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話考試有什么技巧
普通話考試中,第一題讀單音節字詞要認字準確,不能念錯;發音要飽滿到位(開口度)。調值要到位,每一個聲調都要發到位。尤其是三聲,要關注自己的重點音和難點音,大多數在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卷舌、不卷舌)方面存在問題。
二、讀多音節詞語要謹慎
普通話考試中,第二題讀多音節詞語,字不能念錯,尤其是易錯字和多音字。
每套題有3—4個輕聲詞,其中有3個必讀輕聲詞(必須讀成輕聲)。有兒化詞,要掌握拼讀規律,注意特殊詞如“脖頸兒、梨核兒”的讀法。上聲變調規律要掌握,如“水果”,第一個字讀成二聲,第二個字讀三聲。一個詞,后面是三聲的還是必須要讀到位。
三、朗讀短文讀錯也不回
在普通話朗讀短文題型中,除了需要規范準確的發音,還需要注意語流中的音變和輕重格式,呼吸氣口都要和文章內容節奏匹配,避免出現朗讀不流暢或停連不當的情況。
重視語調問題,要自然流暢,不要帶朗誦腔、播音腔,因為一旦把握不好,會使人感到太夸張、不自然。
語速要適中,不能過快或過慢,應試人對所讀作品不熟,或普通話水平較差時,為了每個字都讀對,就會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導致語速過慢;而當心情過于緊張時,語速會過快,這樣都會失分。語速過快還容易漏字、添字、吃字。
四、說話題目通俗
說話題目通俗,這部分占40分比例最大,扣分也最多。絕對是有應試技巧的,要有邏輯思維,藝術感,當然催人淚下是最高境界。注意說話稿切忌書面語匯,盡量用短句子,少用成語、長句、排比句和拗口的文縐縐的句子。
普通話考試的報名條件
中小學教師;中等師范學校教師和高等院校文科教師;師范院校畢業生;廣播、電視、電影、戲劇,以及外語、旅游等高等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相關專業的教師和畢業生;各級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從事電影、電視劇、話劇表演和影視配音的專業人員,可以報考普通話考試。
除以上人員,其他應當接受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人員和自愿接受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人員,也可以報考普通話考試。
根據各行業的規定,有關從業人員的普通話水平達標要求如下:
中小學及幼兒園、校外教育單位的教師,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二級,其中語文教師不低于二級甲等,普通話語音教師不低于一級;高等學校的教師,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三級甲等,其中現代漢語教師不低于二級甲等,普通話語音教師不低于一級;對外漢語教學教師,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二級甲等。
報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資格的人員,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二級。
師范類專業以及各級職業學校的與口語表達密切相關專業的學生,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二級。
國家公務員,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三級甲等。
國家級和省級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普通話水平應達到一級甲等,其他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的普通話達標要求按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的規定執行。
話劇、電影、電視劇、廣播劇等表演、配音演員,播音、主持專業和影視表演專業的教師、學生,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一級。
公共服務行業的特定崗位人員(如廣播員、解說員、話務員等),普通話水平不低于二級甲等。
普通話考試內容有哪些
1、單字的發音,單字的發音包括普通話聲母、韻母、聲調、基本音節、變調、輕聲、兒化、語調等,只有掌握好單字的發音才能說好普通話。
2、詞組的發音,詞組是由單字組成,讀詞組時要注意連貫。特別注意輕聲、兒化音等特殊語法。
3、文章段落的朗讀,在朗讀段落的時候要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以及有感情的朗讀。
4、自由說話,根據選定的話題進行即興說話。要保證語音標準、詞匯語法規范以及語言自然流暢。
5、溫馨提示:在考自由說話時,可提前在腦海中打個草稿,以保證考試時流利說完。
普通話考試該怎么報名
一、在校學生。一般學校會統一組織考試,不知道報名時間可咨詢學校教務處。如果學校沒有普通話測試站,可以選擇參加校外的測試站(一般是教育局或者其他學校組織的)。
二、社會人士。如果你已經畢業,可以組織教育局語委辦或者學校組織(不限身份)的普通話考試。這些報名信息一般會公布在各地教育局網站或語言文字網站,平時多留意查看就行。一般,很多地區面向社會人士的普通話考試一年兩次左右,且限制是3月內不能重復報名參加;也有一部分地區是每個月都能報名參加,且沒有具體限制,比如成都、長沙等。
報名形式:一般有現場報名和網上報名-現場確認兩種方式,具體可留意報名須知。
三、普通話一級甲等測試需要先考出普通話一級乙等證書,拿著一乙證書去北京(少部分省會城市也可以報名)報名參加考試。
普通話考試都考什么
⑴、讀單音節字詞100個,限時3分30秒,占10分。目的考查應試人普通話聲母、韻母和聲調的發音。
⑵、讀雙音節詞語50個,限時2分30秒,占20分。目的是除了考查應試人聲、韻、調的發音外,還要考查上聲變調、兒化韻和輕聲的讀音。
⑶、400字短文朗讀,限時4分鐘,占30分。目的是考查應試人使用普通話朗讀書面材料的能力,重點考查語音、語流音變、語調等。
⑷、說話,時間3分鐘,占40分。目的是考查應試人在無文字憑借的情況下說普通話所達到的規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