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15校聯盟2024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 澤慧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

材料一:

如果把《紅樓夢》當作人類審美智慧的最大的獨創性體系對待,而不是簡單地從中尋找社會政治史料和作家個人的傳記材料,就需要回到《紅樓夢》的文本深層,因為只有面對小說文本,才能看到作者把主要筆力用于寫一部社會歷史悲劇和一部愛情悲劇。這幕悲劇將中心舞臺設置在賈府尤其是大觀園中,因此,它對社會歷史的反映既是形象的,又是折射式的。而作品主人公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絕慧一時的人物及其命運,尤其是他們愛情婚姻的糾葛,以及圍繞這些糾葛出現的一系列各種層次的人物面貌及其際遇,則始終居于這個悲劇舞臺的中心。其中令讀者最為動容的是寶黛的愛情悲劇。不僅因為他們在戀愛上是叛逆者,還因為他們的戀愛是一對叛逆者的戀愛。這就決定了寶玉和黛玉的悲劇是雙重的悲劇: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所不能容許的愛情悲劇,和上流社會以及貴族家庭所不容許的叛逆者的悲劇。正是作者把這雙重悲劇融合在一起著筆,它的意義就更為深廣了。《紅樓夢》的獨創性還體現在它使家庭矛盾和社會矛盾結合起來,并賦予家庭矛盾以深刻的社會矛盾的內容,因而《紅樓夢》所描寫的賈府中的種種矛盾,以及寶玉、黛玉、寶釵等諸多人物的愛情、婚姻的沖突,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當時社會各種矛盾的反映,既然如此,小說的視野一旦投向了全社會,那么,政治的黑暗、官場的腐敗、世風的澆滿、人心的褒萎,便不可避免地會在作品中得到反映。書中所著力描寫的榮國府,就像一面透視鏡似的,凝聚著當時社會的縮影。這個封建大家族,也正像它所寄生的那個將由盛轉衰的清王朝一樣,雖然表面上還維持著烜赫的豪華場面,但那“忽喇喇似大廈傾”的趨勢,卻已從各方面掩飾不住地暴露出來。而這一切也正符合全書的以盛寫衰的創作構思的特點。因此,從《紅樓夢》的接受史來觀照,體現并引導讀者體驗人生況味,是這部偉大小說的藝術魅力所在,也是它和人們對話最易溝通、最具有廣泛性的話題。讀者面對小說中人生的乖戾和悖論,承受著由人及己的震動。這種心靈的戰柔和震動,無疑是《紅樓夢》所追求的最佳效應。因為對廣大讀者來說,他們之所以要窺視不屬于自己的心靈流程和社會體驗,不只是出于好奇,更重要的是通過與書中的各種殊異的心靈相識,品嘗人生的諸種況味。所以從小說發展史角度來看,小說從寫歷史、寫人生到寫人生況味,絕不意味著《紅樓夢》價值的失落,而是價值普泛性的增強。一部擺脫了狹隘功利性而具有全人類性的小說,即使在今天,仍有巨大的生命意義和魅力,這就是《紅樓夢》迥異于它以前小說的地方。

(摘編自寧宗一《心靈的絕唱:(紅樓夢)論痕》)

材料二: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的美學貢獻是多方面的,他的美學理念與藝術實踐結合在一起,給讀者提供了生動形象的“美學教材”,誘發讀者進行心靈的遠游,感悟中國氣度的美學華章。曹雪芹對歷史既“敬”且“畏”。這種“敬畏”,表現為他對歷史的尊重、凝思、直面和超越。在《紅樓夢》里,曹雪芹充分彰顯了自己的歷史審美意識,并對歷史演進態勢進行深刻感悟,做出了訴諸形象、光照汗青的美學貢獻?!都t樓夢》具有極其深廣的歷史內涵,對整個歷史流程采取審美觀照的態度,將歷史經驗滲透到夢魂飛度、思接千載的情感波動之中。這使《紅樓夢》既準確無誤又無年代可考,從而迫使讀者心領神會,在情感力量的驅使下閱讀。曾雪芹不用具體的推理來陳述自己的歷史感受,而是用模糊的語言去負載歷史滄桑巨變的復雜信息,企求讀者在全局性的整體思維和直觀把握中,獲得對歷史真諦的深刻領悟。這種情籠百代的審美取向,使紅樓悲劇成為史詩。《紅樓夢》通過對悲劇世界森然萬象的描繪,去把握歷史演進過程中的必然趨勢;曹雪芹盡管沒有揭開“紅樓悲劇”的最后一幕,還是使讀者清晰地看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必然結局。曹雪芹既尊重前賢,又注重創新,這使《紅樓夢》凝聚了歷史的血淚與浩渺的詩思,對傳統歷史意識進行了重大突破。曹雪芹創造的紅樓悲劇,之所以帶有更為憂憤深廣、心事蒼茫的歷史沉思,之所以較先前的任何悲劇作品更富于壯麗凝重、氣概非凡的史詩意味,原因正在于此。不僅如此,曹雪芹還以其卓越的藝術膽識,從紛繁復雜的生活現象中發時代新聲,其審美意識遠遠超過了同時代人,在《紅樓夢》之前,中國小說中鮮有“自省”,更沒有“懺悔”意識。及至曾雪芹的懺悔,則推動《紅樓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懺悔”是一種心靈的凈化劑,得過且過的人絕不會認真地懺悔。只有不甘沉淪者,才敢無情地剖視自己的傷口,以求得精神上的重構與超越。曹雪芹以沉重的寂寞與悲痛,發出了凜冽的自悔與自責:“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范之德,以致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辈苎┣墼陂啽M人世滄桑之后,送目古今,以懺悔來補過,而求得心靈的平衡、精神的超越和生命的涅槃??上Р苎┣蹮o法用深沉的懺悔,彌合內心與歷史的缺憾和傷痕。這就使“想夢而無夢”的人生悲劇更進一層,演化為“懺悔無門”的心靈劫難。

(摘編自井普椿《(紅樓夢)美學意蘊結構分析》)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材料一認為,《紅樓夢》較之前小說具有更強的價值普泛性,了解作者個人經歷及時代背景仍是認識作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徑。

B.材料二認為,曹雪芹尊重前賢,注重創新,突破了傳統歷史意識,從而使《紅樓夢》具有了超越前人的歷史沉思和史詩意味。

C.材料一認為《紅樓夢》中賈府的歷史就是由盛轉衰的清王朝的歷史,材料二則認為作品寫的是既準確無誤又無可考證的年代。

D.兩則材料都認為《紅樓夢》重在引導讀者體驗人生況味,使其產生由人及己的心靈戰栗和震動,進而獲得對歷史真諦的領悟。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一部小說只有擺脫狹隘功利,跨越民族和種族,才能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魅力。

B.優秀的文學創作應該將美學理念與藝術實踐結合在一起,并在傳承中不斷創新。

C.一個偉大的作家,往往有超越時代的審美意識,善于從生活現象中發時代新聲。

D.文學作品能否達到一個新高度,取決于作者是否具有“自省”“懺悔”的意識。

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材料一從悲劇表現與矛盾呈現兩個方面論述了《紅樓夢》的審美智慧的獨創性。

B.材料一引用《紅樓夢》中的原句,使讀者對作品的深刻之處有更為直觀的理解。

C.材料二最后一段運用對比論證,旨在論述曹雪芹閱盡人世滄桑但“懺悔無門”。

D.材料二整體上采用了先總說后分說的論證結構,闡述了《紅樓夢》的美學貢獻。

4.閱讀《紅樓夢》,讀者可以獲得哪些審美體驗?請根據兩則材料簡要概括。(4分)

5.論文發表時,一般要有摘要,摘要可以讓讀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或主要觀點。請為材料二寫一段150字以內的內容摘要。(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開河

梁 衡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大學畢業生必須先到農村勞動鍛煉。我從北京畢業后到內蒙古臨河縣勞動一年,就地分配到縣里工作。想不到,我還沒有打開行李,就受命帶民工到黃河岸邊去防凌汛?!傲柩础笔潜狈胶恿鹘鈨鰰r的專用名詞——我是第一次聽到——特別是氣勢磅礴的黃河,冰封一冬之后在春的回暖中慢慢蘇醒,冰塊開裂,漂流為凌,謂之開河。開河又分“文開”“武開”兩種。慢慢融化,順暢而下者謂之“文開”;河冰驟然開裂,翻江倒海者謂之“武開”,這時流動的冰塊如同一場地震或山洪引發的泥石流,你推我搡,擠擠擦擦,滾滾而下。如果前面的冰塊走得慢一點,或者冰面還未化開,后面的冰急急趕來疊壓上去,就會陡立起一座冰壩,橫立河面,形成類似電視上說的堰塞湖。冰河泛濫,人或為魚鱉,那時就要調飛機炸冰排險了。無論“文開”還是“武開”都可能有冰凌擊河堤,危及兩岸,所以每年春天都要組織防凌汛。我就是踏著黃河開裂的轟鳴聲走向社會的。我這一年在河套平原生活勞作,雖未與黃河謀面,卻一直飽吸著黃河母親的乳汁。每當我早晨到井臺上去擔水時,知道這清涼的井水是黃河從地下悄悄送過來的;當夏夜的晚上我們借著月光澆地時,田野里一片“噼噼啪啪”莊稼的生長拔節聲,我知道這是玉米正暢快地喝著黃河水。在河套,無論是人還是莊稼都是喝著黃河水長大,片刻不曾脫離。生活于斯,你才真切地體會到為什么黃河叫“母親河”,是她哺育了我們這個古老的農耕民族。沿黃河一帶的農民說:“棗樹一聽不到黃河的流水聲就不結棗了?!蔽沂苊?,匆匆奔向黃河。一輛毛驢車,拉著我和我的行李,在長長的大堤上,如一只小螞蟻般緩緩地爬行。堤外是一條凝固了的亮晶晶的冰河,直至天際;堤內是一條灌木林帶,灰蒙蒙的,連著遠處的炊煙。最后,我被丟在堤內一個守林人的小屋里,將要在這里等待開河,等待春天的到來。一般人對黃河的印象是飛流直下、奔騰萬里,如三門峽那樣湍急,如壺口瀑布那樣震耳欲聾。其實它在河套這一段面闊如海,是極其安詳平和、雍容大度的。我白天在河堤上和民工們廝混在一起,晚上就回到自己住的林間小屋里,靜悄悄地好像退回到另一個世界。后半夜一鉤彎月掛在天邊,四周靜極了,風起沙揚,打在窗戶紙上沙沙作響,大黃狗不時地汪汪幾聲。微風撫過林梢掀起隱隱的波濤,我這個小屋就像大海里的一只小船。我怎么也睡不著了,突然想到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一個人過夜,而且還是在萬里黃河邊的曠野上。我輾轉難眠,就去想那些類似今夜光景的詩篇。蘇東坡有一首《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辈缓?,太凄苦了。我雖分配塞外,但還不似蘇軾發配黃州。又想起辛棄疾的《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魔下炙……”現時大漠孤煙,河堤上吃肉,倒有幾分身在沙場的味道。你看,堤外漠漠層林,堤上車馬工棚;千萬里大河東去,枕戈靜待凌汛。那么,凌汛過后的我又將漂向何處呢?一天,當我照例巡河時,發現靠岸邊的河冰已經悄悄消融,退出一條灰色的曲線,寬闊的河灘上也滲出一片一片的濕地??蔹S的草灘隱約間有了一層茸茸的綠意。用手扒開去看,枯葉下邊已露出羞澀的草芽。風吹在臉上也不那么硬了,太陽愈發地溫暖,曬得人身上癢癢的。再看遠處的河面,亮晶晶的冰床上撐開了縱橫的裂縫,而中心的主河道上已有小的冰塊在浮動。又過了幾天,當我迎著早晨的太陽爬上河堤時,突然發現滿河都是大大小小的浮冰,浩浩蕩蕩,從天際涌來,猶如一支出海的艦隊。陽光從云縫里射下來,銀光閃閃,冰塊互相撞擊著,發出隆隆的響聲,碎冰和著白色的浪花炸開在黃色的水面上,開河了!一架值勤的飛機正壓低高度,輕輕地掠過河面。不知何時,河灘上跑來了一群馬兒,有紅有白,四蹄翻騰,仰天長鳴,如徐悲鴻筆下的奔馬。在農機還不普及的時代,同為耕畜,南方用水牛,中原多黃牛,而河套地區則基本用馬。那馬兒不干活時一律褪去籠頭,放開韁繩,天高地闊,任它去吃草追風。尤其冬春之際,地里還沒有什么農活,更是無拘無束。眼前這群撒歡的駿馬,有的仰起脖子甩動著鬃毛,有的低頭去飲黃河水,有的悠閑地親吻著濕軟的土地,啃食著剛剛出土的草芽。忽然它們又會莫名地激動起來,在河灘上掀起一陣旋風,仿佛在放飛郁悶了一冬的心情,蹄聲叩響大地如節日的鼓點。我一時被眼前的情景所感染,心底暗暗涌出一首小詩:河邊馬俯飲千里水,仰嘶萬里云。鬃紅風吹火,蹄輕翻細塵。時間過去半個世紀,我還清楚地記著這首小詩。那是我第一次感知春的味道,也是我會寫字以來寫的第一首小詩。我激動得甩掉老羊皮襖,雙手掬起一捧黃河水潑在自己臉上,一絲絲的涼意,一陣陣的溫馨。開河了,新一年的春天來到了,我也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明天將要正式到縣里去上班。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本文主要寫作者大學畢業后到農村勞動鍛煉期間,帶領民工在黃河邊防凌汛的一些事情,這是作者正式參加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情。

B.文中畫線的句子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同時運用疊音詞,生動形象地寫出黃河“武開”時河冰驟然開裂后翻江倒海的磅礴氣勢。

C.文中引用農民的話“棗樹一聽不到黃河的流水聲就不結棗了”,采用夸張、擬人的手法,寫出這里的人對黃河的高度依賴及感激之情。

D.作者夜晚獨處,浮想聯翩,認為自己的處境和蘇東坡《卜算子》的某些意境不太相符,和辛棄疾的《破陣子》中的某些意境相合。

7.下列關于文中作者寫的第一首小詩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此詩的創作靈感來源于河灘奔跑的駿馬,可見優秀的作品總是和生活息息相關。

B.這首詩承接前文“開河”的場景、駿馬奔騰的畫面,使文章更具有詩情畫意之美。

C.詩中的“河邊馬”飛馳的狀態正是作者的一種追求,在即將開始的工作中揚鞭奮蹄。

D.半個世紀過去,作者仍對此詩印象深刻,是因為他對詩歌所含的場景之美難以忘懷。

8.本文的主要描寫對象是“黃河”,請簡要分析作者筆下的黃河有哪些特征。(4分)

9.梁 衡先生說過:“散文之美可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敘述之美,即寫景、狀物、描述要準確、干凈;第二個層次是意境之美,即要寫出感覺、感情;第三個層次是哲理之美,即要寫出新的思想?!闭埡單霰疚氖侨绾误w現散文之美的。(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

材料一:

昔者,吳王闔閭始得子胥之時,甘心以賢之,以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歲,后睹萬世。深問其國,世何昧昧,得無衰極?子其精焉,寡人垂意,聽子之言?!弊玉阄ㄎ?,不對。王曰:“子其明之?!弊玉阍唬骸皩Χ幻鳎肢@其咎?!蓖踉唬骸霸敢谎灾?,以試直士。夫仁者樂,知者好。誠秉禮者探幽索隱。明告寡人?!弊玉阍唬骸半y乎言哉!邦其不長,王其圖之。存無忘傾,安無忘亡。臣始入邦伏見衰亡之證當霸吳厄會之際后王復空?!蓖踉唬骸昂我匝灾?”子胥曰:“后必將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諂之臣,將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紀?!眳鞘棺玉憔炔?,誅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報楚。楚乃購之千金,眾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謂子胥曰:“止!吾是于斧掩壺漿之子,發肇飯于船中者?!弊玉隳酥菨O者也,引兵而還。故無往不復,何德不報。漁者一言,千金歸焉,因是還去。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扔軀切諫,虧命為邦。愛君如軀,憂邦如家。是非不諱,直言不休。庶幾正君,反以見疏。讒人間之,身且以誅。范蠡聞之,以為不通:“知數不用,知懼不去,豈謂智與?”胥聞,嘆曰:“吾背楚荊,挾弓以去,義不止窮。吾前獲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闔閭,后遭夫差也。胥聞事君猶事父也,愛同也,嚴等也。太古以來,未嘗見人君虧恩,為臣報仇也。臣獲大譽,功名顯著,胥知分數,終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猶難忘,吾愿腐發弊齒,何去之有?蠢見其外,不知吾內。今雖屈冤,猶止死焉!”子貢曰:“胥執忠信,死貴于生,蠡審兇吉,去而有名,種留封候,不知令終。二賢比德,種獨不榮?!狈扼恢悄芡谑侵^也。

(節選自《越絕書卷六·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

材料二:

非道不言,非義不行,言不茍出,行不茍為。

(節選自《淮南子·主術訓》)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上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

臣始人A邦B伏見C衰亡D之證E當霸吳厄F會之際G后王H復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笞,文中指用鞭、杖或竹板抽打,與《過秦論》中“執敲撲而鞭笞天下”的“笞”意思相同。

B.見,文中表示被動,與《鄒忌諷齊王納諫》中“于是入朝見威王”的“見”意思相同。

C.且,文中指將要,與《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且放白鹿青崖間”的“且”意思不相同。

D.內,文中指內心,與《鴻門宴》“距關,毋內諸侯”的“內”意思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吳王闔閭敬尊伍子胥為上客.并誠心求教治理吳國之道,但起初伍子胥并沒有正面回答吳王。

B.伍子胥打敗楚國后想報復楚國,楚國于是懸賞千金以求吳國退兵,最終是一位漁夫讓他撤兵。

C.范蠡聽說伍子胥因讒言將要被誅殺,認為他明知道有危險迫近卻不離開,這是不明智的表現。

D.子貢評價伍子胥能堅守忠信,審度吉兇,愛君如軀,直言進諫,即使死去,也將留名于后世。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子胥曰:“難乎言哉!邦其不長,王其圖之。存無忘傾,安無忘亡。”

(2)先君之功,且猶難忘,吾愿腐發弊齒,何去之有?

14.聯系材料一,簡述伍子胥“非義不行”的表現有哪些。(3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

酬樂天八月十五夜禁中獨直玩月見寄

元稹

一年秋半月偏深,況就煙霄極賞心。

金鳳臺前波漾漾,玉鉤簾下影沉沉。

宴移明處清蘭路,歌待新詞促翰林。

何意枚皋正承詔①,瞥然塵念到江陰。

【注】①當初枚乘病死后,漢武帝曾下詔尋找他的后代,枚皋自陳是枚乘的兒子,漢武帝喜出望外,便立即召見,并命他當殿作賦。枚皋才思敏捷,下筆立就,從此深得漢武帝的寵愛。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彼此多以詩唱和,這是一首回復白居易玩月之詩的和詩。

B.“秋半”扣合詩題“八月十五”,“極賞心”則熱情贊頌京城之夜月色可心之美。

C.頷聯描寫月色,河水的清波蕩漾、景物月影之濃.都反襯中秋月色皎潔澄明。

D.頸聯描寫清掃旁植蘭花的道路,移動宴席到月光明媚處,進而寫出了讓皇上贊賞的詩篇。

16.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并序》中,作者描摹自己端起酒杯自斟自飲,觀賞著庭樹露出愉快的神色情狀的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征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如果君主靠嚴刑來督察百姓,靠威怒來威嚇百姓,那么,就會出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

(3)洞庭湖的美麗風光讓古代許多文人墨客在自己的詩詞中對其贊嘆不已,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

ChatGPT是一款智能聊天機器人模型,本質上是一種“生成型預訓練語言轉換器”。這款新產品由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開發?;诖罅繑祿柧?,它可以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并進行交流對話。有媒體列出了“被ChatGPT取代的10大高危職位”,這種擔優并非 ① 。在圖靈測試中,ChatGPT展現出了與人類交流對話的優越水平。然而,即便心懷擔憂,人們仍需認識到,ChatGPT等人工智能產品涌現,是社會技術革新的趨勢,人工智能的未來 ② 。對此,我們該如何看待?曾經,照相技術的出現,讓寫實畫家尤其是肖像畫家感受到危機??墒?,隨著時代發展,我們看到,肖像畫依然被需要,有著不可被替代的價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取代”之論,源于人工智能的無限“學習”和人之惰性的反差。AI在學會“思考”,而有的人卻懶得思考,他們依賴于 ③ 的便利。人的可靠性、同理心和想象力、創造力,這既是人工智能研發的瓶頸,也正是人的核心價值所在。我們有道德約束,有價值倫理,會因悲落淚、因喜而笑,能眼見為實、天馬行空,為過去立傳,為當下評說,為未來暢想。畢竟,我們是算法的領導者、AI模型的內容提供者,能夠創造算法無法“算”出的價值,我們自己才是那個關鍵“變量”。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

19.下列各項中的雙引號,與文中“變量”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最有影響的中國科學家之一。他正在引領一場新的“綠色革命”。

B.四位考上大學的同學胸前戴著大紅花,像英雄一般。鐘揚也渴望成為那樣的“英雄”。

C.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

D.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清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則其所受的影響更是顯然了。

2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語言表達既明快活潑又凝練文雅,不失周密。這一表達效果是如何取得的?(4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題。

并不是每種植物的葉子都有變紅的本事——紅葉基本屬于VIP,黃色的葉子才是秋天里的最普通的老百姓。 ① ,首先得讓葉綠素退位。葉子變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葉綠素的分解、消失。大多數葉子綠色消失后,類胡蘿卜素占據上風,葉子變就顯現為黃色。但有些植物含有眾多花色素中最有名的花青素。花青素一般是紫紅色, ② ,只能存在幾個小時,很容易分解;不過在秋天,它們卻能形成一種穩定并且不易分解,同時顯現紅色的新物質——“花青素苷”。當葉子綠色消退,花青素苷的顏色占據主流,葉子就會變紅了。然而為什么一定要在秋天才會有大量花青素苷生成呢?因為在花青素搖身一變的時候,需要一項“秘密武器”——糖。花青素和糖相互作用, ③ 。這種“變身專用糖”,只有到了秋天才能攢夠數。秋天驟然降濕,又會使花青素苷合成速度大大增強,有時一夜之間花青素苷的合成會比之前好多天的總和還多。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每處不超過10個字。(6分)

2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4分)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德”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上圖“德”字選自《說文解字》?!暗隆弊肿筮叺摹搬堋北硇凶撸梢隇橐环N行為。右邊由“直”和“心”構成,其中“直”字形像一只眼睛上面有一條直線,表示眼睛要看正;下加一個“心”,表示直行者還要心胸坦蕩?!暗隆痹诠糯墨I中也與“得”相通,表示得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對你有什么啟示?請整體把握上述材料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廣東省佛山15校聯盟2024屆高三12月聯考語文試卷參考答案

1.B【解析】A.“了解作者個人經歷及時代背景仍是認識作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徑”錯誤,原文的表述是“……就需要回到《紅樓夢》的文本深層,因為只有面對小說文本,才能看到作者把主要筆力用之于寫一部社會歷史悲劇和一部愛情悲劇”,可見材料一認為,“回到《紅樓夢》的文本深層”才是認識作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徑。C.“賈府的歷史就是由盛轉衰的清王朝的歷史”錯誤,根據材料一的內容,賈府僅是“寄生”于“清王朝”,因此不能說“賈府的歷史就是由盛轉衰的清王朝的歷史”。D.“都認為……”錯誤,材料一重在引導讀者體驗人生況味,使其產生由人及己的心靈戰栗和震動;材料二重在使讀者獲得對歷史真諦的領悟。將兩則材料的表意重心以“都”字統攝,信息整合有誤。

2.D【解析】“取決于作者是否具有‘自省’‘懺悔’的意識”說法絕對,原文的表述是“中國小說中鮮有‘自省’,更沒有‘懺悔’意識。及至曹雪芹的懺悔,則推動《紅樓夢》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這只是個例,作者的“自省”“懺悔”意識不一定是文學作品達到新高度的決定性條件。

3.C【解析】“旨在論述曹雪芹閱盡人世滄桑但‘懺悔無門’”錯。通過對比,論述了曹雪芹的審美意識遠遠超過了同時代人。

4.①為寶黛雙重性的愛情悲劇而動容,進而體悟到作品深廣的意義。②品嘗人生的諸種況味,產生由人及己的心靈戰栗和震動。③進行心靈遠游,感悟中國氣度的美學華章。感悟作品深廣的歷史內涵,領悟歷史的真諦。

(評分參考:每點2分,任答兩點即可,共4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5.答案要點:①《紅樓夢》有多方面的美學貢獻。②曹雪芹將自身的歷史審美意識和對歷史演進態勢的感悟訴諸形象,使讀者在全局性的整體思維和直觀把握中,獲得對歷史真諦的深刻領悟。③曹雪芹憑借卓越的藝術膽識開創了“懺悔”審美意識,使《紅樓夢》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

(評分參考:每點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6.A【解析】“大學畢業后到農村勞動鍛煉期間”錯誤,原文“我從北京畢業后到內蒙古臨河縣勞動一年,就地分配到縣里工作”,應是勞動鍛煉結束后,到縣里工作之時。

7.D【解析】“是因為他對詩歌所含的場景之美難以忘懷”錯,原文“那是我第一次感知春的味道,也是我會寫字以來寫的第一首小詩”,原因應該是“兩個第一次”。

8.①既氣勢磅礴,又安詳平和、雍容大度;②哺育了我們這個古老的農耕民族。

(評分參考:每點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9.①文章寫黃河“開河”之景,作者“巡河”之事,文筆簡潔、凝練;②文中寫“開河”的場景、駿馬奔騰的場面相互映襯,使文章富有意境之美;③文章寫自己“正式工作”,邁出人生的第一步,正如“開河”,含有哲理之美。

(評分參考:每點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10.BEG

(評分參考:每處1分,共3分,三處以上不給分)

【解析】“臣始入邦”意為“我剛到吳國”,是完整的主謂賓結構,故B處斷開;“伏見衰亡之證”是動賓結構,承接前一句主語“臣”,“伏見”為古代在下者對己見的謙詞,在E處斷開;“當……之際”是固定的介賓短語,單獨成句,在G處斷開。

11.B【解析】兩個“見”意思不同。后者是“拜見”的意思。

12.D【解析】根據“蠡審兇吉”可知,“審度吉兇”是子貢對范蠡的評價,“愛君如軀,直言進諫”是本文第三段“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軀切諫,虧命為邦。愛君如軀,憂邦如家。是非不諱,直言不休”的相關內容,不是子貢對伍子胥的評價。

13.(1)伍子胥說:“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吳國大概不能長久存在,大王還是充分認識(考慮)到這一點,在國家長存時不要忘記傾覆的危險,在安定的環境里不要忘記將有滅亡的危險。

(評分參考:“邦”,國;“存”,“長存”;“傾”,傾覆;“安”,安定。關鍵點各1分)

(2)先君闔閭的恩澤,至今猶且難忘。我情愿發爛齒毀(誓死效忠吳國),有什公理由離開(吳國)呢?

(評分參考:“功”,恩澤;“腐發”,發爛;“弊齒”,齒毀;“何去之有”,即“有何去之”,賓語前置句。關鍵點各1分)

14.①行國家大義。面對吳王的深問,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國家之安危。②行江湖恩義。伍子胥想要報復楚國,起初無人能阻止,最終聽從了曾經救過他的漁夫的勸阻,從楚國撤軍。③行君臣之義。因感念吳王闔閭厚恩,明知會死仍不離開吳國,慨然面死。

(評分參考:每點1分,共3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從前吳王闔閭剛得到伍子胥時,真心誠意地敬重他,尊為上客,說:“圣人能夠前知千年,后測萬代。我想深入地請教一下我們吳國的情況,世世代代如此昏暗不振,莫非已經衰微到極點了嗎?你見識精深,我正專心聽著,你說說自己的看法?!蔽樽玉悴恢每煞?,沒有回答。吳王說:“你明說吧。”伍子胥說:“我擔心講得不清楚,因此而獲罪。”吳王說:“希望你全部講出來,我要測試一下你是不是正直之士。仁者以仁愛為樂,智者好出謀劃策,真正執禮通學的人能夠探索幽深隱約的道理。你要把一切清楚地告訴我。”伍子胥說:“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吳國大概不能長久存在,大王還是充分認識(考慮)到這一點,在國家長存時不要忘記傾覆的危險,在安定的環境里不要忘記將有滅亡的危險。我剛來到吳國,就看出了吳國衰亡的征兆。吳國在危難重重的關頭是能夠稱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這霸業又會全部喪失。”吳王問:“憑什么這樣說呢?”伍子胥回答說:“吳國后代的君王將會無道而亡,他只能生吃野禽之肉,最后坐以待斃。諂媚阿諛的小人,不久就會來到吳國。吳國興亡的征兆,也各有明顯的天象反映出來。”吳國派遣伍子胥率領軍隊,去救助蔡國,打敗了強大的楚國,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墳墓,吳國的軍隊占領了楚國都城后很久還不離開,想要報復楚國。楚國于是懸賞千金,征求使吳國撤兵的辦法,但是沒有人能夠阻止伍子胥的報復行動。有一個鄉野之人對伍子胥說:“可以停止報復了。我就是于斧渡口的那個漁夫,曾經在船里替你收拾茶水,打開飯籃請你充饑?!蔽樽玉悴胖肋@是救過自己性命的漁夫,就撤兵返回吳國了。所以說無往不復,恩德要回報。漁夫的一句話,千金的懸賞就有了歸宿,伍子胥也因此而撤兵返關,離開了楚國。伍子胥極其耿直,不與品行不正之人同流合污。他不惜性命直言進諫,效忠吳國。愛君如愛自己,擔憂國家如關心自己的家庭。他是非登明心無所忌諱,敢于直言,死而后已,希望使吳王走上正道,但反而被疏遠。讒佞小人挑撥離間,他將要被殺害。范蠡聽到了這件事,認為伍子胥不懂得變通:“知道天命卻不能把握,知道危險卻不肯避開,這難道稱得上聰明嗎?”伍子胥聽后感嘆道:“我背叛楚國,身帶武器逃離故國,按理說應該受到的懲罰不只是窘困潦倒。我在吳國先立功勛,后遭殺戮,這并非我的聰明才智衰退了,而是由于先前遇到的是闔閭,而后來侍奉的是夫差。我聽說侍奉國君就好像侍奉父母,愛護與嚴格是相等的。從上古以來,從沒有見過國君損傷自己的德行去為臣子報仇的。我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功名顯著,我知道自己的職分命運,因此最終沒有離開關國。先君闔閭的恩澤,至今猶且難忘,我情愿發爛齒毀,誓死效忠吳國,有什么理由離開吳國呢?范蠡只看到外表,并不了解我的內心。我現在雖然受屈含冤,至多也只不過是一死而已。”子貢評論說:“伍子胥堅守忠信之道,死比生還貴重,范蠡明察兇吉的變化,終于離開越國,也獲得了好的名聲。只有文種留在越國被封為侯,卻不懂得保持善終的道理。伍子胥與范蠡兩人的德行可以并列,獨有文種難顯榮耀于后世?!狈扼坏牟胖悄芰εc伍子胥相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材料二:

不符合道義的話不說,不符合道義的事不做;話不隨隨便便而說,事也不隨隨便便而做。

15.D【解析】“寫出了讓皇上贊賞的詩篇”錯誤,本可寫卻未寫,詩歌只是寫給友人元稹。

16.①尾聯的意思:詩人沒有想到好友白居易本應向皇上獻詩卻突然把詩歌寫給遠在江陰的他。②表達的情感:得到友人惦記的感恩,得到友人詩歌的驚喜,得到友人慰藉的幸福。

(評分參考:第①點2分,第②點4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17.(1)引壺觴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顏

(2)終茍免而不懷仁 貌恭而不心服

(3)示例: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玉鑒瓊田三萬頃 著我扁舟一葉

(評分參考:每空1分,有錯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18.示例:①空穴來風 ②勢不可擋 ③唾手可得

(評分參考:每空1分,共3分。答案不唯一,不是成語不給分)

19.A【解析】文中“變量”表示特殊含義。A.是特殊含義。B.表示強調。C.表示反語,反諷。D.表示引用。

20.①明快活潑:以短句為主,瑯瑯上口,節奏明快。②凝練文雅:用四字短語及成語,如“因悲落淚”“天馬行空”,來顯出凝練文雅。③周密性:通過描述性的話語對應上文“人的可靠性、同理心和想象力、創造力”,凸顯了人的核心價值,體現語言的周密性。

(評分參考:答出一點給2分,兩點3分,三點4分,意思對即可)

21.示例:①要想讓葉子變紅;②在葉子中是不穩定的;③才能生成花青素苷。

(評分參考:每處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22.秋天驟然降溫,又會使花青素苷合成速度大大提高,有時一夜之間合成的花青素苷會比之前好多天的總和還多。

(評分參考:改對一處給2分,兩處4分)

【解析】原句有兩處語?。阂皇谴钆洳划?,“增強”改為“提高”;二是不合邏輯,“花青素苷的合成”改為“合成的花青素苷”。

23.【寫作指導】

從材料來看,文字部分是對“德”字構成的解說,因此考生要圍繞材料中“德”字指向的內涵進行思考,展開分析。材料中對“德”字的解說分為三個層次:

1.左邊部分的“彳”,意為行走,引申為行為、行動。我們可以理解為,“德”是指導行為的思想,是我們的行動指引。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以“德”為行事的準則,要將“德”這種操守、品行化于行為之中,做真正的有德之人。

2.右邊部分的“直”和“心”可以理解為直行時眼睛要看正,直視“所行之路”的方向,強調正道直行。作為新時代青年,在人生的奮斗歷程中要堅守信念、堅守初心,要走正路、干正事、揚正氣,方可踐行“德”。當然,“德”字也可理解為正直、坦率、誠實、遵循本心等。

3.在古代文獻中,“德”與“得”通用。材料意在告訴我們,有德才有得,這里的“德”是品德、道德,“得”可以理解為目標的達成或成果的獲取。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做有道德的賢明之人,一個有“德”的新青年才能夠在人生中有所獲得。

學生根據材料從不同角度進行立意、寫作,只要在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符合相關要求,即可酌情給分。答案中的立意僅供參考。

高三聯考會影響高考嗎

不影響。雖然聯考只是幾所相當的學校,一起出試題,進行考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考,所以相對來說,成績并不會影響什么,只能說,對于高三的學子,多了一種考試的方式,所以并不是很重要。

其實很簡單,一旦參與了聯考的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濃烈的危機意識,畢竟高考在即,要提前適應高三整個學年的高度緊張的學習氛圍,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壓力潛意識的去拼搏,為自己博得一個好的人生。

高三復習語文的學習技巧

在高考前的最后階段,同學們應該把練習過的典型作文題再看一遍,重點把自己在復習中出現的問題和錯誤記清楚,避免在高考時重蹈覆轍。審題時要吃透提示語,并劃出要點;在寫作時要注意點題和扣題;擬定題目要有新意,但是不要刻意求偏求怪;此外作文結構要有變化,不能一段到底,盡量不要在卷面上涂改。

第一輪復習。以語文基礎知識為主,主要進行文言文(詞法、句法、綜合答題、課內文言重點篇目知識點梳理)、詩歌鑒賞(考查類別、題型、手法、答題)、作文(推薦議論文)幾部分的基礎學習,掌握??际址ê突A的答題步驟、作文結構(漸進式)等,同時梳理完《紅樓夢》和《論語》兩部必考名著等主要知識點,完成背誦默寫部分。

第二輪復習。在高三第一學期,主攻作文和散文閱讀(概括、賞析、作用、綜合)、多文本閱讀和微寫作(名著類/實用類)幾部分,同時開始練習東、西、海、潮四區近四年完整的一模、二模試題和高考題,進行一輪復習內容的鞏固和查漏補缺。

第三輪復習。在高三第二學期,需要備考一模和二模(考查小說),考前建議集中學習,整體梳理一遍各板塊基礎知識和答題,重點穩固現代文和作文兩部分。由此可見,一輪的文言文、詩歌、名著、背默的學習非常重要。

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得道AI填報

溫馨提示:看完整版及各省份高考試卷真題,可下載全文查看或微信搜索公眾號【得道AI填報】,關注后在對話框回復【高考真題】免費即可獲取。

162052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