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風俗作文有哪些

| 新華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于貼門神還有一段趣味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墒莾晌惶焐窈臀覀円粯右X休息。于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風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風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春節的風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齊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風俗作文有哪些篇2

我的老家在四川,老早就聽爸爸說,家鄉的過年習俗跟南京不一樣。怎么不一樣呢?我的心里想象著,但就是想不出來。爸爸說,今年帶我回去過春節,我那個激動、興奮啊,難以說出來!

除夕那天的早上,我在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醒來。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今天過年了!我向窗外望去,街道上熱鬧極了,那里滿是人,路邊小攤上擺滿了各種年貨,春聯啦,鞭炮啦,大紅燈籠啦,當然,也有許多吃的。再往兩邊看,好幾戶人家門上已經貼上了春聯,還有的人家門前掛上了大紅燈籠。有許多像我這樣大小的孩子已經點上了鞭炮,開始放起來了。更有意思的是,一戶賣酒人家的門口,有一個巨大的瓷罐子,上面寫著“高粱酒”三個字。他的生意可好了,買酒的人絡繹不絕。這個場面讓我想到了大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吃完早餐,我們來到爺爺奶奶家。爸爸告訴我,老家的團圓飯在中午。這有點兒奇怪喲!爸爸媽媽,還有姑媽姑父,他們去準備中午的團圓飯了;我和哥哥姐姐們開始玩起自己喜歡的游戲——蕩秋千。這個秋千很簡單,兩根繩子,綁個木板,就算是秋千了。我站上了秋千架的一端,哥哥站上了另一端。爸爸使勁一推,我們就開始“飛”了起來。起先,我還不會蕩秋千,看到秋千蕩這么高,嚇得差點兒哭了起來。慢慢地,我就不怕了,并且掌握了蕩秋千的技術要領,我和哥哥配合得非常不錯,秋千越來越高。爸爸說:“不錯,有點兒樣子了!”我有些飄飄然了,一不留神,差點兒從空中摔了下來,幸好,我把繩子抓得很緊,一場虛驚!就這樣,我學會了蕩秋千。我們快樂地玩著,不知不覺就要吃午飯了。

“開飯了!”姑媽把飯菜端上了桌子。我們很高興地圍坐在一起,我瞧了瞧桌子上的菜,“哇!真豐盛!”有紅棗烏雞湯、蘿卜排骨煲、干切牛肉、薰香腸、涼拌折耳根、清炒豌豆頭……這些菜,好多我都沒有見過,這也算是老家過年團圓飯的不同之處吧!這時候,爺爺說:“去放鞭炮吧!放了我們就吃飯!”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之后,我們開始了除夕的團圓飯。

吃完午飯,我們該去祭祖了。爸爸告訴我,這也是老家過年的不同之處。大家帶上鞭炮、祭品等來到了祖先的墓地。在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嚴肅的氣氛。哥哥在墓前點上香,擺上祭品,燒了紙錢。爸爸對我說:“你難得回來一次,給祖宗作個揖吧!”我不知道怎么“作揖”,就學著哥哥的樣子,兩手掌合在一起,作了三個揖。祭祖結束,我們回到家。大人們開始聚在一起聊些家長里短,孩子們蕩蕩秋千、吃吃水果、放放鞭炮,真是不亦樂乎!

不知不覺之間夜深了。我不經意地抬頭一望,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喜之處:天空中群星燦爛,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多這么亮的星星啊!我對爸爸媽媽說:“看啊,星星!”大家抬頭看了看天,都說道:“是啊,多么漂亮的星星啊!”

老家的春節給了我太多的意外與驚喜!在這里,我找到了大城市難以找到的很難察覺的卻很濃的年味!

春節風俗作文有哪些篇3

春節,是中國特色的節日風俗之一,每當一年的末尾,新一年開始的'時候,春節,會悄悄來到我們身邊……

小時候,聽奶奶說,春節,是中國古代人為了防止年獸的到來,而設立的節日。

在古代,有一頭名為年的怪獸,無惡不赦,渾身上下長著紅色的皮毛,每到此刻的春節的時候的夜晚,變下山搶掠牲畜,殺人放火,人們因為害怕它,每到這時,便跑到別的地方,直到天亮,大家都恨透了它。

一天,村莊里來了一個渾身紅衣的老人,聽了村民的話,笑了,晚上,當人們全都逃走后,他坐在屋內,放起了鞭炮,當年來到那里時,便被嚇到,慌忙逃跑,人們明白了,紛紛效仿……

所以,今日,人們都要在春節放炮,穿紅衣。

古時候,人們會在春節時,將銅板包上紅紙,拿繩綁好,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以求孩子在新的一年平安幸福,大年夜這一天,人們還要穿紅衣,吃年夜飯,年夜飯一般都是餃子,以求團圓,人們通常還會在里面放上一個糖或者硬幣,誰吃到了帶糖或者帶硬幣的,誰新的一年都會平平安安,健康歡樂。

如今,春節早沒有了當年的許多老規矩,可春節,卻永遠印在我們的腦海里。

春節風俗作文有哪些篇4

習俗,顧名思義,是習慣風俗的意思,舊社會,城鄉居民禁忌較多,表此刻人們行為的各個方面,相沿成習。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帶封建迷信色彩。不合理的禁忌,已隨著社會的提高,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逐漸淡化,禁絕。而春節這一古老的節日,悠遠流長。隨之春節的習俗也流傳至今。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其實,人們借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愿。

春節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干凈的房屋,潔白的墻,就差貼上那飽含寓意的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完美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要貼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案!弊种父?、福運,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完美未來的祝愿。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弊志杓氉龀筛鞣N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谷豐登、龍鳳呈祥等。

有了喜慶的春聯,再貼上年畫、窗花,差不多就有些許年的“味道”。

春節風俗作文有哪些篇5

快到除夕了,家家戶戶都洋溢著新年的氣氛。我們家也不賴,除了買新衣服以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買年貨!為此,在除夕的前幾天,我們早早地跑到了各大商場去買年貨。為了省錢,我們四處奔波,可還是難逃一劫——一共花了270多元。用媽媽的話來說,今日“吐血”嘍!

最終,盼望已久的除夕到來了,買了那么多年貨還是沒白買。這一天,家里熱熱鬧鬧的大家都相互道賀著“新年歡樂!”“恭喜發財!”“萬事如意!”“馬到成功!”過年了小孩子們可高興了因為他們總會收到壓歲錢的哦!那一個個紅包,那一個個笑臉,都成為了春節上最具特色的象征。

春晚,顧名思義,就是春節晚會。這總是春節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晚上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圍坐在一齊看著那并不豪華的電視,團團圓圓地,高高興興的聚在一齊,想必,這必須是最溫暖的時刻吧!

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傳統的節日。紅色,寓意著紅紅火火。讓我們一齊迎接新的一年吧!

春節風俗作文有哪些篇6

“爆竹聲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轉眼間春節又到了,在春節里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放鞭炮、吃餃子、收壓歲錢……,讓我們來一齊來了解了解吧!

貼春聯這幾乎是過年家家戶戶都會貼的,喜慶的大紅春聯是對聯的一種,在春節時張貼,故名春聯。春聯的來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們是用以辟邪,之后畫門神像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于桃木土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貼“宜春”二字,后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完美愿望。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時刻。餃子就意味著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吃餃子意味著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后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隨著環境的污染、很多地方已經禁止放鞭炮了,估計以后這個習俗在很多地方也就見不到了。

過年收壓歲錢是我們小孩最喜歡的事了,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分給晚輩,壓歲錢就能夠壓住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能夠健康吉利、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一齊去了解它們吧!

春節風俗作文有哪些篇7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還有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相傳至今。比如,掃塵、貼春聯、貼窗花、倒貼“福”字、畫年畫和守歲等等。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在古書《呂氏春秋》中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習慣了,此外,掃塵還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春聯也叫對聯、桃符,它以對偶、精巧的文字抒發完美的愿望,是我們中國獨特的文學形式。春節貼春聯這一習俗起源于宋代,春聯分為上聯、下聯和橫批。

“福”字,指的是福氣、福運,春節貼“?!弊质菫榱吮磉_對親朋好友的一種祝福。可是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祝福,人們干脆把“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倒’了”。

此刻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已十分是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家家戶戶帶去了興旺和歡樂的喜慶場面。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

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對聯:“焰火耀長空,色彩斑斕歡度除夕度,金龍騰大地,人聲鼎沸喜迎吉祥年”!

春節風俗作文有哪些篇8

春節是我國最古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下頭我給大家介紹一些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從陰歷二十三開始,人們就開始為過春節忙碌了起來,陰歷二十三是紀念灶王爺的日子,據說每到這一天灶王爺就要乘著人間的煙火去天上匯報人間的情景。這天,人們都會為灶王爺準備一盤子糖瓜兒,期望他為自家人多多說點兒好話。當然,這些糖瓜最終都會進入到我們這些喜歡吃糖的小孩子們的肚子里,糖瓜兒是糖做的,黃黃的,圓圓的,看起來像個小西瓜,象征著團圓,美滿。吃到嘴里甜甜的、脆脆的,小朋友們都愛吃。

一到農歷三十就進入了過年的階段,人們都忙著掃庭院、貼窗花、請門神、貼福字,有的人家故意把福字倒過來貼,別人一看就明白福“到”了,證明這家人明年的福氣到了。吃過團圓飯,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全家人一齊包餃子,我家在這一天總是要在餃子里放上一枚洗干凈的硬幣,誰吃到了這個餃子就是家中最有福氣的人。我異常喜歡年三十的晚上來守歲的,因為這樣就能夠不用早早的睡覺了。一過晚上十二點,一年中最喜慶的時候刻就來臨了,各家各戶都開始放煙花,有的煙火一點燃就像賽車一樣,一溜煙似的跑得無影無蹤,有的發出“嘭”的巨響竄到夜空中像菊花一樣綻放美麗的笑臉......火樹銀花一線天!新的一年就在這美麗的煙花中開始了!

最高興的是過年時收到長輩們給的壓歲錢,嘻嘻,這是我最喜歡的風俗了。當然從里到外穿上一身漂亮的新衣服,也異常的開心。

過新年真是一段完美的時光!

103544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