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資網 > 節日作文 > 傳統節日作文 > 重陽節作文 > 作文我喜歡重陽節

作文我喜歡重陽節

| 鞏詩2

作文我喜歡重陽節6篇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便會迎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那么重陽節就要到了,你知道怎么寫好重陽節作文嗎?這里為大家分享一些關于我喜歡重陽節的作文,希望能幫助大家!

作文我喜歡重陽節1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于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恒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于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恒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恒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恒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恒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老人節”當然要給老人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咯!比如看看老人,陪陪老人,與老人一起玩一玩兒;為老人洗腳,使老人感到快樂;對老人講講故事,讓他們心中感到快樂,不再孤獨……

“老人節”就是為了老人,在以后,我們要多陪陪老人,多看看老人,幫助老人做一些事情,使老人們不再孤獨,不再寂寞吧!這就我想要的重陽節!

作文我喜歡重陽節2

金黃的枯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后以悠柔的弧度悄無聲息地降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佳節到。我登上了故鄉的山。往日,崎嶇的亂石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為,睹物思人,而物事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情。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大伯。往日與大伯的歡聲笑語,又在我難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濃烈。

去年的重陽節,過去了不久但又似乎很漫長。那時,大伯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老人,因為他有一顆常青的新,又寬厚的胸懷。他的笑,是那么的爽朗,清澈又慈祥,不禁讓我想起“絕類彌勒”。他的一切,都感染著身邊的日呢。

可是,生老病死——這一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大伯從此成為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片片回憶,簌簌的落下,沉甸甸的壓在我們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到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到何謂親情,明白到在世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切。

如今的重陽節,我站在山上,習習秋風,夾雜著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于明白,這“悲”從何而來?!斑b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復咀嚼這句詩的韻味,嘗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于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那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個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蔽倚睦锬钪は蛄藲w途……

作文我喜歡重陽節3

星期天是九九重陽節,又叫老年節。我們班家委會組織部分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去三圣鄉的一座敬老院看望老人們。迎著朝霞,我們一路歡歌笑語,朝著美麗的花鄉進發。

敬老院坐落在風景優美、充滿鳥語花香的紅砂村,一進門,我們便望見許多老爺爺、老奶奶笑咪咪地看著我們。領隊跟院長商量了活動安排。

小演出開始了,首先文婧代表大家祝老人們節日快樂,我們手捧重陽節詩歌聲情并茂地朗誦起來,誦畢,熱烈的掌聲久久回響;接著,殷嘉偉拉起了小提琴,樂曲優美動聽,大家都稱贊不已。

領隊王孫懿鈴的媽媽說我們男女生能不能來個集體節目,于是,女生們率先奉上《A little love》,我們男生則深情款款地演唱了另一首歌《We will rock you》。

最后,男女生合唱《感恩的心》,有的老人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大家互相鼓掌,整個敬老院成為了歡樂的海洋。我們捧上事先準備的禮物送到老人們手里,他們一個勁地說:“謝謝!”

院長為我們介紹一位100歲的慈祥老人,滿頭銀發,大伙兒都爭先恐后地跟她握手、合影留戀,她也不停地對我們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到了該離開的時間了,我們依依不舍地跟老人們一一道別。

這次活動,給老人們帶去了溫暖和快樂,讓我感覺特別的幸福和滿足,我也深刻地認識到,對老人的關愛決不僅限于每年的這一天,它充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每時每刻,所以,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對身邊的老人多一些理解、關愛和陪伴,讓老人們不再孤單,讓他(她)們都能夠安享幸福的晚年。

作文我喜歡重陽節4

尊老、敬老、愛老。現在的人們,也越來越看重這個中國的老人節了,因為重陽不光是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這么簡單,更重要的是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讓他們都來尊老、敬老、愛老。然而正值年少的我們,又能為身邊的老人么做些什么呢?

我想到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干些什么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剩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干著急。

說到這兒,我不免有想到了一些不好的情景。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么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毙睦镞€不住的埋怨奶奶太隆A偕涎埃蓯嵌V鲆瘓洌骸奧飛閑⌒目闖擔鴯饌娑!”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不知我的這些表現是不是刺痛了您的心,如果是這樣的話,就請原諒我這個孫女的不孝和不懂事。

談了那么多,其實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可以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最后,祝全社會所有老年人,身體健康,長命百歲。

作文我喜歡重陽節5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了,因此學校組織了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的活動。在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興致勃勃的出發了,一路歡聲笑語。金色的陽光溫和的灑下了大地,太陽公公笑瞇瞇也跟隨我們來到敬老院。

我們帶著買來的水果、點心等來到敬老院,剛一進去,跟我想象的有天壤之別,沒有高樓林立,沒有五彩繽紛的花朵,也沒有幽美的環境……只有一排排整齊的平房,里面比較簡陋,甚至有點發霉的`味道,看著心里面泛起一種酸溜溜感覺。

看著老爺爺、老奶奶一縷縷銀絲和滿臉的皺紋,它們透露出歲月的痕跡,看著他們一個個身體健康的模樣,這會有了稍許的安慰。我正想把帶去的香酥和面包遞給了一個帶太陽帽的老爺爺,正要遞過去的時候,一瞬間,突然出現了一個帶竹帽的老奶奶來接過禮物,哈哈,有那么點小意外。他們滿臉笑容的說:“謝謝,小妹妹,你真可愛”,我說了聲“不客氣,老爺爺、老奶奶祝你們身健康,萬事如意”,然后我們都開心的笑了。

今天的活動讓我知道了尊老愛幼的重要性,懂得了要關心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要發揮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作文我喜歡重陽節6

記憶中,關于重陽節的習俗并不多,只記得小時候,每到這個節日,家人都會在一起好好吃個飯;也都會去田野里采些茱萸茶放于房里的各個角落,說是為了辟邪,大人說了,我也就記住了,至于為什么要這么做,我是不知道的。小時候性子野,一到重陽節的前幾天,村里小孩一起去采茱萸的時候,總是會多搶一些,直到將能看到的茱萸都采光帶回家才會滿意,覺得這東西辟邪嘛,當然也是越多越好。后來讀小學了,知道重陽節除了采茱萸,還得喝菊花酒,還得登高望遠。喝酒小孩子是不能干的,那登高呢?似乎八百里洞庭就沒有高山,除了水還是水啊。那時候還心想,難怪沒見家人在過節的時候,有登山的,原來是沒有高山啊。

后來搬家了,采茱萸辟邪的事情早忘了,待想起,才知道,有些事情不是想辟,就能避開得了的;登山不是要有山你才要去登的,往往是不知不覺登過一座山,又看到一座山,然后還來不及回味此山之風景,又開始埋頭登面前這座山了。

小時候學關于重陽節的詩文,有記得幾句是:獨在異鄉為異客;遍插茱萸少一人;如果在異鄉太久,也就無所謂插不插茱萸了吧。小時候盼望過節,是因為過節總會有好吃的好穿的;現在過節不過節似乎也就那么回事,不在意了。

我不知道現在家鄉在重陽節是不是還會去采茱萸插門邊,只記得出來這么些年,在大城市里,也沒見過有誰在自家門邊插茱萸辟邪的,也沒見有多少人記得在今天多陪陪家里老人的,連我自己也都忘了。

或許時代的變遷,因改變了的生活方式,間接也導致改變了一些社會的習俗。常聽有人抱怨說現在傳統的一些好習俗已經丟了,人越來越冷漠,只知道利益不知道尊重人、尊重傳統。但我在與朋友、親戚的聯系中,發現并不是那么回事,好早就有朋友說,重陽節要買個禮物送給奶奶的、要給家里多打幾個電話等等。我想或許不是不知道尊重,而是好的習俗只是在急劇變化的生活節奏中,換了一種方式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悄悄的在進行吧。

1141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