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崇洋媚外的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于萬圣節崇洋媚外的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查閱。
萬圣節崇洋媚外的作文1
近年來,中國不少年青人喜歡過西方的節日,情人節、愚人節……過節的方式也是十分西方化,送花、送賀卡、辦燭光晚會……
不少老一輩們十分不滿這種現象,這是崇洋媚外呀!但就這樣全盤否定這一現象,未免有些片面了。
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厥字袊迩Ф嗄隁v史,“絲綢之路”開通了中國與世界的文化、物質交流,使中國達到全盛。
相反,清朝時期閉關鎖國,導致中國遠遠落后于歐洲大國。因此,中國的發展需要與世界的交流。
而節日,就是交流的一部分。人們對西方節日適當了解,理智慶祝是中國人民思想開放,中國開始走向世界的一種好現象。
當然,交流是雙向的,中國引進了西方的文化、節日,我們也應該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播、發揚到全世界。
而隨著中國國力日漸強盛,這已不是愿望。
春節期間,紐約帝國大廈亮起了代表喜慶和吉祥的.彩燈向華人拜年;在英國,近50萬人從英國各地聚集到有“倫敦心臟”之稱的特拉法加廣場和唐人街,看龍騰獅舞,品中國小吃,享受鞭炮聲和歡笑聲中濃濃的中國年味兒。
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在被全球各地的人慶祝。在這樣的文化交流中,中國具備了“國際范”。
而作為中國未來希望的我們,在了解西方文化,從中取長補短的同時,更要以自己是中國人而驕傲。我們要熟知中華傳統文化,并把它發揚、傳播出去。
中國的發展需要這種“吸收西方文化精華并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文化交流,當越來越多的人放下“崇洋媚外”的偏見,接受西方文化,發揚傳統文化時,中國會在“國際范”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萬圣節崇洋媚外的作文2
對于崇洋媚外這個話題,從古至今,可能很少人能夠克制自己不做這樣的事,也就是說,這種現象已經完全闖進人類的生活之中。
所謂的崇洋媚外,就是人類的一種思想負擔:只要是進口的便喜歡得不得了,國產的就覺得質量、技術漏洞百出。所以國產的東西縱然價格再合理,也只能在一邊干瞪眼。
“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談何信任別人?!蹦闷噥碚f吧,世界上最好最貴的汽車勞斯萊斯,是所有富人的終極目標和身價地位的象征。一位年輕人,自從有了家庭之后就拼命工作,當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后便毫不猶豫地買了一輛全球限售80輛的寶時捷慰勞自己。像我國赫赫有名的紅旗牌轎車,其質量與外觀都堪稱一流,可又有哪些富豪動過心,以擁有多少輛“紅旗牌”國產轎車為榮呢?
再談談手表。手表,在咱們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只是為了圖個方便,知道時間而已。然而,對一些人,一身的名牌,再配一個名牌的手表,舉手投足之間,充滿派頭與紳士,那亦是他們追求的對象。所以,國人花巨資買了世界公認一流的產品——瑞士的手表,揮手之間但顯尊貴。其實它的投資成本還低于其它,但卻成了眾人追逐的對象。因為它是身份的象征,是貴族的象征。面子真的那么重要嗎?
也許,你會說,這種“崇洋媚外”的現象只是某些上層人物為了攀比,為了面子,為了凸顯身份而刻意追求的。但是,請你回到我們的身邊,看看:人頭涌動的商店,多少小學生出口就問“有南韓品牌的某某文具嗎?”當他買到稱心如意的南韓貨,臉上就像貼了金似的,那得意洋洋的樣子讓人惡心。難道文具只有外國的.品牌好嗎?貴而不實用,在我看來……
既然,人類有將兩種不可相提并論的事物硬湊在一起對比的想法,那為什么不想想它們獨自具有的不同之處?那為什么不想想,將你與其它人相比,能比出個所以然來嗎?如果你與國外的洗碗工相比,與著名的發明家相比,你又會怎樣想?中國人就必須有中國心,這并不是叫你睜著眼睛說瞎話。如果國產真比進口好的話,你能睜開眼看清楚事實嗎?
只能說,如今的社會是個崇洋媚外的社會了,很多人都犯了非舶來品不買的毛病。
我們還能說什么了,除了慨嘆!
萬圣節崇洋媚外的作文3
很多人認為“崇洋媚外”是一種不愛國的表現,我卻不這么認為,你“崇洋媚外”了嗎?。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可這遠遠不夠,在21世紀,需要的不是歷史,而是科技與發展。而論科技與發展,我們又確實比那些發達國家稍遜一些,如果不向他們學習高科技術,討教工作經驗,我們永遠都會是一個落后者。而此時,你不認為,“崇洋媚外”是一種愛國的表現嗎?
如果那些有才之士沒有崇拜外國的科技,文化,羨慕國外的發達,又怎能把它化為動力成就中國如今的輝煌呢?
就像大人常常說我們小孩,要跟別人比成績,必須先羨慕別人的成績,欣賞別人,才有上進心,迎頭趕上,取得自己優異的成績。我想,這種“崇洋媚外”也是一種需要吧!
如果說“崇洋媚外”是一種不愛國的表現,那么,我想,中國已有三分之二的人“不愛國”啦吧!
就拿我們小孩來說,學習英文算不算“崇洋媚外”呢?有些外語學校還學習日語、俄語、法語等等;還有些大學生出國留學;甚至有些人已擁有綠卡,成為外國華僑,那么這些人,是不是因為“崇洋媚外”而定有“不愛國”的嫌疑,即而“殺無赦”呢?
沒有!我想,每個人都知道,我們學習外語是時代的'需求,國際的需要;同樣的,出國留學只為學習外國文化,“修成正果”更好地效力于祖國吧!外國華僑居住國外,只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你“崇洋媚外”了嗎?。他們都是“崇洋媚外”的,但我相信,他們都是愛國的!
朋友們,讓我們“崇洋媚外”吧,讓我們把我們偉大的母親——中國變得更繁榮、富強!
萬圣節崇洋媚外的作文4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一類人,他們將自己沒成功的原因歸結于社會。任何事物都有他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這個社會顯然是不公平的,總有人流落街頭,總有人功成名就,這就是社會的兩面性。這不是你失敗應該找的借口。
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一類人,他們崇洋媚外,在他們的世界里,外國就像好萊塢電影里放的那樣豪華、那樣的心之神往,可是我要說,你們觀察事物未免顯的太膚淺了些。好萊塢電影里的美國,是那么的美好、繁榮,可是,你見過美國的貧民窟嗎?幾面遍布黑人,這里的黑人坐地鐵,他若做一個座位,那么會沒有人和他坐在一起。在一個槍支不受管制的國家里,你會得到踏實的安全感嗎?貧民窟里,吸毒、酗酒鬧事似乎是這里的孩子成長中都要或多或少接觸的東西。我們因該為自己身處于中國而感到自豪,我國雖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僅僅用了幾十年的世間完成了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但如今實現脫貧人口6.6億的泱泱大國,有學者評論說:“中國用了幾年的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幾十年才能造成的任務。”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個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而不是崇洋媚外,不是每天向往著好萊塢里的生活,任何想要獲得更好的生活,都是需要背后艱辛的奮斗,才能到的,別總想著不勞而獲,天下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
中國科學院一位社會與經濟學專家做過一項調查,他來到一個修大樓的工廠,正式中午,工人們都在陰涼處吃飯,專家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他熟知西方各國政體,他了解西方人們的日常生活。他來到工人的歇息處,看了看工人吃的飯,臉上笑著說:“你們現在吃的飯相當于美國中產階級吃的飯。”
我們不應崇洋媚外,對于其他國家的東西,我們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相信自己的能力,自己能力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萬圣節崇洋媚外的作文5
在如今相對開放的國際環境里,各種地域文化交匯融合,過各種洋節日的中國人也越來越多,這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漸漸地不被重視?,F今保護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每個人肩負著的使命。
中國的傳統和文明都需要傳承。這些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生存和發展的產物?,F在的中國人,未來的中國人,若是無法了解自己的祖先和民族的發展,輕視這些傳統和文明,那么這樣的中國人也就失去了屬于自己的特色。
中國的傳統節日和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形成品性的緊密聯系,也使得中國的傳統節日不容被西化。中秋節寄托了游子對家的思念;端午節展現了耕作的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喜悅;清明節表達了親人對逝去者的哀思;新年則體現了人民向往和平快樂生活的樸素愿望。這些節日背后所存在的意義,是任何一個洋節日無法替代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提倡保護重視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端午從原來沒有節假日變成了休假一天,電視媒體也日益加大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提高人們的了解和重視程度。
在這個受到外來文化強烈沖擊的21世紀,我們太多地關注于西方萬圣節的南瓜;情人節的玫瑰;圣誕節的白胡子老人。從而忽略了新年的“?!弊郑宋绲陌?,中秋的月餅,對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這都是一種本土文化的丟失,沒有了這些文化和傳統,我們也將丟失自己的信仰,失去自己的特色。
身處于現今社會的我們依然要懂得不崇洋媚外的道理。外國的傳統和特色往往不適合擁有古老歷史的中國。就像君主立憲制不適用于中國;刀叉無法成為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直接的說話方式無法改變中國人的`婉轉一樣,洋節日也不應該成為中國人的節日。
一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歷史文化在千百年里長期積淀和凝聚之后又經后人總結和實踐而成的,從種種節日風俗里,后世的人們可以清晰地體驗到先民生活的歷史文化圖景。當承載著民族傳統文化的節日不再受重視,節日的文化內涵漸漸被遺忘,中國“文明古國”的盛譽也將不復存在。
我們需要加強對傳統節日的宣傳與弘揚,從自身做起,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