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風俗作文立冬初中
我所知道的風俗作文立冬初中5篇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斗柄指向西北方位,太陽黃經達225°。立冬是季節類節氣,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我所知道的風俗作文立冬,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所知道的風俗作文立冬1
今天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立冬意味著冬季的來臨。在潮汕地區,立冬這一天,人們都會遵循進補、食蔗、炒香飯等傳統習俗。
潮汕人講究立冬進補,認為立冬日是進補的最佳日子。進補藥膳用的中藥材有人參、當歸、枸杞、西洋參、魚膠、鹿茸、冬蟲夏草、茯苓、黃芪等,藥膳常用的食材有烏雞、鷓鴣、鵪鶉、水鴨等。
潮汕地區流傳著一句俗語,叫“立冬食蔗無病痛”。潮汕先人認為在立冬這一天吃了甘蔗,既可以保護牙齒,又可起到滋補的功效。這幾天,汕頭市區大街小巷的甘蔗攤多了起來,立冬這一天,平時一根七八元人民幣的甘蔗賣到了10元,但買的人還是絡繹不絕。
立冬日,用花生、蘑菇、板栗、蝦仁、紅蘿卜等做成的香飯,深受潮汕民眾喜愛。營養價值豐富,口感濃郁香脆的板栗,是炒香飯的上等佐料,也是市場上的搶手貨。潮汕地區立冬還有吃“炣飯”的習俗,這種食俗在遠古時期就有了。潮汕地區俗諺說“十月十吃炣飯”,10月初是新米上市的時候,加上當時的白蘿卜、小蒜、新鮮的豬肉等,一道簡單美味的炣飯就做成了。據介紹,“炣”是指烹飪的方式,指用火燒,它體現了潮菜豐富的烹飪方式。
潮汕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其文化傳統在21世紀的今天依然被潮人所傳承。從古代吃“炣飯”到進補、食蔗、炒香飯,反映了潮汕民眾崇尚自然、追隨節令、返璞歸真的生活態度。
我所知道的風俗作文立冬2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北方,立冬這天吃餃子,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么立冬吃餃子呢?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出國留學網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F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我所知道的風俗作文立冬3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
吃餃子
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在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么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F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冬 泳
有意思的是,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哈爾濱,立冬之日,黑龍江省冬泳協會的健兒橫渡松花江,以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
補 冬
在人們還在享受秋日溫情的暖陽時,時間已飛快地來到了11月,立冬飄然而至。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立冬節氣的到來,是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在這個進補的最佳時期,進行食補,為抵御冬天的嚴寒補充元氣。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山珍野味,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里,人們才能抵御嚴寒的侵襲。
在冬季人們應該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適當食用一些熱量較高的食品,特別是北方,可以吃些牛、羊肉,但同時也要注意不宜過量的補,要多吃新鮮蔬菜和富含維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簡言之,冬至時,在民間有補冬的習俗,而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應該注意調養身體的方式和方法。
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
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岸?,天地閉藏,水冰地坼?!弊匀唤珀幨㈥査?,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昂笔嵌練夂蜃兓闹饕攸c,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因此,冬天營養應以增加熱能為主。可適當多吃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后,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并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癥狀。那么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卜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里美蘿卜、白蘿卜、胡蘿卜、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我所知道的風俗作文立冬4
立冬,我國有“迎冬”“補冬”習俗。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開始。立冬南方北方各有不同的習俗,下面介紹一些各個地方不一樣的習俗,讓大家分享下。
北京立冬吃餃子
老北京人說:“立冬補冬,不補嘴空?!绷⒍囊幘厥浅运?,有“北吃餃子南吃鴨”之說,因為水餃外形似耳朵,人們認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凍,所謂“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但這是玩笑的說法,只在民間流行,按規矩,立冬這天應吃“倭瓜”餡的餃子。
立冬吃餃子——“交子之時”,“交”就是交替、交接、交換的意思。您想啊,這餃子一般都什么時候吃啊?立冬、大年三十,這可都是新舊兩個東西交接的時候啊。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接,而立冬則是秋天和冬天交接的時節,所以,“交”子之時的餃子是不能不吃。
至于清代宮廷,立冬的規矩是吃涮羊肉,因羊肉屬溫補,有利五臟,五臟熱了,自然就可以抵御冬季的寒冷。中國吃網提醒,北京這涮鍋講究銅鍋炭火,湯底澄清,只需加入姜片、蔥段等。炭火燒得鍋里清湯滾熱,拿著筷子夾著紅白相間、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湯里這么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將料里那么一蘸,入口即化,醬香肉香合二為一。
南京立冬吃生蔥
南京有句諺語,“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郁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南京人還常把“立冬嗖嗖疾病盤,大蔥再辣嘴中盤”這句老話掛在嘴邊,為了入冬后的健康,南京人此時也學著北方人吃起了生蔥。
不過南京人畢竟是南方人,吃起生蔥遠沒有北方人那樣豪爽瀟灑,但也不失勇敢和睿智。只要一到立冬時節,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個小碟子,平時里面只留有香醋什么的,可一到開餐前主婦們就會添上綠白相間的剁碎的蔥末子,再滴上誘人的香油,分明是給這盤大蔥做了個誘人的“廣告”了。再有燒肉、燒魚裝盤后不忘特意撒滿一層南京特有的香蔥,你要想吃魚或肉那鮮蔥花就一并下肚子了,既吃了美食,那青白玉般的蔥兒又帶來冬季里的健康。
臺灣立冬吃羊肉
在寶島臺灣,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中國吃網提醒,吃羊肉時最好搭配豆腐,它不僅能補充多種微量元素,還能起到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作用。而羊肉和蘿卜做成一道菜,則能充分發揮蘿卜性涼,可消積滯、化痰熱的作用。
福建潮汕立冬吃甘蔗、炒香飯
在福建、潮汕,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以前在鄉下還有劈蔗的游戲活動。參加者手握一根完整的甘蔗,把蔗節上的芽和氣根削去,然后站到板凳上,左手按住蔗桿,使其穩立在地上;右手拿著刀,刀背朝著尾稍,聽到一聲:“一、二、三、開始——”的號令后,迅速把刀口翻轉過來,疾速朝蔗桿中心直劈下去。只見刀光一閃,勢同破竹,轉眼直刷刷地被劈為兩片,先完成者為勝。
我所知道的風俗作文立冬5
今天11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我在學校里就惦記著不吃會凍掉耳朵的餃子了。放了學我用箭一般的速度沖進家里,迫不及待地品嘗媽媽包的韭菜肉餡的水餃,沾著一點醬油,我差點把舌頭也咽到肚子里去了。
爸爸說:“傻丫頭,慢點吃。以前經濟條件差,只有立冬、春節、十五等有限的幾個節日才吃餃子,現在只要有時間,哪天吃都行。”
我說:“太好了,爸爸。有沒有什么節日指定吃螃蟹的?”爸爸用筷子打了我一下,瞪著眼說:“沒有!”
“那立冬除了吃餃子還有什么好吃的嗎?”我縮了縮頭,做出一副饞樣。爸爸想了想說:“我們莒縣原來是春秋戰國時代的莒國,莒地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立冬的風俗有很多的,吃餃子只是其中的一種,比如說拜冬、祭祖上墳、冬令進補等等。”
“還有冬令進補?”我滿眼小星星了,“爸,我是成長中的花朵,急需進補啊?!?/p>
“對了,還有一個風俗,現在都住在樓房里,沒有這種風俗習慣了?!卑职譀]理我,仍然處在回憶中,“那時爸爸還是小孩子,住在平房里,有個黃土地的大院子,養著雞鴨。院里偏陰處有個你爺爺早就挖好的大窖,深有兩米,長和寬也各有三四米吧。上面只留一個能容一人上下的口,平時用柳條編的蓋子包著塑料袋蓋住。到了立冬,家里就把容易凍壞的大白菜、青蘿卜、土豆、蔥放進去儲存起來,可以吃一個冬天?!?/p>
“哇!這么好玩,是不是也能防日本鬼子的炸彈!”我立馬發表見解。
“嘭!”老爸賞了我一個“栗子”,并不放棄任何教育我的機會:“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物資匱乏、沒有冰箱等冷凍設備的年代,利用寒冷的大地母親的懷抱來儲存過冬的食物,你難道不萬分欽佩嗎?”
是啊,不管以前多么艱難困苦,辛勤的勞動人民總能找到生存繁衍下去的辦法,我們應該記住先輩們在二十四節氣每一個風俗里所展示的智慧,縱使時代進步,也應記住我們民族文化厚重的這一個個腳印。
吃著鮮美餃子的同時也要記得立冬風俗所蘊含的秋收冬藏、厚積薄發之意。簡簡單單的一頓水餃,帶給我們小學生的意義并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