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春季語文期中考試試卷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春季語文期中考試試卷2024年
一、 積累運用(30分)
1、補充詩句。(4分)
(1) 沉舟側畔千帆過,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天涯碧草話斜陽。
(3)少壯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
(4)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
2、填成語。(4分)
雪中送( ) 推心( )腹 無微不( ) 高風( )節( )躬盡瘁 休( )與共 ( )經風霜 心( )誠服
3、默寫古詩。在給出的古詩中選三首默寫。(18分)
(1)《題西林壁》——蘇 軾; (2)《望天門山》——李 白;(3)《夜書所見》——葉紹翁; (4)《望洞庭》——劉禹錫。(5)《清明》_____ 杜牡
4、改寫句子(4分)
(1)將陳述句改為反問句。
我們學校開展的師生才藝表演活動很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反問句改為陳述句。
說出的話難道可以不算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感悟(40分)
(一)課內閱讀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10分)
(1) 威尼斯的小艇有( )長,( ) ,有點像( ) 。
(2) 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 ),就像只用綠色( ),不用墨線( )的中國畫那樣,到處( ),輕輕流入云際。
(3)一位滿頭銀發的老奶奶 ,雙手( )拐杖 ,背靠著( ) ,( )地等待著。
2、 分析課文中的句子。(10分)
(1)從泰山回來,我畫了一幅挑山工挑重物攀登的畫掛在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拔摇睘槭裁葱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哦!”我恍然大悟,“墻壁當然比鼻硬得多,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3分)
“我”真的恍然大悟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魯迅說的話“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怎樣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外閱讀
童 年 的 饅 頭
如今的幸福時光使我欣慰,不過有時心底也會泛起一縷兒時的苦澀。那時候,娘拉扯著我和妹妹,家里窮得丁當響。我在五里外的村小上學,六歲的妹妹在家燒鍋做飯,背著那個比她還高半截的竹簍打豬草,娘起早摸黑掙工分,日子清貧得像一串串干枯的空籠花。
有年“六一”,學校說是慶祝兒童節,每個學生發三個饅頭。我興沖沖地對娘和妹妹說:“明天發饅頭,妹妹一個,娘一個,我一個?!泵妹眯α?,娘也笑了。
那天,學校真的蒸了饃。開完典禮,手里多了片荷葉,荷葉里是三個熱騰騰的大饅頭。
回家的路上,看著手中的饅頭,口水一咽再咽,肚皮也發出咕咕的叫聲。吃一個吧,我對自己說,于是先吃了自己那個。三兩口下去,嘴里還沒品出味兒,饅頭已不見了,又走了一段,口水和肚子故技重演,而且比剛才更厲害。咋辦?干脆,把娘那個也吃了,給妹妹留一個就是。{娘平時不是把麥粑讓給我和妹妹,她只喝羹羹嗎?}娘說過她不喜歡麥粑呀!
……等我回到家時,呆呆地看著手中空空的荷葉,里邊連饅頭屑也沒一星了。我不知道自己怎樣進了門,怎樣躲開妹妹的目光。娘笑笑,沒吭聲。
呆立間,同院的二丫娘過來串門,老遠就嚷嚷:“平娃娘,平娃娘!你家平娃帶饅頭回來了嗎?你看我家二丫,發三個饅頭,一個都舍不得吃,餓著肚皮給我帶回家來了!”
娘從灶間抬起頭,“可不,我家平娃也把饅頭全帶回來了!你看嘛——”娘說著打開鍋蓋,鍋里奇跡般地蒸著五個白中帶黃的大饅頭!“你看,人家老師說我家平娃學習好,還多獎勵了兩個呢!”
二丫娘看著我,我慌亂地點點頭……
那天晌午,娘把饅頭拾給我和我妹妹,淡淡地說:“吃吧,平娃,不就是幾個饅頭嗎!”妹妹大口大口咬著饅頭,我卻哇一聲哭了。
后來,我發現,就是在那一天,我的童年結束了。
1、結合文章內容說說“故技重演”是什么意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 }”中的句子換一個說法,意思不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讀畫“——”的句子,我明明把學校發的饅頭吃了,娘卻煞有介事地對二丫__說了這番話,不但說拿回來了,還說老師獎勵了兩個。你如何看待這件事,談談你的看法。(5分)
三、習作(30分)
你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可以寫一件有趣的事,自己喜歡或討厭的人,想對別人訴說的愿望、委屈,一次旅游見到的景物,自己一個奇特的想象,總之,寫人、寫事、寫景、寫物、編故事,寫讀后感、觀后感都可以。但要注意:內容必須具體,語句要通順,不寫錯別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的假期學習可以分為四大塊
①語言文字運用(字音、成語、病句、語言運用)(小知識點靠歸納、記憶);
②古代詩文閱讀(文言文閱讀、古詩鑒賞、名句名篇默寫)(專塊知識點靠理解);
③現代文閱讀(文學類文本、論述類文本、實用類文本)(專塊知識點靠理解);
④寫作(自主知識點靠積累)
在暑假期間,這幾個板塊中選擇自己的弱項,進行突擊強化?;镜娜蝿諢o異于以下幾項:
1.名句名篇默寫。凡是老師要求必須會背的,同學們一定要認真讀背,逐篇過關,做到會背、寫對。
2.文言文閱讀。吃透課本,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語境識記意義。也是逐篇過關,多朗讀,邊朗讀邊理解,對已經遺忘的或不理解的部分在書上做出記號,再回頭多看幾遍。高考考查的文言文篇目是課外的,但知識點都在課內,實詞、虛詞、文言句式等一般都是課內知識的再現和延伸。
3.名著選讀。讀原著。了解主要人物,熟悉故事情節,著重參考簡要本,熟悉經典情節、重點章節。名著是拓展閱讀的第一步。
4.字音、成語、病句部分的復習,可選擇一些復習資料,集中做些題目,邊做邊訂正,勤查字典、詞典,加強記憶,加強積累。
暑期語文基礎知識的復習,不求面面俱到,力求突出重點,只有將所復習內容抓實,才會有收獲,有提高。
作文要提高,暑期多閱讀
從歷屆高考看,作文更重視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展示,比的就是底蘊、才氣。閱卷老師更愿看到的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式的文章。那如何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底子?這離不開課外書籍的閱讀。
如何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語文與其他學科不一樣,主要靠"學得"、"習得",而不僅僅靠老師的"教得"。圍繞"聽說讀寫"。語文追求的卻是"妙趣"。一個詞在這里是敗筆,到了那里可能就是"生花妙筆"。因此要想真正獲得語文學習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養對語文知識的情感和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情感的培養
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情,明確目的,全身心地投入,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那么這種自己當家作主的學習態度,才是獲得語文能力的真正動力;其次,要培養熱愛讀書的情趣讀書,是增加語文底蘊,豐富頭腦"內存"的重要途徑,培養閱讀能力未必一定要從讀名著開始,只要是內容健康的、積極的,富有知識性與啟發性,那么完全可以從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書籍入手,逐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良好習慣的培養
培養情感的過程是一個意志磨練的過程,當我們"樂其學"成為一種自覺的行動,就變成了習慣。養成熟讀精思的習慣論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許多著名的作家能寫出不朽的文學作品,閃耀著思想的光輝,煥發出獨具一格的魅力,無不是讀書深入思考的結果。
三、博聞強記多背誦積累
許多同學常常是把學習語文課文和學習寫作當作兩回事,導致課文、作文"兩張皮"哪個都不得要領。殊不知許多課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上乘精品之作,是寫作中難得的極好范文。若能養成常寫讀書心得、隨筆等習慣,那就是真正做到了讀書與寫作的珠聯璧合,融會貫通了。
語文答題公式分別有哪些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