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修為的境界散文

| 行政

實事求是修為的境界散文(篇1)

本來25日寫了《炒作史上最牛女生,很無聊》一文后,對于此事,我是不想再多發表意見了。因為說多了我覺得對于這種無聊在無意之中我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提了個醒也就算了。

但今天在網上卻看到了事情的最新發展:12月26日,《新聞晨報》專訪了北航的宣傳部負責人鄧老師,他認為網上的內容有斷章取義、歪曲事實之嫌。只是截取了視頻的一小段,就得出了結論,所謂不理根本不是事實,我不明白網上的傳言要表達什么。

附帶著,我也看到年輕評論人宕子對此事的評論文章《稱史上最牛女生斷章取義莫名其妙》。從他的文章看,他說:北航宣傳部有必要一本正經地站出來辯誣,指出網友的斷章取義和歪曲事實,并鄭重其事地調出當時的視頻材料來,以證明沒有不把領導當回事嗎?真讓人覺得有點莫名其妙!言下之意是北航沒有必要一本正經地站出來辯誣。

說實話,我實在不能茍同這樣的觀點,因為我認為北航出來說清真相,進一步掃除不實傳言是十分有必要而且及時的!

雖然北航的目的可能如作者所說的,只不過是想表明,北航的學生并非如新聞所報道的,不尊重國家領導人,而是非常非常地懂得尊重國家領導人。但作者卻忘了考慮另一個問題,即假若北航不出來辯誣,那么對于那名女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會給她造成怎樣的心理壓力?

須知道,現在是期末考臨近的時候,一個女生由于無意中被人扣上一頂大帽子,成為網上的焦點,她還能安心地復習功課嗎?我認為是很難的!所以北航的目的也可能是為了保護那名學生的學習狀態!

反過頭來,我仔細看了宕子的文章之后發現,他根本就沒有莫名其妙,而是了如指掌。他說他愿意想念鄧老師的解釋,但又因為鄧老師的解釋,使他以為久己失落的中國大學人文精神這次在北航復現了的這一美好的幻想盡歸于虛無。原來作者是不愿讓美夢破滅,所以才說北航實事求是的舉動是莫名其妙!

談到這里,我想起著名學者張鳴在《從北航最牛女生的背影里看到什么》一文中所說的一段話:最牛女生的背影,昭示著一個人口最多的民族,終于正常了,我們終于可以正常地看世界,看周圍,看政治領袖,做跟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一樣的判斷。革命以來長期追求的平等,到了這個時候,才落到了地上。唱了那么多年的國際歌,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經過30年改革,才真的變成了現實。

其實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北航女生沒有牛到背對總理無視總理而看書的事,這一切只是他們在看到那張從視頻中剪下業的照片時,做的一個關于平等的一廂情愿的美夢而已!很不幸的是,北航的實事求是,打破了這個玻璃般的美夢!

實事求是修為的境界散文(篇2)

高崇同學:讀了你的文章,既欣賞又有不同意見。你的文章不襲成說,另辟蹊徑,我很欣賞你獨立思考、勇于獨抒己見的精神;你的文章由現象到道理,由道理到現實,思路開闊,我欣賞你力求見微知著、聯系實際的努力。希望發揚這些優點。

但是,我不同意你的蹇叔“知情不舉”因而秦國“敗在蹇叔”的判斷,當然也不能同意以此為基礎的而發出的種種見解。

我認為蹇叔冤,冤如竇娥。蹇叔是知情不舉嗎?這是問題的關鍵。

秦伯向蹇叔咨詢,他分析全面,陳詞剴切,秦、晉、鄭三方情況,潛在的危險無不—一道出,這段文字幾干年來為人稱道,以為“知己知彼”的楷模,何“知情不舉”之有?秦伯“辭焉”,拒絕他的正確意見,蹇叔實際上已失去進諫的正常渠道,但他仍然不放棄努力——以“哭師”的形式來進諫,直言不諱地指出“吾見師之而不見其入也”的必然結果,何“知情不舉”之有?“哭師”召來了秦伯的詛咒、辱罵,這在封建社會是非??膳碌氖虑椋清渴謇^續進諫——以“哭子”的形式來進諫,準確地指出晉國“必御師于崤”,何“知情不舉”之有?一而再,再面三,言語不行,繼之以哭,須知哭的作用是要使自己的意見傳導給國君呀!

我認為,蹇叔絕非“知情不舉”,而是相反。不知高崇同學意下如何?根據對蹇叔的這種理解,依照你的思路,我認為,可論“搞一言堂要不得,要廣泛聽取意見,搞民主決策”。

閱讀理解材料是立意的根基,我們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實事”就是從“材料的實際”出發,不能脫離或歪曲這個實際;有了“實事”這個基礎才能正確地“求是”——闡述道理.解決問題。這不僅是寫作方法問題,也是思想方法問題。我們提倡多角度思維、創造性思維,但不能違背實事求是的原則,因為違背這一原則就喪失了科學。如《讀〈崤之戰〉有感》,同學們的觀點有“要全面看問題”、“忠言逆耳利于得”、“知錯改過善莫大焉”、“位卑未敢忘憂國”……以及我受你的啟發而提出的“反對搞一言堂,倡導民主決策”。這些觀點都言之有據,實事求是,所以都不錯。

勇于創造,大膽探索,同時實事求是,富有科學精神,這是探索者的坦途!

是否如此?《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鄙厦媸俏业囊稽c看法,供你參考,也希望你“尊我師而不唯我師”,獨立探索。我歡迎一起研究,歡迎批評。

君駛扁舟踏巨浪,我揚大帆寫長風。共研潮頭御龍術,要掣鯨魚碧海中。

實事求是修為的境界散文(篇3)

這樣一則小寓言,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一個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相信鏡子。一天,他在鏡子中滿臉黑斑,一怒之下竟將鏡子摔個粉碎。

初讀這篇寓言,我真為這個主觀臆斷,自以為是的人感到可笑。但笑過之余,我也悟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做人,應當實事求是,遵循客觀事實,否則,就只能從虛無中跌落深淵。

列寧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做人,要做一個實事求是的科學家,而不應成為一個空想家。”是的,大凡古今中外為人類所做出貢獻的人,都是追求客觀真理永不放棄的典范。16世紀,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沖破《地球中心論》的傳統觀念,提出《太陽中心論》。在當時,天主教會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誰違背了教會的意志,誰就要受到嚴厲的處罰,哥白尼只好在教會的迫害下長期流落他鄉,但他仍堅持真理,畢生不悔。布魯諾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他堅持并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因此,死亡常常籠罩著他。最后,宗教勢力決定將他送到刑場遭受火刑。布魯諾被釘在高高的十字架上,伴著腳下熊熊燃燒的烈火,布魯諾仰望天空,吐出最后的一句話:“火并不能獎我征服,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p>

的確,哥白尼、布魯諾這種追求真理精神是永存的。

我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德懷也是一位實事求是,“相信鏡子而不相信眼睛”的人。在盛行“浮夸風”的年代,彭德懷不相信能夠畝產幾千斤。于是,他親自種了一分試驗地。他精心播種、澆水、施肥、除草,直到收割。他將收獲的小麥一過秤,共90來斤,他對眾人說:“就算我照料不好,翻一倍,畝產200斤,頂天了,絕對不可能達到幾千斤!”我們的革命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實事求是”做了最好的注腳。

實事求是又是一種思想方法。它能辯證地看一個人,一個民族,實事求是毫不隱諱挑出弱點,沉淀長處,樹立更高尚的道德。相反,相反,若一個人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海市蜃樓上,他就只能在最后的競爭中敗下陣來。項羽雖從小飽讀詩書,力大無窮,但他主觀武斷,事事只憑一人之勇,“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相信鏡子”,最終落個四面楚歌,白刎而死的悲慘結局。

記得一位名人說過:“真實是一個人所持有的最高級的東西。”既然已從鏡子中看見了它,為何又將它摔個粉碎?實事求是,是每個科學家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我想,實事求是不僅是一項準則,更是一門人生的學問,讓我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學習并使用這門學問吧!

實事求是修為的境界散文(篇4)

已經過了許久,想起它,依然覺得那是一個恍惚的夢。

你沒有告訴我,那一次,你把自己弄丟了,丟在一個從未想過要去的地方。好像發生了什么事,你選擇獨自出行。走很長很長的路,并不知道路的盡頭會抵達何處,心里只是一味地想,離開。

一個人住的小旅館,推開窗是隨意放置了舊椅的露臺。你赤腳走過去,蜻蜓掠過湖水一樣的輕輕落在長椅上。長椅落了灰塵,落過雨水,也落過歇息的旅人。手里沒有書本,也舍不得閉目,因為遠望便是碧綠湖泊。忽覺空明,臨湖的心境,原來有著不可言說的親切和妙意。

就好比清晨的擺渡人要經歷第一顆水珠和第一只白鷺一樣,每到一個地方,你都看看屬于它的清晨。要起的很早,趕在日出之前,露水未干之時,不錯過嶄新一天的第一縷霞光。這一次,撲鼻而來的是菖蒲青澀的香氣,和潮濕空氣一樣猛然潤了眉目。短暫的停留,等不及它們向你訴說昨夜的夢,因為你要去散一個長長的步,順道和日出一起閱讀大地。

是想打電話給他罷,他說過,不論你到何處,只要一個電話,他總是第一個趕到的人。而此刻,什么也不說,你怕沙啞的聲音打擾了這明明是溪流歡暢卻靜謐安寧的世界,所以只想讓你們離的很近其實很遠。

無論到達的地方有多遠,無論走得多么堅決,每一次的歡心美意還是最想與他分享。寫了短信并未點擊發送:

我形容不出這里的清晨有多美,只是推開樓下的門,驚飛了正在地上散步的鳥兒,菖蒲的氣息猛地就沁了鼻,連天空都畫滿了詩意。早安!新的一天!

實事求是修為的境界散文(篇5)

古人云“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而我要說“業精于勤而成于實”。做任何事,想到達到“精”,都必須勤;同時還必須“實”——實事求是的“實”。有了“勤”“實”,“精”才會水到渠成。

“業精于勤而成于實”需要思想態度的勤與實,行動實踐的勤與實。

思想態度決定人的行動。對一個不勤思考或不切實際思考的人而言,一切都不會有實質性的進展,其“業”怎么會精呢?這就像常言說的“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怎么能成就一番事業?勤于思考并且能與實際結合,那么就會想方設法去探討、解決所思考的問題。在探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方法,才能達到目的。

有的人雖然思考得很勤很實,但在行動的過程中可能會急功近利,結果“欲速而不達”。如當年的工農紅軍革命,前四次反圍剿都獲勝,而第五次反圍剿卻失利,為何?因為指揮者不顧實際,急功近利。而作為高中生,我們的學習也如此。碰到學習難題時,我們可能也思考得勤、實,但要是在解決問題時坐不住,總想走捷徑,結果必然事倍功半;唯有實事求是的態度與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思想態度的勤與實和行動實踐的勤與實,才可業精,才可事竟成。

司馬遷是在經歷了博覽群書韋編三絕的勤與實,對歷史與現實進行了深刻思考,歷經十幾年的辛苦編纂,才完成鴻篇巨制《史記》;曹雪芹在貧病交加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才完成經典奇文《紅樓夢》;馬爾克斯嘔心瀝血數十載、傾家蕩產才成就了《百年孤獨》。倘若他們像如今一些所謂的“作家”那樣,只想盡快炮制出可以拍影視劇、賺熱錢的“作品”,又怎么能“業精”呢?

業精于勤而成于實不僅需要態度和方法,還需要胸襟和格局。

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隱姓埋名幾十年無怨言,與技術封鎖和科技難題做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國航天人,面對西方科技強國的技術封鎖與打壓,殫精竭慮、篳路藍縷,實事求是地展開科研工作,終于有了“玉兔”徜徉月球,有了“祝融”遠探火星,有了中國空間站翱翔太空——三位宇航員現正在那兒出差呢!業精于勤而成于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歷脫胎換骨的苦痛。就像蟬為一個短暫夏天的鳴叫卻需要在地下經歷數年的'黑暗一樣,達到“業精”境界也需要相當長的一個過程。就像那些大國工匠,哪一個是“速成”的?哪一個不是兢兢業業、實事求是的?

古往今來,凡達到“業精”的人,無一不是勤于思考、勤于實踐、實事求是的人。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沒有理由躺平,我們需要培養實事求是的精神品質,我們更應該相信業精于勤而成于實。

39169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