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有道節儉有德議論文
一天,媽媽帶小明去餐廳吃飯。飯前小明去衛生間洗手,還沒進門就聽見“滴噠、滴噠”的水聲。原來是前面洗手的人沒有關好水籠頭,小明一邊洗手一邊想:“如果世上的每一個人都這樣做那將會浪費多少水啊!”。他便叢記事本上撕了一張紙,在上面認認真真地寫了八個字:《關緊龍頭節約用水,》然后跑回餐廳,在飯桌上撿了幾粒飯粒兒把紙條貼在了水龍頭上方,便放心地走出衛生間。
是呀!我們都應該做個像小明一樣的有心人。愛護環境,熱愛我們的祖國母親。
如今全球水污染、土地荒漠化越來越嚴重,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威協。我認為綠化環境,節約用水是我們刻不容緩的首要大事。本來西北就是一個干旱缺水的地區我們更應該節約用水。我永遠不會忘記電視上那句震撼人心的話:“如果我們不節約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我們的眼淚!”
節約有道 節儉有德議論文二:節約時間
現在,大家都提倡節約,除了物質上的東西以外,還有時間,也需要節約。
其實,一分鐘是可以干很多的事情的,在一本書上,我看到一分鐘可以寫二十多個字,可以走一百多步路,可以看1—2頁書。看完后,我不由得驚嘆起來:如果這樣干一個小時,就可以寫一千多個字,走好幾千步路,看好幾十頁書,原來,只要把時間充分利用,一天中還是能多干很多事情的呀!
回想小時侯,我每次寫寒暑假作業都是在寒暑假的最后半個月的最后幾天完成的。為什么呢?是因為我當時的作業太多?還是因為我有什么事情而耽誤了時間?都不是。就是因為我當時不好好節約時間,沒有好好安排自己的時間,在一開始的時候總是玩,每天只作一點作業,直到最后才開始進行突擊。正因為這樣,我的一二年級的每個寒暑假都過不好,都是一個帶有遺憾的假期。
大家可以想一想,有多少人因為浪費了時間而后悔莫及,又有多少人因為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時間,而錯過了很多事。“如果當時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就好了!”,“如果當時能節約時間就好了”有些人會這樣說。但是,時間是不會倒流的,與其這樣后悔,不如現在開始,從我做起,節約時間!
節約有道 節儉有德議論文三:節約用電從我做起
電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讓電燈發出亮光,讓電扇轉動起來,讓電視機播放出精彩的節目,讓空調給我們制冷或者制熱,使室內溫度變得舒適,讓電腦運作,幫助我們查閱資料,了解更多的知識……但平時有的同學沒能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因此造成很大的浪費。
一天,老師在科學課上向我們介紹了有關科學用電的知識,還讓我們利用課余時間,留意在家庭生活中,有哪些科學用電的好辦法。回家后,我向爸爸請教。爸爸告訴我:“其實,家庭里科學用電的方法多著呢。例如:冰箱要及時清理食物,盡量少存放東西,減少打開冰箱門的次數和時間;夏天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節得太低,一般與室外溫差四到六度比較合適;如果換下來的臟衣服太少時,就不要用洗衣機洗,可以用手來洗……總之,只要你平時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節約能源的小竅門。”最后,爸爸還語重心長地說:“韜韜,你要記住: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你要從小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
是呀,我們要珍惜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大家都來節約用電,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吧!
節約有道 節儉有德議論文四:以勤儉節約為榮
大家一定都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它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學會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
可是,在我們的校園里還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晴朗的日子,還能看見有的教室亮著全部的燈;涼爽的早晨、傍晚,有的教室里的電扇還是馬力全開;洗手處的水龍頭滴滴嗒嗒地淌著水,來來往往的同學視而不見;空蕩蕩的餐廳,零亂擺著的餐盤里卻還剩有許多的飯菜……
節約,實際行動比說任何好話都實在的多。我們每個人都應參與節約行動,“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集大家所有的力量,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締造一個節約型校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于耕種,如何能有收成?同樣有了收成,揮霍成性,再多的收成都會在轉眼間化為烏有??梢娨肴〉檬斋@,離不開“勤”與“儉”。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
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的好隊員!p副標題e
節約有道 節儉有德議論文五:談勤儉節約是美德
古人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咸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建國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得巧。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當時,國人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干事業的行為準則。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君不見,當前社會上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斗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這些不良現象中,“大款”、“公款”充當了主要角色。這種社會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并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黨中央及時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決策,并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到“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高度,并在全國范圍內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開展節約活動,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節約有道 節儉有德議論文六: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人有一顆勤儉節約的心,就等于擁有了大筆財富。”
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人們喜歡在門前掛“勤儉”的字匾。有一年,有一個老人快要死了,他為了讓他的兒子,記住勤儉節約的美德,于是把“勤儉”兩字分開了。“勤”給了大兒子,“儉”給了二兒子。事后大兒子雖勤懇工作,但不知道節儉,二兒子只知道節儉,而不知道勤懇工作,最后,他們都過著貧苦的生活。于是兩兄弟便決定把“勤儉”兩字合在一起,從此他們既“勤”又“儉”,終于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是啊!“只有勤來沒儉,好比有針沒有線。”下面我就給大家念一首節約歌吧!
“勤儉節約是美德,積攢零錢用處多。不花零錢好習慣,處處節約人稱贊。”
同學們,讓我們用行動來培育節約之花,讓它開的更美麗,更燦爛,讓它開滿神州大地,讓它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
節約有道 節儉有德議論文七:勤儉節約不可忘
同學們,“勤儉節約”大家個個都會說,可你們真的能做得到嗎?勤儉節約就是生活儉樸,珍惜勞動成果,不奢侈腐化,不鋪張浪費。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優良作風,它對個人健康成長和社會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毛澤東主席就是勤儉節約的模范,毛主席一生從不忘節約,一條毛巾用了幾年,一件衣服壞了補,補了壞,簡直是布丁加布丁,他都舍不得扔。而我們呢?一天就有10元、5元的零花錢,卻從不知道儲蓄,小吃店便成了我們下課經常光顧的地方,那些可樂、小飛機便成了我們這些上課開小差的“理由”了。家長給我們的零花錢,我們這些小學生就從此過上了這種“富裕”的生活,在學校里也養成了互相攀比的壞風氣。零花錢便越來越多了,使我們這些小學生變成了富家大小姐、大少爺了,長大了能變成什么樣?你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我們中心小學五年級的張婷就是這樣的一名好學生。她生活上很儉樸,既不大把花錢,也不向爸媽要名牌。
她有一個小豬儲蓄罐,她的爸媽每月給她十多元零花錢。這零花錢,她除了用來買學習用具外,從不買好吃的或好玩的,剩下的錢都悄悄地喂了“小豬”,一元、二元、十元、二十元……小豬“吃”得肚子滿滿的。她把這些錢用來買書,捐給地震災區的小朋友。
我們應向張婷學習,不講吃穿,不講玩樂,當用則用,當省則省,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當代小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被看作“小公主”、“小皇帝”,吃穿用玩全都是最好的,還大把大把地花錢,并使這種不良的風氣漸漸滋長。我們應該明白,學生是消費者,不是生產者。大人們給的錢是他們辛苦勞動掙來的。平時給零用錢,春節給“壓歲錢”,這是大人們對我們的疼愛,我們要把長輩給的錢節省著花,把這些錢花在需要的地方。
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在這里,我愿全校的學生都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節約有道 節儉有德議論文八:勤儉節約是美德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習慣。
有一件事我記憶猶心。
那是去年春節期間的一天,爸爸要在家里請客人,中午的時候,家里來了許多客人,這下該我們忙活的時候到了。我為客人洗水果,爸爸就忙著現擺起他的茶藝來了。最忙活的就是媽媽了,不長時間,媽媽就為客人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他們都吃的津津有味,贊不絕口的夸媽媽手藝好,下午客人走了,我幫媽媽收拾吃剩的飯菜。我把飯菜倒進了垃圾箱,媽媽看見了嚴肅地對我說:“干嘛到掉了,物價這么貴,不要浪費糧食,況且我們吃的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植的,因該珍惜勞動成果,正所謂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那以后,我懂得了節約飯菜。通過這件事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有一次,奶奶洗完衣服忘了關水籠頭,我連忙過去關水龍頭,并對奶奶說:“以后要節約用水。”還有一次,爸爸在沙發上看電視睡著了,可是電視機還開著,我就悄悄地關掉電視機。后來爸爸知道了這件事,夸我是個懂事的孩子。
我已經是四年級的學生了,要多體諒父母的難處,多替家人著想,學會合理消費,雖然自己不當家,但也應該知道柴米油鹽貴,這也正是我們因該必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