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的重陽節作文200字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傳統的習俗是登高、佩戴茱萸、飲菊花酒?,F在后人又把這天叫老人節。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別樣的重陽節作文1
今天是重陽節,是所有老年人的節日。
早上起床后,媽媽就幫我打通了奶奶家的電話,我在電話里對奶奶爺爺說:“祝爺爺奶奶節日快樂?!睜敔斈棠搪犃撕芨吲d對我說謝謝,我聽了就像吃了蜜一樣甜?! ?/p>
中午,我和爸爸媽媽到姥姥家吃飯,我給姥姥姥爺送了一份禮物,就是每一個大大的千紙鶴,這可是我親手疊的,姥姥姥爺收到禮物后,也很高興直夸我懂事?! ?/p>
今天是重陽節,不是我的節日,可是我覺得過的很高興,雖然只是一個電話、一個小禮物,但是很有意義,借用媽媽對我說的一句話:長輩們不在乎送什么禮物,在乎的是咱們眼里心里有沒有他們 。你們說對嗎?親愛的同學們。
別樣的重陽節作文2
轉眼間,又到了金秋十月,秋高氣爽的好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也到了。
重陽節,又被稱為“重九節”、“老人節”、“曬秋節”等,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有吃重陽糕、插茱萸、飲菊花酒這些習俗,現在成為了敬老節。
今天,我六點零九分就起床了,早早地出門去買了重陽糕及爺爺奶奶愛吃的各種糕點食品,“四宜糕點店”都快被我們買空了。
回老家時,我在車上細心照看著糕點,生怕它們這些“小朋友”被車子顛壞了,心情十分緊張。
到了家,爺爺奶奶看見我活蹦亂跳的樣子,趕忙向我揮手。我笑著對他們說:“今天你們好好的休息吧,飯媽媽來做,我還帶了些糕點呢?!睜敔攧傁腴_口,就被我用能說會道的小嘴巴堵住了:“哎呀,今天重陽節呢,答應我一次好不好呀!”說罷,我就拉著爺爺奶奶進了客廳。把豆沙糕、重陽糕一個個拿到桌子上,還時不時塞一個進他們嘴里。
午飯好了,香噴噴的飯和糕點的甜香相得益彰,色相味兒俱全!吃得我嘴角流油,吃得爺爺奶奶樂開了懷。
下午,我拿出洗腳盆,放了些熱水,去給爺爺奶奶洗腳,他們非常感動,一絲幸福掛在臉上,還有說有笑,差點把盆打翻了。洗完了,我在兩位老人的臉上親了一口,便端著盆子走了?;仡^一看,他們激動的眼淚都快下來了。我在院子里來回走動,不敢相信剛剛自己做的一切,心想:不管哪一天,重陽節也好,其他日子也罷,我們都應敬老、愛老,讓老人們幸福地安度晚年。
別樣的重陽節作文3
今天是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我今天準備幫奶奶洗一次腳,因為從小的時候,奶奶每一次吧,臉盆拿在我面前。輕輕的揉著我的腳,那感覺真是太舒服了。同時奶奶也太辛苦了?! ?/p>
晚飯剛吃過,我就像奶奶一樣早早地把盆子和毛巾準備好了,準備給奶奶一個Surprise(驚喜)。這時,奶奶走了過來,我立刻把盆子和毛巾放在奶奶面前,奶奶并不知道什么意思,茫然地說:“又要奶奶幫孫女兒洗腳啊!”我頓時皺起眉頭,低下頭說道:“別把我想的這么壞。”話音剛落,我又立刻抬起頭對奶奶說:“這次不是您幫我洗,而是我幫您洗!”奶奶聽了笑的合不攏嘴說:“好,我的乖孫女兒?!?/p>
我先讓奶奶坐在一個小板凳上,再微微垂下腰,嚴肅的摸測著水溫,生怕燙到奶奶去。測了一會兒后,我輕輕的把奶奶的鞋子、襪子脫下來放在一邊。
“奶奶把腳放進去吧!我會好好伺候您的?!蔽议_心的朝奶奶一笑。當我的手摸到奶奶的腳時,原來奶奶的腳這么粗糙啊!其間,我的心不禁的顫著。我慢慢地把奶奶的腳一遍遍的洗著、按摩著,我還認真的對奶奶說:“我以后天天給您洗腳。”
奶奶聽了,淚珠一顆顆的落了下來……
別樣的重陽節作文4
我最喜歡重陽節,每當重陽節的時候,我和媽媽就會到附近的山上去登高,爬到山頂看風景,運氣好的話,可能會遇見晚霞。
去年的重陽節我去花井山登高,在山腳下抬頭仰望,這座山高聳入云。一看到這景象,我就不由打起了退堂鼓,可轉念一想:登山有什么好怕的?“九州道路無財虎,遠行不勞吉日出?!倍鸥Χ疾慌拢矣惺裁春门碌?。再說到了山頂,從山上往下眺望,也許能看到好風景呢!
終于,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開始爬山,但是這次和我平常登的山不一樣,到處是巖石、雜草,有些石塊還要攀上去,活像一座室外桃園,耗時耗力,還有幾次腳一滑,差點掉進一個大土坑里,要不然我的登山節就是土坑節了。
經過努力,我們終于爬上了山頂,但我已是氣喘吁吁,我都想躺在地上躺個100年。只聽媽媽喊我來看個什么東西,我跑過去一看,等著我的是我登山的報酬,只見遠處霞光萬丈,整個天空都變成了紅色,宛如一團熊熊大火在燃燒,把云也染成了紅色的,似一匹紅色駿馬在奔騰著。太陽徐徐落下,我看得入了迷,眼睛跟著這太陽一起,心里也在為家人暗暗祈福著……
我們年年登山,光顧了很多風景,這讓我想起了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兄弟》這首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钡巧蕉嗪冒?
別樣的重陽節作文5
重陽節已經過去了,但與此有關的一條新聞卻仍發人深省。重陽當日,解放日報記者進行了一次隨機性的街頭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被訪的年輕人不知道當天是重陽節,有的知道重陽節,但不曉得重陽節與尊長敬老之間的關系。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回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于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淀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于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于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倫理規范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筑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學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并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