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眼于未來初中議論文

| 小龍

英國哲學家布朗曾經說過:“我們不是借用了父輩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兒孫的地球。”完璧歸趙是我們的職責。保護環境,功在千秋!只要每個人都未來著想一點點,效果會非常明顯。

“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信息技術的發展讓人類緊密相連,國家之間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一個國家的所作所為會彰顯出該國的人文素養。

近代中國的屈辱史我們不會忘記,更讓我們懂得了自強。殖民時期的青島留下了很多德國的建筑,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它們也許早已湮沒在了歷史的塵封中。然而不是這樣。青島某德國建筑到了該修繕的時候,收到了一封來自德國的快遞。信中將修繕步驟和修繕材料告訴了該建筑的負責人。信中明確告訴了人們材料所在的位置:第幾號樓,第幾堵墻,第幾塊磚。更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是寫信人是當年該建筑建筑師的孫子!這太值得人們佩服了!當年建筑師居然會如此周密,竟考慮了未來,況且還是在異國他鄉!由此,我們不得不再次佩服,德國建筑師的縝密負責成就了德意志民族的光榮與驕傲!

著眼未來,不僅造福于后代,還為個人和國家帶來積極的影響。著眼于未來是個人和國家發展并獲得他人好評的條件。只有著眼于未來,才會采取合適的行動。

不光看在當前,亦要著眼于未來。

60440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