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

| 徐球

三、傳播優秀文化。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不得通過課堂、論壇、講座、信息網絡及其他渠道發表、轉發錯誤觀點,或編造散布虛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潛心教書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因材施教,教學相長;不得違反教學紀律,敷衍教學,或擅自從事影響教育教學本職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五、關心愛護學生。嚴慈相濟,誨人不倦,真心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做學生良師益友;不得歧視、侮辱學生,嚴禁虐待、傷害學生。

六、加強安全防范。增強安全意識,加強安全教育,保護學生安全,防范事故風險;不得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突發事件、面臨危險時,不顧學生安危,擅離職守,自行逃離。

七、堅持言行雅正。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舉止文明,作風正派,自重自愛;不得與學生發生任何不正當關系,嚴禁任何形式的猥褻、性騷擾行為。

八、秉持公平誠信。堅持原則,處事公道,光明磊落,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試、推優、保送及績效考核、崗位聘用、職稱評聘、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

九、堅守廉潔自律。嚴于律己,清廉從教;不得索要、收受學生及家長財物或參加由學生及家長付費的宴請、旅游、娛樂休閑等活動,不得向學生推銷圖書報刊、教輔材料、社會保險或利用家長資源謀取私利。

十、規范從教行為。勤勉敬業,樂于奉獻,自覺抵制不良風氣;不得組織、參與有償補課,或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他人介紹生源、提供相關信息。

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心得體會

一、通過學習,我明白制定教師職業行為準則,明確新時代教師職業規范,針對主要問題、突出問題劃定基本底線,是對廣大教師的警示提醒和嚴管厚愛,是深化師德師風建設,造就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關鍵之舉,也為教師嚴格自我約束、規范職業行為、加強自我修養提供基本遵循。

二、作為一名教師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

忠誠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職業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標準,這是構建我們未來民族道德素質的基礎。

三、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教育事業。

每位教師都應當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甘愿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實際工作中,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圖名利、甘做蠶燭,在崗位上發出光和熱。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去關心他們的成長,才能去教書育人,才能尊重學生人格、引導學生成才。

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道德規范

教師作為學生靈魂工程師,應該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育人,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師德不僅是對教師個人行為的規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學生的重要____,起著“以身立教”的作用。

作為一名教師是無尚光榮的,要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愛崗敬業。要做好教師工作,就必須首先熱愛教育事業。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是教師職業道德培養的靈魂。

小學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成長中有極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師的道德表現能夠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敖處熥鳛槿祟愳`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為人師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工作的"示范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師的思想感情、人生觀點、道德境界、品德修養甚至言談舉止、音容笑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有著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往往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模仿在行動上。教師的人格影響,不僅對學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會上還會長時間起作用。所以,教師需要處處為人師表,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__等公正對待學生是教師正確處理自己與學生關系的準則,熱愛學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更困難。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中小學教師生涯教育實施途徑

開設生涯課程。 課堂教學歷來是教育的主渠道,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我們要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這一課程平臺,作為全面實施職業生涯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戰場,進行科學安排,精心組織,優化設計。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既可以是學科教學的形式,也可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也可以主題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根據中學職業生涯教育具有十分鮮明的實踐性、綜合性、開放性、和生成性的特點,

中小學生涯教育是促進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會選擇、主動適應變化和開展生涯規劃的發展性教育活動。其有五大實施途徑:一是開設生涯教育課程;二是組織生涯教育活動;三是提供生涯發展輔導;四是建立學生成長檔案;五是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其中生涯教育活動具備體驗式學習特點,能助力學生從體驗到覺察、到分享、到整合、到應用、到再次促進體驗,最后實現自我認識、社會理解和生涯規劃。

中小學教師生涯教育實施

1、 中考后如果選擇職業教育發展路線,需要進行專業選擇

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認為“低人一等”,初中畢業后讀中職無法讀大學,有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在考公、事業單位招聘、考研時遭遇學歷歧視。

2022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新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建設技能型社會”愿景,讓職業教育貫通人的全生命周期發展。通過縱向貫通,形成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完整通道,規定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專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如今,職業教育法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是層次不同,而是類型不同,將讓更多學生在職業發展上大有可為。讓職業教育在中職、高職、本科、研究生的上升通道更加順暢,

中考之后,大概50%左右的學生會升入普通高中,其余的學生會選擇中專、技校或者職業高中。這類的學校在進入之初,就要選擇專業方向。目前上海大力推行的中本貫通、中高職貫通和五年一貫制也是在報名學校的時候就選定專業,而且中間不允許轉專業。這都要求學生在初中階段進行職業探索。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入學時就要定位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升入普通高中的同學在高一下學期選科的結果直接決定了三年后填報高考志愿的專業范圍,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未來的職業方向。

很多人對專業的選擇是盲目的。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少人在挑選專業的時候就決定了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而第一次的職業選擇又對終生的職業發展有重大影響。但現實中,大學生有70%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甚至畢業時也不知道要從事什么職業,也因為沒有足夠的與職業密切相關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職業市場上缺少競爭力。為了避免走彎路,職業生涯教育要趁早。

新高考改革方案帶來的多元選擇是綜合性的,不是簡單的學業匹配或者職業匹配,而是基于整個人的綜合決策。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現狀亟待改變,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勢在必行。

84941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