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清明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清明作文 篇1
梅港位于余干東南部,是西漢大將梅鋗故鄉和明理學家胡居仁墓葬地。清明時節,從縣城驅車30公里,博友陸小鋒熱心作陪,同博友周鋒榮、江錦靈在梅港作踏春吊古之游。
清明時節雨紛紛。在小雨中,我們一行來到位于梅港鄉古街邊的西漢大將梅鋗英靈安葬之所——應天寺。
梅鋗是越王后裔,越國滅亡之后,越王后裔中的一支散居古干越一帶,更姓為梅。梅鋗出生在梅港村,據載,他“虎背熊腰,魁梧英俊,臂力過人”。秦統一天下時,梅鋗率人馬,跟隨當時的越王至南海(今廣東一帶),居臺嶺(今南雄市梅嶺一帶),筑城湞水上,“奉王居之”,擁兵據守,當地百姓稱“梅鋗城”。 梅鋗這批越人在臺嶺休養生息,艱苦創業,屯糧練兵,稱雄一方。他們帶來的吳越文化、生產技術等,對嶺南的開發起到了積極作用。反秦起義爆發后,梅鋗決定率領部隊前去番邑投奔同鄉吳芮。吳芮派梅鋗率百越兵前往南陽,與沛公劉邦合兵一處,直取咸陽,梅鋗率領的這支隊伍在戰斗起了重要作用,所以破秦后項羽論功行賞,吳芮被封為長沙王,梅鋗被封十萬戶侯。劉邦統一天下后,梅鋗又被封為“臺侯”。 公元前196年,梅鋗去世。梅鋗部屬及其家人歷時數月,才把他的靈柩運回到故鄉梅港。幾百年后,世人為了紀念這位一代英雄,在他墓地建造了一座應天寺,塑像供奉。
據載,應天寺建成于南朝宋孝建(454—456)年間,迄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寺依山而建,前后兩進,下低上高。因無重要佛事活動,寺大門緊閉,只開側門。進得院來,當中是五級寶塔香爐,塔檐六角,云龍吐珠,每層兩側各一銅質鑾鈴。山風吹過,泠泠作鳴。據記載,舊時,應天寺前殿正中供樟木雕成2米多高梅鋗塑像,兩旁6小將,隔壁與梅將軍相背而立3尊彌陀佛,大佛兩旁是八大金則;后殿為觀音堂,兩旁是十八羅漢。但歲月滄桑,又近信江,洪水侵襲,寺廟屢經重修,如今于前殿中央,卻只見彌陀大佛。20xx多年前西漢大將、留于我筆端心中夢里的家鄉英雄、曾被當地人稱為“梅王”的梅鋗呢?
在右側小殿,我們總算找到了這座寺廟的真正主人。小殿內有兩尊塑像,右側真人身高、黃臉黑髯、紅色披風、金色戰袍、氣宇軒昂、仗劍肅立者,非梅將軍莫屬了!左側塑像高約一米,捧劍坐立,表情恭敬,應該是梅將軍隨從吧。史載,這位秦漢之際征戰沙場、叱咤風云的梅將軍封侯之后,“食臺以南諸邑”,但實無封地,因為當時臺嶺以南已為南越王趙佗所據。故唐代羅隱有詩言:“十萬梅鋗空寸土,三分孫策竟荒丘?!倍?,穿越20xx多年的時空,原本寺廟的靈主,更只能落寞的側身于偏殿,承受著凡夫俗子的冷遇。著實為梅將軍抱打不平!
離開應天寺時,寺廟老居士給我們講起了“梅王省親誤殺愛子”的故事。據傳梅鋗先在番邑東湖練兵,后率軍居臺嶺,在外轉戰16載,有一次終于乘船回到家鄉。眼看快到梅港,不料突遇一個15歲左右的少年在岸邊手持彈弓將其帆索打斷,所乘大船只得臨時靠岸。性情暴烈的梅鋗跳下船,一把奪過少年手中彈弓,一彈弓就將少年射死?;丶抑螅瑥钠拮涌谥械弥?,自己當年離開之時,妻子已有身孕,如今兒子已有15歲。他喜出望外,忙讓妻子把兒子叫出來相認,妻子說兒子去河邊玩彈弓至今未回。梅鋗大驚,問明兒子特征,方知自己誤殺愛子,悔恨不已。此后梅鋗從不濫殺,得到百姓擁戴。
老居士還領我們去看了附近的梅港古街,以及信江邊的古碼頭。斷瓦殘垣、芳草萋萋,窄窄的古街在信江岸邊延伸,2米來寬的麻石板坑坑洼洼,留下歲月深深淺淺的印記。古碼頭邊上,用來系船的鐵環讓人隱約窺見當年碼頭的繁忙,而如今只有江流無聲。陸兄指著遠處一個古老的埠頭說,那叫“太子埠”。當年“梅王”愛子就是在這里用神弓彈斷帆索的嗎?虎父無犬子,可惜虎子竟讓虎父枉殺,真令人痛惜不已。當地百姓給這里取名“太子埠”,也許是希望用這樣的方式來紀念這位少年英杰,表達惋惜之情吧!殺子悲劇似乎預示了將來,20xx多年過去了,當地梅氏越來越少,據老居士說,當地最后一個梅氏女于30多年前去世,周邊再無梅姓。
午飯后,沿昌景公路繼續前行約4公里,繼續我們的吊古之旅。我們來到一個叫大山底村的地方,在當地一位周教師的帶領下,我們去村后明理學家胡居仁墓地拜謁。
胡居仁,號敬齋,一生以講學授徒為業,為明代著名布衣理學家。據載,胡居仁幼時非常聰敏,有大志,喜讀書,時人謂之“神童”。 及長,博覽群書,左傳公羊、諸子百家、楚辭漢賦、唐詩宋辭等,無不涉獵。他“醇正篤實,飽讀儒家經典,尤致力于程朱理學,過于其師”。后四處游學訪賢,與當時許多有名學者交游,探討學術。曾會講于弋陽圭峰、余干之應天寺,開明代會講之先河。他的學術思想不落窠臼,豐富和發展了程朱理學,自成一體。后建屋講學于余干梅溪山中,先后創辦南谷、禮吾、碧峰等書院,逐漸形成了一個全國聞名的學派——“余干之學”。期間兩次到全國聞名的白鹿洞書院掌教,并制訂學院學規。據文獻,明代理學大家有15人,其中就包括胡居仁與同時期另一位余干人張吉,在當時為余干贏得“人文之盛甲江南”的美譽。
成化二十年,即1484年,胡居仁去世,終年51歲。他一生清貧,死后只留下一女,家徒四壁,然而他的學術思想卻對后世影響深遠。在他逝世百年之后的萬歷十三年(1585年),胡居仁被崇祀孔廟,并被追謚文敬。
經過村前四棵合抱古樟時,周老師告訴我們,這四棵古樟傳為胡居仁死后其女親手所栽。古代有為父母守靈三年之俗。一代賢人仙逝之后,胡氏女定是在此搭起簡易靈棚,每日祭祀,并手栽樟木,寄托哀思。
踏著泥濘小路,我們爬上一座大約海拔30米的小山,周老師告訴我們,這叫獅子嶺,當年理學家胡居仁就安葬在這嶺之下。前面那幾塊田地,以前是胡家人的祖業。嶺前有坳,據說當年胡居仁的靈柩就是通過嶺下面的甬道推進槨中的。因為傳說胡居仁死后,皇帝曾賜其18顆金頭,所以曾引來盜墓的人,但由于這座嶺比較大,盜墓的人沒有成功。
雖然知道一代儒學先賢胡居仁埋葬于此,可要找到先賢的墓碑卻很困難。不知何時起,這里已成為附近李姓村人的祖墳山。目光所至,是大大小小的墓葬,一塊比一塊新的墓碑,以及清明兩天祭祀的香燭和花束。好不容易在亂草叢中,找到一塊不起眼的墓碑,碑石陳舊剝落,上面刻有“明從祀先儒胡文敬公之墓”幾個字,碑前殘香零落,顯然已很久無人拜祭,顯得無比落寞。我們黯然佇立良久,惜乎沒帶來一束鮮花,獻祀于先學大儒靈前。
在凄清的小雨里,我們心情有些沉重地離開了安葬明理學家敬齋公的獅子嶺。山路旁,杜鵑花在熱烈的盛開;那四棵古樟,在雨中顯得是那么肅穆,似在向人們無言的訴說……
清明作文 篇2
3月31日,學校組織我們來到韶山——毛主席的故鄉。
一路上,蜿蜒起伏的山連綿不斷,環繞著清澈明亮的小溪,給人一種說不出的美。蔚藍的天空上飄著幾朵潔白可愛的云,偶爾還有幾只靈巧的小鳥飛過,讓人感覺仿佛在仙境之中。轉眼間,我們就來到了荊岳長江大橋。大橋十分壯觀,乍一看像一座巨大而精巧的藝術品,走在橋上,感覺十分平穩,我為祖國能建設出這樣的橋感到無比的自豪!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毛主席故居——毛主席以前的家。
毛主席以前的家十分寬敞,墻壁是水泥,但家里的擺設十分簡單,連椅子也極為少見??吹竭@一切我似乎明白了:毛主席雖然家境不是太差,但他勤儉節約,胸懷天下,終成一代偉人!
中午吃完飯后,我們來到了毛主席銅像廣場。我們面對毛主席銅像,沉痛地悼念了他老人家。同學們都表明,今后一定要好好學習,并獻上了代表我們心意的小白花。
悼念完毛主席,我們來到了毛主席紀念館。毛主席紀念館記錄了毛主席的一生的事跡。我印像最深的還是那個油塑:開國大典時,毛主席莊嚴地宣布新中國的成立,身后站著周恩來總理等國家領導人。這就是老師們常提起的開國大典的情景。
在毛主席遺物館里,我印象最深的還是毛主席用過的鉛筆。那些筆削得十分尖利,主席的一生,總是那樣地勤奮好學。
活動圓滿結束了,我們愉快地回到了監利。
清明作文 篇3
天明地清之時,我輕輕放飛一尾紙鳶,送去對已故之人的思念,以表達我對生的敬畏。
——題記
兒時的我不懂得清明的莊重,只憑著一顆顆玩心在這祭奠亡靈的日子里,約了三五伙伴,順著和煦的風,撒著歡兒的奔跑,偶爾停下折一段剛發了嫩芽的細柳,算作揮舞的馬鞭,有繼續向大堤奔去了。有風時,便飛起一尾紙鳶,又是一陣的奔跑。終于累了,坐在高高的大堤上,看著堤下近處的墓地里有人鏟起一掊新土,撒向了褐色的墳頭,顯出幾分新黃。那時不懂這一簡單的儀式的意義,只有一份新奇和無法名狀的敬畏,似乎是生命的使然。
在以后是多年的成長之中,一次次的體味著生死離別所帶給我的悵然。看著生命一個個逝去,只留下活著的人有時間將他們從痛苦帶向釋然,思念也只簡單到用撒一掊新土向墳頭表達。彎腰鏟土是拾起對往昔的懷念,而拋灑出的何止是人類卑微的感情,更是對那神圣的生命的敬畏。黃土落地,連接起墳里墳外,跨越過生死,逝去的人已忘記,活著的人已看破,孟婆橋處又是一次生的起點。
簡單的儀式完畢,三三兩兩的人聚在一起,豎起手里的鐵鍬撒幾根香煙,在煙霧繚繞中,看清墓碑上的文字,侃侃而談起這曾經是多么了不得的人物,或是平凡無奇的庸農,可既已逝去,無論是好是壞,地位是高是低,言語中總帶有幾分敬意,不敢有絲毫鄙視之意,生怕觸怒了墳下的生靈,壞了一年的好運氣。興起時,或有爽朗的笑聲,與這安靜的墓地似有些不稱??捎钟卸嗌俨环Q呢?一群已年不惑之人在笑談著生死,臉上是似乎已把一切都看開了的寧靜。不是不稱,而是萬般相稱。突然想起來了一句話:“人,詩意的棲息在大地上?!笔前?!若將這一幅清明掃墓圖躍然紙上,生與死的完美交融,不是詩意的,又是怎樣的呢!
從墓地歸來的路上,父親淡淡地說:“清明這天,再遠的人們也設法趕回來的?!币淮紊仙缴饬x的話,缺席了豈不可惜?到了家中,急忙取出那位紙鳶,帶的三兩孩童,去那高高的大堤上,輕輕放飛。那高高的飛起的紙鳶?。∈欠窨吹靡娨咽湃サ娜诉h去的背影,能否順便帶上我的一絲問候,以表達我對生命的敬畏。
古人說若此時將風箏的線剪斷,便會帶走一切不順心的事,有一年的好運氣。我未敢嘗試,也不想去剪斷它。何不看開點呢?既然生命該有困苦,何不勇敢的承受。留得這一紙鳶,也留得對生的敬畏。
清明作文 篇4
再過兩天就是清明節了,正好學校也放了假,我和奶奶還有媽媽決定今天去給我去世的爺爺進行祭拜!
坐上出租車,不大一會兒就到了云夢山莊。我的爺爺就安葬在這里。
我靜靜的站在旁邊看著奶奶和媽媽一步一步的進行著祭拜,爺爺已經去世好多年了,她們時常會來祭拜他。祭拜完之后,奶奶又在爺爺的墓碑前和爺爺說了好多的話??雌饋?,奶奶真的很想念爺爺。
坐在回家的車子里,媽媽給我講起了爺爺去世之前的一些事情……那時我很小,才一歲多,爺爺視我為掌上明珠,一有空就騎著自行車帶我出去玩,我要什么東西他都會買給我,雖然他是一個很節儉的人,但對我卻從來都不吝嗇什么。爺爺的個子很高,他常常讓我騎在他的脖子上,他也會像一個小孩一樣和我一起瘋著玩兒……
只可惜在我剛剛兩歲的時候,爺爺就因為事故去世了。聽媽媽給我講了那么多爺爺和我的事,我一直都在想:如果爺爺沒有去世,他一定會是一個非常慈祥,非常有愛心的一位老人。
清明是一個緬懷逝去的人的一個節日,在這樣的日子里,非常認真的去懷念我的爺爺。
清明作文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時間過得真快,再記起這詩時,又到了清明。那個令所有人都沉默的節日……
一大早,我和爸爸就坐在顛簸的車上了。望著來來往往的汽車,讓我感受到了這幾年的時光匆匆,幾位親人也時光匆匆??粗幊脸恋奶鞖?,不禁難過起來了。經過了漫長的車程,我們終于到了奶奶家。奶奶已經準備好了一切。她把地上黃色的紙錢和一些元寶拿起來,放在了我的手上,接著爸爸和叔叔拿起了兩把鋤子,一把耙子,一把鐮刀緩緩的地山上走去。
上了山,我們艱難地走在崎嶇的小路上,感受這大自然的生機和美麗。望這成片的竹林,吸收這新鮮的空氣。聽著悅耳的鳥叫聲,知道春天來了……俯下身,一棵棵筍寶寶在向我招手,我驚喜的叫了起來,叫爸爸趕快來挖筍,爸爸聞訊而來,對我笑了笑說∶“這是人家的山,我們不能挖?!蔽宜贫嵌攸c了點頭。之后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們終于到了我的太爺爺的墳那兒。
只見爸爸和叔叔二話不說,拿起鋤頭和鐮刀在太爺爺的墳墓上快速地清除著雜草,那動作利落而干凈。經這么一打掃,跟我們剛來時的樣子完全煥然一新。我的任務呢,只要睜大眼睛去找筍。突然,我覺得自己踩到了一個很尖的東西,俯下頭來才發現是一顆露出地面只有三分之一的筍,我像看到了寶了一樣,高興的歡呼了起來。爸爸立刻用鋤頭把筍周圍的泥土弄走。然后輕輕地把筍拿了出來。我情不自禁地叫了起來:“真大呀”。接下來,爸爸三兩下就把那個筍的竹根給拔了出來。我在一旁對這個行為很不理解,于是我就去問爸爸:“筍是竹子的幼苗,拔掉它不是就不能長竹子了嗎?”爸爸笑了笑說這是習俗,墳墓上是不能長筍的,他也不懂。我這才恍然大悟。之后,我們又找到了幾棵筍。最后,爸爸拿那些紙錢和元寶燒了起來,讓我磕頭,還讓我嘴里要念叨,我想,這也是習俗吧??粗@漫天飛舞的灰,讓人情不自禁的想哭出來。正當爸爸和叔叔在磕頭時,我已經筋疲力盡地坐在一塊大青石上。我突然發現雖然這滿山都是綠色,但仔細一看,還是會發現在嫩綠的小草中,還有很多五顏六色的無名小果和小花。它們只默默無聞地開在石縫里,山溪邊,人的腳下……但如果春天沒有他們的話,世界將很孤單,只會有一種顏色。離開了太爺爺的墳墓,我們又向另一個親人走去……雖然我們的腳已經很酸了,但前往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過,思念親人的心也從未停止過。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肚子也已經在叫了,我們背著筍滿載而歸。
吃完了飯,,我們就回家了。雖然時間是這么短暫,但今天的時光我會永遠記著的,永遠埋在心里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作文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贝┰綍r空,來到杜牧生活的那個年代,和杜牧一起品嘗杏花樹的美酒。
清明節,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清明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據《歷書》記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故有“清明前后,種豆得豆”之說。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以前,只知道清明節要掃墓,祭祖,可是沒想到,清明節的習俗是非常豐富的,除了掃墓,祭祖,還有踏青,蕩秋千,插柳,放風箏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一直以為清明節是一個悲傷的日子,沒想到清明節還有這么多有趣的活動。原來是因為清明節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冷的食物傷害身體,所以大家就都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鍛煉身體。這個節日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掃墓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每到清明這前后幾天,人們都會去給他們逝去的親人掃墓,進行祭奠活動,我也不例外,其實,掃墓是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因為清明節與寒食節相接,因此,后來就逐漸傳成清明節掃墓了。古時候掃墓,人們最愛放風箏,尤其是小孩。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
以前過清明節時,奶奶總是給我煮蛋吃,我就以為清明節人們都煮雞蛋吃,后來通過查資料才知道,各個地區清明習俗都不一樣。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做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叫做歡喜團;浙江家家戶戶都要吃清明果;畬族家家戶戶煮烏捻飯吃;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是一件常見的食材……這些豐富多彩的食俗,讓我大開眼界,我覺得我們中國的飲食文化真是太豐富了。
清明節,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里面可能有我們中華文化的精神。他是一個象征,在一定的時間段里顯示著中國的文明,和它那獨特的民族特色。請走近清明,了解清明。
清明作文 篇7
今天是清明節吧?沒放假之前我從沒注意過這個節日,雖然它很傳統。清明節真的來了,不自覺的心頭涌上來一股憂傷,是啊,過年的時候,我還為祖宗們上了香,說要保佑我考試順利的,今天,是要去掃墓的,但爸爸媽媽卻各忙各的,只留我一個人在家。中午,爸爸媽媽回來了,說要接我去爺爺奶奶家吃飯,我說順便看一下天門新城吧!他們同意了。于是,摩托車托我們去了我們想去的地方。走在寬廣的大道上,周圍都是花草樹木,鳥兒在枝頭高歌,不時,還有少有的蝴蝶飛來飛去,在我看來,卻是毫無感覺的春意盎然。上橋了,聽說要好好建設這橋,但藍色加白色只是讓人體驗到一個字:舊,橋上的線也若隱若現,這就是拉橋?我們走過了,灰塵在跳舞;我們走過了,人們繼續工作;我們走過了,終于看到“天門新城”的大樓房了。樓房真大啊,商家已經各自占據了自己大大小小的地盤,這地方,要繁榮起來了,人們也都搬家了。無意中,我看到了“天門市第一小學”,我問道:“哪個小學這么有榮幸?。俊薄熬沽晷W”,不知是誰說的,但心里還是不服啊。怎么說也應該是實驗小學啊!很快,一圈便轉完了,似乎什么都沒記住,但天門變化真的很大,不經意問到天門市市長是誰,又不經意聊到:“爸媽,你們準備我長大后從事什么工作???”答案不是準確的,“你喜歡就好”。鄉村,城市,塵世……
清明作文 篇8
今天是清明節,午飯后太陽公公在我們頭頂露出了笑臉,因為早上下過雨,路有點濕滑,走起來真有點些困難??勺咧咧恢膩淼牧α?,使我慢慢的精神起來了,懷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心情走著。微風吹來我環望四周,小草在搖曳,花兒在微笑,樹木在招手,秧田里的地棚在嘩嘩的打著架子鼓,河中的水在進行清明的曲譜。腦子里一串串的回想,一步一個泥腳印,不知不覺走到了這座山。讓人情不自禁讀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山上的景色可與外面截然不同,山外是凄涼的,而這是生氣盎然的,百靈鳥在歌唱,麻雀在跳舞,就連草叢中的小蟲子不例外,出來辦它們的演唱會,山中的花朵小草為它們營造快樂的氣氛!看到這讓人心情格外的舒暢。我們接著走,來到了一條小路前,奶奶說這一條小路就是通往曾祖母墓地的路,這一路可真難走啊,竹子、草、還有樹,一年沒來草木叢生,把過往的路蓋住了,好不容易走了進去,眼前出現的是一棵棵竹子,布滿了整片地,等大人們把草弄完后,我們就開始燒紙錢、燒香、還在墓前插上鮮花看著大人們邊燒邊說著什么,我當然沒閑著,忙燒起紙錢來,我隨然沒見過曾祖母,但是總感覺很熟悉、很親切……
清明節,有傷心、有懷戀,同時還有樂趣。
清明作文 篇9
又一年清明,心中再次泛起絲絲淡淡的哀傷,揮之不去,纏繞在我的心頭。清明節那天,紛紛的細雨再次如期而至。仿佛有了這雨,清明才更能顯得出它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來。是清明成全了這場雨,更是這雨襯托了清明。望著飄灑的細雨,才更能引得人們心中那種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站在爺爺的墳前,向遠處眺望,遠處的山上一朵朵粉色的桃花開得正艷,翠滴,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膚色白里透紅,靜靜地、悄然無息地開放出一樹的美麗,一樹飽滿的生機,春風吹來,桃花輕輕搖擺,像要為迷人的春天獻上一首鮮活的贊歌,一眼掃去,一大片無盡的桃紅色把大山打扮地粉色的世界,花瓣被風吹下,在碧空中盡情舞蹈,心情飛揚!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把盛著香氣的春天之美傳遞給每一個人,看到這副美不勝收的“春景圖”,我心中那憂愁的思緒早已被一掃而光,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春天的味道,一種充滿生機的味道。
我迎著春的氣息信步走到河邊。河邊春意盎然,一排排的垂柳搖擺著嫩綠的柳條,像碧綠的長發,伸向水面,清澈而純凈的一湖春水像一面明鏡,把春天的樣子,展現的淋漓盡致,永遠地定格,永遠地銘記,優秀作文700字《清明寄思作文700字》。柳絮迎風飄揚,小小的嫩綠的芽兒從柳條的枝節上抽出,播撒下希望的種子。來年,它一定又會成長成一片片碧綠的柳葉。春天的氣息,吸引了一群色彩斑斕的蝴蝶,似一位位輕盈的舞者,翩翩起舞,停歇在枝頭,舞蹈在花叢中,動植物在這般美好的春天融合成了一體,綻放著春天生命的花朵,清明時節本是緬懷生命的時節,卻有這樣的生命在盡情綻放,盡情洋溢,或許古人把生命之美這般炫耀的時節定義為緬懷先人的清明節正是用心良苦,為了提醒后人珍惜生命,珍惜時間,是通過對先人的哀思讓人們明白這么深刻的道理。一時間,清明的節奏不再沉重,變得歡快起來,不知不覺中,雨停,陽光閃耀在天空中,溫暖著我的心靈。
清明作文 篇10
過了立春,就是雨水,剛剛是驚蟄,一不留神春分也已經溜走,轉眼間清明就在眼前。
時間就這樣,歲歲年年,年年歲歲,輩輩今天,輩輩明天。時間來得隨性,去得也隨性,從不向誰打個招呼,悄悄的來,又悄悄地去。
清明,這是一個連空氣都能窒息了的節令,連老天都會為之潸然淚下的時節。殊不知遠游在外的游子,亦或是身在故園的鄉鄰,有哪個可以在這樣的時令開懷大笑,又有哪個可以在這樣的時令醉如稀泥。
從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清明寫下了凄美的詩篇。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不知勾勒了多少游子的凄苦憂慮的感傷和愁腸。孟浩然的“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則表達了無論是在繁華的京都還是偏遠的鄉間,每遇清明即使游春踏青、訪勝插柳也難以消減心中的那一縷愁思。黃庭堅的“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把桃李青青襯托在蓬蒿荒冢之中而悲情畢露。
而我只愿獨賞余光中的《鄉愁》“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我不知道余老此詩是否為清明所作,但我欣賞他用簡潔的語言表達的那種作為游子那種望眼欲穿、肝腸寸斷、撕扯不斷的不舍和牽掛。
我不知牧童遙指的酒館是否深巷酒香、滿街四溢,也不知借酒消愁是否消減得了內心深處的愁苦,只覺得清明時節草長鶯飛、桃杏粉黛也掩飾不了墳頭紙灰、荒草孤墳的沉寂。只知道穿越時空返今復古之后京城郊外車馬隨行、楊柳青青所帶來的快意也難以帶走以茶代酒的醉意。
一直以來,清明在我的眼里,祭祖掃墓不過是父輩們的事情。偶爾回家也參加祭祖活動,總有爺爺奶奶近在咫尺之念,祖爺祖奶隔背人身太過遙遠之感。老天也會適時滴打幾點小雨,偶刮輕風,未覺凄涼悲愴。
而今,又是一年清明將至,花朝月夜,百無聊賴,久睡難眠。慈顏已逝,淚雨濕枕,燒錢掛紙,去蒿圓墳,僅以文字,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