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九省聯考河南文綜地理試題+答案

| 澤慧

河南省2024年普通高考適應性測試

文科綜合地理部分

一、選擇題:本題共11小題,每小題4分,共4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莆田市地處東南沿海,水產養殖業發達。2022年,福建省首個工廠化循環水“樓房養蝦”基地在莆田市建成,其核心理念是用最少的地、最省的水,養出最優質的水產品。養殖大樓里四季恒溫,每日養殖用水通過微濾機等設備進行循環“自潔”,養殖密度可提高到常規池塘養殖的10倍以上。部分養殖用水被輸送到樓頂的微藻類培養池中,經過微藻類的作用后,連同微藻類直接輸回到各層養殖池內。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該“樓房養蝦”基地能夠實現高密度養殖的主導條件是( )

A.養殖經驗豐富 B. 市場需求旺盛

C.養殖品種優良 D. 養殖環境優越

2.培養的微藻類可以( )

①補充天然餌料②降低池水溶氧量

③凈化養殖用水④減少養殖用水量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樓房養蝦”模式可在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推廣的最主要優勢是( )

A.建設投資少 B. 技術難度低

C.土地利用率高 D. 水資源消耗少

大都市區的人口、就業空間分布差異顯著。以距離市中心遠近,將倫敦、紐約、東京、巴黎四大都市區劃分為四個空間圈層,其中第一、二圈層為中心城區,第三、四圈層為外圍城區。下圖示意四大都市區不同圈層居住人口和就業人口密度。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4. 從第一圈層看,“職多住少”現象最顯著的大都市區是( )

A. 倫敦 B. 紐約 C. 東京 D. 巴黎

5. 四大都市區中( )

A. 倫敦中心城區居住供給充足

B.紐約外圍城區就業高度集聚

C.東京居民平均通勤時間較長

D.巴黎各圈層間職住差異較大

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區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組成。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該地區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擴張,植被出現“綠化”現象(下圖);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溫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溫度高1.45℃。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6. 該地區植被“綠化”主要原因是( )

A. 降水增多 B. 氣溫升高

C. 光照增強 D. 風力減弱

7. 該地區夏季灌木下土壤溫度低于地衣的主要原因是灌木下土壤( )

A. 吸收太陽輻射較少 B. 吸收大氣逆輻射較少

C. 反射太陽輻射較多 D. 釋放地面輻射較多

8. 隨著灌木的擴張,該地區土壤( )

A. 日溫差變大 B. 厚度增加

C. 有機質減少 D. 生物多樣性減少

沙粒在被風搬運的過程中,從迎風坡向前運動到背風坡滑落堆積下來。隨著沙粒不斷的搬運和堆積,在沙丘內部形成與背風坡傾斜方向一致的斜層理。當風向發生改變時,沿著沙粒前進方向又會形成新的沙丘。下圖示意某地區地質地貌發育的不同階段。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9.下列地區最可能出現圖示地質地貌發育過程的是( )

A.青藏高原南部 B. 內蒙古高原西部

C.德干高原東部 D. 巴西高原北部

10. 以下風沙沉積層形成最早的是( )

A. S1 B. S2 C. S3 D. S4

11. 風沙沉積層S5形成時( )

①風力較強②風力較弱③風向多變④風向穩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10小題,共160分。

12.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長江航運價值高,素有“黃金水道”之稱。2022年,長江通航船舶多達12萬艘。長江江面上航行的船舶多以柴油機為動力,日益增長的船舶數量威脅長江的生態環境安全。湖北省宜昌市(下圖)是我國著名的“水電之都”,每年近6萬艘次的船舶在宜昌待閘、過閘。2023年,宜昌市提出打造“電化長江”先導區的戰略,大力發展船舶電動化,廣泛建設岸電設施(船舶靠港、待閘期間停用自身燃油發電,改用陸岸電網的電力供應),加快長江航運能源結構轉型。近年來,宜昌市依托資源優勢和新能源電池材料產業基礎,建設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1)列舉長江航運價值高的具體表現。

(2)分析宜昌市打造“電化長江”先導區的優越條件。

(3)與燃油船舶相比,說明電動船舶的優點。

(4)分析宜昌市建設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對電動船舶產業發展的作用。

(5)為評估“電化長江”的環境效益,科研人員擬在港口附近風力較小的區域布點,監測船舶污染物的排放情況。說明科研人員選址的合理性。

13.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雀河地處天山南麓,源于博斯騰湖,流域內松散堆積物廣布,河岸兩側有胡楊林分布。20世紀70年代,圖1示研究區(位置見圖1)的地下水豐富且基本處于天然狀態。1980年以來,流域內水資源利用強度日漸加劇,尉犁鎮以下河段出現斷流現象。2016年開始,在夏季對孔雀河進行生態補水。圖2示意甲、乙、丙三地地下水埋藏深度的變化。

(1)簡述20世紀70年代圖示研究區地下水豐富的條件。

(2)分析2006~2015年甲、乙兩地地下水埋藏深度變化的差異。

(3)胡楊生存的臨界地下水埋藏深度是8~10米。簡析2010~2019年乙、丙兩地附近胡楊林的長勢變化。

(4)說出在夏季對孔雀河進行生態補水的理由。

(5)有人提出在夏季補水的基礎上增加冬季補水,說明該措施的合理性。

2024年九省聯考文綜地理試題及參考答案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題詳解】

根據材料可知,“樓房養蝦”基地養殖大樓里四季恒溫,每日養殖用水通過微濾機等設備進行循環“自潔”,因為養殖環境優越,所以養殖密度可提高到常規池塘養殖的10倍以上,實現高密度養殖,D正確;2022年,福建省首個工廠化循環水“樓房養蝦”基地在莆田市建成,養殖經驗并不豐富,也沒養殖特殊的品種,AC錯誤;市場需求旺盛對水產養殖有一定影響,但不是“樓房養蝦”基地能夠實現高密度養殖的主導條件,B錯誤。故選D。

【2題詳解】

藻類是蝦的食物,培養的微藻類可以補充天然餌料,①正確;降低池水溶氧量容易造成蝦缺氧,不利于蝦的生長,②錯誤;培養的微藻類可以消耗養殖用水中過多的營養物質,凈化養殖用水,但不能減少養殖用水量,③正確,④錯誤。綜上所述,①③組合正確,B正確,ACD錯誤,故選B。

【3題詳解】

養殖大樓里四季恒溫,每日養殖用水通過微濾機等設備進行循環“自潔”,建設投資大,技術難度高,AB錯誤;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人口密集,土地緊張,“樓房養蝦”模式可以實現高密度養殖,土地利用率高,C正確;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降水豐富,水資源消耗少不是其主要優勢,D錯誤。故選C。

【答案】4C 5. C

【解析】

【4題詳解】

“職多住少”現象應體現為居住人口密度小,就業人口密度大。讀圖中第一圈層數據可知,紐約、巴黎第一圈層居住人口密度和就業人口密度都較大,“職多住少”現象不顯著,BD錯誤;倫敦和東京第一圈層居住人口密度都較小,就業人口密度都較大,但兩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差異不大,就業人口密度東京遠大于倫敦,因此從第一圈層看,“職多住少”現象最顯著的大都市區是東京,C正確,A錯誤。故選C。

【5題詳解】

倫敦中心城區居住人口密度遠小于就業人口密度,居住供給并不充足,A錯誤;紐約第一圈層就業人口密度遠高于其它圈層,說明城區就業高度集聚在第一圈層,B錯誤;東京“職多住少”現象最顯著,因此居民平均通勤時間較長,C正確;巴黎各圈層居住人口密度和就業人口密度差異最小,各圈層間職住差異較小,D錯誤。故選C。

【點睛】職住平衡的基本內涵是指在某一給定的地域范圍內,居民中勞動者的數量和就業崗位的數量大致相等,即職工的數量與住戶的數量大體保持平衡狀態,大部分居民可以就近工作;通勤交通可采用步行、自行車或者其他的非機動車方式;即使是使用機動車,出行距離和時間也比較短,限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這樣就有利于減少機動車尤其是小汽車的使用,從而減少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

【答案】6. B 7. A 8. B

【解析】

【6題詳解】

海拔越高,熱量條件往往越差,高海拔地區因熱量條件較差限制了灌木的分布高度。近年來,該地區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擴張,植被出現“綠化”現象,說明溫度升高,熱量條件更加充足,更高海拔處也適合灌木叢的生長,B正確;制約高海拔地區植被生長的主導因素是熱量,而與降水、光照、風力關系不大,ACD錯誤。故選B。

【7題詳解】

灌木地上生物量較多,植被對太陽輻射產生較強的遮擋,導致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地面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少,因此土壤溫度更低,A正確,C錯誤;太陽輻射是地面溫度升高的直接熱源,與大氣逆輻射關系不大,B錯誤;土壤溫度低釋放地面輻射較少,且釋放地面輻射量的多少是土壤溫度高低對應的結果,而不是原因,D錯誤。故選A。

【8題詳解】

隨著灌木的擴張,該地區土壤吸收的太陽輻射較少,日溫差變小,A錯誤;生物活動加速土壤的形成,厚度增加,B正確;灌木的枯枝落葉多于地衣群落,土壤有機質增多,C錯誤;灌木擴張,生物多樣性增多,D錯誤。故選B。

【答案】9. B 10. A 11. D

【解析】

【9題詳解】

圖為沙丘地貌的發育過程,沙丘為典型的風力堆積地貌,主要分布在氣候干旱、半干旱的地區。青藏高原南部、德干高原東部和巴西高原北部降水均較豐富,不利于沙丘發育,ACD錯誤;內蒙古高原西部深居內陸,降水稀少,氣候干旱,最可能出現沙丘地貌發育過程,B正確。故選B。

【10題詳解】

圖中S5覆蓋在S1-S4之上,說明S5形成時間最晚。S1-S4中,斜層理傾斜方向是一致,讀圖可知,S2部分覆蓋在S1上,說明S2形成晚于S1,同理S3晚于S2,S4晚于S3。因此選項中風沙沉積層形成最早的是S1,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1題詳解】

讀圖可知,S5沉積層內部斜層理十分一致,說明風向穩定,沒有明顯變化;S5沉積層頂部較為平坦,沒有出現明顯的沙丘,說明風力較弱,綜上所述,②④正確,①③錯誤,故選D。

【點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動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態。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兩坡不對稱,迎風坡緩,背風坡陡。

12.【答案】(1)我國最長河流,通航里程長;通航噸位大,大噸位航道長;支流多,航運網絡發達;溝通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連接大海(太平洋),便于實現河海聯運;無結冰期,可全年通航;含沙量較小,淤積狀況較輕。

(2)臨長江黃金水道,通航噸位高、船舶多;鄰近三峽水電站,電力資源豐富、成本低;水電產業發達,電力基礎設施完善,協作條件好;依托三峽,經濟較為發達,具有資金、技術支持;政府提出先導區戰略,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大。

(3)減少對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利于能源安全;減少尾氣、廢水排放,減輕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保護長江及沿岸環境;降低能源成本,從而降低船舶運行成本;減輕船舶自重,增大載重量,提高有效噸位。

(4)為電動船舶提供關鍵設備,促進電動船舶生產;產業集群產生規模效應,降低電池成本,從而降低電動船舶生產成本;擴大電動船舶的生產規模,推動“電化長江”的普及;加強信息交流和技術協作,推動電動船舶產業技術升級;提升宜昌電動船舶產業知名度,形成地域品牌效應。

(5)港口附近船舶多,便于擴大數據面,提高研究的準確性;港口附近便于開展對比,研究使用岸電的環境效益。風力較小的區域,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不易擴散,且不易受外來污染的影響,便于控制變量準確研究。

13.【答案】(1)孔雀河源于博斯騰湖,湖泊補給量大且穩定,孔雀河水量較大,較穩定;河流沿岸多松散堆積物,河水易下滲、側滲補給地下水;胡楊林減緩蒸發,涵養水源;松散堆積物孔隙大,地下水儲存空間大;人口密度小,人類生產生活取水少,對地下水的影響小。

(2)甲地地下水埋深波動下降,下降幅度大;乙地地下水埋深緩慢下降,下降幅度小。原因:甲地地處農田,農業灌溉耗水量大,且距離孔雀河較遠,得到河流補給較少,地下水入不敷出;甲地地處農田和自然植被過渡帶,農業生產耗水少,胡楊能涵養水源,且距離孔雀河較近,更易獲得河流補給。

(3)乙地地下水埋深始終維持在胡楊生存臨界埋深以上,能夠滿足胡楊生長需求,胡楊持續生長,覆蓋率提高,生物量擴大;丙地地下水埋深降到臨界埋深以下,無法滿足胡楊生長需求,胡楊逐漸死亡,生物多樣性減少,群落衰退。

(4)夏季氣溫高,蒸發旺盛;夏季農作物生長耗水量大,農業生產需水量大;夏季胡楊生長需水量大;孔雀河天然洪峰出現在夏季,但在人類干擾下,夏季水位下降最明顯;胡楊在種子主要在夏季形成,可以借助水流擴散,且提高河岸土壤濕度,利于種子萌發和定植;冬季為結冰期,補水難度大。

(5)緩解徑流量季節分配不均的問題,保障全年有水,維持生態效益;冬季溫度低,蒸發弱,補水直接損耗較少,提高地下水位;能更多留存到來年春季,滿足胡楊和農作物生長需要;補給沿岸地下水、土壤水;減輕冬春季節干旱風蝕;減輕荒漠化。

九省聯考具體有哪些省份

九省聯考省份包括:河南省、安徽省、江西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甘肅省、新疆。

教育部為了讓這九省提前適應新高考模式,將組織九省高三跨省聯考,屆時會有省排名公布,

九省聯考為了讓考生能夠提前適應新高考的考試題型、考試方式,尤其是熟悉新高考的賦分方式,由教育部組織各試點省市區開展了這次高考模擬考試。

173255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