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除夕忙著寫春聯貼春聯
高分作文除夕忙著寫春聯貼春聯6篇
貼春聯是中國人過春節固定的習俗,在每年的除夕之前或除夕時,家家戶戶都會將提前準備好的春聯拿出來,并貼好在門上,以表達對新年的祝愿。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除夕作文忙著寫春聯貼春聯,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除夕作文忙著寫春聯貼春聯1
今年,我回老家過年了。我過年時干了很多事:有拜年、包餃子、放煙花、吃團圓飯……但我最喜歡貼春聯了,大年三十的早晨,我和大舅便開始貼春聯了。
我們先撕去舊春聯,然后分工合作:我遞漿糊,大舅用刷子把漿糊刷到門框兩邊;因大舅是做生意的,我們選中了一幅春聯,上聯是:生意興隆通三江,下聯是:財源廣進達四海,橫批是:財源茂盛。我便一條一條遞給大舅,大舅便從右向左貼了起來,不一會兒,春聯便貼好了,該貼門畫了,我們挑來挑去,挑中了一幅畫有金童玉女的門畫,便從左貼了起來,金童貼在左邊,玉女貼在右邊,我仔細一看,發現了問題:為什么沒有貼“?!弊?
我問大舅,大舅說:“福”字貼在里面的小門上。春聯貼完了,我也成了大花貓。但我很高興,因為我知道了貼春、門畫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望及對新年的祝福。
除夕作文忙著寫春聯貼春聯2
每年春節家家戶戶門前都要貼對聯,門上都要貼福字,這象征著來年紅紅火火發大財,春節的愉快。
貼對聯還有很多講究,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對聯、雅稱楹聯、楹貼是懸掛或粘貼在墻壁和楹柱上聯語。它是用生動的語言描摹客觀事物,表達人們的思想情趣和愛憎等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是從詩詞演化而來的,比詩詞更精煉,更工整,因此更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魅力??墒歉W帜?貼在門上更有深刻的含義,而且福要倒寫,倒貼,家家戶戶都是討個好口氣,希望來年福到財旺,這就是“倒”福的含義,因此每年春節到來時,家家戶戶房門和大門上都要貼上一個福子呢?
通過貼對聯和福字,更證明了我們中國春節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我們要繼續發揚光大,使祖國的歷史文化之花,永遠開得美麗燦爛,也希望人們生活像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天更比一天強,早日實現小康水平,讓“倒福”不落空。
除夕作文忙著寫春聯貼春聯3
明天就是春節了,今晚也就是除夕夜了,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忙忙碌碌的,準備迎接新年。
都說“二十八,掛桃符”,“桃符”也就現在的春聯,今天雖然大年三十,但春節沒有了貼春聯這一活動又怎么能行?于是,一大早,我與爸爸便投入到有趣的貼春聯活動中。
我搬來椅子,爸爸踩在椅子上,邊忙活邊給我講解,我負責給爸爸遞上春聯與膠帶,雖然我忙活得不多,但我從爸爸口中了解了許多。
一開始我認為上聯貼在左,下聯貼在右,橫批在上,中間再貼個福字,況且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我也一知半解。后來我才明白:上聯在右,下聯在左,關鍵是要分清楚上下聯,很簡單只要看兩張春聯的最后一個字,上聯的最后一個字應該是仄聲,下聯應是平聲:如“如意吉祥家和業興”就是下聯,“平安富貴財源廣進”就是上聯。除了橫批,貼“?!币灿兄v究,有時還可以倒過來貼,那才是“福到了”!
……
終于貼完了春聯,看著這大紅色的春聯,周圍顯得格外美麗、祥和,春節的氣氛也變得更加濃厚……
除夕作文忙著寫春聯貼春聯4
除夕那天,家家戶戶都開始貼春聯了,我家也不例外。以前老看爸爸貼,心想:不就是貼春聯嘛?太簡單了。我摩拳擦掌,也想露兩手。于是便走到爸爸跟前說:"爸,您今年就讓我貼一次吧!"剛開始爸爸不同意,但在我再三央求下,他無可奈何,只好答應了我,讓我試試。
先貼正堂對聯。我搬來椅子,站到椅子上。椅子有點搖晃,好像是在跟我故意作對似的,在上面站不穩。我又下來把椅子放端正,重新站上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貼了一邊。從椅子上下來一看,發現春聯貼得東倒西歪,很不整齊。唉,看別人貼春聯容易,自己做咋就這么難呢?爸爸見了,走過來安慰我:"貼春聯哪是一看就能學會的,總得慢慢來,俗話說得好,一回生,二回熟嘛。"聽了爸爸的話,我這才有了信心。接著,爸爸做示范給我看。
這下我看明白了,該貼大門了。我站到大門口,穩穩當當地登上椅子,把原來的春聯撕了下來,撕得干干凈凈的。我仔細瞄了瞄,拿著對聯比了比,把第一張春聯貼在了大門的左邊。下來一看,稍有點斜,我又揭下來扶正。這下好了,很端正。開始貼第二張了,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感覺端正了才開始往上貼,第二張整整齊齊地貼在大門的右側。從椅子上下來看看,兩邊高度一致,都很端正,明顯好多了。
按這種方法,我很快貼好了所有的對聯。貼了對聯后,我家變得煥然一新,看起來紅紅火火的??粗约旱膭趧映晒?,別提我有多開心了!
通過這次貼春聯,我懂得了做事要多看、多學習、多實踐,要有耐心,不能心急,不能“眼高手低”。
除夕作文忙著寫春聯貼春聯5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
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有鬼魅騷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除夕作文忙著寫春聯貼春聯6
我七歲那年,家里蓋了新房。房址是爺爺選定的,那里山青水秀,房子對面是青山,西邊有條小河,清澈的河水一年四季蜿蜒流淌。搬入新房的第一個春節,全家人歡天喜地、欣喜若狂。房子東頭兒可以獨立取暖的是爺爺的房間,父母帶我們姐弟三人住在西頭最大的那間,中間是小姑、小叔的房間和廚房。那時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新房的門很多,所以過年時就要貼很多春聯和大福字。在我們孩子的眼里,貼春聯可是一件最快樂的事兒啦,給新房子貼春聯就更讓我們興奮。
好容易盼到除夕,剛吃過早飯,我們姐仨就央求著要貼春聯。爸爸樂呵呵的領著我們行動起來,小姑、小叔也跑來參戰。只見爸爸先在春聯的背面刷上糨糊,爸爸揮舞著刷子,如大筆揮墨般瀟灑自如。小叔擺出英雄少年的架式站在凳子上,神氣活現地把對聯貼在房門兩邊。小姑故做出領導的樣子,充分利用她手里的掃帚,不單用它幫小叔的忙,還充當起了指揮棒“向左,向右,高一點,低一點……”女皇般下達著命令。不肯服從的小叔總想反抗,但最終還是不得不服從了“女皇”的指揮。我們姐弟三個歡欣鼓舞、連蹦帶跳地做著傳遞工,媽媽在廚房里邊忙著準備年夜飯,邊嗔怪我們給大人添亂。爺爺這時總是背著手吸著煙,在我們之間踱來踱去,好像是在檢查我們的工作,但又從不發表意見。
春聯貼完了,我們全家人都像在欣賞作品似的,站在門前看了又看,我和弟弟妹妹也模仿著大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讀著春聯。爸爸高興得眼睛瞇成了一條縫還時不時地點點頭,似乎很滿意地叨念著:舉國江山俱似畫,滿目春色最宜人……
這么多年過去了,每當新年貼春聯時,就會想起童年時,爸爸帶我們一起貼春聯的情景,讓我更加懷念童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