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傳統元宵節風俗作文
西安傳統元宵節風俗作文5篇
元宵節貼士:湯圓要少吃,保護胃腸;煙花爆竹要少放,保護環境;賞月要穿暖,預防感冒;觀燈不要太晚,保證睡眠。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西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西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1
放寒假了,離過年越來越近,真希望快點過春節,因為西安的春節很熱鬧。
臘月二十三以過,家家戶戶都開始打掃屋子。一轉眼,屋子就被勤勞的人們打掃地干干凈凈,一塵不染。只見那玻璃被擦的無比透亮。衣服散發出陣陣的芳香。地板也锃亮發光。為什么要打掃屋子呢?為的是能夠干干凈凈的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
接近年根了,人們都在忙著蒸饅頭,還有各種帶餡的包子,散發著香噴噴的味道,饞的直讓人流口水。超市里也被購物的人們擠的水泄不通,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雞鴨魚肉,糖果糕點,為春節準備的應有盡有。
到了除夕,各家各戶都貼上紅紅的對聯,忙著做年飯,屋里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吃完年飯,全家人都坐在電視機前觀看聯歡晚會,傳出陣陣說笑聲。到了十二點,新年的鐘聲一響,外邊就傳來了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天空出現五光十色的焰火,熱鬧非凡。
過了除夕以后的日子,人們都會穿上漂亮的新衣,提著豐富的禮品,到親戚朋友家串門,聊一聊一年中發生的事,互相祝福。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后一天,逛燈會,猜燈謎。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燈火通明。除了看燈,人們還會吃元宵賞明月,預示著新的一年快樂吉祥。
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西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2
臘月,也就是十二月,每年的年底,一到臘月,西安人(指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商洛等區域 )就開始準備過年了。到了臘月初八,也就是每年的臘八,家家戶戶都煮粥,喝“臘八粥”。到了臘月二十三,又開始烤干糧祭灶神,送灶神。民間傳說灶神辛苦了一年這一天要回娘家直到三十才會回來,也有的說各路神靈要回天宮向玉帝匯報工作。
臘月二十七到二十九為西安人蒸饃時間,家家戶戶都要蒸好多饃和包子,并準備禮饃。禮饃分為三種:一種是媳婦要給娘家帶的“大饃”,狀如蝸牛殼,里面包的是菜油、干面、蔥花合拌的餡;一種是帶給不太走動的遠方親戚的“小饃”,形如菱角;另外是自家吃的饃,做成老虎、小鳥、魚等各種吉祥動物的形狀,在饃頂部表面會用紅色顏料點上紅點,象征吉祥。這些饃和包子要吃到正月十五以后,有“正月十五以前不搟面”的習俗。
大年初一講究不出門,不能走親戚,出嫁的女子不能回娘家。初十到正月十五,稱為“追節”,舅舅要帶著燈籠和自家用面蒸的魚到外甥家,給外甥“送燈”。正月十四晚上,有新媳婦和新生小孩的家里,要把自家蒸的花饃擺出來看。 從正月初二開始互串親戚,拜年了。先是女子回娘家,女婿看丈人。到了初十娘家開始回節。
還有說正月不能用針和線,否則來年要遭鼠災,還有不能考吃東西,要不然臉上可能長痘痘之類的東西。
此外,西安還有個風俗“送娃”,就是村中年輕的媳婦穿著老太太的服裝,到每一個當年結婚的青年人家中,送去一個用面粉做的“娃娃”,然后說一些來年生貴子等等的話。
正月十五,十六夜挑燈籠是小孩的節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燈籠對著別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著別人的燈籠著火,這個叫做“碰燈”。講究是今年的燈籠不能留到明年,必須以“碰燈”的方式銷毀。
過去人們日子窮,天天盼望過年,過年就能穿新衣服,吃上好吃的, 還能掙到額外收入“壓歲錢”??涩F在不一樣啦,人們的生活水平好啦,日常生活就像過大年一樣,不再擔心吃啦穿啦,更多的人把精力主要放在如何豐富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壓歲錢也正在被一些書籍之類的東西所代替。還是小孩子不可缺少的新年禮物。
對于大人來說,現在交通通訊的方便,平時常聯系,過年打電話拜年也很普遍。也省去了好多過去的繁文縟節,想利用過年這幾天和家人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山山水水。
不管社會在發展,科技多發達,人們還是很注重這一年一度的象征親人團聚的傳統佳節。不管身處何方,人們在這一天總匯聚在一起,歡度佳節。
西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3
農歷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了超市,看著冰柜里琳瑯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了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了。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了,爸爸媽媽帶著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著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么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氐郊液螅以诰W上閱覽了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啊。
以前,有一只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人們。
過了好久,有個老人想出了辦法,他說:“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里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
大家聽了積極響應。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么多的習俗和傳說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了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的奧秘正等著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西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4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p>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西安的元宵節風俗作文5
元宵佳節之際,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你瞧,什么猜燈謎、什么放煙火呀……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活動都有,現在我就帶你去看看煙火晚會吧!
穿過熙熙攘攘的小道,便到了波光粼粼的湖邊,我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人越來越多,最后擠擠挨挨,人群從西望不見頭,從北望不見尾,人山人海,人聲鼎沸,有的坐在石椅上,有的彎腰,有的前俯后仰,有的踮著腳尖望著。有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有眉清目繡的青年人,有四五歲的小孩。
過了許久,只聽嘣的一聲,天空中出現奇花異卉,激動人心的煙火晚會開始了!人們頓時雅雀無聲。接著,天空出現了萬紫千紅、爭先恐后、由黃變紫、由紅變藍、由藍變白,美極了!花花綠綠,大大小小的煙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仿佛魚兒們也在它們的家園里放煙花呢!天空中的奇花有的綠草如茵,有的桃紅李白。婀娜多姿,美不勝收,仿佛清香撲鼻,馨香陣陣。
“轟”的一聲,空中炸開一朵朵“蝴蝶蘭”,逼真極了。過了一會兒,只見蘭花變成了一盞盞紅燈籠,緩緩而下,直入水面。一條條白蛇直沖天,“S”走法引人看。湖邊射出一條條小船,亭亭玉立在湖面,仿佛一艘艘戰艦向我們開來,莊嚴肅穆。頓時天空出現了“流星雨”,白花花的“流星雨”把夜晚照成了白天,離我二公里遠的房屋都顯而易見,它密如蛛網,好象世界末日,群星們撞向地球。接著地上又沖出一條條五顏六色的線,還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好似放鞭炮,霎時,大地都成了五彩繽紛的世界。
忽然,湖邊出現了一條晶瑩剔透的瀑布,那瀑布與眾不同,它是又無數個小白點凝聚而成的,逼真無比,那瀑布滾滾而下,還冒出一縷縷清煙,有如浮在海面的蓬萊仙島。
最后,天空中又出現了千姿百態的繁花,響聲震耳欲聾,驚心動魄。
今天的晚會結束了,一次又一次的煙火晚會一次比一次的精彩,讓我看到了祖國的科技繁榮、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