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立秋作文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立秋作文 篇1
在夏日時,早已習慣了每日聽著蟬鳴和蛙聲入睡,這天,卻怎么也睡不著覺,仔細想了一會,似乎有什么東西丟了一般,聽見蟬有一搭沒一搭地叫著,這才想起,今日似乎是立秋了呢!蟬和蛙也都躲了起來,收藏糧食等待冬天的到來了吧?
出門走走,晚風還是和之前一樣,涼涼的,舒服極了。天上的星星也紛紛捉起了迷藏,余下的星星屈指可數,想必一會兒后,便也會去捉其它的星星了吧?
早晨,沐浴著不算太強烈的陽光出門,在路邊竟然看見了雛菊,小小的一朵兒,朝氣蓬勃地仰起了指甲蓋大小的小臉兒,被微風姐姐一推,搖來晃去的,倒也是倔強地站直了身子。
打掃公共區衛生時,一棵大樹上落下來了一片枯葉,我很驚訝,這不是才立秋么?大樹爺爺怎么就多愁善感了起來?我輕輕將那片葉子放到大樹的根上,既“化做春泥更護花”了,又“葉落喜歸根了”,妙哉妙哉!
回家的時候,下雨了,我靜靜地看著雨滴用力地拍打窗戶,想要進屋來,我不為所動,對著雨水說:“你聽過《農夫與蛇》的故事嗎?就是一個農夫救了一條凍疆的蛇,蛇蘇醒后,就咬了那個農夫?,F在你就是那條蛇,如果我打開窗戶,你就會跳到我的身上,如果我的衣服濕了,會感冒的!”說完,我忽然又笑了,把窗戶打開,任由雨點肆意地打濕了我的衣裳,將手伸出窗外。風,比往日寒冷多了;天,也比往日陰沉多了;人,也比往時安靜多了。
如果問我,我最愛哪種天氣,我一定會脫口而出:“立秋!因為是以多云居多,不用擔心曬得更黑!哈哈哈!”
立秋作文 篇2
早晨,我拉開窗簾,一陣清涼的微風慢慢吹過我紅紅的臉頰。我快步地跑到廚房,媽媽看見了我那紅紅的圓圓的美麗的臉頰,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慈祥地問:“怎么了,寶貝?”我說:“媽媽,今天是什么日子,為什么我覺得今天的風吹來這么冷?”媽媽說:“今天是立秋。”我問:“什么是立秋?”媽媽說:“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就是炎熱的夏天過去了,秋天將來臨?!苯裉煳矣謱W到了一個知識。
立秋作文 篇3
今天是立秋,所謂立秋就是暑去涼來,開始步入秋天。民間流行很多習俗,有一種說法就是貼秋膘,因為大家夏日都沒有胃口,體重就會減少,營養也會跟不上,要在這一天吃上燉肉以補償夏天所損失的。提到貼秋膘我就會想起媽媽往年在這天為我做的大餐,不禁流下口水。
我這個人特別怕熱,一到夏天就沒有什么胃口吃飯,媽媽看著我日益消瘦的臉龐總是心疼不已。每天都會想著辦法的為我做可口飯菜,讓我有胃口和心情吃飯。到了立秋這天,媽媽更是會使出渾身解數,做上滿滿一桌子的菜,以飽一家人的口福。尤其是那道紅燒肉,美味無與倫比,在外面花錢都吃不到的。
說起紅燒肉,它是一道普通的家常菜,每個人的做法不一樣,當然吃起來的味道就不一樣了。媽媽很喜歡做法,她認為做飯做出令人夸贊的飯菜是一種享受。對于紅燒肉媽媽做的次數很多,逐漸領悟了其中的真諦。媽媽和我講,燒好紅燒肉有3個重要的關鍵,五花肉的選料一定要謹慎,挑選那種一層皮、一層肥、一層瘦、又一層肥、又一層瘦的。做紅燒肉是慢功夫,切忌旺火急燒。要稍微多放一點糖,以一斤肉一兩糖為宜,我媽媽還加了紅棗,以增加甜度,而且更營養健康。我媽媽的紅燒肉,每一塊都有濃郁的醬汁,肉軟軟的,滑滑的,放到嘴里就化了,肥而不膩。
每當紅燒肉端上桌,都會被我們一搶而光,尤其看到我們酒足飯飽后舒服的樣子,媽媽更是開心無比。說到這里,我不禁又流下口水了?,F在在外面上學,很少回家,真希望可以天天吃上媽媽做的飯菜。
這個立秋,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吃了好吃的,十分開心。但我還是想媽媽做的飯菜,更想媽媽,媽媽我愛您。
立秋作文 篇4
北京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
立秋的日子,民間素有“貼秋膘”一說。什么是“貼秋膘”呢?實際上在炎熱的夏季,人們什么都吃不下去,有厭食之感。
一旦立秋,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過去民間對節氣有許多講究,多數又與吃和防病有關,這與人們關注自己的生活健康不無關系?!懊褚允碁樘臁?,立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人們當然忘不了吃。所以北京、河北一帶民間流行“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 ,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清朝時,民間流行在數伏這天以懸秤稱人?當然大多是稱小孩,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苦夏”。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當然首選吃肉,“以肉貼膘”。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燉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
南京
本周五就將迎來立秋節氣,立秋是夏至后第三個節點。在老南京立秋節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還有長時間的炎熱;另外,關于立秋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涼爽母秋熱”的說法。
老南京立秋后還有十多天熱,陰陽五行說中,甲乙寅卯東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庫土。東曰青龍,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屬西方庚辛金,是為白虎,秋老虎之說蓋起源于此。民間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后氣溫的變化,稱秋熱是秋老虎,與五行講的西方為白虎實在是:“此虎非彼虎?!?/p>
俗話說“熱在三伏”,盛夏之余秋后還有一伏(末伏),即是說立秋之后第一個庚日后十天,伏天才算完了。孟秋之月,南京及其附近氣溫仍很高是正常的,問題是秋熱還要熱多久。老百姓有“秋后十八盆”的說法,有說十八盆的“盆”是指舊時冬季烤火取暖之火盆,其形為一廣口淺底生鐵鍋(盆),置于方形矮木架上,燃料多為炭墼或木炭,此物解放后很少見了,喻還有十多天炎熱的火盆要烤,真正“秋高氣爽”還早呢,要到秋分以后才會降臨,宋辛棄疾詞“天涼好個秋”,非為初秋,而是指中晚秋。一說天氣仍然炎熱,要洗澡沖涼18天,這“盆”是指澡盆了。另是指立秋后要下十八次雨,氣候才會真正涼爽,有“秋后一場雨一場涼”之說,總之秋熱難當,從夏至熱到立秋,還未見盡頭。過去無空調電扇,對活潑好動的青少年來講,尤難忍耐,故有“老怕春冷,少怕秋熱”之諺。
杭州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天津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 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鼻鍟r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四川
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山東
山東萊西地區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范意識。
臺灣
《臺灣通史·風俗志》中記載,臺灣舊時“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東郊之外,至日往迓,謂之迎春。男女盛服觀,衣香扇影,雜喧滿道。春牛過處,兒童爭摸其耳,或鞭其身,謂可得福。迎春如在歲首,尤形鬧熱,宛然太平景象也?!绷⑶飼r是臺灣周圍海域的立翅旗魚、小串、烏賊、鰆、蝦的產期,也是臺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立秋作文 篇5
四季輪回,轉眼間一絲涼爽的秋風已把夏天吹得無影無蹤了,到處都是一片金黃的景色。
人們總說秋天是凄涼、清冷的,沒有春天那么有活力,沒有夏天那么熱情,沒有冬天那么沉靜。而我的觀點卻和他們恰恰相反。
一絲秋風帶著漫山遍野的果香撲面而來,卷起地上散落的,金黃的“蝴蝶”翩翩起舞。路邊的小草也隨便的穿起秋裝,隨著風一起舞蹈,看上去很漂亮。
不知不覺,天空陰沉下來,豆大的雨珠從天而降。都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可我雖然身上穿著單薄,卻一點也沒有冷的感覺,可能是因為是這里是暖色調的原因吧。秋天的雨無情而冷酷,落在人們的身上直感到涼颼颼的,綿綿的秋雨奇妙的把這里描繪成了一幅絕妙的油彩畫。
雨過天晴,我們漫步在田野里,金色的麥浪洶涌地翻滾著,映著天晴后的彩虹,仿佛把我們帶進了童話的世界。玉米穿著綠色的衣服,秋風吹起它那棕黃色的頭發,顯得格外神氣。水稻那之前健壯的身軀,現在也被秋風吹彎了腰……望著那滿是成熟的莊稼,仿佛看到農民收獲糧食的喜悅。
走到小溪旁,捧起一汪清水,清涼涼的,水滴從手指間滑落,滴到小溪里,泛起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不時還有幾條小魚游過,有紅的、黑的、灰的數也數不清,看的眼花繚亂。樹上落下一片葉子,像小船一樣,在小溪里飄來晃去的,仿佛隨時就有翻船的危險。
果樹上,各種各樣的果樹爭先恐后的結滿了果實,閉上了眼樹上的樹葉被風吹得沙沙響,果實散發著濃重誘人的香味,摘下來咬一口,格外的清脆香甜。
秋天像調皮的小孩子,把一切都染成了金黃色。
秋天像成熟的青年,有責任,有擔當。
秋天像年長的老人,見多識廣,且穩重。
立秋作文 篇6
今天,雖然是立秋,但是天氣卻像盛夏那樣熱。人家常說:“一葉知秋”
節令到了立秋,天地間的一切,似乎一下子透明起來,透明在缽滿盆溢的翠碧之中。幾場透雨,風兒斜奏著涼爽的曲子,拂過悠閑的云朵,掠過頑皮的星星,簇擁著澄澈的心情,把一個透著羞澀的豐滿,推到我們的眼前。秋天,也就扭捏著綽約,羞答答地站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在豐韻里陶醉。
俗話說,立秋之日風至。但立秋不是真正秋天的到來,炎夏的余熱仍未消,因此,立秋后應更加密切關注天氣預報,當心“秋老虎”,小心中暑。這般詩意的淺秋啊,只能是在鄉下的田間地頭才能呼吸到的,或者說,是田間的泥土的氣息,讓我真真切切呼吸到,靜候旭日勃發,分娩,收獲。那詩意,在我的心里,就是喝一口清淩的河水,捋一把蔥葉嚼的嘴角流著綠綠的汁液,鼻腔到眼睛,則是通透的順暢;而淺秋的胎動,在我的心里,就是一節節拔高的玉米和漸漸紅潤的高粱的臉龐。
我愛這美麗的淺秋!
立秋作文 篇7
大概是凌晨3、4點鐘的樣子,我被雨聲驚醒,是下雨了?八月份以來,南方暴雨成災,而我們這里立秋過后滴水未下,每天都是艷陽高照,整個城市如同在蒸籠里一般。
我并沒有起身,只是躺在床上靜靜地聽雨,起初是大滴大滴的雨點落下,似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噼啪聲,沒過多久就變成急急地下了,不像春雨那樣細細密密,潤物無聲;也不像夏雨那樣傾盆而下,猛烈迅速。它舒緩有致,但又似乎聚集了太多的能量,又不急于奔瀉而出。在這原本只有蛐蛐間歇鳴叫的初秋的凌晨,嘩嘩的雨聲和著雨急速的跌落在不同物體上發出的響聲,有的清脆、有的沉悶,似一曲合奏,時緩時急,始終沒有停歇。
好像5點多鐘,隔著窗簾的雨中世界有了些許灰暗的光亮,我起身來到窗下,拉開了窗簾,推開了玻璃窗,撲面而來的是飛濺的細小雨絲,輕輕地打在臉上,清涼的濕潤空氣中帶有點點泥腥味的雨的味道,我深吸著這久違的味道。
放眼望去,遠處的公園里郁郁蔥蔥、錯落有致的大樹,在霧氣般的雨中像奇妙的神秘園,灰蒙蒙的如縹緲的仙境,真想插上翅膀飛入其中,那里會有多少奇異的童話。
這時的雨依舊那么密,只是細了一些、輕巧一些,大概是雨也需要放松一下,休息一會吧?抬眼向天空望去,云層依然那么厚,沉沉地覆蓋在廣袤的天上,看不到邊際,心想:這場雨會下很久吧。
沒過多久,急急的雨又接踵而至,那么急切,像追趕著什么,筆直地從遙遠的天空瀉下,灰白色的密密雨線唰唰地從我眼前經過,毫不遲疑,穿梭在一幢幢樓房、一條條道路,澆灌著一棵棵大樹、一株株花木、一片片綠地、一塊塊田野。
柏油馬路上的街燈熄了,偶爾見有行人打著蘑菇似的花傘悠然走過,汽車一輛輛駛過,城市又開始了一天的忙碌,就像這逐漸加緊了腳步的雨,立秋后的第一場雨。
這場雨時緊時慢地下了一個上午,一直到午后2點多還在零星地下著,上班時分漸停。電視新聞說這場雨緩解了北方的旱情。
立秋作文 篇8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边@是二十四節氣歌,立秋就是第十三個節氣。
因為“逗號”老師告訴我們:如果立秋在上午時分,那就會涼清清的,要是立秋在下午時分,那就會熱乎乎的。而今年的立秋是在農歷七月初八下午三點左右,所以這次的立秋會熱乎乎,溫度呢就會漸漸變高,從而成為真正的“秋老虎。”
據說在古時候人們為了查明秋天的雨水多還是少,他們就會在立秋前,先用一個水桶給裝滿水稱一下重量,立秋后再稱一下這個水桶的重量,看看是哪次水重,如果是立秋前的重就說明秋天的雨水會少,如果是立秋后的重就說明秋天的雨水會多。同學們,你們信嗎?要不我們明年也來試試看吧!
不過,在我們當地,立秋節這天,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飯桌前,一起吃西瓜,我們家那調皮的表弟“果凍”啃起西瓜來可有趣了!媽媽一手抱著他,一手拿著勺子,用勺子舀起一塊西瓜,往弟弟嘴里送,“果凍”先東看看,西看看,抬起頭笑了,再張開嘴巴,張得特別大,“嗷嗚”一口把西瓜吞了進去,他又抬頭笑了笑,好像很好吃,跟得意的樣子,又好像他的胃里有星星在閃爍,舌頭上有一座彩虹橋,彩虹橋上有一朵七彩花!而且,嘴里還沒吃完,就一直用手拍指著西瓜叫了起來,可真是“吃著碗里的想著鍋里的。”是不是很有趣呀!
最后,美味的西瓜消失了,雪白的盤子也消失了,人也散了,甜甜的進入了立秋之夜,美美地睡覺了!
立秋作文 篇9
立秋,軟襯三春草,柔鋪一縷香。
不是因為太寂寞才想起你,而是因為想起你,才感到寂寞。我在茫茫書海中追尋你的清香味道,縱使萬般艱難,也要找到你,易安。書真的很奇妙,我見到了一個溫婉的女子,淡定安靜。那心中,萬種風情。是"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嬌羞,是"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的豪邁,是"尋尋覓覓"的艱辛。但無論是什么,只是堅強的易安。在這里,我成為易安的黃花,紛紛揚揚,陪伴她左右,她提著那盞堅強的燈,為我照亮前行的路。
小暑,滿架薔薇爭艷節,三伏亦感清涼。
"你是誰,讀者?百年之后,讀著我的詩。"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者出現在行行文字中,問我。他的眼角蕩漾開來細碎的笑意,眼神中是讓人捉摸不定但能感到溫暖的東西。"不僅森林中沒有歡樂的回響,不僅郁金香的裙擺不在風中飛揚,不僅葉尖的露珠不在時間的邊緣跳舞,那么在琴弦上彈出暫無音調吧。因為我想要為你唱著歌的心,是不會離開的啊。"我低低吟誦著。親愛的泰戈爾,你常說:"我不能從繁花中摘一片綠葉給你,我也不能從遠方的金霞給你攜來一縷云彩。"但你不知道,在這里,在書中,你給了我穿越百年的幸福的聲音。
大寒,繁花落盡伊人清瘦,三九寒天可予我溫柔?
朵朵落紅如破碎的心扉,奏不盡一曲《離騷》水流,試問躲在汨羅深處的靈魂,能否把清江看透?"哀民生之多艱"這一段水流,恰似你的悲愁,綿延無盡。于是,在這里,遇見你,屈原??茨愕拿\跌宕起伏,把我從云端推落,卻讓我好好地看清整片天空。然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這里,你緊握我的手,給我希望與力量,因此我無所畏懼。
尾聲
在這里,我一個人看書,孤單卻不悲傷;在這里,聽見書中的腳步聲,干凈卻不空寂;在這里,在廣闊原野中舞蹈,開心卻不喧鬧。只因為在這里,有你們一路相伴!
立秋作文 篇10
黝黑的天空里,明星如棋子似的散步在那里。比較狂猛的大風,在高處嗚嗚地響。馬路上行人不多,但也不斷。汽車過處,或天風落下來,阿斯法兒托的路上,時時轉起一陣黃沙。是穿著單衣覺得不熱的時候。馬路兩旁永夜不熄的電燈,比前半夜減了光輝,各家店門已經關上了。
兩人盡默默地在馬路上走。后面的一個穿著一套半舊的夏布洋服,前面的穿著不流行的白紡綢長衫。他們兩個原是朋友,穿著洋服的是在訪一個同鄉的歸途,穿長衫的是從一個將赴美國的同志那里回來,二人系在馬路上偶然遇著的,二人都是失業者。
你上哪里去?
走了一段,穿洋服的問穿長衫的說。
穿長衫的沒有回話,默默地走了一段,頭也不朝轉來,反問穿洋服的說:
你上啊里去?
穿洋服的也不回答,默默地盡沿了電車線路在那里走。二人正走到一處電車停留處,后面一乘回車庫去的末次電車來了。穿長衫的立下來停了一停,等后面的穿洋服的。穿洋服的慢慢的走到穿長衫的身邊的時候,停下的電車又開出去了。
你為什么不坐了這電車回去?
穿長衫的問穿洋服的說。穿洋服的不答,卻腳也不停慢慢地向前走了,穿長衫的就在后面跟著。
二人走到一處三岔路口了。穿洋服的立下來停了一停。穿長衫的走近了穿洋服的身邊,腳也不停下來,仍復慢慢地前進。穿洋服的一邊跟著,一邊問說:
你為什么不進這岔路回去?
二人默默地前去,他們的影子漸漸兒離三岔路口遠了下去,小了下去。過了一忽,他們的影子就完全被夜氣吞沒了。三岔路口,落了天風,轉起了一陣黃沙。比較狂猛的風,嗚嗚地在高處響著。一乘汽車來了,三岔路口又轉起了一陣黃沙,這是立秋的晚上。
八月八日夜(注:阿斯法兒托為當時上海租界某條街道的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