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

| 新華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和五黃。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年的五月初五,便是端午節。我的家鄉--杭州,那兒的端午節,又是別有一番風味了。

端午節來臨,家家戶戶的大門上紛紛掛上了一株艾草,許多孩子身上帶著幾個精致可愛的香袋。艾草大都是用紅線綁在大門上,可以驅趕蚊蟲,以保安康。不同的是香袋,樣式各種各樣,什么形狀都有,花花綠綠的,既美觀,掛在身上還可以辟邪。

“一二,一二,一二……”這是端午節在南方一項十分熱鬧的活動--賽龍舟。杭州的西溪濕地每年端午都會舉行。這是一項激動人心的活動。小時候,我曾到這項活動的現場,看到一艘艘掛滿五顏六色小彩旗的龍頭大船,一位位穿著白的、黃的、紅的衣服的“壯漢”拿著漿,隨著鼓點的節奏,飛快地劃著。我嚇壞了。當時,我叔叔正在一條紅龍舟上奮力劃槳。忽然,人群發出了笑聲,怎么回事?原來是我叔叔的那只龍舟給我們表演了一個華麗麗的大側翻,船上的“壯漢”全體入水,變成了“落湯雞”,剛剛還害怕的我一下子便捧腹大笑。至今,賽龍舟仍然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項活動。

當然,吃貨的世界里,端午節怎么可以少得了吃呢!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吃“五黃”和“粽子”。不過對于我來說,粽子的味道更勝一籌。我們吃的粽子有三角粽和四角粽兩種形狀,紅棕色的顏色看起來十分誘人,粽子的味道又香,肥瘦的豬肉,鮮美的肉汁浸透了每一粒糯米,一口咬下去,香噴噴熱乎乎,綿軟細膩,那軟糯的口感百吃不厭。古時候,人們為了不讓魚兒啃食因愛國而投江的屈原,把粽子扔入江中;而今,粽子已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食物,傳播甚遠。每次家中煮粽子,滿屋飄香,讓我忍不住又大吃特吃一番,每咬一口,滿嘴流油。

又到端午,又聞粽香,又見龍舟,又祭屈原。

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篇2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粽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里,我懷念起了家鄉的'端午節。

我的家鄉是木蘭溪上的一個小鎮,端午節的氣氛特別濃厚。家鄉的端午節是從農歷五月初一開始的。家鄉過的端午節流傳的風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賽龍舟。

糕是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發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記得每年五月初二,母親都會從棕樹上砍下一朵棕葉,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腳上,順著葉子的紋路扯成一條一條的,末端還是連在一起的,用來捆粽子。洗好的粽葉和糯米端過來,還有調羹和筷子,一切準備就緒,就搬來小板凳開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邊蹦來蹦去的,不停地問什麼時候才能有粽子吃??粗黄杖~在母親靈巧的手里神奇地變成一個個精致的粽子。沒多大會的功夫,桌腳上就掛起來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來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樣提著棕葉的梗一并放進大大的鍋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開鍋,一股濃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撲鼻而來。

家鄉的端午節有吃螺的習俗,據說是小孩在這一天吃螺會變得聰明。螺這東西當時不昂貴,五分錢就能買一盎,村里幾乎家家都買得起。初三這一天,賣螺的小販會滿村里吆喝。小孩們向大人討了錢、買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們吃了螺,留下螺殼,就屋頂上扔,弄得舊瓦片喀啦喀啦作響,其樂無窮。初四一早,大人就會叫小孩們去田埂拔一捆沾著露水的艾草,回來插在門框上。大人們說這樣驅蚊蟲、能避邪。等插在門框上的艾草漸漸被風干了,就成了藥。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脹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葉放在鍋里煮。蒸氣冒出了一股好聞的香氣,在屋里繞來繞去,冷卻后讓脹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時腫鼓鼓的肚子就會漸漸癟下來。

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篇3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后投江自盡。為了紀念屈原,人們就將他投江的那一天,也就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于是,這個節日就傳了下來,只到今天。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墒请S著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已漸漸淡化了這個節日,但山東這一帶的人卻還對這個節日充滿熱情,很注重這個傳統節日。

早上,我一醒來,就發現自己的手腕上有一根用幾種不同顏色的線擰成的一小段繩,我問媽媽:“這種繩叫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媽媽耐心的回答了我的問題:“這叫“五彩絲“,也叫“花繩”。傳說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瘟,所以,每到端午節,只要是小孩子,不分大小,手上都會系一根這樣五彩的繩。”“哦”我答應著,但還是不想戴它,因為我是個貪玩的孩子,這東西在手上還蠻別扭的。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吃粽子。上午,我隨爸爸媽媽來到了外婆家幫忙包粽子,而外婆呢?早就準備好了箬葉、糯米和絲線。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還有包粽子的竹葉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葉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里面放上一個大棗,為的是讓粽子的味道更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粽子,一邊聊天。我看著外婆那嫻熟的動作,心里癢癢的。于是,我學著外婆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將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這些米粒就像是跟我過不去,不聽話地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們裹住,可是他們“米多勢重”,我只好向“大將軍”外婆求助,外婆一來,這個”小兵”就沒招了。不一會兒,我們就包好了一盆粽子。

要煮粽子了!外婆先將鍋里倒上水,然后將粽子一個個的放進鍋中,用慢火煮一個下午。煮好后,一打開鍋蓋,香味就充滿了整個屋子。一口咬下去,那甜甜的糯米,不僅甜在口里,還甜到了心里!讓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

中華民俗源遠流長,端午節,是多么熱鬧,多么快樂,我們要將這傳統習俗一直保留下去。直到永遠,永遠……

五年級:杜林潔

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篇4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這是詩人陸游寫的關于端午節的詩句。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叫端陽節。

在嘉興,端午節有眾多的習俗:家家戶戶掛門前艾草,希望一年無災無禍;老人給小孩做香囊,驅蚊辟邪;還有一年一度的南湖賽龍舟,那場面十分激烈。

而在那天,對于我這個“吃貨”來說,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吃粽子。每次奶奶總會先準備箬葉、糯米、鮮肉、細線。她先把兩片葉子疊起來,弄成一個漏斗的形狀,然后往里面加入一半的糯米和兩塊鮮肉,最后把米加滿,蓋上箬葉,一個精巧的粽子就包完了。這樣看著奶奶這么熟練的技法,我也決定試一試。我學著拿起兩片碧綠色、長條狀的箬葉,用手把箬葉折成漏斗狀,但這兩片葉子卻像兩個頑皮的孩子,怎么都不聽話。我只好用手指拼命地捏住,快速地把糯米倒進去,糯米發出了“沙沙”的響聲,好像在勸說這兩片箬葉,又趕忙放了兩塊誘人的肉,然后把糯米迅速加滿。最后,我用力地把展開的箬葉嚴嚴實實地包好,再小心翼翼地用細繩來了個“五花大綁”,不讓一粒糯米“逃”出來??粗@個樣子雖然不好看,但是親手包的粽子,我的心里別提有多自豪了!

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里煮一下,美味的粽子就出鍋了。吃著美味的粽子,我不解地問奶奶:“奶奶,為什么端午節要吃粽子?”奶奶告訴我:“端午節包粽子是老百姓為了紀念投汨羅江的屈原,希望不讓江中的魚兒打擾到屈原。這個習俗一直流傳到現在?!薄芭?原來習俗背后還有這樣的故事呢!”我這才恍然大悟。

端午節,實在是太有趣!既可以掛艾草、做香囊、賽龍舟,還有我最喜歡吃的粽子,更顯現出中華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

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篇5

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篇6

今天是端午節了,已經習慣了在早上看新聞的我,早上起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電視,今天新聞節目上的互動話題就是“端午節“,主持人也是微笑著回憶了自己小時候在家鄉里過端午節時候的事情。

說到端午節,其實自己并不怎么熟悉,而且我總覺得北方對這種節日好象并不象中秋節那樣隆重,反而是南方比較重視一些,也會舉辦一些活動,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么說來,這個節日反而是多了一些懷舊的色彩,這么多的傳統節日中,好象端午節是唯一的一個紀念古人的節日?看來,中國人確實是對古人很是尊重,或許這就是中國人的傳統吧。

早上,下起了雨,好象今天全國很多地方都是有雨,雨水很舒服,盡管沒有帶任何的雨具,想想難得在這種天氣里感受到這么清涼的空氣,不禁抬頭深呼吸了幾下,真是舒服,雨天的空氣就是最純凈的,手機上早上收到了朋友發來的祝愿,也為自己的心情上添加了一抹美麗,今天一出門就是這種溫馨,想想一天都是美好的心情吧。印象中,以前是寫過很多關于雨天的文章,很喜歡雨天的感覺,雨水輕輕飄落下來,僅僅打濕了自己的頭發,反而體會到了一種春風的感覺。

今天在一個朋友的博客中看到了一幅漫畫,雨天中的風景,看到這個時候,第一的印象就是一個安靜的心情,因為在雨天中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欣賞到風景的,雨天中的風景需要自己用心去感受,不僅要去接受這雨水中的朦朧還要接受這雨水中的泥濘,而這些一旦進退到自己的視線中成為了風景時,就會忘記所有的泥濘,就好象是端午節的粽子一樣,想想,都已經好象聞到了撲面的香味了。

端午節的雨水中,祝愿每一個人都溫暖。

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篇7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首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

最難忘的是在端午節的頭天晚上,媽媽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靜靜的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后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系好后,媽媽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杰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

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媽媽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總會買來好多粽葉,用水浸泡著,洗干凈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后在媽媽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后,我便饞貓般圍著蒸籠轉,等待著那些玲瓏可愛的小家伙粽子出籠的時刻……

粽子熟了,輕輕將棕葉撕破,棗子、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淡青竹葉的清香沁人心脾,忍不住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還會閃身產生同一種感覺。氤氳香氣中,仿佛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肮澐侄宋缱哉l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蔽也唤麨榍臍夤澦鄯?。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除了包粽子,還有插艾葉。在端午的前幾天,媽媽就弄幾枝艾葉(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

更浪漫的是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各種形狀的小布包,更有巧手的做成孩子生肖圖案,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說是增強免疫力。幼小的我經常和一群小伙伴逗留在懸掛各種荷包的老奶奶攤前。撲鼻的艾香、繽紛的色彩、精巧的制作,仿佛使我們的雙腳生了根,動也動不了。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插艾……”心中再次響起這首伴我長大的童謠,仿佛聽見端午節“咚咚”的腳步向我走來!

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篇8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華夏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它融浪漫與現實,詩意與快樂為一體,深受人民的喜愛。

端午————一個詩人的傳說,據《史記》記載,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于是遭讒去職,還被流放。后來,秦國攻破楚國京都,他心如刀割,便抱石投汩羅江,用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篇章。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泵康蕉宋绻潱壹覒魬魺釤狒[鬧,忙得不亦樂乎。而我最喜歡的就是包粽子了,我先學著媽媽的樣子將粽葉洗凈,然后取出三張粽葉,毛面相對,再在上面放入1/3的糯米,入蜜棗和少許葡萄干,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粽子根本難不倒聰明的我。可是當我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小孩子,接二連三的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出手相救”,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我這才舒了一口氣,心里一塊沉重的大石頭總算放了下來。經過了一些挫折,終于到了最后的步驟————扎棕繩,我把粽子捆了好幾圈,這才放心地交給了媽媽,不一會,粽子就煮熟了,一股清香鉆進我的鼻孔,再一品嘗,啊,粘甜有勁,回味無窮。

除了吃粽子這一風俗,小孩還要掛香囊。端午節小孩配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的風俗不會改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

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篇9

端午節到了,姐姐也要從學?;貋砹?,初四下午,我和爸爸去邯鄲接姐姐。

到高鐵站,我獨自去里面接姐姐,本來很害怕,可還是自己去了,我在出站口等了二分鐘。姐姐出來了,我走到姐姐面前,她愣了一下,說我長高,她都沒認出來,我笑了。我告訴姐姐,很多人都說我長高了,姐姐也重復好幾遍,她都沒認出我。姐姐一個勁說,她學校下雨很大,我見到姐姐反倒沒話說了,心里特別開心。又問,咱們這下雨了沒,我說沒有。在車上,姐姐從包里拿出一個橙子,在學校買的。

回到家,媽媽在包粽子,過會,我就把橙子吃了,真甜。六點,弟弟也回來了,一進門就叫姐姐,又迫不及待的從書包里拿出禮物,媽媽看見說,笑霄,這也是柯柯的心意,姐姐笑了。媽媽包好粽子,讓我和姐姐去給奶奶和大姑送點,我們接了任務就走咯。晚飯后,我和姐姐弟弟看電視到十點多。

第二天早晨,姐姐起來后,問中午吃什么,姐姐想吃熬菜,我不想吃,沒胃口,媽媽又問吃排骨行不,姐姐同意。十二點,媽媽買排骨回來,趕緊燉,一個小時后,排骨燉好了,都吃的特別香。

初七早晨,我想讓媽媽包餃子,天氣很熱,媽媽不愿意包,姐姐也說別包了。弟弟說,咱們晚上吃火鍋,媽媽問姐姐,那就吃火鍋吧,姐姐也同意,把弟弟高興的,又蹦又跳。十點多媽媽回來了,說中午吃吧,媽媽已經把菜和羊肉買回來,我們說行。中午,爸爸回來,他不愿意吃火鍋,我們四個人吃,姐姐又給我夾菜,夾肉,我很開心。想著明天姐姐要走,心里還是舍不得。但我多看看姐姐,也是高興的。姐姐在家這幾天,我很珍惜時間。白天,給她拿充電器,耳機,晚上給姐姐倒水。

初八,我沒有吃早餐,看看姐姐,她還睡的很香,從姐姐回來后,我晚上睡覺也晚了,但我每晚睡得都很甜。

中午,姐姐吃飯時,媽媽又去超市給她買東西,十一點二十,姐姐就走了。

有關端午節作文750字篇10

今天是我期待已久的端五節,也稱端陽。按照中華的民風民俗,在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菖艾、猜燈謎……其中,有我盼望已久的要數包粽子了。這不,今天媽媽在包粽子,我便誠懇地向她討教一番,也迫不及待地想親手來包包粽子。

我先看媽媽演示了一遍,只見媽媽拿著箬葉,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個大大的粽子。我在一旁看得眼花繚亂,看完了后仍是一頭霧水,不知道粽子怎么包出來的。沒辦法,我硬著頭皮上場了。只見媽媽端上來一大碗花生、綠豆和糯米。我開始在心中默默為自己加油鼓勁。

我雙手一拍,拿起一張箬葉,觀察了一番媽媽的動作后,就依照葫蘆畫瓢開媽做。先將箬葉卷成一個上寬下窄的圓錐小筒。誰知我是在半夜里收玉米—瞎掰呀!卷出來的圓錐小筒不是孔大,就是形狀太扁平。這時媽媽教我手要倒過來轉,使箬葉呈圓錐形才可以。我依言照做,不一會兒工夫,一個圓圓的小筒便出現在我的眼前。

接下來便是放糯米了。不愧是浸泡過的糯米,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它竟然變得如此黏勺。一勺舀下去,有幾十粒粘在勺上。我連忙放入箬葉“筒”中,可是放進去的糯米和綠豆像水滴一樣爭先恐后地順著箬葉的縫跑出來。我急忙放入紅彤彤的花生“鎮壓逃兵”又繼續深一勺淺一勺地放入糯米。

一勺又一勺,我看著粽子被一層層地填滿了。之后,我便“上蓋”,可是蓋上了之后又有白胖胖的糯米頑皮地往外鉆。我急忙拆開封上的蓋,往里一瞅,只見里面一團糟:花生像個大地主,橫七豎八地斜躺在箬葉旁;糯米則像一群小淘氣,躥上躥下,有的趴在箬葉上,有的沿邊滑了下去,有的撐破孔底鉆下去。天哪!我手忙腳亂地清理完糯米粒,封上口,將線胡亂地一團一繞一打結,便滿以為大功告成。

粽子包好了,媽媽問我:“然然,餓不餓?”我大聲回答:餓!于是媽媽馬上端起粽子,三步并做兩步沖到廚房,開始煮粽子。不到一小時,粽子煮熟了,剝開箬葉,白里透黃的糯米,紅通通的花生和紅豆。隨著箬葉的清香,伴著民俗氣息彌漫在每一個角落。品嘗到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絲絲的。

115533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