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州市中考招生計劃和名額分配計劃表
2024廣東廣州市中考招生計劃和名額分配計劃表公布,廣州中考大家有哪些想知道的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廣東廣州市中考招生計劃和名額分配計劃表(家長必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2024廣東廣州市中考招生計劃和名額分配計劃表(家長必看)
廣州中考自主招生計劃考生注意
5月9日,廣州市招考辦發布《2024年廣州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計劃和招生簡章匯總表》。今年,廣州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報名將于5月12日9:00至5月15日18:00進行。根據《匯總表》,今年有自主招生資格的為38所學校的50個校區,自主招生總人數2068人。
今年比去年增加8所學校參與自主招生錄取,分別為:廣州市育才中學、廣州天省實驗學校、廣州市海珠外國語實驗學校、廣州實驗中學、廣州市番禺區象賢中學、廣大附中南沙實驗學校、廣州市第六十五中學和廣州市增城應元學校。
每所自招學校規定了錄取最低控制線,例如,華附、省實、廣雅、執信、二中、黃廣中學等均要求考生須達到普通高中第一梯度投檔控制線。還有的學校對不同校區設置了不同的要求,例如,廣州市真光中學汾水校區要求第三梯度線,校本部則要求第一梯度線。
廣州中考隨遷子女與戶籍生同時投檔錄取
根據《通知》,在第一批次中,普通高中的特長生招生計劃、自主招生計劃、外語和藝術類招生計劃每類可填報1個學校志愿,公辦普通高中港澳子弟班招生計劃可填報2個學校志愿;中職三二分段及省級以上重點特色專業,可填報4個學校志愿,每??商顖?個專業,每校要選擇是否服從專業調劑。
第二批次可填報3個學校志愿。第三批次可填報6個學校志愿。第四批次中,普通高中和綜合高中可填報6個學校志愿;中職學??商顖?個學校志愿,每??商顖?個專業,每校要選擇是否服從專業調劑。
據悉,今年廣州中考繼續采用梯度控制線上志愿優先投檔方式統一投檔錄取(即多梯度投檔錄取)。
即先對第一批次的特長生計劃、自主招生計劃、外語和藝術類計劃、港澳子弟班計劃、中職三二分段及省級以上重點特色專業招生計劃依序進行投檔錄取;
再對第二批次計劃、第三批次計劃、第四批次的普通高中學校其他(剩余)招生計劃和綜合高中招生計劃依序進行投檔錄取;
然后對普通高中和綜合高中、中職三二分段及省級以上重點特色專業補錄計劃依序進行投檔錄取;最后對中職學校其他(剩余)招生計劃進行投檔錄取。
考生一旦被前面的志愿學校(不論公辦高中、民辦高中、綜合高中、中職學校)錄取,則不再參加后續志愿投檔。
值得注意的是,公辦普通高中學校計劃包括戶籍生(含政策性照顧學生,下同)招生計劃和隨遷子女招生計劃。
在相關批次及類別計劃投檔時,隨遷子女與戶籍生同時投檔錄取,當隨遷子女投檔數已達到面向隨遷子女招生最大計劃數時,就不再投隨遷子女。
廣州中考自主招生報名要注意什么?
提前準備好報名材料。一是考生在中考服務平臺自主招生模塊,下載廣州市普通高中學校自主招生報名表,完成基本信息、個人簡介、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情況、推薦材料等佐證材料填報。二是報名開始前自行登錄廣東省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平臺,下載好個人的廣州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三是考生要將全部報名材料整合為一份PDF文件。
按時參加報名??忌氃?月12日9時整至5月15日18時整,憑考生號和密碼登錄中考服務平臺進行報名,并在5月15日18時整前對自主招生報名信息進行確認,逾時未確認的報名信息無效。
考生要綜合考慮選擇報名學校,認真閱讀招生學校發布的自主招生簡章,全面了解學校自主招生的:報名條件、特色項目、培養模式、錄取要求等信息,結合個人學科特長、興趣愛好、學業水平等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廣州中考家長如何指導子女填報志愿?
初中畢業生閱歷尚淺,在升學問題上尚未形成成熟的看法,填報志愿時需要家長指導。建議家長在指導子女填報志愿時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搜集掌握第一手資料。家長可通過中考《報考指南》、廣州招考網搜集相關資料,了解招生政策。必要時到學校實地參觀考察,進行現場咨詢。
(二)選擇和自己子女學業水平相當的學校。選擇錄取分數要求和自己子女學業水平相當的學校是報考成敗的關鍵。家長不要僅僅以一兩次模擬考試成績為依據,而應結合平時基礎,全面客觀評估自己子女的學業水平,避免估計過高或過低。各初中學校最了解本校學生情況,是中考填報志愿咨詢的主陣地、主渠道,建議家長適當聽取學校和班主任的參考意見。特別提醒,從2020年起,廣州市民辦初中學校采用電腦派位招生,考生和家長對本校往年成績參考要結合實際有所調整。
(三)充分考慮子女的愛好特長。對專業的興趣和事業的熱愛是今后學習工作的強大動力,家長要幫助子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成才觀,要把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四)不搞包辦代替。家長指導子女填報志愿,不能劃定條條框框,規定他們能報什么,不能報什么,而應該充分聽取子女的意見,尊重他們的選擇。有的家長不與子女商量,代填志愿,造成子女被學校錄取而不愿報到,或報到后不努力學習的被動局面,不利于子女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