,真的很開心,就連接電話也還不停的吃,吃得好撐、好撐,吃飽了又吃吃酸的東西消化消化。直到肚子已撐的簡直要炸了,可嘴巴還想吃。吃飽了就出去走走, 走走回來又是接著吃,直到撐得不行才沒吃。

真的好開心,雖然過得很平凡,但很開心,見到她們我就象變了個人一樣,變得好開心,什么煩惱都沒了,想開玩笑就開玩笑,想怎么開玩笑也沒人生氣,真的好開心。那樣的心情已經好久都沒有過了。這個中秋節也許永遠都會停留在我的記憶里。

中秋佳節作文4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所以被稱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還要圓,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中秋前夕,人們都盡可能和家人團聚,取人月雙圓的意義,八月十五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是漢族和少數民族的民間傳統節日。早在三代時期我國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

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晚上,有賞月、游湖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很少了。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古時還有祭月和拜月活動。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有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地方,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餅與中秋節的聯系是在明代。

具有關資料說,當時,北京城市里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制作月餅,用于自身和贈于親朋好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比如,山西省介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制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餅,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小孩們準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為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中秋佳節作文5

中秋佳節月兒圓,滿城浸于桂花香。晚上,我和爸爸媽媽散步途徑西園小廣場,那里的金桂銀桂開得是那么熱烈,那么沁人心脾。我突然想像課文《桂花雨》中的小主人公那樣嘗試著搖桂花,爸爸不僅贊同,而且還提議:“我們可以把搖下來的桂花做成桂花糖,讓這份香味保留更長久!”于是,我們合理分工,我負責搖花,爸爸媽媽承擔接花的任務,接花的容器是媽媽脫下的外套。我先找到掛滿花朵的枝條,然后使勁地搖,搖阿搖,桂花紛紛落下,大多數都聽話的落在了外套上,有不聽話的落在了地上,更有些調皮的落在了我們的頭上身上,好似要讓我淋個桂花澡。不一會兒,我們就滿載而歸。

第二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求著媽媽做桂花糖。第一步,篩花。首先,我細心地挑選出樹葉和一些明顯的雜質,然后我用篩網勻速的上下左右抖動,網兜里的花瓣像一個個快樂的精靈忘我的舞蹈著,一根根嫩莖隨之抖落下來。等她們跳得累了,一番淋漓盡致的清洗晾曬作為對她們的犒賞。第二步,腌花。我在晾干的花瓣上輕輕灑上些許食鹽,十分鐘以后再次沖洗晾干。第三步,蒸花,為了去除桂花的青草味,這一次我在桂花里灑上適量白糖放入鍋里蒸上五分鐘后晾涼。這時的桂花由原先的嫩黃、金黃轉變成了棕色,但香味猶存。第四步,拌花,這是最后一步程序,我找來一個干凈的玻璃瓶,先鋪一層桂花再倒入蜂蜜將其淹沒,一層花一層蜜直至淹滿為止。媽媽說:“經過一段時間的腌泡,花會帶蜜,蜜會帶香,到時我們就可以做各式桂花甜品了?!?/p>

這時,我忽然想:不知廣寒宮的那棵桂樹是否也花團錦簇了,不知嫦娥是否也做了桂花糖?我愿這個中秋月圓人團聚,花香飄永久!


1772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