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的作文350字
國慶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一部電影—《攀登者》
1960年,中國組織登山隊等珠穆朗瑪峰,當時,尼泊爾等上了珠穆朗瑪峰,并且說珠穆朗瑪峰是他們的,中國就決定也要登上珠穆朗瑪峰,在外國人面前展示我中國人的真正能力。
1960年的一個夜里,中國登山隊三名成員成功登頂,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在方五洲救曲松林的時候,攝像機掉下了山谷,登頂了之后,沒有東西拍攝,他們就拿了一個手電筒,把國旗放在電筒里埋在雪里,下山了。
可是外國人不承認,在1975年,登山組委會書記又組織了一批人登山,包括第一次等的人,他們要走北峰登,北峰非常危險,尼泊爾是從南峰上的。第一次他們等到了大風口,因為有成員受傷,需要治療,所以他們不得不撤退。第二次,一名攝影師帶了一群年輕人登山,到了第二臺階,準備搭梯子,正當他們拍照時,隊長被一個氧氣瓶砸暈,為了不讓攝影機帶入深谷,犧牲了自己,他們也撤退了。
每年有2個窗口期,都過了,暴風雨要來了,氣象組說,等風暴過后就還會有一個短暫的窗口期。于是他們就堅持了下來,終于在1975年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同時還建了一個人造梯,插上了中國國旗,拍下了照片,紀念這神圣的時刻。
不畏艱難,勇攀高峰,勝利終將屬于你。
攀登者的作文350字篇2
今天,我光看了一部電影“攀登者”,看完后感受頗深。
西藏,有一座奇峰,他則承載著許多人的命運。而方五洲率領的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山高路遠,珠穆朗瑪峰看似神圣不可侵犯,卻是許多登山者一生的向往。1960年,中國登山隊成功登上珠峰,本應可以書寫歷史??煞轿逯逓榫惹闪侄鴣G掉了攝相機,失去了向世界證明中國攀登成功珠峰的機會。為了再次向世界證明,在197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向珠峰發起了挑戰。終于,在5月24日下午二時三十分,五星紅旗飄揚在珠峰上空。這次徹底書寫了歷史,向世界宣布,中國能行!
我看完后早已熱血沸騰。八千八百四十八不僅是一個數字,更是登山隊所面對的最大難題。雪崩、缺氧、肺水腫……讓登山隊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打過交道。面對狂風,他們仿佛不懂得什么是退縮,心中只有一種想法,為國爭光。當雪崩忽然而至時,他們想著的卻只有區區一臺攝像機。對于他們而言,生命已經不重要了。這濃厚的愛國情懷令我敬佩不已。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甭吩龠h,人可以走完。山再高,人也能攀登。珠峰險峻,災難重重。攀登珠峰已成了他們責任,有的人就命喪其中。為了祖國的榮譽,即使流血犧牲,他們也認為理所應當。
當方五洲為救徐纓而身陷于危險,始終把他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他這種舍己為人的精神品質,令我對他充滿了飲佩之心。也正是這樣,他們才不畏艱險,最終憑借驚人的毅力登上珠峰。
這種攀登精神,激勵著我有信心和勇氣戰勝成長道路上遇到的各種困難。誰都不是天生的勇者,唯有一次次攀登,才能有機會看到最靚麗的風景。
攀登者的作文350字篇3
國慶節的時候,我觀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
1960年,中國登山隊由150個隊員組成,準備從北坡登頂珠峰。他們經歷了暴風雪、冰裂縫、雪崩等重重難關,終于登上了珠峰的“第二臺階”。而此時,登山隊只剩下三個人。終于,在第二天的凌晨2點16分,他們登上了珠穆朗瑪峰的頂峰。
雖然他們登上了珠峰,但是,因為沒有拍到照片,所以不受西方媒體的認同。
1975年,中國登山隊又帶領了200余人,準備再次登頂珠峰,并打算測量出珠峰的準確高度。在大量的練習和幾次的攀登后,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創下了人類首次連續18小時,不攜帶氧氣瓶登頂珠峰的奇跡!他們還測量出了珠峰的準確高度——8844。43米。
我們要學習登山隊員們頑強的斗爭精神。電影中,攀登者們在攀登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難以預測的危險,多次命懸一線,卻不曾妥協,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
現在看來,攀登者攀登的不是珠穆朗瑪峰,而是中國一步步向世界的新高度砥礪前行!
攀登者的作文350字篇4
電影《攀登者》選擇在國慶期間上映,它的最大主題必須與“愛國主義”相關。我不喜歡談論這個話題,但這個電影我是真的喜歡,別人的批評就讓他去吧。在討論之前,首先,我必須大聲喊出:我是中國人,我自然愛國,我在這個背景下長大,她支持我學習成長,不管在哪也得明白感恩與回報。
出國留學幾年,恍惚于里外不是“家”。模糊的歸屬感讓一個蘿卜一向在找一個適宜的坑,這是一個此刻進行時。感受到的文化差異,存在于每件事的思想、行為背后。最無法控制的是,潛移默化中“我”的一些部分被改變了,比如:父母無法理解我早上吃碗熱干面,還必須來杯咖啡。這還只是“形”上的。如果不是換國家,只是換個國內城市,人們是不會上升到展開一段耐人尋味地微妙對話時,夾雜不知是試探還是鄙夷還是羨慕還是嫉妒的復雜語氣,談論關于國內與國外的問題。
步履艱難,稍有言語不慎,稍有......不敢想,不愿想......
《攀登者》主要講述了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因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而不被世界承認。15年后,中國重組登山隊再次挑戰登頂成功,并測量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準確高度。
導演是出生于60年代的香港人李仁港,我喜歡他的展現手法。千篇一律的愛國主義題材,對當代主流年齡段的人們,已經有些麻木。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從小被要求學習的資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復習,概念套概念,故事套故事,你說上句,我接下句。有時我會困惑,具有愛國主義意味的影視淚點,以及觀看時脖子下方帶有的阻礙酸澀感,還有最終釋放壓抑時的暢快,靠的是潛意識里根深蒂固地學習資料,從而引起的某種意義上的幻想共鳴。問題在,我們沒有真實感受過國家艱難,經歷和歷史故事還是有距離的。
父母對國家的感情,父母的父母對國家的感情,與我們對國家的感情顯然不一樣。親眼見到國家漸漸走向強大,他們切身作為一員感動,心中經歷與如今交織,內部情感復雜,牛奶兌咖啡,絲絲縷縷漸進構成糾纏。這樣所產生的情緒,我們無法體會。在課堂上講著課的方五洲,應對學生略帶冒犯的提問,他會怎樣想?看到自我與隊友用生命攀登,千辛萬苦站到高峰帶回的化石,被學生隨意碰掉摔壞,手捧兩半時,他又會怎樣做?導演沒有讓他去辯解、指責,時間不斷向后走,所有人經歷過的光陰不可被復制,彼此不理解也是常態。
與內斂保守的方五洲不一樣,曲松林具有冒險精神,他恨被方所救,已經付出如此代價,卻讓中國和隊員一齊承擔了15年的“不被承認”。起初,他不理解在以秒計算的生命里,作這種選擇的意義。他最切實的經歷是十幾年來的一切,回顧過去,他更期望那一刻隊長的選擇是一臺機器,而不是隊友生命。他嚴格教導李國梁,灌輸了多年懊悔下總結出的宗旨——保護攝影機。李確實完成了前輩交給他的任務,曲松林卻后悔了。拖著尸體一瘸一拐回來的他談及職責,不再貿然讓突擊隊隊員前進,優先研究生命安全。在經歷了相似于方五洲的時間,他也懂得了方五洲當年的選擇。
那里是我記憶深刻的一點,身邊熱乎乎的人的聯系被加深,不再僅限于將所有感情歸于一個大主題。比起聽訓大道理,人情味更令人動容。再比起這個,更想假設的是如果這是一個循環,曲松林會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后悔。畢竟,這是一個無法兩全的選擇。
人的矛盾感,是我熱愛的部分,糾結的過程是在研究哪個更值得,值不值得衡量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以及預測它們對自我利益的未來影響。在不得已做選擇的情景下,搖擺停留地一點點時間,很動人。
電影時長有限,導演想表達的資料卻很豐富,加上出場演員也很多,導致有些主角行為過渡沒有很自然,雖然有一點點尷尬,也是能夠理解的??墒?,影片中有一點很奇妙——情節推動靠的是感情線,感情能夠有其他研究,只可是導演恰好選擇了感情。選擇講述感情線是一個較為妥當的商業選擇,容易引起更多人共鳴、平衡了女演員和男演員、女性觀眾和男性觀眾、代表自然的磅礴大氣音樂下穿插著代表感情細膩憂郁的旋律與之比較,更加能渲染出大眾眼淚。更奇妙的一點是,在愛國題材下,感情線卻能夠與之齊平。對祖國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仔細刻畫了個人追求,這難道不是真正貼合當代人的愛國方式嗎?
回憶起徐纓和方五洲的感情之路,最清晰的卻僅有令人感動的開頭和結尾,還有略顯俗套的相見擋雪石,我極其喜愛賦予他們兩的獨一無二的音樂,抑郁、安靜、猶疑又具有杯具感,在他們的幸福時刻,講述著廢棄工廠的故事,背景響起與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同種性格的三連音,天空微黃,白天勝似夜晚。徐纓默念回憶錄,方五洲徒手攀登廢棄工廠,腳步踏上與鋼鐵碰撞,他青春少年的呼吸聲,徐纓字句停頓的短暫與音樂不確定地搖擺感巧妙搭配,有無法形容的情感和諧,多一分少一秒都不行,好像一切都能夠繼續下去。
之后,徐纓說:在我們之間的那座山,消失了。對于我,它仍然能夠包含在默念回憶錄的時刻。他們的感情中,這條線沒有進也沒有退,一向在其之上。方五洲補全了站在廢棄工廠頂端被打斷的那句話。稍微遺憾的是,本以為再次登頂應當是全劇的最高點,但對情感波動影響不大。反而是方五洲回憶著圖書館中的徐纓,從懷中掏出以往交予過的化石,鏡頭從方的手轉移到徐接過化石的手,一個冰冷,一個溫暖,徐纓將化石靠近胸口,方五洲捧向心上方低頭親吻后放入雪地中,鏡頭轉至圖書館,便是他們交握的雙手,右邊窗口灑向徐纓的陽光和左邊被風雪吹動方五洲的頭發,最完美的兩個時空中的他們交疊在了一齊。我期望如果這時音樂不走在終止音上最完美,終止只能使音樂完滿終止,音由不穩定下落回至穩定狀態,反而減少劇情的延續、回味感。
對于中國電影,《攀登者》真的已經做的足夠好了,電影還涉及其他話題可談,比如團體主義精神、犧牲、宗教問題、人與自然,甚至傳承問題,包含的真的太多太多。
攀登者的作文350字篇5
國慶假期前的最終一天,天悅影城,幾經換票改票,誤打誤撞走進了《攀登者》的放映廳。
之后才明白我是何其幸運!能在這樣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先睹為快。
影片來得始料未及,與之邂逅時也開演過半。前序的鋪墊都省了,撞入眼球的,是風暴!攜石裹雪的超大風暴,被風暴強行扯開的鋼釘,以及裹挾在狂風暴雪中看不清的飄忽忽一團人影……人們的千般預案萬般籌備,在無情的自然界面前,竟一擊即破!
影片以近乎殘酷的寫實手法高度還原了1975年珠峰攀登者們的險境與喘息,讓人心頭一震。
鏡頭靜止,轉向皚皚雪原,一座座雪峰林立如柱,浩瀚的雪白不見一粒塵埃,美得令人震撼又窒息。人在其中,真是滄海之一粟!迷途,坍塌,隊員搜救,恐怕僅有當事人才能品味其中的喜悲!
上世紀__年代是和平的,戰火的硝煙已退,國家間轉入微妙的較量,為國爭光使命之艱巨,等同于捍衛疆土。__年代也是相對落后的,科技尚不發達,通訊尚不便捷,戰勝殘酷自然所主要依靠的,還是攀登者們的血肉之軀!
中流砥柱方五洲,年輕隊長李國梁,氣象工作者徐纓……他們是珠峰的攀登者,更是背負著國家使命的人。他們既是偉大的人也是普通人。珠峰的風雪,見證了他們青春的奮斗,也見證了他們再平凡可是的喜怒哀樂,離合悲歡。他們個性分明,卻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隨時準備為國家的榮譽赴死。不畏現實,在殘酷的自然中堅持著不屈的斗爭……
李國梁死了。年輕的隊長在生命最終一刻,把攝像機交給戰友,自我割斷繩索墜下懸崖,讓其他戰友生還。
徐纓死了。如果她明哲保身聽從上級指示,如果她沒有自作主張登上雪峰……她是為自我的決定而死的??墒?,沒有這個決定就沒有方五洲登頂的成功!只記得她嘴角沾滿血污,臉上的笑卻還燦若春花……這一刻,她完成了生命中最偉大的任務。
和平時代的人如何去談民族精神去談愛國信仰當個人生命與國家榮譽同時擺在眼前,如何抉擇……看得見的對手易打敗,內心的敵人難降伏。為國家榮譽赴死,是一句平時誰都喊得出的口號,而緊要關頭能選擇舍棄自我為國捐軀的……唯英雄爾。
攀登者,他們的功績不亞于血灑疆場的勇士。
影片尾聲,字幕打出一段史料:197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世界供給了一個數據,珠穆朗瑪峰高度為8848.13米。這個數據不就是當年我在地理課本學過的那個數據嗎!……無憂無慮的少年,輕描淡寫的數字,如何明白它的分量之重如今才懂得它所仰賴的,是多少攀登者冰冷卻無悔的尸骨……
新中國成立今已__周年,電影事業也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與等待,如今中國最終交出了震撼人心的冒險類大片。它不是科幻的童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詩。
而歷史,遠比電影更加殘酷……
祖國__歲生日,是一座里程碑,未來仍任重而道遠。
攀登者的精神,將永遠縱貫在祖國源遠不息的血脈中,無止無疆。
攀登者的作文350字篇6
每年,蓑雪鶴會進行一次挑戰天地間的遷徙,他們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飛越這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一旦遇到風暴,他們會成干上萬的死去,但他們從沒放棄過?!}記
疫情在眼前,無數愛國人士涌現出來,而我也在《攀登者》這部電影中,找到了千千萬萬愛國者的縮影。
那時的中國,剛解放不久,正與尼泊爾商討珠穆朗瑪峰歸屬問題,一個并不起眼的小國口口聲聲地說:“貴國連珠峰都未曾登過,又何嘗能說珠峰歸屬中國呢?”故事也便從此刻開始了。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它會吞噬試圖挑戰它的一切人。經歷一次雪崩、風暴后,中國登山隊成功登頂了!這明明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可因為丟掉了攝影機,沒有留下視頻資料,而被全世界否認。
憑什么!憑什么!我的內心發出靈魂的審問。明明是中國人的真實行動,卻被個自稱專家的人否認。難道你沒有看見,就能說別人沒有經歷過嘛?
我的內心如針扎一般難受。十年,整整十年!中國在全世界面前,背負著一個造假的名聲;中國在全世界面前,抬不起頭來。試問誰忍心看見這一幕?
我的淚水打濕了鍵盤。本打算關掉屏幕,但我決定抬起頭接著觀看。即使淚流滿面,我仍相信:中國登山隊,會拿回屬于他們的榮耀;中國人會向世界證明,珠峰會屬于中國!
好在,中國開展了第二次登峰計劃。這一次,中國勢必要向全世界證明:中國人不造假。
這一路上,各種災難撲面而來,有多少次,生與死竟相隔得如此近。稍走錯一步,便是深不見底的懸崖。最終,登山隊九人成功登上了山頂,當閃閃發光的五星紅旗屹立在珠峰頂,是多么振奮人心的消息啊!激動的淚水奪出眼眶,我也由衷的激動:中國向全世界證明了這一切,中國人,能行!我的熱血沸騰,相信看過此片的人,都有與我相同的感受。
其實,影片還提醒我們:愛國精神不應丟,應存于我們中國人的內心。登上頂峰,從來不是什么難事,只看你有沒有這顆無畏無懼、甘于犧牲的熱血之心。主人公身上那敢于拼搏、無畏無懼的精神,難道不就是現今中國人所需要的嗎?疫情關頭,無數愛國主人士,無畏險阻,沖到了疫情第一線,我們更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將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同時,我感恩祖國,感恩英勇奉獻的各個崗位工作人員,是他們換來了我們的安康和諧,是他們換來了我們的幸福家園。
敢于拼搏的斗爭精神,是中國人精神的突顯。驚心動魄的場面,將深深銘刻于心中。那無數的奉獻者,更是我們真正學習的榜樣。
愿天地間,所有困難,都能被我們克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新冠抗疫之路,我們會成功登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