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

| 新華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1

2017年3月,盧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攙扶下來到銀行,將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盧永根沒有將財產留給唯一的女兒,他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后的貢獻?!北R永根的秘書趙杏娟說: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2

神州十一號載人飛船今天7時30分發射升空,飛行乘組由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組成。景海鵬三次飛入太空。在升空前,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但最讓人銘記的是他有關夢想的&39;回答:

“一個夢想實現了,必須有下一個夢想,否則人就會垮掉”

記者:您曾經說“人生是由一個接一個大大小小的夢想串聯而成的”,如何解讀你的“夢想人生”?

景海鵬:如果我說,從小我就夢想當航天員,那一定是騙你的。那時候,我根本就不知道還有航天員這種職業。我是在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夢想之后,才有了當航天員的夢想,才有了飛天的夢想。

記者:最初的夢想是什么?

景海鵬:你或許不相信,我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做夢都想成為學?;@球隊的正式隊員。但因為我個子矮,總是上不了場,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給正式隊員拎包。那時候心里委屈極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單里哭。但哭有什么用?不服輸就得練。我從鄰居家借來一個癟了的籃球,在自家土墻上用粉筆畫了一個籃筐,然后每天放學就對著那個“籃筐”投球,晚上也接著練。終于,在一次關鍵比賽中的最后時刻,隊里主力受傷下場,輪到我替補上場。我迅速扭轉落后7分的局勢,還在最后時刻投出一記壓哨2分球,為我們隊贏得至關重要的勝利。這之后,我就成為籃球場上永遠的主力。

而夢,在我們企業就是“愿景“,就是努力實現三個行業第一(全員勞動生產率第一、凈資產收益率第一、員工收入第一),有夢才精彩。在追夢的路上,我們堅持經營原則,志存高遠,堅信目標一定會實現。

作為一名員工,我們也必須要有夢,正因為有夢、有追求、有憧憬,我們人生才與眾不同,才能處處精彩。為實現夢想,我們時刻準備著,寧可備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備。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3

林俊德:縱死終令汗竹香

【頒獎詞】: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云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胡占凡:把能夠擁有的時光都獻給了崗位,最后還在向目標沖鋒。這是一位真正用信念撐起生命尊嚴的軍人。

張瑞敏:以智殉國,鑄就成中華民族的銅墻鐵壁;致死攻堅,綻放成死亡之海的倔強馬蘭。

【簡介】: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總裝備部某基地研究員林俊德,2012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在癌癥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臨終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馬蘭。馬蘭,一種在“死亡之?!绷_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綻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國核試驗基地,就是以這種野花來命名的。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4

開學了,我們懷著好心情,回到了學校。今天又要看一年一次的《感動中國》。

今天下午的第二節課就開始播放了。令我最感動的是一對夫妻,丈夫叫朱敏才,妻子叫孫麗娜。大家都認為他們倆退休后會回到北京過日子,可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不僅沒有回到北京,反而還到了一個村莊去教學。夫妻倆把所有的心都注重在了孩子們的成長之上。后來,因為孫麗娜長期受紫外線的照射和長期吃不到菜,所以視力就開始慢慢下降。有一天,一個孩子來給孫麗娜送菜,但是那個孩子本身家里就窮,吃不上菜,好不容易弄來的白菜葉,就給老師送了過來,這讓她非常感動。不久,與她風雨同舟的老伴終于堅持不住,倒下了。經過醫生們的搶救,朱敏才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

我們的老師又何嘗不是這樣,雖然沒有他二人做得多,可是,老師們也在為我們的前途著想啊!并且我們生病的時候,老師還費盡心思的照顧我們。可是,我們就是不聽話,不像那些孩子,知道老師生病了,自己家明明窮的都快不行了,卻還要照顧老師。我們呢?老師讓我們幫他干些活,我們還不情愿干。

老師說我們,我們心里還不服,光想跟老師吵一架;老師留的&39;作業總不能按時完成。我們若要有那樣的老師,便是我們把腸子悔青也不會安心的。

今天看《感動中國》,我頗有感受。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5

在本次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唱響希臘語《奧林匹克頌歌》的均是來自河北阜平縣大山里的孩子,他們讓人驚艷和感動,他們大放光彩。深山里總是藏著寶藏,就是這個道理,當然也需要有鄧小嵐女士這種偉大的發掘者。18年風雨無阻,她用音樂改變了一座村莊。越來越多鄉村教育的筑夢人正沿著她的路走下去,給山里的孩子帶去光和希望!

鄧小嵐女士,她為什么拖著年老孱弱的身體一直致力于山區的兒童教育工作,是鄧小嵐同志對教育的堅守、對精益求精的追求和對學生渴求的滿足!是鄧小嵐同志對仁愛之心的踐履、對公私的取舍和對師德的崇尚!

斯人已去,風骨長存!我們教育工作者要以鄧小嵐同志為榜樣,傳承其精神,發揚其熱度,爭做新時代的讓人民滿意的好教師!

2018年,二十六歲的我意氣風發,邁著堅定的步伐踏入了教育行業。轉眼間從事教育行業已經第4年了。俗話說:“教學是個良心活兒!”這句話一針見血地道出了師德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人的正常體溫是37.0℃,超過37.3℃就屬于發燒。而體溫37.1℃是比正常體溫高一點的正常體溫。其實,教師這個行業需要的就是一點熱度。

做一個37.1°的老師,工作上盡職盡責,不忘初心!3年的特崗在農村教學,2021年來到望都縣第一實驗小學,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面對新學校新的制度,面對大容量的班級,面對更多不同孩子身后的家長,我有點應接不暇。但是我從未想過放棄,我覺得這都是對我的鍛煉和考驗。就是這樣的信念,支撐我不斷探索,不斷創新。讓我的每一天都那么的與眾不同,就像沙灘上的貝殼珍珠,每一次收獲新知的時刻,都在閃閃發光。教育是一場溫暖的修行,這條路上,有你有我也有他,“路漫漫其修遠兮”,我輩自當“上下求索”。

做一個37.1°的老師,對待學生關愛有加。一年級的孩子們,剛邁出幼兒園大門,很難適應一年級的生活,再加上我們學校是半封閉管理,中午學生們不回家,孩子們更是情緒不穩定。有的孩子哭了,我張開雙臂抱抱他們,輕輕撫摸孩子的后背,告訴他“老師媽媽,在這里,不哭不哭!”;有小女生的小辮子亂了,我自己買發圈放在學校。午休結束后,給她們梳梳頭,讓她們保持漂亮的發型回家,讓家長看到孩子還是早上來校的樣子,讓家長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有調皮的小男生,課間玩耍的時候摔倒,膝蓋嗑破皮。我拉著他的手領到辦公室,消毒、貼創可貼,吹一吹,讓孩子感受家長在身邊的溫暖。

做一個37.1°的老師,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感謝孩子家長的“奉獻”。面對學校、班級里的各種活動,我非常感謝班里各位家長對班級工作的支持,當我們有“需要”,家長就“奉獻”,因為有了家長的支持,我們班的讀書活動,家庭情景劇才能順利開展,對家長的支持表示感謝,感謝家長對我們常規工作的理解。面對假期期間的工作,我們需要溝通時,家長總能對我說:老師辛苦了、沒事老師、謝謝老師…………家長的肯定、理解、尊重是我工作的動力,令我充滿力量,感到溫暖!

我們老師身上所肩負的是使命也是責任!目之所及皆風景,心之所向有陽光,做一個37.1°的教師。理想在彼岸,我必守住本心,風雨兼程一往無前!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6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碑敗陡袆又袊返氖煜ば稍诙叧?,2月10日,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又一次潤濕了我們的眼眶,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

當感動的淚水無聲的滑落,當心靈的悸動蕩漾在美德的春風里,當我們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感動的洗禮,當道德模范們不平凡的事跡震撼著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么清晰,感動中國就像一面旗幟,高高的飄揚在中華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著我們向道德楷模們學習。

讓我們細數那些感動著我們感動著中國的道德模范們的先鋒事跡,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退休后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5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段愛平;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格桑德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用自己的堅持信念忠誠奉獻無怨無悔的付出和滿腔熱情的濃濃愛意為我們書寫出中華民族美德的壯麗畫卷,讓我們沉浸在深深的感動里,也我們的靈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禮,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著感動的淚水,相信每個人都會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讓道德模范們做出這些不平凡的壯舉。我想,應該是愛吧。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對生活對美德對正義的愛、對父母對子女親人的愛、對工作對戰友同事的愛等等,這些滿含真情的愛就像一盞盞明燈,讓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讓我們心中充滿愛,長懷感恩 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為榜樣,從日常點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美德的光和熱溫暖我們,也照亮我們未來的路。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7

人生要有不服輸,逆襲的精神。成功的花兒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艷,然而當初他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作為當代新青年,面對開啟困難模式的我們,要如何憑借著驚人的努力一路逆襲呢?

江夢南——20_年感動中國人物,對于青少年來說,最容易引起共鳴,也最容易引發感動和深思。她在半歲的時候便已經雙耳失聰,但是她的父母仍然秉承這對女兒不放棄不言棄的精神,從小讓女兒學唇語,這也是后期她可以在課上通過唇語來完成逆襲的重要利器。逆襲人生從來不是輕而易舉的,電視劇里穿越逆襲的戲碼總是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羨慕嫉妒恨,怎么我不是主角呢?怎么我沒有主角光環呢?

人生往往不如意,請你在你的人生中逆襲。出生普通,家庭不富裕,學習就是你唯一的出路了??赡艽蠖鄶等丝吹竭@里就不想看了,學習在你的身邊無人不說。但這也是唯一一個成功率最大的逆襲方法了。凡是掙扎過來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煉的,如果學習放棄太早,你永遠不知道你會錯過寫什么。學習的路濘泥坎坷,逆襲的路遙不可及,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才能,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粉飾,被世俗所忽視,被人性所明滅,被時光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就是比從小殘疾的人有更大的優勢,而你甘愿被埋沒,浪費這幾個十年。放手一搏不計后果,人生就那么短,為自己拼一次。

勇敢逆襲,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中,鼓舞我們穿越千里黃沙尋找希望的綠洲;勇敢逆襲,是張開翅膀讓心飛在天上,追逐夢想的方向;勇敢逆襲,是幫讓我們揚起夢想的楊帆,助我們踏過萬里波浪,接近理想的彼岸;勇敢逆襲,是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到達夢想的巔峰。

我們正當青春年少,如朝日出升,未來一切光明,何不放手一搏?。逆襲需要你心懷夢想,放手拼搏。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8

卓嘎和央宗

玉麥鄉地處祖國西南邊陲,1964年至1996年的34年間,桑杰曲巴家是這片土地上僅有的一戶人家。一個爸爸,兩個女兒,一棟房子,既是鄉政府,也是他們的家。

父親桑杰曲巴是個老民兵,放牧守邊34年,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倆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父親桑杰曲巴常對卓嘎和央宗說:“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國土上就沒有人了!”這句話,兩個女兒記了一輩子。他們知道,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

劉銳

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劉銳緊跟裝備升級步伐,參與完成國產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改裝,填補轟-6K作戰使用的多項空白,和戰友一起首次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留下中國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的航跡。

劉銳所在團被確定為全軍首家裝備轟-6K的部隊后,他作為“先行者”和“探路人”,既當“改裝員”又當“試飛員”,僅用3個月就完成了改裝。

隨后,劉銳一鼓作氣,創造性提出“課題牽引訓練”新思路,形成一批戰法、數十套突擊方案,填補轟-6K作戰使用的多項空白。

黃大年

黃大年留學英國18年,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回國前,他住在劍橋大學旁邊的花園別墅里,妻子還經營著兩家診所。2008年,中國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他用最短的時間辭職、賣掉房子和診所、辦好了回國手續。

歸國7年多來,黃大年擔任國家多個技術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經常工作到凌晨,幾乎沒有休過寒暑假和節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這種工作狀態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盧永根

2017年3月,盧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攙扶下來到銀行,將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盧永根沒有將財產留給唯一的女兒,他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后的貢獻?!北R永根的秘書趙杏娟說:“錢都是老兩口一點一點省下來的,對扶貧和教育,兩位老人卻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錢?!?/p>

王玨

王玨化名“蘭小草”,給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捐款,每年2萬,已經堅持了15年,并承諾希望能捐夠33年。慈善機構收到了捐款,想要尋找到這位好人,多次聯絡,王玨都沒有現身。

家人曾問王玨,為何以“蘭小草”的名字行善?王玨當時說:平凡、善良的奶奶特愛畫蘭花,并且在村里很受尊重,取名時將“平凡小草”與“高潔蘭花”結合。

缺席了無數次公益獎項頒獎,堅持公益捐款十多年,

今年7月,王玨被檢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終得以大白。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9

江夢南,1992年出生于湖南省州市宜章縣一個教師家庭。她的到來,為家庭增添了不少歡樂,父母還為她取名“夢南”,寓意“歲月靜好,夢里江南”,非常有詩意的名字。

只不過,這一切美好在小夢南三個月大的一天夜里戛然而止。由于夢南半夜發高燒,夫妻倆徹底慌了,在物理降溫無效的情況下,只能將孩子送往醫院。

最后,燒雖然退了,但是,由于用了耳毒性藥物直接導致夢南神經性耳聾。經過醫生診斷,夢南“無聽力,135分貝未引出反引波”,這屬于極重度神經性耳聾。她不能像常人一樣交流,卻完成了學業并考上大學、研究生。人生雖無常,學業無止境。對人生不服輸的她,又考上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郴州宜章失聰女孩、2021年度“感動中國之感動湖南”候選人江夢南的逆襲故事,感動了很多人。

失聰后她考上大學、研究生并讀博士

今年29歲的江夢南,出生于郴州宜章縣莽山瑤族鄉永安村,父母都是莽山民族學校的老師。在江夢南半歲時,因耳毒性藥物導致極重度神經性耳聾,聽力完全喪失。從此,她就一直生活在無聲的世界里,在日常生活中都是靠看著口型讀唇語和別人進行交流。

最開始,江夢南靠著反復撫摸爸媽的喉嚨,來感受聲帶的震動并練習發聲,往往一個音節父母重復上1000次她才能學會。

從字、詞到日常用語,她對著鏡子學口型、摸著父母喉嚨學發音,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

在江夢南的印象里,身為老師的父母都愛讀書、看報。正是學唇語這個決定,讓江夢南的求學之路走得越來越長遠。

在學校,江夢南一直以普通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奥犞v”是學生獲取知識最重要的途徑,但對于江夢南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無法一直看到老師的嘴型,所以更多的時候,她只能通過看板書和課后自學來跟上進度。

盡管如此,聰明、好強的江夢南憑借不服輸的勁頭,自學完五年級的課程之后,直接跳級升入六年級。從小到大,江夢南沒有上過特殊教育學校,一直在公立學校讀書。

在十幾年的學習成長過程中,她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艱辛和汗水,以615分的成績考入吉林大學,順利完成了本科和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全部課程。

一個交流不便的湖南女孩,為何要選擇遠在北方的吉林大學?江夢南說,一是自己的偶像張海迪也畢業于吉林大學,她說要跟隨海迪阿姨的腳步。同時,江夢南一直有一個“英雄夢”:治病救人,祛除病痛。最終,她選擇了吉林大學的藥學專業。

“心有目標腳踏實地,不必患得患失。”2018年9月份,江夢南又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錄取為博士研究生,在學術研究的路上繼續前行。

身體力行地向公眾普及無障礙理念

涅槃重生后的江夢南,如一只心懷大愛的鳳凰,將愛的種子播撒到故鄉。早在大學期間,江夢南回到家鄉時,總會到特殊教育學校做義工,探望那些視力、聽力、智力存在障礙的孩子,她以自己為例,鼓勵這些孩子們積極進步,帶動他們融入社會,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來清華大學之前,江夢南一直沒把自己往殘障人士這個方面去靠攏,“哪怕聽不見,也要跟其他的同學站在同一起跑線上?!?/p>

如今,她意識到,我國有幾千萬殘障人士,“如果無障礙做得非常完備,殘障人士也能跟健全人一樣生活,我覺得這才是更美好的世界?!?/p>

在清華求學期間,江夢南當選清華大學學生無障礙發展研究協會會長。她積極籌備協會活動、組織參加無障礙論壇、舉辦無障礙理念體驗活動……江夢南通過各種方式,身體力行地向公眾普及無障礙理念“如果我能夠做一些什么,讓別人不再那么辛苦那么艱難,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p>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10

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后,我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涌現在我的腦海中。

一個總為他人著想,又十分仔細細心、批改文件時總是一絲不茍,他對科學的熱愛,他就是----朱光亞。他2017年逝世。他對以前充滿遺憾,對未來充滿向往。當我看到朱光亞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直流著。

一個肝膽醫生,不畏手術的風險,執意的來策劃手術計劃。當一個女孩生命垂危時,眾多醫生都不敢為她醫治,而他卻不管如何都要試試,進行了9個小時的手術終于結束了,女孩已經好了起來;他還常常為別人著想,為病人們擺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時找不到鞋……他就是吳孟超,把病人當做是自己的親人一般對待,而且他要求的手術費是十分便宜的。

劉偉對未來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擊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難。他這種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后用腳彈出了一首首優美動人的鋼琴曲。

這三個人物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們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動人物。不論是殘疾人還是四肢完好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天空。為別人所著想、為他人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是吳孟超和朱光亞。而劉偉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堅持不懈闖出了一個只屬于自己的夢想。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11

57歲的他悄悄把白發染黑,三問蒼穹,為祖國的航天事業不懈奮斗。出生窮苦的他是我國首位飛行時間超過100天的飛行員,連學都上不起,卻一步步從山村的放牛娃成為航天英雄。

他的人生沒有傳奇,如果有,那都是努力奮斗出來的。

本期子牙童趣觀察帶你走進聶海勝自強不息的人生。

艱苦條件下仍刻苦學習

1964年,聶海勝出生在湖北棗陽一個偏僻的農村,他還有5個姐姐。父母是普通的農民,一家人就靠著幾畝薄田維持生計。

家中人口眾多,經常吃不上糧食,父母就去地里撿紅薯,做成窩窩頭。

餐桌上最常見的就是雜糧,蘿卜干,咸菜和大醬,尤其是大醬,幾乎天天吃,導致現在聶海勝一聞到大醬的味道就犯惡心。

家中連飯都吃不上,上學更是十分艱難,為了湊夠幾塊錢的學費,父母經常向親戚借錢,可那個年代大家都很苦,親戚家也沒有錢,很多時候,聶海勝交給老師的學費是一只活蹦亂跳的兔子。

知道上學的錢來之不易,聶海勝學習十分的刻苦,放學回家后,不用父母督促,他會自覺地按時完成作業。

家里沒有多余的閑錢讓他購買課后資料,聶海勝就把課本看了一遍又一遍,所有的書都被他翻到了毛邊,每頁內容都被他牢牢記在心中。

勤奮上進的他成績優異,尤其是數學總是滿分。

放牛娃內心的軍人夢

為了貼補家用,父母養了幾頭牛,全家人誰有空閑誰就去放牛。放假的時候,聶海勝就把牛牽到草多的地方,坐在牛的旁邊,暢想著自己的未來。

在他的心中,一直有個軍人夢,看見電視機里的軍人英姿勃發,威風凜凜,他也想穿上軍裝,保家衛國。

有一次放牛的時候,聶海勝的頭頂飛過了一架戰斗機,好奇心驅使他追趕著那架飛機,正是這一次的偶然,他堅定地想要成為一名空軍,捍衛國家的藍天白云。

1980年,是聶海勝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正在上課的他突然接到母親托人帶來的口信,說父親病重,被緊急送到了醫院。

他緊趕慢趕地跑回家,到家后見到的卻是已經離世的父親。聶海勝內心十分的痛苦,他還沒有來得及跟父親道別,可憐的父親就因為嚴重的胃壁潰爛去世了。

家里突然失去頂梁柱,母親就肩負起父親的責任,撐起一大家子。天還沒亮的時候,母親就起床了,喂雞、養豬、做飯、種地,夜以繼日地操勞,從不曾歇息。

看著母親佝僂的身影,他很是心疼。要是自己能為母親分擔多好呀,抱著這個想法,聶海勝偷偷輟學了,扛起鋤頭就去地里鋤草了。

從別人的口中,母親才知道兒子輟學了,又生氣又心疼,她和老師同學一起極力勸說聶海勝,最終,聶海勝回到了課堂。

重新上課的聶海勝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學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他在眾多的學子中脫穎而出,成功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

學校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后,幫助他申請了救助金。每年假期,這位少年都會搬木材、下地干活、裝茶葉,一個假期下來可以掙幾十塊錢。

高中上學的地方離家遠,為了省下8毛錢的車票和不磨壞母親辛苦縫制的布鞋,聶海勝赤腳趕路,60多里的路,少年從天亮走到天黑,月光下,他的身影十分瘦削。

和聶海勝同寢的舍友,永遠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入睡,什么時候起床。寢室熄燈后,他會悄悄溜出宿舍,在昏暗的路燈下看書,早上,起床鈴還沒響,他就不見了蹤影,早早地在教室里背書。

成為飛行員

“時光不負有心人”,1982年,空軍到棗陽一中招人,一心想成為軍人的聶海勝踴躍報名,經歷了層層嚴格的體檢和考試,他從幾百個人中嶄露頭角,成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某空軍學校的一名學員。

進入航空學校只是第一步,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飛行員,除了過硬的身體素質,還要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憑借著潛心鉆研、吃苦耐勞的精神,聶海勝成為了整個飛行大隊中第一個單飛的學員。

1989年,聶海勝被分配到一個空軍部隊擔任殲擊機飛行員。在部隊他仍然保持著精益求精的態度,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可危險卻紛至沓來。

他在部隊主要的工作就是試飛新型殲擊機,試飛和飛行員的訓練并不同,要求駕駛人員必須檢測出飛機每項指標的極限值,這份工作的危險性極大,誰也不知道一架新機型存在什么風險。

聶海勝并沒有退卻,英勇的試飛。一次試飛中,當他不斷加速向高空中飛去的時候,機艙外爆響,飛機開始極速下降,整個機艙內的溫度瞬間升高。

憑借著強大的心理素質,聶海勝沒有絲毫慌亂,他一邊向地面塔臺報告,一邊冷靜地分析問題,排除故障。試了各種辦法,飛機仍然沒有向地面墜落。

千鈞一發的時刻,聶海勝果斷做出選擇,按下了彈射按鈕,在他身后,飛機很快就爆炸了。

記憶力驚人的他在最后一刻牢牢記住了各種儀器的數據,這為研究人員改裝飛機提供了關鍵的參數。由于出色的表現,他被記三等功。

在部隊一待就是十五年,聶海勝前前后后駕駛過多種機型,飛行時長1408個小時,是中國最頂尖的殲擊機飛行員。本來以為翱翔藍天就是自己這輩子的歸宿,可更讓他興奮的任務正在等著他。

1996年,為了發展航天事業,國家從優秀的飛行員中招募航天員,聽說了這個消息,聶海勝立馬積極報名。

成為第一批航天人,三問蒼穹

選拔航天員的標準要比飛行員嚴格十幾倍,皮膚、牙齒都要檢查,憑借著過硬的身體素質,34歲的他,成為了第一批航天人。

要想真正步入外太空,他需要不斷訓練身體,低壓氧氣艙里的訓練十分兇險,一不小心就可能危及生命,聶海勝每次都堅持在里面待30分鐘。

超重訓練更是要人命,仿佛有個幾十斤重的大石頭壓住了胸口,教材要求每次訓練不少于60秒,聶海勝硬生生堅持了80秒。

還有其他常人根本不能承受的訓練,他都一一扛了過來。為了讓自己能夠熟練掌握駕駛艙內的每種儀器,他沒日沒夜地背下來40萬字的操作說明。

整天待在模擬倉里操作儀器,全部都熟練了之后,他就關燈訓練,最終練到所有動作都是肌肉記憶才肯罷休。

20__年,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向了外太空,看著浩瀚的宇宙,他覺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每當飛船臨近祖國的上空,他都會低頭往下看,那是最讓他牽腸掛肚的地方。

20__年,他再次出征。隊友王亞平覺得聶海勝是整個組里的定海神針,有他在的地方,隊員就很安心,什么都不怕。

20__年,57歲的他兩鬢已經斑白,帶著祖國和人民的期望,他又一次出征。為了看起來年輕些許,他在出發前,特意將頭發染黑。這次航天員去太空要執行多項任務,光螺絲釘都要擰1000多個。

聶海勝,從窮苦人家走出來的孩子,憑借自身驚人的毅力和勤懇的求學態度,一路成長為航天英雄。歷經了重重磨難和痛苦,他仍對生活抱有極大的熱忱。

當年離家到航校報到的火車上,部隊給每個人發了半斤糖果,這些糖果讓聶海勝感受到了甜蜜、光明。

帶著這份甜蜜他一路勇往直前,為祖國的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他值得我們每個人致敬。

有關感動中國作文素材篇12

陸鴻是吳江人。他是一名殘疾人,卻用羸弱的身體,擎起人生的夢想,用堅強的脊梁扛起更多的責任和擔當。主持人給他頒獎時說:“有人一生遲疑,從不行動;而你從不抱怨,只想扼住命運的喉嚨。能吃苦、肯奮斗、有擔當,似一葉扁舟在激湍中逆流而上,如一株小樹在萬木前迎來春光。在陰霾中,你的笑容給我們帶來力量?!?/p>

陸鴻一直有一個夢想,希望和他一樣身殘志堅的伙伴們都能實現自己的愿望。為了這個夢想,他艱苦創業,堅持學習,不斷奮進,成為了人生路上真正的斗士和強者。他本是一名腦癱患者,沒有健全的身軀,但擁有樂觀的天性、不屈的靈魂。從敲白鐵皮、擺修車攤、開網店等最底層的工作做起,他努力改寫人生,實現價值,為廣大殘疾人樹立身殘志堅的榜樣。

2017年,他創立了蘇州市緣躍紙制品有限公司。2020年,工廠年營業額1000多萬元,42名員工中有30人是殘疾人,并且先后有50多名殘疾人在陸鴻這里學到了技術,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

111988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