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抒情教學實錄作文
讀了有效教學一書,真的讓我從中領會了許多知識,從而也形成了我對有效教學的理解。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小學作文教學實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指導抒情教學實錄作文(篇1)
師:我們剛剛見面,彼此還不認識,下面我要做一個自我介紹,然后請你馬上說出其中有幾個要點?它們都是什么?
師:我姓靳,叫靳家彥,是天津南開小學語文老師,今年62歲??吹酵瑢W們個個精神飽滿,態度認真,特別感動,特別高興。我向你們學習。
師:我說完了,現在請你們講一講我剛才的這段話有幾個要點。
生:您叫靳家彥。
師:這是第一點。
生:您是天津南開小學的語文教師。
師:這是第二點。
生:您感謝我們。
師:這是最后一點。
生:您說您今年62歲。
師:這是第三點(手勢3)。
師:最后我說什么:看到你們個個精神飽滿,態度認真,特別感動這是什么?
全體生:是感受(3遍)。
師:你們非常準確地聽了我所說的話(板書:感受)而且知道我最后一點是談出我的什么?(指板書:全體學生讀“感受”3遍。)
師:什么是“感受”?
生:是發自內心的感想。是自己做完一件事的心得。
師:你看“感受”幾個字啊?
生:兩個字。
師:我們先看“感”。
我們看到的大干世界,包括自然界,包括人類社會,包括我們讀書,這都是身外之物。這些身外之物是我們內心感知它、感覺它,這叫什么?
(板書:“感之于外。”)引起我內心強烈共鳴,引起我內心情感的波瀾。
這叫(板書:“受之于心”)。
(全體學生讀“感之于外”“受之于心”)
師:這就叫(指板書) “感受” (生:大聲讀3遍)。
師:古人說目擊事物以心擊之,用心擊之,用心感受它,引起你強烈的情感活動,這就叫“感受”。
師:好了,現在你們就談你們的感受。剛才我談了我看到你們后內心的情感變化,我的心理活動。現在請你們談你們的心理活動和感受。我們總要有個話題埃中央電視臺有一檔節目叫《實話實說》,最早的主持人是崔永元,后來換了一位女主持叫和晶,最近又換了一位男主持人,你們知道他叫什么嗎?
生:不知道。
師:我也不知道,
(生:笑聲)不管他叫什么,我們今天也來個實話實說,圍繞一個話題:你喜歡作文嗎?一定要實話實說。別看那么多老師在聽我們講,沒關系,老師最喜歡誠實的孩子。你喜歡作文嗎?
生:我喜歡彈琵琶,心情好時可以瘋狂地掃弦,心情不好時也可以發泄出來。
師:你喜歡彈琵琶,你沒有正面回答,喜歡作文么?
生l:還行,因為作文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們生活體驗豐富就有的可寫。
師:我領會了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喜歡彈琵琶,我懂了。說得很委婉。
生2: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作文。
師:什么時候喜歡,什么時候不喜歡?
生2:心情好時,800字的作文一個小時就可以寫好。
師:一氣呵成,有才。
生2:接著說,如果心情特糟糕,300字的作文一邊寫一邊玩。
師接著說:心情不好別說寫作文了,看誰都不順眼。是吧? (在場的學生都笑了。)
師:是實話實說,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這要看心情。
生3:我也是心情好就喜歡寫作文,因為腦子里有情況。心情不好時,老師講的作文我絞盡腦汁也寫不出來。
師:你說的比上一個同學又進了一步,不僅是心情好能寫,心情不好不能寫,而且說有話可寫有內容可寫時寫得就好。有時老師布置的內容沒有詞可寫,因此心情就不好。道出了一個道理,喜歡寫是因為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不喜歡寫是因為沒詞,沒內容可寫。
生4:我常常是一開始不喜歡寫,覺得寫字煩,一會兒寫進去了,越寫越順利就喜歡寫了。
師:真深入進去了,當你已經開始行文了,而且全身心地投入時就愿意寫,如果開始寫就嫌難,開頭就不知道怎么寫,會越寫越不愛寫。
師:嫌煩是態度問題。沒詞寫是內容問題。
生5:我是因為作文的類型。老師布置想象作文和童話就喜歡寫,可以抒發自己的想象,沒有限制。如果寫一些老師規定的寫人一類的作文,不是不愿寫,是比較反感。
師:喜歡寫想象作文,喜歡寫抒情的作文,喜歡寫能夠表達自己真實意思的作文,而遵命的、非寫不可的,就很勉強很無奈。(立刻引導)
其他學生:時間緊;可寫的太多,寫不過來;得分低失去信心了;沒有特點的不會寫;感受不深不愛寫。
師:喜歡寫的原因有三點:第一,能抒發自己內心真實情感,寫后很痛快;第二,能記錄生活。將最美好最難忘的人、事、景、物記錄下來;第三,通過寫作文提高自己的情操,培養品德。
不喜歡寫的原因也有三點:第一,沒有內容,沒詞可寫;第二,缺少方法。那么多內容不知怎么寫;第三,態度問題,嫌麻煩,遇到困難,心情不好就不愛寫。
我們把喜歡寫作文.不喜歡寫作文的原因歸納出來后,還要請同學們思考:你們寫作文時一般從什么地方開始?
生(暢所欲言):從觀察開始、思考開始,從審題開始,從情感爆發開始,從準備寫作文開始。
師:說了很多,我覺得要寫一篇好文章,要從你的生活、你經歷的事情的“感受” (板書)開始。
板書:感受是習作的開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抒情的基點;感受是行文的動力。
(接下來靳老師請學生談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難忘的事或人,學生暢所欲言。)
指導抒情教學實錄作文(篇2)
《自然之道》課堂實錄
一、聽寫導入,引發閱讀期盼。
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用心。(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貌。(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個性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個性飽。(飽餐一頓)
師:這兒,最容易錯的字是“貫”中間是斜豎?!坝蕖弊值囊回Q貫穿下來。把自己容易錯的字再書寫一遍。
生:(訂正寫錯的字)
師:(出示一段資料)選取默寫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吹揭恢惶筋^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結果讓食肉鳥。“我們”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思考:這是第二課時,學生不是帶著一張白紙走進課堂的,所以激發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利用閱讀期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后面的學習至關重要。本環節將語言積累和運用有機地結合在一齊的教學即復習了上一節課的資料,又自然引入下一個環節閱讀期盼的學習。)
二、換位思考,把書放進心里。
學習三至五自然段
(一)學生自主學習
師:在這一段概括課文主要資料的話中,有一個詞語是“愚不可及”。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出示(比較):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此刻我們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細細讀課文,不動筆墨不讀書,把有關的資料都找出來,細細體會。
生:(讀書,從書中找依據,四分鐘后)
(思考:“文我一體”“文中有我,我中有文”的換位體驗,這是一種零距離的對話。學生在用心的體驗活動中觸摸著文本中主角的情感脈搏,獲得真實感受。換位思考是“書入我心,我入書中”的個性有效的教學方法。)
師:我們每個人都能靜心讀書。好,此刻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你們怎樣就覺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生:(讀文)“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企圖把它拉倒沙灘上去?!?/p>
(思考:學生只能找到書上的句子照搬,但是不能把書本語言進行轉化來表達自己是遇不可及的`感受,這是很正常的表現。關鍵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真正地實現把書讀到心里去。)
師:同學們能從書上找到有關的句子,這一點很好,怎樣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理解呢?你們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這樣想的:
(二)指導把書本語言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1、老師舉一:(課件出示書本語言和老師轉化后的語言比較)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我們的確愚不可及,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感覺是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還看到嘲鶇啄烏龜的頭。其實已經明白這只烏龜是偵察員啊,為什么沒有想到不要阻止烏龜的行為呢?
師:比較一下,老師所你們說的怎樣不一樣。
生:我們就是直接把書上的句子讀了一遍。
生:怎樣“愚不可及”沒有說出來。
生:老師會選書上的句子說明自己是怎樣愚不可及的。
師:對,你們說得很好,就這樣讀書,把書讀到心里去。
生:(繼續讀書,嘗試把書本語言進行轉化。)
師:把自己讀書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思考:語文老師不是只給學生講書的。語文老師是引導學生看書讀書的。一篇文章,學生也能粗略地看懂,但是深奧些的地方,隱藏在字面背后的好處,他們就未必能夠領會。老師務必在這些場合給學生指點一下,只要三言兩語,,能使他們開竅就行。老師經常這樣做,學生看書讀書的潛力自然會提高。)
2、反三:讓學生分小組組織語言通順地表達。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說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生1:我找到了一處?!跋驅s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p>
向導看到了嘲鶇啄烏龜的頭一點也不吃驚,還說這是自然之道,沒有什么,我們還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導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生2、:我們是很蠢,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我們怎樣沒有想到向導的提醒是正確的呢?
生3:向導說這番話,其實自己已經對幼龜離巢入海心知肚明了,才這樣的冷淡、這樣若無其事的。我們卻不明白。
生4:向導的神態是那樣平靜,說話的語氣也是若無其事,言下之意是說,這是大自然的規律,是太平洋綠龜防護天敵、自我保護的手段。我們竟然不相信,還責怪向導,向導是沒有辦法的狀況下才極不情愿地把小烏龜抱回大海的。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
師: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認為自己愚不可及了。
生:我們太蠢了,不顧自然規律,焦急地想救小海龜,而導至海龜受到巨大傷害。
(思考:閱讀不僅僅是個體生命與文本,作者的對話,與旁人的對話過程也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對話與感悟。學生個性對閱讀文本的解讀,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引導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交流各自閱讀感受,分享別人的智慧與成果,對學生提高自己的認識,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能與他人構成共鳴或碰撞,這是閱讀中的一種樂趣。)
出示: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先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回到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生:(自由讀,齊讀)
師: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是可悲的,大家來讀一讀。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生:(朗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學生讀得比較整齊,也能入境,但是不能入情,采用引讀的辦法,有感情地朗讀七八自然段)
師:盡管我們來回奔跑,盡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此刻的補救顯然已經晚了。抬頭仰望天空(引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生:(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師: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讀文)“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p>
師:一只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繼續讀文)
師:一只嘲鶇飛走了,數十只食肉鳥歡笑了——這就是我們做的蠢事。
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師:別看這小小的綠龜,他們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險、防御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這2個小節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
因為——(再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思考:有感情的朗讀,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讀出教師解讀文本后的感情,也不是被逼出的可能是作者的情感,更不是自己想怎樣讀就怎樣讀,而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教師喚醒了學生內在的、深刻的思維、獲得對生命的感悟,由此昂揚其率真而靈動的激情。)
三、再讀課文,發揮想象寫話。
師: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導呢,何嘗不自責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里去。(出示)
向導心里難受極了:
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生:我是學生物的,明白自然之道,竟然沒有攔住這些無知的游客。我失職。
生:原本想透過事實教育大家,沒有想到釀成這么大的杯具。我有罪。
生:哦明明明白他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不制止,反而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才導致這樣的結果,可恨啊!
生:我不是沒有同情心,也不是想讓饑餓的食肉鳥有口飯吃,我對幼龜的生活習性還是很了解的,也明白這種做法可能會給幼龜帶來危險,但迫于游人的壓力而又不得不做。我也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后果會那么嚴重啊。
師:原本無奈的向導此刻多了一份悲傷。讀出他無限的悲嘆:
生:(讀)“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p>
__(思考:文本始終是處于“召喚狀態”,引誘讀者去填補它、激活它、創造它、完善它。想象是人類思維的翅膀,讓學生在文本個性化的閱讀中放飛想象,是學生走進文本,超越文本的實踐活動。)
四、回歸“道”,提升文本理解。
師: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這“道”不是我們第一節理解的簡單的“規律”概念化的兩字,而是——。
生:大自然中的現象是十分復雜的,沒有調查清楚就不要亂做決定或指揮。
生:人不要自作聰明,要明白,有很多時候,聰明反被聰明誤;如果不按規律辦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辦壞事;
生: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遵循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保護;違背這個生存的法則和規律,大自然就受到傷害。
(思考:第一教時,學生對“道”的理解僅僅是對文字本身的理解,透過引領、探究,學生的認識得到了提升])
師: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你們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你認為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生:(充分交流課外知識)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拓展交流,課內外知識的溝通,已悄悄拉開了本單元綜合性學習的序幕,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也讓短短的40分鐘不是劃上圓滿的句號,而是引導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師:這天的學習,我們靜心讀書,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一個人物,把書讀到自己的心里去。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不斷地運用這種讀書方法,你必須會享受讀書的快樂。
指導抒情教學實錄作文(篇3)
師:先來背背古詩,字正腔圓,不錯!!再來一首!聲音真響亮,真有感情!
接下來,要開始上課了,準備好了嗎?
師:這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出示課題),請看課題,一齊來讀讀!這個題目有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大膽的來猜猜!
師:這是你的理解,有點道理。
師: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個性難讀的地方,能夠多讀幾次,好,開始!
師:從同學們的表情,陳老師發現想要讀好這篇課文確實有點難度,此刻,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讀,誰來?學習的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用心,我請你讀第一自然段。
師:加拉巴哥島:是個外國地方,比較拗口,我們一齊來讀讀!繼續!(生讀)那里有個新筑巢孵化:不對——這個詞比較難讀,請你再讀!筑巢孵化明白嗎?
對——那里有個新詞,大家注意一下:筑巢孵化明白嗎?(生講不出來——筑巢指的是什么?孵化是什么?(好——讀的字正腔圓,很流利;看來你在朗讀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錯的!不好——他很認真讀完了這段!)
師:對啊!第二小節誰來?好,你來!(好——讀的字正腔圓,很流利;看來你在朗讀上是下了功夫的,不錯的!不好——他很認真讀完了這段!)接下來誰讀?把難度增加,第3、4小節連起來請一個同學來讀!要想讀好這兩個小節,先要讀準這兩小節里的4個新詞,自己先來讀讀;誰來?
躊躇不前:躊躇不前的“躊躇”這個詞很容易讀錯!我們一齊來讀讀!再讀!再讀!
嘲鶇:這是一種生活在海邊的鳥;
頹喪:這個頹字也是要注意的;偵察:
誰再來讀讀?(指名)
師:此刻有把握讀課文了嗎?我請你來!同學們,帶著你的心跟作者一齊上島,看看一路走來,你的情緒有什么變化?(生讀)
師:你的情緒是怎樣?(3—4)
師:是啊!……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說說你的理解!)
出示畫面及文字:你們看,這就是發生在沙灘上那令人緊張的一幕,讀讀這段文字,哪些詞、句讓你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a:“一只……”“突然”
師:老師聽出來了你把這個“突然”這么強調,說說你的理解!(生說)是啊,出乎意料!誰來讀?始料不及啊!再來!啄:“他用嘴啄幼龜的頭”,多危險,誰來讀?多狠啊!你讀!帶著這樣的感受我們一齊來讀讀!(生讀的慢,同學們,眼看幼龜就要被嘲鶇吃掉了呀!還會這樣慢悠悠嗎?再來!(速度快點!)還有哪些地方?
b、“欲出由止”:欲出又止是個新詞,明白它的意思嗎?(生回答)它的出是為了什么?
(生回答)對啊,那么止呢?(生回答)想出來又不敢出來,這就是欲出又止。這段話中有一個詞語的意思跟它接近,找找!(生:躊躇不前)小綠龜的欲出又止,小綠龜的躊躇不前完全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這個場面真令人緊張、揪心啊,帶著這樣的感受一齊來讀!師:“突然……”
師:應對這樣揪心的一幕,我和同伴、生物學向導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請同學們課文的第4小節,去找找,去劃劃!
師:我和同伴的態度是怎樣的呢?師:那焦急地來讀讀同伴說的話!師:著急啊!誰再來!
師:萬分焦急!再來!
師:我們焦急萬分!而向導呢?
師:若無其事,理解嗎?
師: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啊!我們著急、擔心,揪心,向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向導說的話?(無動于衷的向導,鐵石心腸的向導,無情的向導,殘酷的`向導!)
師:讀到這,你對向導的話,對“自然之道“有什么理解?(生說)
師:(不要管它,隨它去吧……)“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
師:誰還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向導!!
師:苦苦的哀求;發自內心的勸告;你對他進行了指責;……
師:我們怎樣忍心看著這一幕發生!老師請全體女同學讀同伴說的話,全體男同學來讀向導說的話,請一位同學來讀敘述者的話,我們班誰的朗讀最棒,推薦一下!準備好了嗎?
師:同學們,故事到這還沒有結束,在我們的努力下,小綠龜得救了,應對此情此景,我和同伴、向導,幼龜又是怎樣的?請你們給這個故事編個結尾吧!!(巡視,寫好的人叫他站起來)
師:對我們的援助幼龜表示了感謝;這是你的完美愿望!你有一顆善良的心!你對生命是這樣的珍愛!……
師:從同學們的文字中,老師感受到你們那顆善良、真摯的心!但是,陳老師要想告訴大家的是,故事的結尾還在老師手中,請同學們快速的傳遞下去,靜靜的看,默默的讀!看看他的結局和你的結局有什么不一樣?
師:看到同學凝重的表情,聽到同學們發出的嘆息聲,此刻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師:是啊,太悲傷了!意想不到!!真是讓人震驚,另人觸目驚心啊!
師:我們錯了!我們錯在哪里?去課文中找出來,把它讀一讀!
師:誰來讀?所以痛心的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讀到那里,我們不禁為小綠龜震驚,你們明白為什么嗎?
師:是啊,別看這小小的綠龜,他們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險、防御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但是我們卻(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此刻,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說的那句話(出示)還會勸告他嗎?你還會哀求他嗎?還會去指責他嗎?我們一齊來讀讀這句話!此刻你對向導的話,自然之道,有更深的理解了嗎?誰來說說:……所以我們不能破壞它對!要遵循這種規律往往是好心辦壞事!
師: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同學們,學到那里,我們已經明白了自然之道的含義,故事到那里也就結束了,但是,陳老師還有個疑惑,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后面的3個小節呢?
師:真是殘不忍睹,血淋淋啊,震驚啊!……
小結:是啊!這3個小節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下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3小節,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品味作者的那份復雜的情感!作業:請同學們好好預習下下節課的資料,好好體會下作者深厚的感情。
吉春亞《自然之道》課堂實錄(第二課時)
一、聽寫導入,引發閱讀期盼。
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用心。(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貌。(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個性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個性飽。(飽餐一頓)
師:這兒,最容易錯的字是“貫”中間是斜豎?!坝蕖弊值囊回Q貫穿下來。把自己容易錯的字再書寫一遍。
師:(出示一段資料)選取默寫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吹揭恢惶筋^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結果讓食肉鳥?!拔覀儭钡卣攘艘恍┯敚€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思考:這是第二課時,學生不是帶著一張白紙走進課堂的,所以激發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利用閱讀期盼,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后面的學習至關重要。本環節將語言積累和運用有機地結合在一齊的教學即復習了上一節課的資料,又自然引入下一個環節閱讀期盼的學習。)
換位思考,把書放進心里。學習三至五自然段
(一)學生自主學習
師:在這一段概括課文主要資料的話中,有一個詞語是“愚不可及”。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出示(比較):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此刻我們就是那一行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細細讀課文,不動筆墨不讀書,把有關的資料都找出來,細細體會。
生:(讀書,從書中找依據,四分鐘后)
師:我們每個人都能靜心讀書。好,此刻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你們怎樣就覺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生:(讀文)“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企圖把它拉倒沙灘上去。”
師:同學們能從書上找到有關的句子,這一點很好,怎樣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理解呢?你們看,我也是那其中的一位游客,我是這樣想的:
(二)指導把書本語言轉換成自己的語言
1、老師舉一:(出示書本語言和老師轉化后的語言比較)
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我們的確愚不可及,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感覺是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還看到嘲鶇啄烏龜的頭。其實已經明白這只烏龜是偵察員啊,為什么沒有想到不要阻止烏龜的行為呢?
師:比較一下,老師說你們說的怎樣不一樣。
師:對,你們說得很好,就這樣讀書,把書讀到心里去。
師:把自己讀書的成果和同伴交流一下。
2、反三:讓學生分小組組織語言通順地表達。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說明自己愚不可及的。
向導看到了嘲鶇啄烏龜的頭一點也不吃驚,還說這是自然之道,沒有什么,我們還不相信,太不信任向導了,真是愚不可及啊!
生1:我找到了一處?!跋驅s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驅O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p>
師: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認為自己愚不可及了。
出示: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先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回到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生:(自由讀,齊讀)
師: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是可悲的,大家來讀一讀。
3、指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生:(朗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
師:盡管我們來回奔跑,盡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此刻的補救顯然已經晚了。抬頭仰望天空(引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生:(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師: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師:一只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繼續讀文)
師:一只嘲鶇飛走了,數十只食肉鳥歡笑了——這就是我們做的蠢事。
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師:別看這小小的綠龜,他們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險、防御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這2個小節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
因為——(再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三、再讀課文,發揮想象寫話。
師: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導呢,何嘗不自責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里去。(出示)
向導心里難受極了:
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師:原本無奈的向導此刻多了一份悲傷。讀出他無限的悲嘆:
四、回歸“道”,提升文本理解。
師: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這“道”不是我們第一節理解的簡單的“規律”概念化的兩字,而是——。
師: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你們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你認為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生:(充分交流課外知識)如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師:這天的學習,我們靜心讀書,把自己當作文中的一個人物,把書讀到自己的心里去。這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不斷地運用這種讀書方法,你必須會享受讀書的快樂。
指導抒情教學實錄作文(篇4)
課堂回放:觸摸經典課堂的生命脈動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自然之道》教學實錄
(一)檢查預習,學會字詞
師:這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大自然有關的課文,伸出手指一齊寫課題師生同寫
師:大家預習了課文,詞語是不是掌握了,誰想讀前兩行?
生:真誠……巢穴
師:最后一個字沒讀準,(師出示“穴”的讀音)給你拼音,再讀一次好嗎?生讀;全班齊讀
師:后兩行誰想讀呀?
生讀:……愚不可及
師:都讀準了“愚不可及”的意思,你明白嗎?
生:表示很愚蠢
師:有點接近了,字典里“及”是“比得上”的意思,誰再說說“愚不可及”的意思?
生:愚蠢得誰都比不上
師:看,查字典理解了關鍵字的意思,就能準確理解詞語了!
師:課文里還有個地名很不好讀,請你讀讀
生:加拉巴哥島(沒讀好)
師:還真不好讀呢!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龜島”(師出示地圖),誰再讀生讀
師:全班一齊讀這些詞語你們都會寫了嗎?老師從里面挑兩個最難寫的來聽寫,“愚蠢”,注意寫字姿勢生寫
師:(實物投影出示學生聽寫的字),這位同學都寫對了,你能告訴大家要把“愚”字寫正確,關鍵筆畫是什么呀?
生:關鍵筆畫是中間“一條長豎”
師:(師在關鍵處描紅)看,就是這一長豎,然后再寫“提、點”記住了嗎?
師:預習的時候,不僅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觀察字形,試著寫一寫,這樣預習就更有效了!
師:同是上下結構的兩個字,怎樣才能寫漂亮呢?請先觀察生字表里的字,先來說“愚”字?
生:下邊的心字要大一點,要把上面的“禺”托住
師:真會觀察那“蠢”字呢?
生:上面“春”字的撇捺要寫長些,把下面的兩個“蟲”字罩住
師:你觀察真仔細對,春字撇捺要舒展看我寫(師示范寫):寫愚字要注意“中間一長豎,心字要托住”;寫蠢字時,“春字撇捺要舒展,兩只蟲子藏下面”試著再寫一遍,看能不能寫漂亮
生:練寫(教師展示學生前后兩次書寫的字)
師:看,觀察好了字形,掌握了方法,就比剛才寫的漂亮多了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師:字詞沒問題了,請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做標記
生:自由讀
師: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
生:寫了作者、七個同伴、向導、幼龜和食肉鳥
師:找準確了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用簡單的話說一說!
生:首先我們和向導來到了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想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了食肉鳥在把幼龜往沙灘上拉,他們就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最后,他們讓向導把這只幼龜抱入大海,結果卻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師:他基本上能把資料說清楚了,但語言能夠再簡練些!看(教師邊說邊板書能揭示主要資料的詞語),我們和向導在加拉巴哥島看到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我們勸向導救了它,結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大家很后悔像這樣,誰再說一說?
生說
師:這次說的清楚、簡練了像這樣,先找出課文都寫了誰,再說清楚他們之間發生的事,用幾句簡單的話就把文章的主要資料說明白了!這是說清楚主要資料的一個好方法
師:了解了文章的資料,你有沒有讀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們很急,為什么向導卻若無其事地說自然之道就是這樣?
師:你想明白原因是嗎?還有嗎?
生:文中說太平洋綠龜長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我想明白幼龜體重到底是多少?
師:看來,你對動物感興趣就讓我們一齊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吧!
(三)細讀文本,探究體驗
師:剛才有同學問:我們很急,向導卻若無其事,我們和向導的態度為什么會截然不同?究竟看到了怎樣的情景?請兩位同學讀讀三、四自然段!生讀
生:讀“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師:是啊,幼龜這樣危險,難怪我們會著急,誰再讀讀學生讀
師:嘲鶇很兇猛,連狗和人都敢啄,它正在啄一只小幼龜的頭,多危急啊!誰再讀?生讀
師:我聽出了你的焦急,看到此情此景,游客們當然十分擔心了,一齊讀!(齊讀)
師:我們這么著急,向導卻若無其事?“若無其事”什么意思?
生:“若無其事”就是什么事也沒有
師:“若”的意思沒解釋出來
生:好像什么事也沒有
師:這就理解準確了,再讀讀這句話,想想向導為什么這么說?說不定你就能讀懂他若無其事的原因了生讀
生:因為向導明白鳥啄龜是自然之道,他不想破壞自然界的規律
師:是啊,食肉鳥啄幼龜,這是自然規律,向導心里有數,所以若無其事,誰想讀讀?
師:剛才我們在理解若無其事的時候,不僅僅借助了詞典,還聯系了上下文,讀明白了意思,同時又解決了大家的疑問我們分主角讀讀第四自然段吧生讀
師:同學們,看到了幼龜這么危險,游客和向導卻有著不同的態度,那咱們也去看看當時的情景,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游客看到危險,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幼龜欲出又止,好像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師:也就是不危險,是吧?小幼龜欲出又止還有這樣的偵察本領啊?誰還想說?
生:我還看到了這只小龜在偵查外面是否安全!
師:恩,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偵查
師:抓住關鍵詞談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學們,有沒有關注到“探”,探是什么意思?
生:伸出
師:為什么不用伸出啊?
生:探在那里是不讓別人看見他,能看出它很留意、謹慎伸出,就看不出來
生:探的時候欲出又止,能看出小幼龜很機警,有保護自己的生存方法
師:讓我們一齊來看看這只機警的小幼龜吧(師出示動畫)
生:我覺得是故意把頭探出去要看看外面是不是很安全
師:恩,這但是它的生存本領啊!誰能讀出它的機警、留意和謹慎
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仿佛看到小龜把頭探到了外面誰再來讀讀生讀
師:剛才我們抓住了一個“探”字,在和其他詞語的比較中,看出這小龜會保護自己,多么神奇!但是游客們不明白,還勸向導救了它,導致了文中這樣令人震驚的結果
師:請同學們默讀5―8自然段,看到了怎樣樣的情景,讓大家極為震驚?畫出相關語句
生:默讀課文
師:同學們都讀得十分認真,(出示一幅沒有很多龜和鳥的圖畫)看,這就是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海灘,在讀了課文后,你覺得這幅圖上還就應有些什么?結合你畫的句子談談
生:就應有許多的食肉鳥
師:是啊,許多的食肉鳥讓我們極為震驚還就應有什么?
生:有許多幼龜
師:從哪個詞看出有很多幼龜
生:魚貫而出、成群的
師:還有哪些詞語也寫出了幼龜很多啊?
生:成百上千、結對而出、爭先恐后……
師:同學們,看(出示帶有很多幼龜的畫面)!這么多的幼龜,爭先恐后地爬向大海,爭著、搶著爬向大海的幼龜會想些什么呢?
生:大家快離開巢穴奔向大海吧!
生:我們最后能夠看到美麗的海底世界了!
……
師:多么完美的愿望啊!一個“爭先恐后”就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幼龜是懷著完美的愿望奔向大海的,然而等待他們的,是許多的食肉鳥接下來又是怎樣的場景呢?拿出筆把想象寫下來,最好能用上你積累的四字詞語
生練寫
師:誰來說說你寫的
生:可憐的幼龜不知所措,在無遮無攔的沙灘上無處可躲,它們在食肉鳥地追殺下,夢想就這樣破滅了
師:是啊,一個不知所措,讓我們看到了小幼龜們是那樣的無助!
生:食肉鳥立刻撲過來,撲向小幼龜,小幼龜立刻四處逃散,卻無處可逃,只能眼睜睜地被食肉鳥啄食
師:多么慘烈的一幕啊,但是同學們,這一幕原本是不該發生的,但是此刻卻是這樣,誰來讀讀
生:讀最后一段
師:幼龜的完美愿望,就因為我們全都破滅了呀!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
師:幼龜入海原本有他們自己的辦法,可此刻,看著沙灘上血跡斑斑的幼龜殘體,回想我們的做法,如果你就是游客,想說些什么?
生:我們剛才做了那么蠢的事,很愧疚
師:后悔不已啊
生:我們再也不會干擾自然界的事了!因為自然界有自己的規律,我們不就應再破壞這些規律了!
師:是啊,我們要尊重自然!
生:早明白幼龜會這樣慘,當初就不就應不聽向導的話!我們對幼龜的了解太少了!
師:自責啊!作為向導你想說什么呢?
生:我不就應救那只幼龜,不就應聽游客的就應堅持自己的想法!
師:對,正如你們所說的,大自然原本是那樣的神奇,每種動物都有他們自己的生存規律,這就是自然之道!我們就應遵循規律,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才不會好心辦壞事,這也是自然之道要告訴我們的
(四)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師:剛才同學們還提出了對自然感興趣的問題,課后能夠進行拓展性學習(師出示作業)
生:作業1,讀關于自然的課外書,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生:作業2,讀課文,摘抄好詞佳句,體會用詞的準確能夠運用我們這天在這節課上學到的理解“探”和“若無其事”的方法
生:作業3,帶著對自然現象、大自然的動物感興趣的問題,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發現
師:老師也送給大家一本書,剛才對大自然現象感興趣的是誰啊?這本書就放在你那里吧,課后帶著大家再去探索自然的奧秘吧!
指導抒情教學實錄作文(篇5)
(一)檢查預習,學會字詞
師:這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與大自然有關的課文,伸出手指一齊寫課題。師生同寫。
師:大家預習了課文,詞語是不是掌握了,誰想讀前兩行?
生:真誠……巢穴。
師:最后一個字沒讀準,(師出示“穴”的讀音)給你拼音,再讀一次好嗎?生讀;全班齊讀。
師:后兩行誰想讀呀?
生讀:……愚不可及。
師:都讀準了。“愚不可及”的意思,你明白嗎?
生:表示很愚蠢。
師:有點接近了,字典里“及”是“比得上”的意思,誰再說說“愚不可及”的意思?
生:愚蠢得誰都比不上。
師:看,查字典理解了關鍵字的意思,就能準確理解詞語了!
師:課文里還有個地名很不好讀,請你讀讀。
生:加拉巴哥島。(沒讀好)
師:還真不好讀呢!它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龜島”(師出示地圖),誰再讀。生讀。
師:全班一齊讀。這些詞語你們都會寫了嗎?老師從里面挑兩個最難寫的來聽寫,“愚蠢”,注意寫字姿勢。生寫。
師:(實物投影出示學生聽寫的字),這位同學都寫對了,你能告訴大家要把“愚”字寫正確,關鍵筆畫是什么呀?
生:關鍵筆畫是中間“一條長豎”。
師:(師在關鍵處描紅)看,就是這一長豎,然后再寫“提、點”。記住了嗎?
師:預習的時候,不僅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觀察字形,試著寫一寫,這樣預習就更有效了!
師:同是上下結構的兩個字,怎樣才能寫漂亮呢?請先觀察生字表里的字,先來說“愚”字?
生:下邊的心字要大一點,要把上面的“禺”托住。
師:真會觀察。那“蠢”字呢?
生:上面“春”字的撇捺要寫長些,把下面的兩個“蟲”字罩住。
師:你觀察真仔細。對,春字撇捺要舒展??次覍?師示范寫):寫愚字要注意“中間一長豎,心字要托住”;寫蠢字時,“春字撇捺要舒展,兩只蟲子藏下面”。試著再寫一遍,看能不能寫漂亮。
生:練寫。(教師展示學生前后兩次書寫的字)
師:看,觀察好了字形,掌握了方法,就比剛才寫的漂亮多了。
(二)整體感知,自主質疑
師:字詞沒問題了,請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把不明白的地方做做標記。
生:自由讀。
師:課文都寫了哪些人物、動物?
生:寫了作者、七個同伴、向導、幼龜和食肉鳥。
師:找準確了。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請用簡單的話說一說!
生:首先我們和向導來到了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想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了食肉鳥在把幼龜往沙灘上拉,他們就跟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最后,他們讓向導把這只幼龜抱入大海,結果卻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師:他基本上能把資料說清楚了,但語言能夠再簡練些!看(教師邊說邊板書能揭示主要資料的詞語),我們和向導在加拉巴哥島看到食肉鳥在啄一只幼龜,我們勸向導救了它,結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大家很后悔。像這樣,誰再說一說?
生說。
師:這次說的清楚、簡練了。像這樣,先找出課文都寫了誰,再說清楚他們之間發生的事,用幾句簡單的話就把文章的主要資料說明白了!這是說清楚主要資料的一個好方法。
師:了解了文章的資料,你有沒有讀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們很急,為什么向導卻若無其事地說自然之道就是這樣?
師:你想明白原因是嗎?還有嗎?
生:文中說太平洋綠龜長大后在一百五十公斤左右,幼龜體重不到它的百分之一,我想明白幼龜體重到底是多少?
師:看來,你對動物感興趣。就讓我們一齊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