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州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

| 澤慧

通過一??荚嚕瑢W們可以自我診斷出備考過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并且針對性的進行改進,從而提高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成績。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2024年廣州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相關的內容,供大家參考!


2024年廣州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

2024屆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一??荚嚉v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考古發現,二里頭陶質酒禮器中的鬶、盉與爵都是以大汶口——山東龍山文化的鬶為原型創造出來的,玉璋等禮器也源自山東龍山文化。這些二里頭文化的陶盉、爵等禮器,后來在長江流域、黃河上游等地皆有發現,玉璋也見于四川盆地、紅河三角洲等地。這可說明

A.南北經濟存在差異

B.中華文明由多元走向一體

C.階級分化日益明顯

D.二里頭周邊貿易網絡發達

2.據載,鄭弘少為鄉夫,被太守第五倫舉為孝廉。元和元年(84年)鄭弘為太尉,第五倫為司空,班次在鄭弘之下?!懊空烦?,鄭弘曲躬而自卑。帝問其故,遂聽置云母屏風,分隔其間。由此以為故事(定例)。”這反映了

A.豪強勢力的膨脹

B.君主專制日益加強

C.察舉制存在隱憂司

D.官僚體制逐步健全

3.公元3世紀,鮮卑開啟了姓氏和婚制改革,將族眾分為十個族氏,規定十氏百世不通婚。此后,鮮卑十氏與外姓族廣泛通婚。這一改革

A.推動了鮮卑步入早期國家階段

B.保證了氏族貴族的政治優勢

C.旨在打亂原有的民族部落布局

D.構建了長幼有序的倫理秩序

4.唐代初期,政務事項原則上都要先向尚書省申報,再以尚書省的名義奏報皇帝。唐高宗和武則天之后,卻逐漸形成了“事無大小,皆悉聞奏”的局面,比如有太學生直接向武則天告假回家,還得到了武則天應允。這一變化可以說明

A.監察制度日趨完善

B.官僚機構對皇權的限制愈加艱難

C.行政效率不斷降低

D.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逐步加強

5.宋代,政府明確了土地交易的程序,在典賣田宅議定價錢之后的三日內,經官納“定帖錢”(定貼,即產權證明),然后納稅買“鈔旁”(納稅憑證)。這有助于

A.抑制大土地所有制發展

B.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C.加強對農民的人身控制

D.推動南北經濟的交流

6.明初,廣西思恩府土司岑瑛因“筑城池,創廊宇,立學校,建祠廟,政績大著”,被明政府升任“都指揮同知”,給予流官職位。明朝政府的做法旨在

A.擴大儒家學說的影響

B.鼓勵少數民族的文人入仕

C.維護邊疆地區的穩定

D.增強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

7.晚清時期,在中國出現了一種新穎的文學品種——“理想小說”。下表為部分代表作品的情況。


2024年廣州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

據此可知,當時的“理想小說”

A.促進了社會風俗變遷

B.帶有強烈的政治關懷

D.引領先進的思想潮流

C.體現了現實主義風格

8.20世紀20年代末,中國政府將陽歷定為國歷,此后還編印了宣傳大綱,其中第一條宣傳標語是“國歷是世界上最通行,最進步的歷法!”這反映當時

A.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群眾對陽歷認可度高

C.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

D.中國急切與世界接軌

9.1941年9月,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組織觀察日食,幫助學員和群眾科學認識自然現象,研究會還參加紡織、軍事、地質采礦和醫藥衛生等領域的建設工作。此后,醫藥農學、機電等專門學會陸續成立并開展研究。上述科學實踐活動

A.反映人民和平建國的愿望

B.體現了共產黨工作重心的轉移

C.支持了根據地的經濟建設

D.推動了“反圍則”斗爭的勝利

10.鹽汽水是預防人們在高溫環境下熱痙攣的功能性飲料。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從蘇聯引進鹽興水,并為其制定了特殊的稅收優惠政策。當時汽水生產廠將鹽汽水的生產置于首要位置,盡管它的利潤低于甜汽水;還有一些高溫工礦企業自行建立鹽汽水生產車間。上述現象

A.展現了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成果

B.反映了當時重工業落后的局面

C.體現了“一邊倒”政策的影響

D.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11.笈多帝國時期,國王擴大了贈賜土地的規模。賜地文書規定,政府放棄所贈土地的行政司法權,以及包括森林、牧場和礦藏在內的地上地下的全部資源,土地上的耕作者和手工業者同樣隨土地轉到封地占有者的控制之下。這促進了笈多帝國

A.商品經濟的繁榮

B.專制王權強化

C.行省制度的建立

D.封建化的進程

12.為管理公共秩序,中世紀歐洲的市民在上百年的時間里曾實踐過幾乎一切可以想象出的組合形式,試用過各式各樣政府組織方案。例如,所有政治機關由選舉產生、保護選舉的成文憲法、等級代表制、比例代表制、輪流任職制等等。這些實踐

A.防止了專制勢力復辟

B.復興了古典時期的城邦政治

C.蘊含了近代轉型因素

D.奠定了歐洲大陸法系的基礎

13.中世紀的歐洲,市場交換的價格往往是按照習俗和慣例來制訂,其道德的公平成為衡量價格的尺度;16-17世紀,交換的價格逐漸根據市場的供求關系制訂。這一變化

A.得益于商品經濟的發展

B.推動了人文主義的興起

C.促進了文化交流國際化

D取決于貿易中心的轉移

14.18  世紀80年代,英法兩國進行貿易談判。在談判中,法方的主要目標是降低法國葡萄酒的關稅,而英方的主要目標是降低玻璃、陶瓷器、金屬器和羊毛制品的關稅。最后雙方簽署了條約,達成了各自目標。這一條約

A.維護了英國的技術優勢

B.保護了法國的中小型工業

C.違背了自由貿易的精神

D.加速了英法資本原始積累

歷史試卷A第3頁(共6頁)

15.《凡爾賽和約》曾被德國人稱為一種專制獨或一項奴求條約。1924 年開始,英國和美國放寬對德國賠款要求。1926  年,德國加入國際聯盟,并成為國聯行政院常任理事國。這反映了

A.德國擺脫了凡爾賽體系束縛

B.世界大國之間矛盾錯綜復雜

C.德國成為二戰爆發的策源地

D.國際聯盟大力推行綏靖政策

16.1956年6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發表演說稱“否決權的存在已讓聯合國無法有效維護世界和平,因此美國在過去  10年同美洲、歐洲和亞洲的42個國家簽訂了同盟條約?!边@反映了美國

A.堅持大國一致原則

B.推動了多極力量的增長

C.謀求世界霸權地位

D.分化了西方資本主義陣營

二、非選擇題

17.20世紀20一40年代,是中國傳統史學向現代史學轉型的關鍵時期。下列材料摘編自歷史學者張蔭麟于  1937年寫作的有關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順斗爭的文章。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北宋初年四川有王小波、李順的斗爭,與南宋初年鐘相、楊么的斗爭追相對偶,皆可助階級斗爭說張目者。此二事,《宋史》及《宋會要》皆有記載,惟其特質,即“均貧富”之理論與舉動,二書皆絕不泄露。幸有北宋王辟之《繩水燕談錄》、南宋陳均《皇朝編年備要》等私史所記,尚足補其缺。以此二事例之,有裨于階級斗爭說之史實,為正史所隱,而不幸野史無傳,遂以湮沒者,當復何限?

此二事中,前者尤為重要,以其在中國民眾暴動史中,創一新旗幟,辟一新道路,而后者實踵其武。合觀史書記載,小波等之所為有可注意者三事:  一者,誅殺貪官污吏。二者,借收資產階級朘榨之所積,而不絕其生路,此真所謂仁至義盡者也。三者,以借收所得,大賑貧窮。在官書觀之,彼等則為殺人放火之盜匪矣。從官報中尋官敵之真相,自來等于緣木求魚,讀史者不可不察也。

——摘編自張蔭麟《張蔭麟文集》

(1)張蔭麟認為官方史書和私史對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順斗爭的敘述有何不同? (6分)

(2)簡析張蔭麟的歷史觀和治史方法。(6分)

18.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5 世紀末開始,葡萄牙要求在印度洋航行的所有船只必須攜帶果阿總督或各地要塞的行政長官頒發的通行證,并就船只所載商品繳納稅款,1602  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該公司有權以荷蘭聯省議會的名義,在東印度建設要塞、任命總督、招募士兵,以及和當地統治者簽署條約。

1603年2月,荷蘭東印度公司的一支船隊在馬六甲海峽“摘獲”了一艘葡萄牙商船,并將船上貨物進行拍賣,獲得巨額利潤。這引起了當時法律上的爭論。格勞秀斯受荷蘭東印度公司之托,撰寫了《論捕獲法》,論證這一捕獲行為是“正義戰爭”。《論捕獲法》分為三篇:第一篇,討論的是自然法與萬民法上戰爭的意義、交戰權及捕獲權;第二篇,敘述了荷蘭自1596年以來受到的葡萄牙的虐待,以致兩國間開啟戰端的理由等,第三篇,引用了查士丁尼法律匯編中宣布的“海洋是人類共有的自然權利原則”,論證荷蘭東印度公司有與印度諸島通商的權利,葡萄牙禁止這種和平的交通沒有正當理由。兩個世紀以后,公海自由的原則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1625年,格勞秀斯又撰寫了《戰爭與和平法》。該著作對《論捕獲法》中的一些概念做了進一步的闡述,提供了處理國際關系的法律根據,很快贏得當時歐洲各國普遍歡迎。

——摘編自章永樂《格勞秀斯、荷蘭殖民帝國與國際法史書寫的主體性問題》等

有學者認為《論捕獲法》有利于解決國際爭端,也有學者認為《論捕獲法》激化了殖民國家間的矛盾。談談你對《論捕獲法》的認識。(要求:可以闡述學者的觀點或另外提出自己的認識,并說明理由)

19.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2024年廣州市高三年級第一次調研考試語文試題及答案

——據于沛《學術史研究是建構世界史自主知識體系的源頭活水》

根據材料概括中國的世界史研究特點,并選擇其中兩個階段加以說明

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紀初,橡膠需求增長,英國皇家植物園組織團隊深入南美洲搜集橡膠種子,經培育后分發到錫蘭、馬來亞等地,西方資本公司轉而在東南亞建立大量梭膠種植園,1905-1924年,東南亞橡膠在世界橡膠產量中所占比重由  6.8%上升到了93.2%,僅馬來聯邦地區的橡膠種植園就有300個,西方資本投資額約為5000億美元

——摘編自王校亞《從東南亞種植園看殖民主義生態影響》

材料二  二戰結束時,馬來西亞的經濟已成為以橡膠、錫這兩個農礦初級產品生產與出口為主的典型殖民地經濟。1957年馬來西亞獨立后,因英國資本撤出致使馬來西亞許多大型種植園被廢棄,政府將其劃分為小塊分配給馬來人,同時鼓勵開發新的小膠園,推廣高產膠樹與新型技術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另外,政府在不適合種植橡膠的地區推動稻米與油棕等經濟作物的發展。政府還通過調節國內橡膠產量和出口來維持與增加橡膠收入,以應對世界橡膠市場上合成橡膠的競爭。1979  年,馬來西亞等“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成員國與消費國簽署《國際天然橡膠協議》,該協議生效后成功干預了橡膠市場價格的幾次變動。到1988  年,馬來西亞的橡膠產量達到了歷史最高峰。

——摘編自姚昱《從殖民地經濟到現代經濟》

材料三 1952年,中國政府與錫蘭簽訂貿易協定,用大米換取錫蘭橡膠,50 年代中國在海南等地嘗試種植天然橡膠,后來成為世界上唯一在北緯 18°到  24”范圍內大面積成功種植天然橡膠的國家,21世紀初,中國橡膠企業實施 “走出去”戰略,在馬來西亞等國投資建立橡膠加工廠或控股、參股當地橡膠企業,2006  年,云南農展集團在老撾成立了云墾云橡公司,與政府合作積極帶動當地村民發展橡膠產業,實施罌粟替代種植。

——摘編自楊云勻、馬俊《中國與東南亞天然橡膠產業合作研究》等

(1)結合材料一,概述20世紀初西方資本公司在東南亞建立橡膠種植園的背景。(4分)

(2)結合材料二,概括馬來西亞政府在從殖民地經濟到現代經濟轉變中所做的努力。(4分)

(3)簡析中國與東南亞天然橡膠產業合作的意義。(6分)

2024屆廣東省廣州市高三一??荚嚉v史試題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B

C

C

B

B

C

B

D

C

題號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C

A

A

B

C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2分。

17.(1)性質不同:官方史書記述王小波、李順為殺人放火的盜匪。私史敘述為誅殺貪官污吏,沒收地主不義之財但不亂殺,把所得來賑濟貧民。

(2)將官方史書與私家史書相互印證,認為官方史書不能如實記述歷史真相。反映了他具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利用20世紀30年代從西方傳入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階級斗爭分析法來認識中國古代農民戰爭,具有進步性。

18.觀點:我認為《論捕獲法》適應了荷蘭尋求對外擴張的殖民需求。

理由:格勞秀斯的《論捕獲法》是在新航路開辟后,荷蘭急迫地參與亞歐香料貿易、牟取巨額利潤的一系列歷史事件的結果;《論捕獲法》是格勞秀斯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船長的海盜行為辯護的直接產物;《論捕獲法》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自己的武裝力量提供了理論依據,推動了荷蘭的殖民擴張,為荷蘭17世紀成為“海上馬上夫”提供了精神動力,反映出了舊的國際秩序即西班牙、葡萄牙傳統殖民地位受到挑戰。

19.特點:近代以來中國的世界史研究關注點深受現實政治態勢的影響。

階段:20世紀50—70年代:各國人民友誼史研究;1978年以來:全球史研究。

說明: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了突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外交封鎖和敵視,世界史研究焦點轉移到各國人民友誼史,希望從中獲得相關經驗啟示,以便指導新中國的外交活動,發展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為了共和國的發展營造更加良好的國際環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人民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程,改革開放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根源,從而為我國世界史研究迅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因此全球史成為研究的重點。因此,中國的世界史研究關注點深受現實政治態勢的影響。

20.(1)背景:橡膠作為重要的經濟物資、軍用物資,需求不斷增長;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橡膠生產工藝技術進一步提高;世界市場完全確立,西方國家基本瓜分完世界。

(2)努力:政府將大型種植園分成小塊分配給馬來人;鼓勵開發新的小膠園,推廣高產膠樹與新型技術等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在不適合種植橡膠的地區推動稻米與油棕等經濟作物的發展;調節國內橡膠產量和出口來維持與增加橡膠收入;與消費國簽署《國際天然橡膠協議》保護馬來西亞的橡膠產業。

(3)意義:有利于解決中國經濟發展、軍事發展對橡膠的需求問題;由助于中國提高生產優質橡膠的工藝水平;積極帶動當地村民發展橡膠產業從而實現農民致富,密切與東南亞國家的經濟聯系;促進與東南亞周邊國家的友好關系。


高三模擬考試一共有幾次

一般來說,高三會組織三次模擬考試:

一模:第一次模擬考試,往往是一輪復習之后的考試,是檢驗一輪復習成果的重要模考。一模通常來說難度相對比較大,而且是在大家還沒有完全復習完的情況下考試,所以一般來說成績會比平時會差一點。

二模:第二次模擬考試,通常難易程度接近高考,大多數人將二模的成績作為高考參考。二輪復習過后,考點知識成了體系,復習更加注重技巧和方法,這時候會有部分同學在二模中“爆發”,開始奮起直追。

三模:第三次模擬考試,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一點,目的是要幫助大家樹立信心,在高考最后沖刺階段找到最佳狀態。


高三學生考試后調整心態的方法

1、 不要攀比

絕大多數高三學生都會以名次與他人比較,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要具有的心態是“要跟自己比,莫與他人攀”,也就是審視自己考試所暴露的問題的原因。

2、 付出足夠的努力

在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能有一點松懈,這就是我所說的“狠勁”。也就是在學習的任何時候都有那么一股子拼命三郎的勁頭。

3、 勞逸結合

高三學生保證每天除學習外,一定要有必要的睡眠、活動、休息的時間,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為自己制訂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一旦計劃制訂了,就要盡量嚴格按照計劃實施,這樣才能建立起條件反射,當然我們的努力才會有收獲。



183218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