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明節的作文匯總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闭缣拼笤娙硕拍恋拿娨粯樱磕甑那迕鞫际前橹擅杉氂甓?,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關于清明節的作文,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匯總1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四月來臨,萬物復蘇,百花齊放。春雨打濕塵埃、喚醒大地。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也隨美麗的春光到來了。清明勾起了陸奶奶的憂傷,也勾起了我的記憶……
陸奶奶是我老家的一位老奶奶,已經九十歲了。每次我到她家玩,她都會給我講故事。漸漸地,我發現陸奶奶喜歡看落日,夕陽西下,天邊的晚霞火紅火紅的,在晚霞映照下,陸奶奶顯得那么平靜、那么安詳、那么孤獨……
記得那年清明節清晨,陸奶奶非常認真地梳理好每一根銀發,選一件干凈的衣服穿上。收拾利索后,有一輛汽車把她接走了,傍晚時又把她送了回來。那天,我實在忍不住好奇,把心中的疑問對陸奶奶說了出來。陸奶奶聽后,嘆了口氣,告訴我那是民政局的車,接她去盤龍山,因為那里有她丈夫的墓碑。
原來,在六十多年前陸奶奶剛剛結婚時,陸爺爺就在黨的召喚下,義無反顧地奔赴到了朝鮮戰場上。陸奶奶告訴我,那天的晚霞特別紅,就像血染的一樣,那時也是四月,油菜花開滿了田野,她的丈夫扛起背包消失在了油菜花海里。陸奶奶說,每次她看到夕陽時,都仿佛看到了丈夫的身影。
陸爺爺走后,陸奶奶就成了孤身一人,她每天坐在家門口等丈夫歸來。三年過去了,陸奶奶聽到了一個令她激動不已的消息——朝鮮戰爭勝利了!“那時候,我別提有多高興了!”陸奶奶感慨地說。但沒過多久,就有人捧著陸爺爺穿過的一件大衣和一雙鞋子來到村莊,宣布了陸爺爺戰死沙場是消息。
講到這兒,陸奶奶用她粗糙的手掌撫摸著我的后腦勺,平靜地說:“當時我沒有放聲大哭,只想整理好他的衣服并放在墓碑下面。我的悲傷都在這兒了——”說著,她指了指自己的心?!捌鋵嵲谒敱叩哪翘?,我就知道他不一定會回來……”陸奶奶很平靜,可我的雙眼卻已經被淚水模糊了。陸奶奶掏出手絹給我擦眼淚,說:“別哭了,我都沒哭,你咋哭了呢?現在不也挺好嗎?我一個人活得清凈,每年還能去看看他哩!其實我愿意相信他只是在朝鮮迷了路,還沒找到回家的路。我就一直在這里等他一輩子……”
又是一個清明節,陸奶奶因為腿腳不便,已經不能再去盤龍山了。而我,是多么想去盤龍山看看陸爺爺的墓碑,回來時告訴陸奶奶:在陸爺爺的墓碑周圍,簇擁著一簇簇美麗的鮮花……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匯總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睋f這是一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清明古詩。清明節到了,應該到各位前輩的墳前祭拜,這是我們晚輩的禮節嘛。4月3日星期日一大早,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就驅車向距桂林一百多公里的全州出發。
這次去祭拜的是媽媽的外公、外婆。也就是我的太公、太婆。他們去世時我還沒出生呢。媽媽也只見到過太婆。聽媽媽說,她小的時候就是由太婆照顧的,因為那時外公、外婆工作都很忙。就像現在我也是由外公、外婆照顧。
太公、太婆的墳在山上,山很陡,加上那幾天老下雨,山路既崎嶇又泥濘,很不好走。我走在大人中間,奮力向上,一點也不落后,這一刻我感到自己巳經長大了。
到了墳前,大人們擺上祭品,點上香和蠟燭,又開始清除墳上和旁邊的雜草、荊棘,我和媽媽一起在墳頭插上鮮艷的紙花。這時,天上又淅淅瀝瀝地下起了雨,雨絲滴到臉上,涼涼的卻又帶著春天甜甜的氣息。我舉目四望,透過煙雨,隱隱約約可以看到萬鄉河和遠方的山巒,就像童話世界中的仙境。聽外公說,在天氣睛朗的日子,可以看到山上翠綠的松樹和白色的房子,仿佛是一幅油畫。但我倒覺得現在更像一幅水墨畫。
燒完錢紙、放過鞭炮后,我們就下山了。我回頭看了看,只見墳塋孤零零地湮沒在煙霧之中,眼前的樹木和雜草在春雨中掛滿了淚淚的水滴。我心中油然生出一種對生命的敬畏,一種對先輩和大自然感恩的遐想:面對天地相隔的親人亡靈,活著的人應該加倍地珍惜健康,珍愛生命,盡情地享受大自然的一切恩賜。人,不斷地出生,又不斷地死亡,這是自然的規律。所以,不能明日復明日;所以,不能少壯不努力;所以,莫等白了少年頭!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匯總3
這清明團子里,融進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進了我們對先祖的悼念,更融進了長輩的濃濃溫情和愛意……
每到清明節時,清明團子的清香總會縈繞在大街小巷,勾著人的魂。
我們家也不例外。清明那天,二奶奶總會早早起來,從市場上買來清明團子,一個一個擺在蒸架上。我和小伙伴們圍在蒸籠旁,透過蒙著一層霧氣的玻璃鍋蓋,呆呆地望著蒸架上圓滾滾的翠綠色小團子,嗅著艾草的清香,感覺整個人都飄飄然了。待到大人們大聲喊著我們上山掃墓,我們才反應過來,依依不舍地離開廚房,時不時回頭望一下,綠綠的小團子還躺在我們的心里,揮之不去。
上了山、掃了墓、祭了祖,我們的掃墓活動圓滿結束。家里的清明團子還等著我們呢,我想著,不由地加快了下山的腳步。今年的清明團子會是什么餡的呢?紅豆?芝麻?雪菜?蘿卜絲?最好是筍丁,紅豆和芝麻太膩,雪菜太咸,蘿卜絲太淡……循著艾草香,想著清明團,不知不覺,就下了山,回到了家中。我們圍坐在桌旁,等待著清明團子。
“清明團子來咯!”一聲大喝打斷了我的思緒,我猛地一驚,差點一個沒坐穩摔下凳子。只見潔白的陶瓷盤子里慵懶地躺著一個個碧綠碧綠的清明團子,艾草的香味愈加濃烈,勾得我心醉神迷。我立馬拿起筷子,夾起一個軟軟的小團子,一口咬下去,艾草的香味伴隨著筍丁的鮮香,在口中迸裂;團子的軟糯與筍丁的爽脆結合,口感極其豐富,回味無窮。我忍不住贊嘆:“太好吃了!”長輩們都笑起來,喊著:“好吃你就多吃點!”“不要客氣!”“多吃幾個!”聽到了長輩們的話,我笑著點頭回應,心生溫暖……
待到盤子一干二凈,大家都吃飽了。大爺爺對我們幾個小朋友說道:“別光顧著吃呀,告訴你們,清明吃清明團子這種習俗可是由來已久呢!大禹治水后,為種植冬小麥創造了條件,深得蘇州人的愛戴。相傳蘇州有位年輕人,見清明節大家祭大禹都做精美的供品,認為這樣不配大禹生前節約的品格,他在九泉之下一定不安心。清明節正是冬小麥返青的時候,他與大家用麥葉汁水和糯米粉做成了青團子,將青團子供在大禹治水墓碑前,以示不忘大禹治水之恩。青團子經過改良,就成了現在的清明團子。久而久之,清明吃清明團子就成了清明節的習俗……”大家都會心一笑,清明團子的余香仍籠罩著整個屋子。
這清明團子里,融進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融進了我們對先祖的悼念,更融進了長輩的濃濃溫情和愛意……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匯總4
春分后十五天,是清明節。古人有多詩詞寫到清明,其中有一首著名的唐詩,題目就叫《清明》,作者是杜牧。詩的內容如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首詩講的是古代的一個清明節,天上下著雨,路上行走的人像斷了魂似的,因為他們想起了自己去世的親人、朋友。那天作者杜牧掃墓回來,想借酒消愁,就問路上的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用手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清明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掃墓。掃墓無非就是把墳墓打掃干凈,也就是掃去墳頭的落葉,拔去野草,補好墳墓上的漏洞,并對死去的人進行祭拜。就是這點兒小事,卻從中看出了人們對死去親人或朋友的尊重和思念。清明還有一種掃墓的對象,不是親人,不是朋友,他們和我們互不相識,但他們曾經為我們的國家和社會而犧牲了生命,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愛戴。對,他們就是烈士。我們的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去給烈士掃墓。
清明時節,天氣轉暖,百花盛開,滿山遍野。正是踏青的好時間。許多人趁著這個機會出來走一走,去郊游,去野餐。有的地方,人們會把柳樹上的柳枝折下來,編成一個圈,在柳圈上插滿了各種小花,戴在頭上。有的地方,人們會把柳枝插在泥土里,這里插一株,那里插一株,插得倒處都是。過了一年,柳枝變成了小柳樹。怪不得人們總是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原來柳樹這么容易栽活。
還有的地方,人們喜歡在這個時節蕩秋千。在這一天,小女孩、大姑娘們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約上女伴一起去蕩秋千。有時人多了,她們還會舉行蕩秋千比賽,誰蕩的越高,誰就得勝。
清明還有許多專門的美食,比如青團。說到青團,人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流下口水。因為青團可是人間一大美味。我們這里家家戶戶都會做青團。去踏青的時候,他們會摘一些叫“青”的野草,把它搗爛后,和糯米粉揉在一起,包上餡兒,在鍋里蒸熟,就做成了青團。青團有兩種口味,有甜的,有咸的,而小孩們大多貪甜的。
清明的文化很是豐富,需要你們自己去慢慢感受和發現,我們今天在這里寫下的,只是冰山一角。
關于清明節的作文匯總5
又是一年清明時。因為放假,父母帶我回鄉下過清明節。每年清明節,我都可以吃到奶奶包的青團,有豆沙餡、芝麻餡、蝦肉餡兒的、春筍肉餡兒的……我可喜歡吃了,簡直可以和揚州茶館的包子媲美呢!
走進廚房,我撩起袖子就要“幫忙”。奶奶笑得臉上的皺紋像一朵花:“小祖宗,你先得仔細地看才行!”“嗯”。只見奶奶先把一種叫“艾草”的青色野菜放在開水鍋里燙一下,然后撈出放在攪拌機里打碎,成了糊狀。隨后把它倒在雪白的面團上不停揉搓。很快,面團成了淡青色的?!芭叮抑绹D,青團為什么是青色的?!蔽遗闹峙d奮地喊。
開始包青團了,奶奶把一個青色的粉團給我,讓我照她的樣子捏成一個碗狀,然后把各種餡料放進去,慢慢地捏合收口。可是,我怎么也收不住口,就只得向奶奶“求救”,在奶奶那雙巧手下,左一捏,右一搓,我留下的“爛尾樓工程”就能得到“圓滿竣工”。一個個青團猶如一顆顆綠色的大寶石奪人眼球,我拿起一個裝作往嘴里送“啊嗚”——。一旁的奶奶也被我逗樂了。我眼巴巴地看著它們全被放進蒸鍋里,恨不能立刻熟了,哪里肯離開半步?我不停地看鐘,怎么還不熟呢?”青團終于出籠了,奶奶先盛上一盒,我馬上伸出手,卻被擋了回來。媽媽在旁說:“待會兒我們要用它掃墓,拜祭祖先。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在清明吃青團的風俗,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呢。”原來吃青團還有這么多的學問呢!
下午,我的全家在奶奶的帶領下帶上青團、甘蔗等果品去拜祭了我的祖先。祖先長眠的地方好幽靜啊,真可以用“竹外桃花三兩支,春江水暖鴨先知”這樣的詩句來形容了。我和姑姑家的姐姐、妹妹們采了好多野花敬獻在祖先的墓上,我們集體鞠躬緬懷我們的祖先。這個清明節很有意義,讓我好像一下子懂得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