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7篇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北郊,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又稱圓明三園。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搬得環繞在四周。美不勝收,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圓明園中許多景物更是巧奪天工。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也有許多景物是仿造各地名勝風景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文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島瑤臺、武陵春色等。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個種奇珍異寶,所以又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
可是這么美的景物,到最后卻被毀了。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把圓明園大鬧一通,把拿的走的就拿,拿不走就摧毀。把圓明園滅的慘不忍睹。更加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民侵略者奉命在院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
同學們,我們一定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把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使別的國家不敢侵犯我們!
有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篇2】
在中國,有許多壯麗的文化遺產。它們是我國的文化瑰寶,是歷史的沉淀。其中,長城便是有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一談到長城,肯定會有不少人想到殘 暴的秦始皇,以為長城是秦始皇下令建造的。實際上,長城的淵源能夠追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各國紛紛在不同地點修建長城,但是這時修筑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秦始皇下令連接和修繕長城,這才有了“萬里長城”之稱。
長城為什么叫長城?當然是因為它很長。長城東起遼寧虎山,經過遼寧、河北、天津、北京等十個省,終點在甘肅嘉峪關,全長八千八百五十二千米,歷代長城總長度約為二萬千米,多么壯觀!
長城不僅很長,它的結構也大有學問。究竟是怎樣的建筑方法與結構讓它屹立千年而不倒呢?長城有青磚砌墻、石砌墻、磚石混合堆砌等等。長城上還有許許多多烽火臺,使信息能夠傳遞;還有許許多多的城堡和關城,讓我們不得不贊嘆古人的智慧。
關于長城,還有這樣一個傳說:孟姜女是秦朝一個善良美麗的女子,與丈夫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珊镁安婚L,婚后不久,丈夫就被抓去建長城。工地上又苦又累,還不給飯吃,丈夫被活活累死了。孟姜女跋山涉水到長城尋夫,聽聞噩耗,傷心欲絕,在長城腳下痛哭,三天三夜都沒有停止,把長城都哭倒了,孟姜女最后投海而亡。從此,山海關就被后人認為是“孟姜女哭長城”的地方!
長城不僅僅是一座建筑,還是勞動人民的血汗,更是古人智慧的結晶!
有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篇3】
長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是北京景點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長的城墻。長城的歷史背景可不一般,歷他正是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于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筑進入第一個高 潮,但此時修筑的長城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后,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有萬里長城之稱。
長城在建筑材料和建筑結構上以“就地取材,應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筑的結構,在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跡。
這長度真是讓人們無比驚訝,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現在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15個省區市。
經過查找了這些資料我還收集了她的傳說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他是我國古代的民間傳說,從前有一個姑娘叫孟姜女,她長得很漂亮,突然有一天秦始皇下令把所有年輕的男人都抓起來,讓他們來修筑長城,其中也有孟姜女的丈夫。過了幾年后孟姜女很著急,然后孟姜女就去找自己的丈夫,孟姜女到修筑長城的地方找到了這邊修筑長城的頭兒說:“范杞梁他在哪里呢?”修筑長城的頭兒說:“范杞梁已經死了。”孟姜女一聽馬上就哭了起來,就在這時突然下起傾盆大雨,長城馬上就倒了八百里。人們把這個傳說叫《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收集到這兒讓我感受到,這是世界歷一個偉大的奇跡。
有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篇4】
聽說北京的故宮里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樣子雄偉壯麗,我早就想去開開眼界了。趁著假期,我們一家決定動身去北京故宮。
還沒到故宮,故宮的地圖卻早已出現在了我的手上。故宮的土地面積約1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哇,北京的故宮可真大呀!一座座美麗而又雄偉的宮殿立刻浮現在了我的眼前。五顏綠色的琉璃,造型優美的吻獸,寬闊明亮的大殿,一幅多么寬闊而又雄渾的畫卷啊。
來到了故宮的大門前,我的心情越發激動起來,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在宮城外,有宮墻圍住,墻外還有清澈的護城河環繞,像是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那么神圣。故宮有四座城門,南面名午門,東門名華門,西門名西華門,北門名神武門。我早已迫不及待地開啟了我的新旅程。
進入了故宮,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五光十色的屋頂。殿座主要以黃色為主,其他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五色繽紛的琉璃,多用在花園和琉璃壁上,而太和殿的屋頂最為精致,太和殿屋頂當中正脊的兩端各有琉璃吻獸,穩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獸造型優美,是構造又是裝飾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海馬等立體動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嚴。這精美的屋頂,深深地吸引住我,讓我無法自拔,眼睛也忙得不知看哪一處好。原來,普普通通的屋頂也可變得如此精致。
導游告訴我們故宮里藏了大量的珍貴文物,據統計,總共達1862690件之多。據說各種博物館就有幾十個,導游領著我們去了青銅器館,宮殿為兩進院,正門名承乾門,進入館內,各式各樣青銅器都讓我贊嘆不已。導游說,青銅器館原先是貴妃、后妃所居,后來才改為青銅器館。不愧是貴妃的住處,就是豪華,門、窗處處都是那么的古樸。精美的圖畫與紋路為這些建議的門窗增加了一份色彩。
有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篇5】
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星辰與都城對應。天帝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天子”,《后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帝之所居也?!彼宰衔?、紫垣,紫宮便成了帝王宮的代號。皇宮常人不能進,所以稱為“紫禁”。
現在的故宮宏偉、壯觀,有著珍貴的文物,在各個方面都是格外的精美。但在清朝時期,李自成向陜西撤退前焚毀紫禁城,康熙三十四年才修復。在民國時期,辛亥革命后,遜帝愛新覺羅·傅儀被允許暫居宮禁。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趕走了傅儀。1925年,宣布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
繞過一大片華麗的建筑,終于要到皇帝的住所了,我不經歡呼雀躍。還沒看見乾清宮,我就被眼前的建筑吸引了。不過它跟以往的建筑不大相同,漢白玉石須彌座上,周圍有雕石欄桿。在金色的 太陽下,金色的瓦片,金色漢白玉柱子,連平時白色的欄桿也泛著金光,而門口的那兩只銅鎏金獅子啊,簡直像是用純金鑄成的,這一切在金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那對銅鎏金獅子友好地望著我們,但它們的身上卻流露出了保衛家園的氣勢。乾清門是連接內廷與外朝往來的重要通道,在清代時又兼為處理政務的場所,清代的“御門聽政”、齋戒、請寶接寶等典禮儀式都在乾清門舉行。
走過乾清宮,穿過坤寧宮就來到了皇宮的御花園。園內主體建筑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臺樓閣。園內的松、柏、竹與山石,形成四季長青的園林景觀。御景亭位于御花園內東側的假山頂上。上覆翠綠琉璃瓦,黃色琉璃瓦剪邊,鎏金寶頂,四面設隔扇門。真是叫人贊嘆。
故宮是令中國人驕傲和自豪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凝結著我們祖先的汗水與智慧。
有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篇6】
西安是一個歷史大寶庫,那里有秦始皇陵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而我要介紹的就是人類的驕傲—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薦福寺內,又稱“薦福寺塔”,建于唐代景龍年間,是中國早期方形密檐式磚塔的典型作品。塔原有15層,現存13層,是唐代佛教建筑藝術遺產。
進了薦福寺,沿著小路往里走,就能夠從茂密的草叢中看見小雁塔的上半部分塔身。雖然表面上脫了一些墻皮,但還是屬于保存較好的唐代古塔。這里風景優美,鳥語花香,瞧!小鳥正聳立于樹枝上,高聲拍著拍子唱著歌,周圍都是青山綠水,聽,多么美妙的“水流交響樂”?。∶慨斘胰ツ抢锿鏁r,我的心情都非常地舒暢。走進來看,小雁塔的大門獨具特色:門框用青石砌成,門楣上圖案非常美觀。從塔下向上看,一層比一層稍小一點兒;整體輪廓刻圓則圓,刻直則直。走到塔后面,仰起頭,向上看,在塔的上方有一點兒小裂痕,這道小裂痕,這裂痕還有個百思不得其解的故事呢!
487年,陜西發生了6級大地震,小雁塔從上到下裂開了一道30多厘米寬的“痕跡”。然而,又過了34年,在152年的一次大地震中,小雁塔的這道“傷痕”在一夜之間又合攏了。1555年9月,一位小京宮把這段史料刻在了小雁塔北門的門楣上。有人推測,古代的工匠們根據西安的地質情況,特地將塔基用夯土筑成一個半圓形球體,像樹根一樣,緊扒著土地。塔身受震后,壓力均勻分散,就像一個不倒翁一樣,雖歷經70余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這不得不令人嘆服我國古代能工巧匠建筑技藝的高超。
現在的小雁塔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是絲綢之路中國段22個申遺項目之一,不愧被稱為“人類的驕傲”!
有關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作文【篇7】
秦始皇陵兵馬俑它是公元前209年秦始王為建造自己的皇陵命令工匠們做的。
1974年,在陜西臨潼秦始皇陵東側1000多米處先后發掘了三座大型兵馬俑的葬坑,這里埋葬著約7000件陶制車馬和兵俑,還有實用的兵器萬件。
解放前夕,焦家村農民又挖出兩個柜跪首的瓦人,象泥塑的菩薩,信佛的農民特地蓋了個土地廟供奉。1974年,西楊村的社員打井時,發現了一個圓口形的陶器。再挖下去,實際是個“瓦盆爺”作怪,又要把它吊起來。水保員趕到臨潼博物館,請他們來鑒別,他們也不懂,就把他運進博物暫存,還把碎片進行粘補,花了兩個多月又修復了三個陶俑,但沒有向上級匯報。
在一號坑中已發掘出武士俑500余件,戰車6乘,駕車馬24匹,還有青銅劍、吳鉤、矛、箭、弩機、銅戟等實戰用的青銅兵器和鐵器。一共有210個與人,個個栩栩如生,形態逼真,排成三列橫隊,每列70人,其中除3個領隊身著銷秦始皇陵兵馬俑的外甲。這支隊伍陣容齊整,裝備完備,威風凜凜,氣壯山河,是秦始皇當年浩蕩大軍的武術再現,具有強烈的武術感染力。
二號坑比一號坑大,呈曲尺形方陣,東西長96米,南北寬為84米,總面積約為6000平方米。坑內的建筑與一號坑相同,但布陣更為復雜,兵種更為齊全,是3個坑中最為壯觀的軍陣。坑內布局分為4個單元,一單元位于俑坑的東端;二單元,位于俑坑的右側;三單元,位于中部;四單元,位于軍陣左側。其中1、3列為戰車6輛,每匹馬前,立胡服騎士俑1個,右手牽馬,左手拉弓。在整個二號坑有3個盜洞,是盜墓者偷竊陪葬物時挖的洞。
三號坑,在一號坑西端25米處,面積約為520平方米,呈凹字形。門前有一乘戰車,內有武士俑68個。從2個坑的布局和陣法看,二號坑陣式復雜,兵種齊全,是對陣的中堅力量。秦始皇憑借他“輝劍決浮云”、“大略駕群才”的能力,滅六國,統天下。秦始皇死后,秦二世胡亥繼位,繼續大修阿房宮和弛道,賦稅徭役比以前更為繁重,從而引起農民大起義。
最后,講解員還講了世界的八大奇跡,讓我十分的敬佩秦始皇他一人,因為他的能力消滅六個國家,統了天下,使我很佩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