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清廉事跡材料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出生,遼寧岫巖人,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
心系山區,不忘教育初心。
從2001年3月起,張桂梅一邊在華坪縣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民族中學里不僅女生很少,有的還會時不時從課堂上“消失”,經過多次家訪,她終于找到了女孩從課堂上“消失”的原因:“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學,就因為經濟負擔而輟學”,她們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務農,或是外出務工。于是,張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學?!钡南敕?,于是她開始籌備為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的女子高中,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女孩有一個繼續深造的機會。
心系女中,牢記教育使命。
2008年,在張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建成。辦學12年來,張建梅走過長達11萬公里的家訪,翻過的大山更是不計其數,白天她是校長、晚上她是保安,長時間的高強度勞作,使得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肺氣腫、小腦萎縮等/16種疾病紛紛纏上了她,可張桂梅依舊堅守崗位。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畢業生的一本上線率高達40.67%,位居麗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間先后讓1600多名來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
沒有家庭、無車無房、一身病痛……張桂梅用“蠟炬成灰淚始干”般的執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我們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崗位職責,果敢應對挑戰、善于攻堅克難,自覺在黨的領導下埋頭苦干實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張桂梅清廉事跡材料【篇2】
一心執著為學生?!拔乙糜邢薜纳⒂邢薜牧α繛楹⒆觽兌嘧鳇c事?!睒銓崯o華的語言,蘊含著張桂梅老師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女孩輟學在貧困山區較為普遍,為了讓更多女孩能返回學校讀書,家訪成為張桂梅老師生活的常態,走訪1500多戶家庭,為的是了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她把那些姑娘一個一個往回“撈”,哪怕是她自己掏錢,也一定讓她們讀書。
理想信念永不變。
40多年來,她探索教育扶貧,把絕望變成希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張桂梅老師有一段令人肅然起敬的獨白:“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也有人不理解……說到底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里不愧?!倍嗝寸H鏘有力的話語,她就是這么一個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
樸實純粹為事業。
常有人問她:這樣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處?什么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桂梅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彼龥]有生育自己的兒女,卻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學生和華坪兒童福利院50多名孩子的.“媽媽”,那些失去父母的貧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愛。她多次受到中央、省、市、縣的表彰,但是她沒有驕傲自滿,始終視自己為一個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價值銘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崗位中。
張桂梅老師盡顯巾幗英雄本色。她那堅韌執著、無私忘我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同樣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從張桂梅老師身上汲取到了很多力量,今后,我一定將張桂梅老師的精神落實到工作的每一處,腳踏實地工作,用專業的水平和認真的工作態度去教育學生,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張桂梅清廉事跡材料【篇3】
張桂梅是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她將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終身使命,踏實地、無私地踐行著。在收看完張桂梅的先進事跡后,我們被她“俯首甘為孺子?!钡姆瞰I精神深深感動。
她用柔弱的身軀支撐起400多個貧困家庭的希望,用微薄的.工資資助著學校里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學生,多年來捐贈資金達70余萬元。張老師這種為了孩子而忘我犧牲的職業操守讓人肅然起敬,她的精神將激勵我在今后更加努力工作!
張桂梅同志憑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貧困山區女孩的期許,用自己的赤誠之心、樂觀向上的作風,一門心思撲在教育事業上,用真愛點亮了貧困女孩的希望之光,無私奉獻的張老師、張校長、張媽媽,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像張桂梅這樣的先進典型,就生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使命擔當,我們將用心學習,努力踐行,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每一個細節。
張桂梅事跡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使我們的心靈得到了凈化,她的事跡感人至深,令人肅然起敬。甚至有同志在看了張桂梅事跡后,眼含淚花,情不自禁哽咽起來。大家一致認為,在當前開展“不忘本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如火如荼中,一定堅持把張桂梅同志事跡帶入工作中去,促進各項工作開展,把張桂梅同志作為一面鏡子,認真開展問題查找、認真檢視,一條一條擬定出問題清單,落實整改措施,認真對照邊學邊改,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為大關同全國全面建成小康盡責盡力。
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用自己的一片真情點燃了無數貧困家庭的希望,用自己的赤誠愛心托起了無數孤兒和困難學子的人生夢想,用自己真情摯愛,詮釋了什么是大愛無疆、大愛無私、大愛無聲;以勇者無畏、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續寫著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人生追求和信仰。
張桂梅清廉事跡材料【篇4】
張桂梅同志扎根貧困地區40多年,立志用教育扶貧斬斷貧困代際傳遞,讓1600余名貧困山區女學生圓夢大學,托舉起當地群眾脫貧攻堅的信心與希望,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張桂梅同志是“四有”好老師要求的榜樣,是教育脫貧攻堅中涌現出的先進教師典型;是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珍視教師職業榮譽和肩負的職責使命的先進典型代表。我們要學習張桂梅同志堅守初心、對黨忠誠的崇高品格,學習她愛崗敬業、愛生如子的高尚師德,學習她執著奮斗、無私奉獻的至誠情懷。要大力弘揚她矢志不渝跟黨走、癡心執著為教育、無私無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
學校要以黨建引領,精心部署、認真組織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要將學習活動和教育教學緊密結合,與身邊愛崗敬業的先進典型、全國優秀模范教師代表、教師節表彰的先進教師代表相結合,通過組織專題學習、集中研討、座談交流等方式。把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學習活動同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引導和教育師生厚植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讓自己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教育有方。自覺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自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和堅定的職業信念,將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和使命,始終保持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將滿腔熱忱獻給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爭做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張桂梅清廉事跡材料【篇5】
教育是拔掉窮根、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可以有效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了幫助困難家庭的孩子通過知識擺脫貧困、改變命運,張桂梅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滇西深度貧困山區,無私投身教育事業,幫助無數大山里的女孩圓了大學夢,創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跡。
貧困地區大多存在教育短板,常常會陷入“越貧困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越貧困”的惡性循環。過去一段時期,受自身教育水平和認知的限制,一些貧困家庭對子女教育重視不夠,尤其是女孩的輟學現象非常嚴重。在“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等理念的支撐下,20多年來張桂梅執著地投身教育扶貧事業,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漁”,幫助1600多個農村貧困家庭改變了命運。“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桂梅的這句表白,讓世人看到了她的力量來源。
張桂梅的力量,來源于她對教師職業的崇高信仰。一名好的教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人生,張桂梅便是如此。她仿佛黑夜里的燈盞,照亮了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成長之路。在全省各地,還有許多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堅持用知識溫暖孩子的心房,用夢想點亮孩子的希望,用行動改變孩子的命運。教育,不僅能幫助孩子們學習知識、增強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帶來觀念上的改變。
張桂梅的力量,來自于她對教育扶貧的深刻認知。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文化知識,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工作。為了讓貧困山區的女孩有受教育的'機會,她每年寒暑假都會深入大山做家訪,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為了讓孩子們都有成才與出彩的機會,她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幫助學生們鋪平前行的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不僅改變著學生個體的人生軌跡,更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出貢獻。
為夢想燃燈,為希望開路。張桂梅就像一盞燈,點亮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像一團火,溫暖孩子們的心房;像一顆星,啟迪孩子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像一面旗,引領孩子們奔向更美好的未來。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積極主動作為,立足崗位建功,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張桂梅清廉事跡材料【篇6】
三寸粉筆系深山,燭光千里耀云嶺。她是千千萬萬教師中的一名,用自己的人生給別人改命。“_”頒授儀式上那雙貼滿膏藥的手,令人難忘。為了堅守那個“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從17歲花季少女到64歲花甲之年,在堅守與奉獻中為教育扶貧事業鞠躬盡瘁。40多年來,張桂梅始終堅守在祖國西南邊陲的教師崗位上,從寸寸青絲到頭發花白,未曾改變的是對山區學子的愛心,對教育事業的信仰。
堅守初心,鑄就精彩人生。改變大山里女孩的命運,這是張桂梅決定辦學的初心。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挑起了偏遠地區女孩的讀書夢,給她們搭建了受教育的平臺,托起她們的夢想。改變她們命運的同時,也鑄就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手持小喇叭逐間宿舍喊學生起床,從起床到出操,再到課間休息,直到熄燈睡覺,張桂梅的小喇叭一直回響在女高校園。這就是勞動者張桂梅的每一天。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苯裉煳覀冎戮磸埞鹈吠?,就是要以她為榜樣,學習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學習她立德樹人,奮進擔當的執著信念,學習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她就如一枝報春的紅梅,譜寫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無疆大愛。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也要去深入每個學生內心去教育,懷著一顆大愛的心才是根本,心里裝著孩子,內心善良堅強,信仰堅定。“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苯逃臒舯K始終散發著永恒的光,相信明珠的教師們定會用堅如磬石的信心、堅忍不拔的毅力,為明珠教育和諧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張桂梅清廉事跡材料【篇7】
說到奉獻,你會想到誰?是“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還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陸游?
在當代,又涌現出了這樣一位楷模,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真愛點亮了那些無依無靠的孩子的希望之光,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愛的奉獻之歌。從教數十年,她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不因崗位平凡而漫不經心;從教數十年,她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因工作繁忙而叫苦叫累;從教數十年,她,默默耕耘,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從教數十年,即使身患重疾,即使步伐顫顫巍巍,她從未退縮,從未放棄,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上。自然擊她以風雪,她報之以歌唱;命運置她于懸崖,她饋人間以芬芳。她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她就是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張桂梅。
她堅守為人師表、立德樹人,愿做一名有溫度的“領路人”。
在思想上,她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不忘“為黨育人”初心,牢記“為國育才”使命,有強烈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在工作中,她本著學校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堅定個人利益服從學校利益的信念,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做工作;在生活里,她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以自己的“言”為學生之師,“行”為學生之范,言傳身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
她信仰以愛之名、用心育人,甘做一名有溫度的“暖心人”。
華坪縣的學生,有些是留守兒童,有些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甚至還有些是孤兒。為了做到特殊學生排查到位、困難學生幫扶及時,放學之后,她經常抽空去學生家里串串門,和家長拉拉家常,聊聊育兒經。一天天的接觸,一戶戶的走訪,她很快摸清了班里每位學生的家庭情況,掌握了困難學生的第一手資料,為后續幫扶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憑著自己對工作的一腔熱血,對學生無微不至的照顧,無兒無女的她成了華坪兒童之家眾多孤兒的媽媽。
她深感教育扶貧、責無旁貸,望做一名有溫度的“扶智人”。
_曾說過,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更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v使條件艱苦,她從未打過退堂鼓,沒有資金就奉獻出自己的工資,工資用完了,就四處“化緣”去籌措資金,甚至不惜提前支取自己的喪葬費。路很難走,但她走的很有力量,她無非是想讓她的孩子能夠擺脫貧困,用知識助自己立于高山之巔,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用學識助自己為人杰,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愿以寸心報華夏,且將歲月贈山河。作為人民教師,我愿以張桂梅老師為楷模,一支粉筆傳授知識,兩袖清風嘔心瀝血,三尺講臺立德樹人,四季耕耘無怨無悔,在清貧中收獲純真,在奉獻中享受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