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三段論議論文
高考作文三段論議論文篇1
是大儒名家的持平中庸?是遁世隱者的明哲保身?還是市井滑頭的世故圓滑?都不是。
南懷瑾說:“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這不正是平衡的生活嗎?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彌勒菩薩的大肚,就是大度。其實,就是一個人在遇到心理不平衡時,自己勸自己,自己安慰自己,來點阿Q的“精神勝利法”,使自己心理平衡起來。說白了,就是像佛家那樣想得開,像道家那樣看得淡。司馬懿被孔明罵為婦人,他想得開,心平氣和,依舊過著他的平衡生活,最終逼退了蜀軍。而周瑜為何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哀嘆?其實就是想不開,心理不平衡,最終被活活氣死。一同輔佐勾踐的范蠡和文種,其人生結局迥然不同。范蠡把名利看得淡,功成身退,泛舟江湖,平衡生活;文種放不下功名利祿,繼續為官做相,其平衡的生活很快被打破,被勾踐賜劍自裁。
姜育恒唱道:“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淡了,靜了,從容了,你的生活才會聽你的安排,平衡的生活才會隨之而來。諸葛亮坐守空城,內心肯定翻江倒海不平衡,但他從容撫琴,鎮定自若,正如孔明所愿,虎狼之師最終引兵而去。從容應對的底氣,一定是“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酌魍藬?,那是有“技”有“能”有“思”的。謝安戰苻堅,他不上戰場與人廝殺,卻在棋盤上與人對弈。為何能如此從容安然?是因為成竹在胸。“敵軍圍困萬千重”,毛主席憑什么“巋然不動”?也是因為勝券在握。
南懷瑾所指出的,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這并不是一下子就能達到的,也就是說,這種平衡的生活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紅塵中人,哪能說看淡就能看得淡?哪能說想開就想得開?《紅樓夢》不是說“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嗎?尤其是身處市場經濟時代,“熙熙攘攘,皆為利往”,凡俗肉身,哪能說鎮定就能鎮定的?哪能說從容就能從容?所以,僅僅大度看世界,平衡的生活還不一定會來。要充實底氣,修煉從容,這樣才有可能過上平衡生活。
然而,是不是這個最高境界就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呢?也不是!有思想做武器,有偉人為榜樣,有行動打基礎,路途雖遙遠,但平衡的生活不是夢!
高考作文三段論議論文篇2
十字路口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我們每天都是經過十字路口,十字路口代表著方向與選擇。只有方向選對了,我們才能更好地作出選擇,選擇一個好的方向使人受益終身,相反則會使人后悔終身。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因替李陵辯護,自己遭受了非常嚴重的酷刑。在這種酷刑下,他沒有屈服,因為他還有心愿未了。在生與死這個十字路口間,他選擇了生,不顧眾人的鄙視和別人不滿的眼光。他不怕困難,勇于挑戰自己,為自己選擇了一個好的方向,要向自己的爸爸學習,完成爸爸的遺愿。最后完成了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紀傳體巨著——《史記》。他布滿坎坷的一生,因為他的正確選擇,為他的一生充滿了鮮花與光環。
唐代詩人柳宗元,晉代的陶淵明都對人生的方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陶淵明他因看不慣爭權奪利的官場生活,獨自隱居生活在“而無車馬喧”的田園風光景色之中。陶淵明的正確選擇,成就了他美好的心愿和他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正因為他找到了一條光明的道路,他才能找到生活的樂趣。
魯迅的一生是他艱苦奮斗的寫照。魯迅早年在國外留學,學習醫術,希望他的醫術能治愈中國人的疾病。但是當他有一次在幕布上看見日本人殺害我們中國同胞的時候,一些觀看的中國人正在拍手叫好。當時魯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內心震撼,他認識到他的醫術如果能醫治中國人的身體上的創傷,但是他不能使中國人的心靈蘇醒過來。他作出了一個智慧的決定。在醫術和文學這個十字路口中,他毅然選擇了文學,并作出了許多令人稱贊的決定,留下了許多文學精華的詩篇。這個正確的決定使他成為了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文學家之一。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看到很多十字路口。這些十字路口讓人迷茫,也充滿了誘惑。選擇一條正確的道路,會讓人一生受益無窮,相反,選擇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會使人后悔終生,并且走向犯罪的深淵。所以每個人在十字路口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成就自己的一生。
高考作文三段論議論文篇3
生活中,從眾效應比比皆是,但當眾人行為有悖于道德之時,我們就要堅守準則,不盲從于眾人;在眾人皆庸庸之時,我們亦要特立獨行,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從眾效應”多數情況下是對人的一種誤導。如一人闖紅燈,所有人都跟著違規;如一人偷竊而未被抓,許多人都以為這有利可圖……因此,不盲目隨大流,面對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才是特立獨行,才容易為生活添彩!
當眾人皆為利奔波之時,我獨寄情于書,收獲一份寧靜閑適;當眾人皆悲秋傷春之時,我獨贊秋高氣爽,春滿乾坤;當眾人皆感慨時運不濟之時,我獨嘆一聲“陽光總在風雨后”,當眾人皆言人心不古時,我獨吟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生活的疲累麻木了世人的神經,噬碎了對美的憧憬。而特立獨行,似一聲春雷,將光明的種子播下,為生活添彩!
特立獨行的人,是對生命負責的人。
在眾人皆茍且偷生的時候,偏有一個叫岳飛的漢子特立獨行,想要“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將精忠報國謹記心間,為領土完整浴血奮戰;在眾人皆麻木不仁渾渾噩噩之時,偏要有個神智清醒的魯迅,以筆為劍,直指舊社會的愚昧與腐朽,將中華這條沉睡的巨龍從夢中喚醒……他們都處在混亂的年代,卻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以一已之力力挽狂瀾,為信念而奮斗不息。
特立獨行的他們,怎能不被世人謹記?
舉世皆醉而我獨醒,眾人皆濁而我獨清。中國的文人中,向來便有許我特立獨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他們喜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他們熱愛“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憩淡,他們衷情于“黃河之不天上來”的磅礴,他們傾心于“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潔凈……縱然身處污泥,他們也愿開出高潔獨放的花!
特立獨行的文人們,怎能不在文學的殿堂中馨香百年?本文來自語文茶軒不盲從于大眾,摒棄從眾心理。以道德準則為基,特立獨行為信念,以鮮潔的思想開道,那么,成功的花將為你而絢麗地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