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

| 徐球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1】

2017年4月,李桂科到了退休年齡,確實他也該歇歇了。

“李醫生退休了我們怎么辦啊?”87歲的山石屏村老人曾信開哭著說道:“李醫生,您走了,誰給我們滴眼藥水,誰管我們的死活?!?/p>

李桂科堅定地說,“退休就是個說法,我不走了,這里就是我的家?!?/p>

退休后的李桂科仍然堅守山石屏村,盡心盡職履行黨支部書記職責,帶領群眾修水利,種植核桃,發展養殖,種植各種果樹800多株,改造提升人居環境,改造衛生間30套,污水溝加蓋板320米,山石屏村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以前我們到街上賣雞蛋,人家遠遠地躲我們,說我們的雞蛋會傳染,都不敢買,現在我們的東西都好賣,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贝迕褛w鳳桃自豪地說。

為了消除人們對麻風的歧視與偏見,李桂科積極奔走、爭取項目,籌建麻風歷史博物館,開發旅游(生命關懷公益之旅)。

李桂科說:“建這個博物館就是為了宣傳麻風病可防可治不可怕,講好這60多年來變遷的故事,讓山石屏村世世代代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p>

2019年7月27日,全國首個麻風歷史博物館在山石屏村落成。隨后,黨建教育基地、醫者仁心道德教育基地、麻風科普教育基地在該村相繼掛牌。

李桂科,與黑潓江畔的山石屏村結下了不解之緣,40年堅守,40年奉獻,是醫生,不只是醫生,退休不褪色,在崗離崗都一樣。

從北京參加慶祝大會回來后,他激動地表示,“一定牢記囑托,努力把群眾的事情辦好,將更加認真細致地做好疾病防控等工作,與鄉親們共同努力建設美麗新農村,創造幸福新生活,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2】

最初的十年,李桂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在山里,以療養院為家。自從與麻風院第一次接觸開始,母親因擔驚受怕一天天流淚,妻子因生活壓力一次次勸他離開,一雙兒女對父親一年年的思念和渴望,同事有意無意保持距離逐漸疏遠,藥品缺乏導致治療效果不好的挫敗感,每次途中往返八、九個小時的顛簸疲憊……但看到患者那一雙雙渴望康復的眼眸時,李桂科選擇繼續留下:“我來,就是要治好你們的病,不把你們治好,我是不會走的?!?/p>

經過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到1990年,山石屏麻風院的病人全部治愈。除此之外,李桂科還負責洱源縣三營鎮洋芋山麻風村等地的救治工作。他和同事再花了近10年的時間,治愈了洋芋山村64名麻風病患者。2001年,洋芋山最后一個麻風患者楊兆元搬離居住了26年的麻風村時激動地說到“共產黨萬歲!李醫生了不起!”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3】

1981年4月,剛剛到縣防疫站工作的李桂科第一次走進距縣城65公里、沒有公路和橋梁,不通水電、幾乎與世隔絕,住著181名麻風病患者的山石屏療養院為麻風病人治療。

當天,李桂科和同事們完成治療任務,乘渡船離開時,麻風病患者們不約而同集中到江邊眼巴巴地看著他們離去的身影,久久不愿離開,眼里充滿了無助、無望和不舍。

看到患者那一雙雙渴望康復的眼眸時,李桂科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了,“麻風病人太需要醫生了,我一定要幫助他們!”

這以后,他不顧家人的勸說、兒女的思念、同事的遠離等等,選擇從縣城搬到了鎮上居住,并下定決心:“我來,就是要治好你們的病,不把你們治好,我是不會走的?!?/p>

最初的10年李桂科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以療養院為家,專心治療麻風病。在給大家治病時,李桂科為病人造出很多實用的小工具,為切菜困難的病人固定刀子、為坐著輪椅炒菜的病人降低灶臺、為腳上有潰瘍走路困難的病人特制了又厚又軟的鞋墊,反復交代手指失去知覺無法感知溫度,經常燒傷燙傷的病人不能靠近火和燙水。經過近10年的精心治療,到1990年,山石屏麻風院的病人全部治愈。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4】

“大(理)漾(濞)云(龍)高速公路開通以后,從大理收費站上高速路,到山石屏村只需要一個小時?!闭f起近半年來山石屏村的變化,李桂科從心底感到由衷的自豪,“從煉鐵收費站到山石屏村的12公里道路正在拓寬改造,村里也進行了污水溝、廁所環境提升改造。前幾天已經有新人來拍婚紗照,山石屏村越來越有旅游度假村的味道了!”

“一定要把他們的病治好”

1981年4月,剛剛招考到洱源縣衛生防疫站的李桂科被安排到黑潓江西岸大山深處的洱源縣山石屏療養院,為181位麻風病患者寫病歷。那年他24歲,剛剛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當時的山石屏村,被一條黑潓江與外界隔絕,人員外出和物資運輸只能靠渡船。李桂科和幾位同事住在距離山石屏療養院5公里的上茄葉村健康區,每天早出晚歸,穿著厚厚的棉布隔離服乘坐渡船到療養院為患者治療。簡陋的垛木房、臟亂不堪的生存環境和嘴歪眼斜、肢體殘缺的患者,是療養院給他的最初印象。有一天,他在給一位60多歲的患者檢查身體時,發現他的小腿已經大面積潰爛,潰口里爬著蛆蟲,發出陣陣惡臭,李桂科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了。當天,李桂科和同事們完成治療任務,乘渡船離開時,患者們不約而同地集中到江邊,眼巴巴地看著他們離去的身影,眼里充滿了無助、無望和不舍,久久不愿離開。“一定要把他們的病治好。”李桂科在心底暗暗許下承諾。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5】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吳惠芳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切實為百姓謀福利、帶領群眾共同富裕是老書記一生的追求,更是我回永聯時的承諾。

為了讓村民共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我們在全村實施農民集中居住時,沒有采用常規的拆遷安置方式,而是尊重和維護農民家庭的存量資產,制定了拆歸拆、分歸分的辦法,把貨幣形態的集體資產,公平地轉化為家家戶戶的實物房產,讓村民們合理享受到集體經濟發展的成果。為推進文化資源共享,2012年我們投資1億元,高標準興辦永聯小學,創辦少年管弦樂隊,讓村民子女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小學教育,品味高雅藝術。同時,設立了養老尊老、助學獎學、生活補助等多項福利保障及二次分配機制,現在11000余名村民每人每年平均獲得村集體現金分紅1萬元。為進一步規范分配方式,兌現我們“十四五”末村民從村集體直接分配的收入翻番承諾,我們調整了福利分配模式、分配標準,方案于今年年初順利通過表決。根據新的辦法測算,2023年我們的村民福利分配總額將大幅增加。

我們把精神富足作為共同富裕的重要內容來推進,并以文明創建為抓手,以文明家庭獎評選為切入點,創新開展評比活動。2015年,永聯村成立社會文明建設聯合會,從公廁文明、祭祀文明、交通文明等具體事情抓起,進一步培養村民的公民意識。2019年,創新文明家庭獎評比辦法,根據考核積分排名,頒發文明家庭標兵戶、金質文明家庭戶等榮譽獎牌。2021年,我們又開發了永聯家庭數字信用系統,信用等級與家庭成員的權益待遇掛鉤,推動文明創建達到更高層次。2022年,我們更是大抓鄉村文化、文明建設,推進建設永聯文體生活館,樓上樓下6000多平方米,籃球、游泳館、臺球館、拔河館、舞蹈房等一應俱全;推進建設暨陽書畫社,為村里的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交流平臺;與幸福藍海合作,城市電影院線的最新電影在村里就可以同步上映;建設永聯戲樓,小戲樓天天演,讓村民享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發出祭祀文明新倡議,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6】

他是一名優秀軍人。如今,他已華麗轉身成為一名優秀“村官”。

他,就是江蘇省張家港市永聯村黨委書記吳惠芳。

今年11月10日,中央宣傳部、退役軍人事務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名2018年“最美退役軍人”先進事跡,58歲的吳惠芳赫然在列。

吳惠芳擁有25年軍旅生涯。1980年,他考入軍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由賀龍元帥親手創建的原南京軍區某紅軍師。

服役期間,吳惠芳參加過邊境自衛反擊作戰、98抗洪等重大任務。2002年,表現優異的他被任命為原南京軍區某紅軍師政治部主任。

然而,3年后,吳惠芳卻作出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決定:告別在杭州生活的妻女,以自主擇業的方式脫下軍裝回到農村老家,投身新農村建設。

“說實話,自打進了軍營,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會選擇回村,因為我早已愛上了部隊的一草一木?!眳腔莘颊f。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7】

“這些年來,在鄉村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上,我們永聯村敢闖敢做、‘敢’字當頭,敢破敢立、敢于爭先,‘敢’字精神非常重要,是支撐我們永聯走在前列的重要精神力量。”吳惠芳表示,新的一年,他將帶領永聯村以“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的“四敢”精神為引領,在鄉村治理機制、集體經濟發展、鄉風文明建設、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方面敢闖敢試,為張家港在新征程上全力打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縣域先行區貢獻永聯力量。

他是一名軍人,25年軍旅生涯成長為部隊師級軍官,曾率領部隊赴江西九江抗洪搶險;他是一名村書記,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環境,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他履職盡責,扎根基層,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作為一名連任代表,我感到非常光榮和自豪,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連任意味著組織和群眾對我的信任與重托,同時也寄予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將以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做好調研,當好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月10日,吳惠芳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說。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8】

“近年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也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這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和調研,為提出高質量的意見建議做準備?!?/p>

吳惠芳說:“我對于農業農村建設、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出現的新情況,需要從國家政策方面來解決的,我將作進一步調查研究,形成意見建議帶到會上,真正實現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基層代表代表基層,發出基層的最強音。”

吳惠芳透露,今年他準備圍繞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數字鄉村建設、企業合規建設以及法律法規修訂等方面提出針對性意見建議。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強大的精神動力。

“我的職責就是要多為農民發聲,把涉及農業農村農民的建議帶上去,把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宣傳好,多做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工作?!眳腔莘颊f。

這些天,吳惠芳正忙著為上全國人代會做精心準備,一方面,把黨的最新理論和政策學深悟透,提高政治站位,提出高質量的意見建議;另一方面,為審議工作報告等工作提前收集資料,做好充分準備。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9】

在部隊25年時間的積累,讓我回到永聯村工作之后能夠較快、較好地進入角色和履行職責。初時,我每天凌晨四五點鐘就起床,學習農村的政策法規和相關知識,進入一種理論換裝、知識更新的快速補習狀態。

面對一個轄有10.5平方公里和11000余名村民的蘇南農村,如何實現老書記“城里人有的我們也要有,城里人沒有的我們要有”的夢想與追求,我一時找不到破題的思路。恰逢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經過和班子成員的商議,我們提出了永聯鄉村振興的具體目標:居住方式城鎮化、生產方式產業化、就業方式多元化、生活方式市民化、管理方式規范化、收入方式多樣化,并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永聯的決議》,繪制出一幅永聯小鎮的規劃圖。十多年來,這張地圖被不斷修改,一個現代化小鎮拔地而起,職工群眾居住在4A級景區環抱中。這些都得益于國家鄉村振興的好政策,得益于我們的敢拼敢闖敢干。

2006年,我們抓住國家“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指標掛鉤”的試點機會,開始實施村民集中居住工程。全村3600戶農戶積極支持,很快就把散居在田間地頭的房屋進行了拆遷,建設了占地600多畝的農民集中區——永聯小鎮,并同步配套建起了農貿市場、醫院、商業街、學校等現代化設施?;A設施完備后,我們開始著手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提升。2009年,在張家港市鎮各級部門的支持下,在永聯成立了社會管理協調小組,把交警、城管、工商、衛生、消防等機構和執法人員派駐到永聯,實現了城鄉公共管理、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我們永聯人也享受到了城里人才有的公共服務。

隨著永聯的發展,小鎮的社會形態、人口結構也在不斷變化,舊的體制機制已經不能適應新發展的需要。1998年和2000年村辦企業永鋼集團兩次轉制時,吳棟材老書記堅持給村集體留下了25%的股份,也給村民種下了一顆搖錢樹。為實現村企共建共享,同時確保企業市場化經營,我們將永鋼集團和永聯村的財務完全分開,村企兩本賬,兩套管理人馬,兩套薪酬體系。從此,永鋼集團按現代企業制度自我運行,永聯村按鄉規民約充分自治。

永聯村除了持有永鋼集團25%股份的集體資本,還有南北街近300間門面店的集體資產、8000畝耕地的集體土地。同時,永聯村有1萬村民、1萬多外來人口,僅僅依靠村委會是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于是,我們決定在實現村企分離的基礎上,實施政經分離。2011年,經請示上級,成立永合社區,并選舉社區居委會,管理社區日常事務,服務廣大居民群眾;成立永聯村經濟合作社,將集體資產經營管理職能從村委會剝離出來,由經濟合作社公司化運行。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10】

吳惠芳的父親吳棟材是永聯村的老書記,他心系百姓、一心為民,帶領村民挖塘養魚、搞副業、辦工廠,將一個貧困的長江灘涂村發展成為一個經濟強村。但隨著村企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對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老書記意識到必須要有一批適應永聯發展的人來治理村企。深思熟慮后,父親打電話給我,希望我能轉業到永聯,幫一幫他。

第一次聽父親講這個事情的時候,我感到很不可思議。1980年,我復讀參加高考,就是想要離開農村、走出農村,怎么可能25年之后還要再回到農村呢?但是有一天父親、母親一同來到我當時在杭州的家里,慎重地提到這個問題,尤其是母親的一番語重心長的話,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作為兒子,我深知父親一直將永聯的發展作為他一生的心血,69歲的他也未曾有過歇下來的打算,這樣的要求,既是他不得已的選擇,也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期望和感召。作為軍人,我已從軍25年,當時任南京軍區駐浙江某師的政治部主任,戎裝一身,保家衛國是我的理想,更是對國家的承諾。一邊是盡孝于親,另一邊是盡忠于國,經過一段時間的思想斗爭和深入思考,我意識到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村經濟同樣是黨的重要工作,到永聯當一名村干部、服務好百姓,也是黨的事業,同樣光榮。于是,2005年,我脫下軍裝,重回“農門”,一干就是18個年頭。如今的永聯村,綜合實力在全國村莊中名列前茅,展露出一幅水鄉小鎮、花園工廠、現代農莊、文明風尚的“農村現代畫”。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11】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生似海浪,不遇到礁石,怎會激起美麗浪花?礁石是挫折苦難,在我看來,它也像斜杠,挑戰它,為我們生活帶來波瀾壯闊。

斜杠是面對生活嶄新態度。確,在高鐵飛機流量人工智能裝點下社會,我們衣食住行學習交往乃至休閑娛樂均可穿梭全世界,足不出戶便買到外國商品,一列高鐵馬上就能把你從內陸送至沿海。生活處處有精彩,只要敢發現。環境日益美好,一群對生活充滿熱血,不再滿足于專一職業人出現了,他們敢于挑戰,想嘗試不同角色,體驗多彩生活,尋找生命中更多樂趣價值。多元化生活方式使他們充滿激情,洋溢著青春氣息。對我而言,我也向往豐富多彩生活,想成為這樣人斜杠青年,不斷迎接挑戰。

帶斜杠也需要資本。想成為斜杠青年可沒那么容易,并不是隨便一個人,會做菜也會,就說他是廚師/作家。這里斜杠不是簡單調侃娛樂,不是職業簡單羅列。每一份職業都應得到基本尊重,若只是對某一行業略懂皮毛,便要帶上斜杠,這是赤裸裸地輕蔑。如果說那些用一世執一事人用心專一話,我認為斜杠青年應是比他們更專一人。首先,斜杠青年需把自己最初職業做精做好,有余力去嘗試自己有興趣職業,并在能兼顧幾項職業情況下不受干擾,自成一派,卻又密切聯系。出自真心,歸于匠心。自己專業知識職業素養足夠強大,有超強統籌兼顧能力,懷著對職業磨不滅熱忱強烈責任心使命感,這些都是必不可少資本。

帶斜杠需要毅力。小小斜杠蘊含深刻意義,需要付出艱辛奮斗。要學會把堅持分為兩份或幾份,我曾見過一個身兼三職精英醫生兼律師作家,每份職業都是他奮斗日日夜夜,比常人多出三倍努力換來,小小斜杠不可忽視。

帶斜杠不是炫技。斜杠青年亦有真有假。例如韓寒,作家兼導演,這是真本事。但也有在各行業淺嘗輒止便自號斜杠青年人,這是假正經。前者才是我們學習榜樣。

帶上斜杠,敢于挑戰,讓生活充滿更多可能性。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12】

童年是憂傷日子里的一陣清風,輕輕的為你拂去心中的浮云;童年時團聚日子里的一陣笑聲,濃濃的為你渲染生活的快樂;童年是成熟日子里美好的回憶,甜甜的滋潤你的心窩。

可如今的我不再是稚嫩,天真的小孩,我已經步入了令小孩向往,老年人羨慕的“青年時代”了,我長大了。

“渾南一中”我的新家。雖然告別了可愛無比的母校,離開了與我心靈相通的小伙伴們總會有些不舍,但“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

當剛剛來到“一中”時,我懂得了:未經厲行單影只的孤獨,哪會有高朋滿座的快樂。當軍訓時,我懂得了:未經歷風雨磨煉,哪會有出污泥而不染。剛首屆運動會結束時,我懂得了:未經歷挫折,那會見彩虹。剛閱讀《喚醒心中的巨人》時,我懂得了:未經歷不同角色的扮演,那會體會到做人是那么困難,做好自己又是多么復雜??偠恢叶?,人,最難打敗的是自己。

小時候,我的夢想是豐衣足食。長大了,我的夢想是美貌和財富。來到一中后,我的夢想變了,變得聽起來很簡單,可做起來卻好難,我的夢想就是做好自己,好好做人。

從小到大,從童年到青年,老師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但莫非是有老師,周圍的人哪怕是大自然也會給你許多啟示。比如說:成熟的稻穗低著頭,那是在啟示我們要謙虛。成熟的石榴露出皓齒,那是在啟示我們時刻要開心快樂。如今成熟的我張開雙手,邁著大步,做好了準備要步入“青年時代”了!

感謝那些曾經嘲笑過我的人,你們激起了我的斗志;感謝那些曾經看不起我的人,你們填滿了我的信心;感謝那些曾經同情可憐我的人,你們讓我更加堅強。

現在的我不再怕了,不回了!因為我要步入——青年時代!我準備好了,我要成為名副其實的“青年”!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13】

昨夜太多噩夢,以至于早晨醒來后精神狀態奇差無比,再一次證明,熬夜已經不在青睞我這樣的大齡青年。接到老婆的短信祝我表年節快樂,才悄然大悟:我還是個青年!真是不容易,已經處于癡呆邊緣的我還能恍然大悟,本身就不可思議,簡直是重返活力的回光返照,暫時的思想亢奮而已,瞬間又處于漠糊狀態,我繼續在做夢。

現在躺在床上兩只眼睛看著天花板的吊燈,怎么看都是兩個,我就十分的納悶,真的目光不能再聚焦到一個點使我改變對以往一切事物的看法?閉了下眼,再睜開,還是一樣,這次卻十分惱火,我摘下了吊燈,然后脫光了衣服,鉆被窩里睡覺了。這次沒有做夢,心一下子舒暢了許多。點了一支煙,在吐霧吹云中開始胡思亂想,以此來活躍思想。其實到后來我才發現這是一個十分愚蠢的行為,我的靈魂走向了低級趣味!當我重新回到現實的時候,已經身心疲憊,唉,墮落了。

年輕人,應當充滿朝氣和活力,生命才會充滿激情,而我恰恰最缺這些東西。我不禁感嘆,我原始的動力究竟是什么事情使消失怠盡?我在苦苦的思索,然而大腦卻是一片空白。有點開始空想,幻想著誰再給我一次失戀的機會,讓我證明自己有一顆堅強的心,一顆堅韌的心,充滿活力的去追,重新走進浪漫的季節,然后被她一腳狠狠的踢開,我在痛苦中看她走進男人的懷抱,然后再回到自己的小屋里嚎啕大哭。這是個卑鄙的念頭,讓人感覺吃了蒼蠅一般,明顯是沒事找抽!假如活的實在無聊,不妨穿一套武士服,拿一把破矛,奮勇的沖向風車,唐吉珂德一把。

總是有一種精神勝利法在左右著自己,我以為是阿Q,加入了革命黨,還在沾沾自喜。殊不知已經在這種變態的行為下離現實越來越遠!有一種后怕和茫然,假如世界拋棄了我,我該怎么辦?莫非披發裸行,歸隱深山來個現代式的野人生活?我還沒學會鉆木取火啊!

上帝,一看表下午兩點了,又過了頭,原來又做夢了??偸沁@么的糊涂,我是個社會主義青年啊,我怎么忘記了這一光榮稱號......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14】

說起“北漂”一族這個詞還得介紹介紹。這個暑假我居住在爸爸經營的旅館里。里面全是一些離開家在北京打工達到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都漂泊不定,但是他們都有一顆想在北京發展的尋夢心。那我就介紹幾個人,讓你們也了解他們。

“黑皮膚”的哥哥。這個哥哥可不簡單,他的黑皮膚是每天的風吹雨曬“饋贈”給他的。黑皮膚哥哥早上上班,下班后擺地攤。每天都是早出晚歸,坐下來聊天時,他永遠有著快樂的心。他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夢想。這個哥哥我打心眼里佩服他。

做白日夢的阿姨。阿姨來自東北整天做“白日夢”,一心想當演員,可藝術學校都沒上過。每天出去當群眾演員,自己的生活費都難解決。我想:做個普通的人就夠了,想要實現自己的演員夢想,不僅要付出辛勤達到勞動,還要具備有一定的藝術才能。小朋友可不要學個阿姨呀!

學針灸的俄羅斯媽媽。這個媽媽來自俄羅斯,女兒得了“牛皮癬”,為了讓女兒盡快恢復健康,他們來到北京求醫。聽說針灸能治愈這病,母親就拜師學藝。每天她總是為女兒熬藥,扎針,看到她那忙碌的身影,這讓我更加理解了“可憐天下父母親”這句話的含義。

為了團圓的叔叔。這個叔叔他也有自己的家,但為了長久的相聚,他的妻子去外地打工,他在北京打工,自己的孩子長期居住在別人家里,只有星期五才能和自己父親住一宿?!岸虝旱姆蛛x是為了長久的相聚”這句話一下子閃現在我的腦海里。是呀!“北漂”一族最終期盼的還是團聚。

在這里不僅有“黑皮膚”的哥哥,也有做白日夢的阿姨,還有學針灸的俄羅斯媽媽,當然還有為了團圓的叔叔。他們有的為生活而煩惱,有的為生活而奮斗,但是我希望這些人每天都能快快樂樂,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告別“北漂”。

央視《榜樣8》人物事跡作文【篇15】

古人云:“看破塵世,隨遇而安?!币苍S這是多數人追求的精神境界。然而在我看來,這是不可取的。

在古代,有太多不爭不搶、不求輸贏的人。大家熟知的莊子、陶淵明,他們因看破塵世而選擇隱居,不聞世事。也許,這種做法在有些人看來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我看來他們的這種做法太過于自私,他們棄國家于不顧,只是一心貪圖自己的快樂。若是當時所有的人都像他們一樣,那我們的中華民族還會延續至今嗎?

而在現代,也有一部分人延續了他們的精神,不爭不搶,他們被稱為“佛系”青年。然而,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卻不需要這種“佛系”青年,因為在現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需要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勇士,而不是不爭不搶、隨遇而安的懦夫。若是讓這所謂的“佛系”青年來擔負國家大任,他們這種生活態度又怎么能帶領我們躋身于發達國家行列,怎么完成祖國的偉大復興呢?

所以,我們應積極進取,拒絕“佛系”。我們應學習近代中國那些為救中國的先輩——孫中山、等人。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雖然失敗了,然而卻一直不放棄,始終堅持拯救中國;為解放中華民族,一次次用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為中國指明了方向,并最終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先輩們身上的那種積極進取、勇往直前的精神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我們身為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身為祖國未來的花朵,有責任去為祖國未來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所以,我們又有什么理由去放棄自己,不爭不搶,不管輸贏地做一位“佛系”青年呢?

積極進取,拒絕“佛系”,這是我們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所必須做的。我們肩上的責任重大,不能放任自己,隨遇而安,而應培養起積極向上、勇往直前的生活態度。所以,為了我們的未來,祖國的未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請讓身為祖國的新一代掌門人的我們牢記使命,做一個積極進取、拒絕“佛系”的人吧!

171098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