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作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作文 篇1
清明節的習俗有很多很多,有掃墓踏青、放風箏、蕩秋千、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其中我最喜歡放風箏了。
周一下午,我在音樂廣場放風箏,我看見有好多好多人都在放呢,本來我放的最低,后來我調整了一下,風箏一直往高處飛,而我卻忘了松線,多虧旁邊有人指點“快松線,還能飛得高!”經過一松一拉、一高一低、來來回回幾下風箏終于飛得更高,我終于從生疏到熟練,最終我成了放風箏高手。后來我發現,我是有放風箏的天賦,過去有的人把風箏飛上藍天后,剪斷繩子,任憑清風把它送到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害,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放風箏這是一項有趣的項目??!
清明作文 篇2
不知不覺,又到了清明節。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到山上給太外公掃墓。
路上,粉紅色的桃花競相開放,開遍了整座山,一陣風吹來,桃花妹妹就沖我們點頭微笑,好像在歡迎我們來到它們的家。
我們來到太外公的墳前,對太外公的思念之情頓時涌上我們的心頭。大家分工合作,外公和爸爸拿著鋤頭清理墳頭上的雜草,因為一年沒有打掃,各種各樣的野草野花都爬上了墳頭。外婆和媽媽拿著掃帚打掃墳堂并給墳頭添上新土,我則把魚、肉、豆腐和水果等祭品擺放好,然后點上香和蠟燭,最后再給太外公倒上酒,點上煙酒可以開始祭拜了。
我們依次祭拜,這不禁使我想起了太外公牽著我和哥哥弟弟出去玩的場景。那時,我們還很小,從我記事開始,太外公大多數時間是躺在床上的,也聽不到我們說話的聲音。我的鼻子一酸,差點哭了出來。
祭拜完后,爸爸開始燒紙錢、紙元寶和經,然后分食完了祭品,放了爆竹后就踏上了歸程。
想起已故的親人,心里總是有一股酸酸的感覺,被歲月接走的親人們?。≡改銈冊谔焯靡磺邪埠?!
清明作文 篇3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件事,有一位韓國大學生問他在韓國留學的同學:“你們中國有沒有春節?”這樣的問題,在所有的國人看了后都不禁啞然失笑,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將端午節列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國家卻是韓國,就在國外一些國家熱衷于過中國節日、熱衷于祭拜孔廟的時刻,中國人卻將愚人節、圣誕節視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東西。面對外來文化的侵襲,我們國人又應該思考些什么呢?是不是再過多少年,又有日本人來問——你們中國有沒有清明呢?我想國家至少是帶著這樣的困惑才將清明節列為國家法定假日吧。
我的清明情結來自一些不起眼的糖果。很小的時候,我便開始喜歡清明,因為只有清明的時候,堂叔堂哥才能從很遠的地方來我們家,而且每次都會帶許多糖果給我,聽說他們都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城里人,那時我對大城市這個概念很模糊,樂此不疲的只是那些心儀已久的糖果,后來,我有了個頑皮的弟弟,相繼又有了好幾個堂弟,堂哥長我三歲,在我們這輩排行老大,但他經常不和我們在一起,于是我便成了兄弟們心里理所當然的大哥,而清明節得到的糖果自然由我來分發。
我家的祖墳離村子很遠,步行單趟就得一個多小時,聽說那是塊風水寶地,爺爺偷偷告訴我,我們這輩會出三個大學生。那時的我也不知道大學生到底有多大,只覺得他們一定非常了不起,而且只有好好學習才能當得上,我把爺爺的話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你堂弟兄那么多,可一定要努力,千萬別把名額全讓他們搶了去,于是我便帶著這種美好的心理暗示不斷努力著,從而使學生時代的我在兄弟們中間出類拔萃,獨占鰲頭。
每年的清明,我們的家族會照例聚在一起,風雨無阻,大人們談各自的發展,娃娃們則在我的率領下前呼后擁,嬉戲打鬧,有時也會被召回去站直了輪流著聽訓,大家也總是非常樂意接受這種訓導,因為漸漸長大的我們心理都牽掛著那三個大學生。
堂叔伯們輪流給爺爺敬完酒后便領著我們進發掃墓,隊伍浩蕩前行,叔伯們的臉上總是顯出凝重而又快樂的神情,我最喜歡這種感覺了。來到墳地,大家都聽從父親安排,各人都有事干,掛飄錢、獻祭品,要是趕上閏年,還要在墳頭填土,當然這是大人們做的事,我們這些娃娃們主要負責掛飄錢,大家都樂不可支,同時又虔誠地將飄錢一一掛好,整個墳地頃刻便被裝扮得五彩繽紛,接著便是焚紙錢,這個時候,父親總會派出家族里最能說會道的二叔禱告一番,大到子孫讀書立業、農事風調雨順,小到一家平安健康、婆媳和睦相處;實際到打工掙錢水漲船高,虛無到升官發財、出門撿錢中彩,二叔無不面面俱到,而且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我們一幫調皮鬼跪在身后,個個都想笑出聲來,最終還是吃了父親的白眼又認真俯下頭來。
兒時的記憶如同暗夜里遠去的燈,逐漸隱約但卻無不綻放異彩,如今當年的小娃娃都已個個成人,我最小的一個弟弟也開始讀高三了。今年,我仍然在二叔的號召下提前回鄉上墳,而這次清明之行卻讓我倍感失望,因為參加上墳的人只有父親、二叔和我,堂叔們這幾年已逐漸疏遠,各自為陣,二弟三弟一個在部隊,一個在學校準備高考,在我的記憶中,這是我們家上墳人數最少的一次。
許久不回家,家人都非常高興,早早便準備了好吃的東西,一邊吃著飯,一邊話話家長里短,爺爺依然會挨個問一下兒孫們最近的情況,奶奶坐在一旁不時露出欣慰的笑容,這種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的感覺只有清明節才會有??赡苁沁@次清明上墳來的人太少了的緣故,臨行敬酒時,爺爺眼中突然閃略過一絲悲涼,很快,但卻足以剜動每個人的心。
母親和嬸嬸依然協助奶奶將祭祀用品準備齊全,出發時隊伍卻略顯單調了些,但父親和二叔仍然很高興,或許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一路上二叔和我談今天,談未來,父親的言語明顯少了,只是用他略顯滄桑的臉龐和堅毅的目光告訴我們——大家都要努力。
仍然是掛飄錢、祭奠、焚紙、禱告、叩頭,一切進行得都是那樣有序和無聲,似乎也成了一種習慣,花花綠綠的飄錢掛在墳頭,紙灰如白蝶般在風中翩飛。寂靜的墳地,寂寞的亡人,在這個屬于他們的節日里無聲地狂歡。
回來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宋人王禹俏的一首詩,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原來清明的意義卻遠不是祭奠和禱告,需要我們挖掘的東西很多,或是對待生命的灑脫,或是血濃于水的親情,亦或是我們回歸本真,找回自我的一次洗禮,當我們虔誠地渴望神靈和鬼魂佑護的那一刻,我們的心愿是多么美好,那一刻我們將變得何等謙卑、純潔和高尚,所有的齷齪、下流都離我們遠去,我們的身體如同嬰兒一樣純凈。那些長眠于地下的祖先曾經用勤勞的雙手撫育了我們,這一刻,不知道他們是否真能用得上那些以假亂真的紙錢,但這些虔誠的祭拜者卻一定要用這種方式來寄托他們對亡人的思念。
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斯安得停。祖先和我們一樣一路坎坷顛簸,一路沐雨櫛風,但卻一路執著堅定,一路辛勤勞作。人生或許如此,循環往復代代相傳;祭奠不過如此,每個人需要祭奠的是自己的心靈。
清明作文 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唐詩里的清明節非常傷感,往年我還小,偶爾也跟著家人去為先人掃墓,可我根本就不懂得清明是什么,只是心中特別記得,在清明,我可以吃到最喜歡的青團和麻糍。
每至清明時節,一大家子會在阿太家制作青團和麻糍。
做青團麻糍的食材可不容易準備,要在幾天內采摘好艾草,挑選好鮮嫩的,清洗干凈并煮熟。這一道工序會讓我們幾個孩子參與。當然采摘艾草是大人們完成的,一棵棵嫩綠的,精神抖擻的艾草密密麻麻地層層疊在一個竹制的大圓盤子上,那大圓盤子比我兩只手伸得老長還要大,根本圍不起來,可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媽媽告訴我,要把黃色的葉子挑掉,老一點的莖去掉,用指甲一壓,壓不進去肯定是老的。我也一本正經地挑選著艾草,把好的放進籃子里,把不需要的丟在一旁,別看這項工作很簡單,可花了我們一整個上午呢!選好艾草后,媽媽和外婆會去小溪里把艾草清洗干凈并在一口大鍋里用水煮熟。我們家是沒有這樣的大鍋的,只有外婆家有,而且不是用煤氣,而是用柴火。
煮好艾草,煮熟粉,還要把它們倒在石臼里,接下來的工作要兩個人合作才行,而且小孩們不能參與,只能站在一旁看。這次是外公來捶打,外婆翻里面的艾草和粉。外公掄起石錘,外婆快速地翻起石臼里的粉,只見那個厚重的石錘一上一下,砰、砰、砰,畫著優美的弧線,石臼里的艾草和粉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不一會兒就變成了綠色的團子。
在桌子上撒上金黃的松花粉,之后綠色的大團子被搬到大桌子上,有的大團子被壓扁,切成方方的一塊一塊,變成麻糍;有的大團子被揪成一個個小團子,往里面放上豆沙,在模具上一壓,變成漂亮的青團。
小孩們最喜歡拿著熱乎乎的青團啃,甜甜的豆沙和Q彈的團子一起鉆進嘴巴里,那味道別提有多美了!
清明作文 篇5
“我俯身看去,那一簾秋雨,落下的水滴,卻悄無聲息。雕刻在石碑上的印記,是否隱藏著秘密……”李玉剛的《清明上河圖》縈繞耳畔,此時我已身在橫店——清明上河圖。
這里是根據我國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繪制的《清明上河圖》長卷建成的,歷時一年,于1998年12月竣工,占地面積600余畝,仿古建筑120多撞,大街小衢15條,再現了千年前北宋東京汴河的繁榮昌盛之境,更有“一朝步入畫中,仿佛夢回千年”的說法。
據導游介紹,這里是《小李飛刀》、《寶蓮燈》、《功夫之王》等眾多大片的誕生地,還有《新還珠格格》、《宮鎖珠簾》、《宮鎖心玉》等電視劇也在這里取景。
清明上河圖景區內風光旖旎,美麗動人。我們好像身處千年前的汴梁,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柳綠成蔭,鶯歌燕舞。大大小小的亭臺樓閣數不勝數,紅墻青瓦,皆讓人賞心悅目?,F在正是春天,景區內的花朵開得正艷,萬紫千紅,更為清明上河圖增添了靚麗。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讓人目不暇接,贊不絕口。
“綾羅飄起遮住日落西,奏一回斷腸的古曲。抬起畫面如此的美麗,殊不知是誰的墨筆。淡淡胭脂遮住了思緒,小酌幾杯卻有醉意。多少能人將相,書畫三千里。上河圖雕琢的意義……”
清明作文 篇6
清明的雨少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我從中嗅到了一絲淡淡的哀愁。不似“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溫柔;不似“夜闌臥聽風吹雨”的粗暴;不似“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充足。只含“物似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無限哀愁。
爺爺過世已經五年了,想起爺爺生前對我的百般呵護:為我驅趕夏日的炎熱,為我拂去秋日的煩惱,為我打散冬日的嚴寒,為我種下春天的希望。因為有了爺爺的陪伴,我才不覺的寂寞。因為有了爺爺的呵護,我才得以無憂無濾的成長。清明節我來到爺爺的墓前,有千言萬語堵在心頭,到頭來卻只是“欲語淚先流”。
清明的路格外幽靜,松柏毅然挺立在雨中,哀愁的雨拂過楊柳鉆進花從。低著頭,掛著淚珠,沉默不語的行人匆匆走過,真像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語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的到來,更加清晰的勾起了我們對親人的思念,一顰一笑都呈現在我們眼前往日借工作來掩飾傷痛的人,不得以又重新揭起了傷疤。
門前的小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檐上的燕子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煤油燈成為古董,管道天然氣進入了廚房,電腦走進我們的生活。。。。。時光飛逝,物是人非,我們漸漸長大,親人漸漸遠去,站在先人墓前,任淚水肆意漂灑,回憶昔日的點點滴滴。
桃花匆匆開了又謝,楊柳匆匆綠了又枯,清明去了又來。感傷,思念,留下了傷心的人浸默在風雨中。清明節愁煞了多少人。
雨依舊下著,下著,物似人非。“沙,沙,沙。。。。。.
清明的雨少了往日的歡聲笑語,我從中嗅到了一絲淡淡的哀愁。不似“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溫柔;不似“夜闌臥聽風吹雨”的粗暴;不似“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充足。只含“物似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的無限哀愁。
爺爺過世已經五年了,想起爺爺生前對我的百般呵護:為我驅趕夏日的炎熱,為我拂去秋日的煩惱,為我打散冬日的嚴寒,為我種下春天的希望。因為有了爺爺的陪伴,我才不覺的寂寞。因為有了爺爺的呵護,我才得以無憂無濾的成長。清明節我來到爺爺的墓前,有千言萬語堵在心頭,到頭來卻只是“欲語淚先流”。
清明的路格外幽靜,松柏毅然挺立在雨中,哀愁的雨拂過楊柳鉆進花從。低著頭,掛著淚珠,沉默不語的行人匆匆走過,真像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語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的到來,更加清晰的勾起了我們對親人的思念,一顰一笑都呈現在我們眼前往日借工作來掩飾傷痛的人,不得以又重新揭起了傷疤。
門前的小草綠了又黃,黃了又綠,檐上的燕子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煤油燈成為古董,管道天然氣進入了廚房,電腦走進我們的生活。。。。。時光飛逝,物是人非,我們漸漸長大,親人漸漸遠去,站在先人墓前,任淚水肆意漂灑,回憶昔日的點點滴滴。
桃花匆匆開了又謝,楊柳匆匆綠了又枯,清明去了又來。感傷,思念,留下了傷心的人浸默在風雨中。清明節愁煞了多少人。
雨依舊下著,下著,物似人非?!吧常?,沙。
清明作文 篇7
清明的時候,我回老家去掃墓。
暮春的田野青黃相接,遠遠的泛起些新鮮的綠色,層疊起伏的山巒為雨后青白而明凈的天空所映,顯出幾分青黛與黎黑的墨色。
繞過一座座山,行過一道道橋,趟過縱橫泥濘的鄉間土路,漸漸清晰的,是舊居殘破的門窗,檐上的燕巢依舊,而燕群已不知何方。
一家人會齊,隨著祖母上山。清明時節雨紛紛,上山的路不好走,但山野清和景明,影影綽綽的樹影勾畫得很清楚。
荒草自在坦蕩地長著,鐵灰的水泥下是祖父的安眠之地。大人們在打理荒草,清掃墓園。而我在一邊待著,零碎地念想著。祖父死的時候我少不更事,死亡的概念對于當時的我而言過于遙遠,但我還是喜歡用“死”這個字眼,去世未免顯得缺少人情味。我唯一的印象是那個佝僂的身影漸漸萎縮,最后蹙入一片清明茫茫的白色中,當這些印象與記憶都開始消逝時,野地里一片片荒墳最終都歸入被遺忘的大流中。
祖母顫巍巍地疊著紙錢,那上邊的各種符號讓我想到了別的什么,那是跟這個節日存在關聯的,你可以理解為迷信,或是更為古老而難以言喻的寄望。在她滄桑的臉上,那神情如同輕風吹過的湖面。
我突然隱隱地恐懼起祖母的離去,因為這樣的畫面讓我想到了她終將也被遺忘的事實。我終日在她歲月的邊緣徘徊,但那給我的是更深的愧怍,她的面對如今世界的茫然與新奇,第一次用手機的欣喜與激動,每次回復她語意不通的微信時,我都感到無言的感傷。人的衰老是一個眾叛親離的過程,由被社會到被子女所遺忘,我們所愛的人最終也將永遠地別離。
冥錢紙堆的火焰慢慢亮起來了,映照得那石碑上的名字愈發斑駁,青煙漸漸彌漫開來,播散出一種溫熱而微苦的氣息。
我看著墳頭上柱香飄散的輕煙,氤氳的熱氣仿佛要使人與它一起彌散在空中。而祖母依舊是沉默地微微笑著,望著紙錢在火焰中靜靜地蜷曲成黑色的灰燼,然后歸于永恒的寂靜中。
這一年一度的祭掃最終沒有退卻永恒的遺忘,但卻使我銘記更多于此的記憶。緬懷仍是緬懷,而更深的,是人之生死最終歸于天道,安于更為廣大而浩瀚的循環中,那樣生與死的規律,是我還無法觸及的,出于自私的情愛。
人生中的小別離,最終都歸于生者與死者的告別。而清明時節的祭掃,也只是一次次的預演,讓我們最終能坦然地面對。
在那清和景明的空氣中,死者同生者的聯系,就如同長逝的水流般漸漸遠去,最終流入不動聲色的亙古的洪荒中。終將逝去的靜好與永恒的靜寂在這個時節分外清晰起來。
這樣想著,在鞭炮的硝煙中,我忽然漸漸地舒暢輕松起來,覺著那些方才的念想也變得清晰,隨著炮聲一起漸遠漸淡。
回程,下車時,祖母啞著嗓子跟我告別。我透過模糊的車窗,看著她蒼老的背影蹣跚地踱過一條又一條的街,然后消失在一個拐角處。
清明作文 篇8
世間萬物,總在生死之間徘徊,塵世的雜亂,像蝶夢片片,落葉滿天……又是一年清明節,頂著微曦的晨光,踏上老家的路。
黝黑黝黑的石頭靜默不語,鐫刻在石上的痕跡早已模糊不清,褪色的繁體字仿若先人深邃的雙眼,飛揚的塵土掩埋了歲月的痕跡,斑斑駁駁的苔蘚,訴說著無言的滄?!@一方小小的墓地里,不僅僅收藏著已逝的親人,也深深地收藏著爺爺的美好記憶,收藏著奶奶綿長的思念。再深的墓地,能夠埋葬的也只是幾根白骨,卻又怎么能埋葬親人的記憶和愁緒呢?又怎么能埋葬那永遠也割不斷的血脈之情呢?老墓再老,風沙再老,也老不過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啊!
古墓蒼蒼,恍如歷史的黑白留影。而一抬眼,卻見新綠片片。瞧!那一株株剛冒土的小芽兒,小巧而俏皮,嫩得讓我們不舍也不敢去觸碰。那一片片剛剛舒展的葉子好像在羞澀地張望著世界,那一株又一株的竹子高高聳立,支撐起了整個淺藍的天幕……山風吹過,綠浪涌動,空氣清新無比,到處彌漫著青草的香味,深深地吸上一口,仿佛整個胸腔都被清洗過一樣,說不出來的愜意。林中,有小鳥伴奏,有小溪應和,惹得我情不自禁地想引吭高歌。那一片片充滿生機的綠葉,那一聲聲婉轉悠揚的鳥鳴,就是一個個嶄新的生命啊。冬去春回,周而復始。踏著片片落葉而來的,頂著皚皚白雪而來的,是那倔強的生命的種子?。?/p>
黑色的柏油路,是回家的路,綿延向前,卻看不到盡頭。陽光一縷縷,透過車窗照在我的臉上,也射進了我的心中……人生漫長,在眾多抉擇面前,我們終需有所取舍。生和死,其實就如同自然一樣,也只不過是一個輪回。生,是偶然的,而死,卻是必然的?;钪且粋€過程,是不斷的努力,是綻放的精彩。死,不是解脫,不是痛楚,那只是人生最后沖刺的路程。也許,還有夢沒有實現,還有愛未能訴說,還有情不忍割舍。但是,夢想依舊存在天地之間,不泯的愛依舊在延續……窗外,陽光依舊燦爛絢麗。那是一種莫名的溫暖,那是一種美麗的微笑,那是一種發亮的光。在耀眼的光芒中,我看到了千年之前莊周的蝴蝶翩翩起舞——————
清明作文 篇9
陽春三月已經悄悄離我們而去,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四月,一年一度的清明腳步已離我們不遠了,只有一步之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的一首清明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開始,草長鶯飛,萬物復蘇,空氣里彌散著夏的氣息。清明一年復一年,飽含了中國人古樸的風俗,飽含了生者至以死者的一份想念,飽含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希望和祝福。每逢這個時節,游子們心里就會涌起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思念,有的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彼麄兦Ю锾鎏鲒s回家去,何嘗不是希望能在家鄉多待上幾天,和家人永不分離。清明節也正是游子回家探親的時候。
生與死,迷與悟,雨紛紛,欲斷魂,是誰,把生死牽連,讓活著的人,想起逝去的魂?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聲笑語,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之所以要掃墓,是因為要緬懷先烈,祭奠先人。其習俗由來已久。
開展清明留念活動,能夠使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能夠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更好的面對未來。有些事情,有些日子,是我們永遠也不該忘記的?;貞浭橇α恐础ぁぁぁぁぁび肋h不要忘記周年留念日。開展留念活動,如同點燃一支火炬。
清明作文 篇10
引語:“點燃三柱香,奶奶又在和爺爺通電話了,面對爺爺的相片,奶奶輕聲地問:‘你吃飽了沒,我親手燒的菜,還合你的胃口吧,天氣那么冷,你咳嗽的老毛病好一點沒,給你燒的錢夠不夠,一個人住在那么遠的山上,一定很寂寞,沒事兒要常回來’。爺爺好像什么都聽懂一樣,煙熏的臉上浮現出一片笑意”。
我在爺爺的墳頭上,擺好水果、點心,點燃三柱香說“爺爺,我來給你送錢來了!”紅色的大紙包里裝著一沓沓天國銀行的鈔票,“爺爺,你在天堂過得還好嗎?”墳頭一屢青煙裊裊升起,紙灰盤旋在白樺樹枝頭,顫悠悠,逐漸飄向遠方。
跪在爺爺的墳前,看著這在一年前剛剛堆起的新墳,我情不自禁地捧上一把泥土,蓋到已開了幾朵小野花的墳上。
通往這座墳墓的小路,我走過許多次,是爺爺帶我來的,他帶著我到自家竹林去砍竹子、挖竹筍、摘花生、拔草……,這是一條充滿爺爺氣息的路,一條勾起我對爺爺無限想念的路。
清晰記得爺爺的聲音有點沙啞,說話的聲音不大高,可從爺爺嘴里說出的話卻總是那么和藹、親切,這聲音里有我快樂的回憶,這聲音伴隨著我度過了每一次回鄉的日子,這聲音留在了那坑坑洼洼的菜地里、水田旁……
我有一對寶葫蘆,是我逢人就夸的寶貝:“這是爺爺買給我的!”那是一天晚上,電話鈴響了,電線那頭傳來爺爺那沙啞的聲音:“娃娃,你要的葫蘆我幫你買到了,過兩天我給你送過來!”爺爺像完成了一件大事一樣,聲音里充滿了喜悅。當我從爺爺手中接過那葫蘆時,高興得手舞足蹈。后來我才從奶奶嘴里得知爺爺為了我的一句話,在烈日下騎著自行車走過了三個村莊,才買到了這一對葫蘆!我很是慚愧,為了自己的一句話,讓爺爺跑得這么辛苦
爺爺病重時,我和媽媽回家探望。臨別時,爺爺又用他那沙啞而微弱的聲音對我說:“娃兒,你叫爸爸要好好工作,不要請假回來看我了!我沒事兒,他回來也幫不了我!娃兒啊,回去后你要好好學習,要爭氣呀!”我含著眼淚答應了爺爺,但哪里能想到,這竟然是爺爺對我說的最后兩句話!
三天之后,我又來探望爺爺。爺爺的床已從房間移到堂屋,身上穿著一件很舊的襯衫,躺在床上的爺爺臉上是蠟黃色的,手也變得冰涼,呼吸急促,好像有什么不好的事即將發生??粗鵂敔斈巧蠚獠唤酉職獾臉幼?,我哭著叫爸爸把爺爺送到醫院去搶救!爸爸無奈地說:“醫生不肯接收爺爺治療了!”為什么醫生能救活別人卻救不了我親愛的爺爺?在我的疑問和哭聲中爺爺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跪在爺爺的墳前,我仿佛又聽到了爺爺那沙啞的聲音;“娃兒啊,回去后你要好好學習,要爭氣呀!”我在心里默默許愿:爺爺,你放心吧,我會努力的!
清明節,我會想念,想念那沙啞的聲音,想念那親愛的爺爺。天上下起了蒙蒙細雨,那是我想念爺爺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