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高中語文
教學重點:賞析范文,積累事例和優美語句。
教學難點:學生理解材料,學會選題立意方法。
疑難預設:選題立意方法。
模式與方法: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學流程: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個神情憂郁的男子坐在咖啡廳角落里的一張桌子旁,一個人悶悶地喝著咖啡。在他不遠處坐著一位老人,老人一直在關注著這個人。
終于,老人走上前去,對這個人說:“你一定遇上什么難題,如果你愿意告訴我,我希望我可以幫助你?!?/p>
這個人看老人一眼,冷冷地說:“你幫不了我,我的問題太多了?!?/p>
老人掏出名片,遞給他,接著說道:“如果你愿意的話,我想帶你去一個地方?!?/p>
這個人沒有拒絕,隨老人坐車來到了郊外。下車后,老人指著一排排的墓碑說:“你看見了嗎,只有躺在這里的人,才是沒有問題的?!?/p>
這個人緊皺著的眉頭松開了。
讀了上面的故事,引起了你怎么一些感想,請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要求:自立文意,自選文體,自擬文題,全文不少于800字。
教師帶領學生分析立意:
①沒有問題的人生是沒有的.你有追求,要奮斗,想在自己短暫而漫長的一生中有所建樹,獲得輝煌,問題就會接踵而至.
②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的遇到問題、困難、挫折、打擊、磨難,甚至災難的并且一定要戰勝它們的過程。
③“問題”是上帝饋贈給我們的一筆厚禮,我們珍視它,用好它,就一定會迎接屬于我們自己的輝煌。
④從老人把一個幾乎被所謂的“問題”壓垮了的青年,通過故事中巧妙的方法,“使他緊皺著的眉頭松開了”的角度,我們還可以把觀點確立在:總有一種方法是最好的。
開頭
1 運用類比切題的方法開頭的示例:
小草要茁壯成長,那堅硬的地皮,便是她必須要面對也必須要戰勝的“問題”;小溪要流向遠方,一路上的溝溝坎坎、懸崖峭壁,便是它必須接受也必須戰勝的“問題”……人,“志當存高遠”,心事“當拿云”,請記?。乎r花永遠不是用來鋪路的,而是用來肯定你的勇氣,你的付出,點綴輝煌的。
2 “親愛的(或朋友)”式的開頭示例:
親愛的,請別那樣憂郁,別那樣眉頭緊鎖,別那樣心事重重……我知道,你正走在“充滿荊棘”的人生之路上,迎著“問題”,迎著數不清的困難,迎著甚至足以摧垮一個人的信心意志的磨難,但請聽我說,趕快樂觀起來吧,因為你也正在走向噴薄的太陽。
題目
一、人生漫漫 問題多多(對偶式)
二、陽光總在風雨后(引用歌名式)
作文范文高中語文篇2
致敬功勛!續寫更加絢燦的光榮與夢想
致敬功勛,是致敬為民之心?!疤行掠薰崩畋?,為了讓山區綠起來、讓老鄉富起來,把一生獻給太行山區,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識,造就千百群眾的福祉;王有德帶領職工大力推進防沙治沙,營造防風固沙林60萬畝,控制流沙近百萬畝,用辛勤汗水譜寫了一曲讓沙漠披綠生金的時代壯歌,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愛民、憂民、為民、惠民之心,讓人生奮斗有了更高的思想起點、不竭的精神動力。
致敬功勛,是致敬愛國之心。黃旭華為研制核潛艇,離家30年,歸來時母親已經93歲;王繼才守島衛國32年,浪的執著,礁的頑強,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島再小也是國土。黃旭華30年隱姓埋名,與王繼才32年孤獨堅守何其相似?我們的事業很偉大,但多數崗位很平凡。不論是造核潛艇,還是守衛小島,只有更多的人愿意堅守平凡,愿意在平凡中追求非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才能闖過復興路上的風風雨雨。
共和國的錦繡河山,需要無數兒女無怨無悔守以堅韌、付以辛勞、獻以智慧。沒有農民的“面朝黃土背朝天”,哪來“稻菽千重浪”?沒有工人的“每天每日工作忙”,哪來“世界變了樣”?沒有人民子弟兵的“替你負重前行”,哪來的“歲月靜好”?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的脊背,共同撐起了偉大的人民共和國。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各行各業中,楷模不斷、英雄輩出,這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新時代仍需無數“蓋以身許國,但求福利民”的中華赤子,賡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愛國奉獻的紅色基因,書寫俯仰無愧的報國華章。
誰把國家民族扛在肩上,人民就會把誰裝進心里,共和國就會把誰記在功勞簿上。生逢偉大時代,初心不改、奮斗不息,我們向功勛致敬,共同續寫更加絢爛的光榮與夢想。
作文范文高中語文篇3
經過了緊張的期末考試,終于迎來了小年,快過年了,所以每家都開始了大掃除,我家也不例外,媽媽拿起抹布一個屋子一個屋子地擦起來,忙了整整一天都沒有休息,直到晚上,終于把家收拾好了??墒堑诙?,又要去辦年貨,媽媽帶著我來到了超市,買了一些做飯用的東西和一些食品。過年除了干這些事,媽媽還要給我買新衣,留著春節時穿,媽媽又打開電腦坐在電腦前,讓我從網上挑自己喜歡的新衣服。哎,過個年大人們真累!
又過了幾天快過年了爸爸終于從外地回來了,我興奮不已,好久沒見到爸爸了,還有爸爸一回來,可以多照顧我,照顧這個家,媽媽也輕松了許多,不會太累了。過年的那天上午,我和爸爸貼春聯,媽媽說現在發現總是有很多人貼春聯時上聯和下聯分不清,我們又從網上查看一下,貼春聯的學問,很快我們就用正確的方法貼好了春聯。中午,我們吃完午飯,就早早地去奶奶家幫忙準備年夜飯,因為我還小,大人只讓我們玩,不舍得讓我們干,我和哥哥、妹妹,就盡情地玩。年夜飯做好了,爺爺拿出了好長一串鞭炮,哥哥拿著爺爺的煙把炮點燃后,像兔子一樣快地樣地跑開了,然后捂上耳朵。
年夜飯開始了,我們一大家子團聚在一起,整個屋子充滿了歡聲笑語。然而我們興的是放炮,吃完飯,我們又去放炮,因為有壓歲錢,我們買了不少炮,放了花炮放擦炮,玩得很盡興。大人們忙完了,我們又各自回家,看春晚。
到了大年初一,媽媽就會帶著我給鄰居們拜年,然后又去給爺爺奶奶拜年,他們都夸我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初二時,我們一家三口又去給姥姥拜年,從初三到初七,又是我們和親朋好友相聚的日子,到了初七,大人們就開始上班了,我們小孩子又開始在家看書,寫寫作業,和同學出去玩玩。
正月十五,我們全家就聚在一起吃元宵,到公園看燈展,一般都是生肖的,有:鼠、年、虎、兔、龍、蛇……非常漂亮??赐隉粽?,又回家看元宵晚會。
正月十六,我們就開學了。春節風風火火地來,又悄悄地離去了。
作文范文高中語文篇4
如果沒有差異,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生活會過得平淡無味;如果沒有差異,我們的內心世界將會感到孤寂,如果沒有差異,世界將停在原地,不會向前發展。高考滿分
花兒并不是只有一種顏色,赤橙黃綠青藍紫,才顯得繽紛,動物并不是只有一種,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才顯得歡騰;我們的衣服并不是只有一種樣式,人類也并不是只有黃種人。
在這個世界中不會存在相同的人,相同的事,相同的物,相同的景象。對于科學家來說,他為科技的強大功能而欣喜;對于天文學家來說,他更關注手機對人文情懷的改變。他們沒有是與非,只有視角的不同。
在這個世界,萬物相同是相對的,差異是絕對的。
我們每天所看到的太陽也并非是我們昨天看到的那一輪,它總會有變化,它總會存在著差異。今天跟昨天相比,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發生著改變,今天與昨天的自己存在著差異。差異是世界上最普遍的一種存在,如果沒有差異,世間將會是一片死寂,如果沒有差異,我們的生活將枯燥無味;如果沒有差異,我們將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唯有存在差異,我們的生活才顯得豐富多彩。
我們每一個人的思維、想法、態度、做法都有差異,就因為這些差異,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才會不斷前進發展,才能導致新事物、新科技的產生,才能讓社會越來越完美。世界越來越完美,生活才會越來越幸福。
在前不久,網上傳轉著這樣一句話:“元芳,你怎么看?”也就是說,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想法、做法,有這樣一句人人皆知的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就好像南方人非常期待下雪,因為南方很少下雪,而北方人卻不想下雪,因為下雪會對農作物造成滅頂之災。在春旱的時候,農民盼星星盼月亮,盼著老天下一點雨,因為農作物需要雨露滋潤;而對于春游的人們來說,卻希望天天春風和煦,陽光燦爛,因為這樣的天氣更是游玩的好時機。
不難想象,如果千人一面,人類生活將是多么沒有意思,如果萬物同形,大千世界將是多么黯淡無色。我們認識并理解差異,我們更要尊重差異。尊重差異就是尊重個性。尊重個性,就是熱愛社會,就是熱愛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
作文范文高中語文篇5
一直以來,我校的作文教學面臨非常窘迫的現狀,一是教師不知道如何去上作文課,二是學生提到作文難,作文整體質量差,精品少。一是因,二是果。下面所說是我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是否對你有所幫助?
一、 作文教學的目的是什么?
我認為作文教學一是提高學生應考的分數,這也是我經常所談的學生作文只要能打動作文批改者,就能得高分;二才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個人認為作文教學的這兩個目標一個是短期目標,一個是長期目標。當然,這兩個目標是不可分的,學生應考作文得分較高,可以說明這個學生寫作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反之,如果說學生的作文能力較好,那么就不擔心學生考試中的作文不能得高分。
二、 作文教學目的的實現
1、 教師應該給作文分好類。
我是這樣為學生分類的:從形式上分,可以分為寫人、寫事、寫景、寫物、想象作文、應用文、讀后感。從表達主題上可以分為很多種,但從打動作文批改者這個角度來說,我分為了兩個大類,愛和環保。表現“愛”的作文:愛“地”,如愛家鄉,愛學校等;愛“人”,如愛教師,表現師生情的,愛家人,表現親情的,愛朋友,表現純真友情的;愛國,展現新時期少年新風采的;寫國家重大事件的,如奧運、5.12汶川等。環保作文多是以想象作文的方式來展現。
作文的分類,教師可以去更深一層次地思考,我所分不一定是全面的、正確的。這兩種分類方法,我建議教師在教學中明確給學生提出第一種,閱讀教學中多提及第二種,因為第二種分類與我們平時的語文閱讀教學能更好的結合。
2、作文教學貴在平時閱讀教學。
作為中高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都有一個落腳點,那就是寫?!皩憽睉撠灤┯谡麄€語文教學之中。一般的來說,每次新課結束后,根據課文特點都應該讓學生有目的地寫,寫一個片段,寫一句話等。當然,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有方法方面的指導。
我這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這樣一些寫作方法:通過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表達出自己的愛與恨;通過自己的五官感受,恰當運用修辭方法和想象寫出景物的特點,寫出自己所感或者自己體會到的哲理;寫景作文中多用比喻、排比、擬人的手法,賦予對象生機。想象作文多與愛與環保的主題相結合,如假如我有一根金手指,我為病殘的人送上健康,這是小愛;為戰爭中的孩子送去關愛,呼吁和平,這是大愛;我為沙漠送去雨露這是環保。這里好像扯遠了,呵呵,話歸正傳。上面的幾個寫作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應該一個一個去落實,如課文中有外貌描寫的,無論課文是一篇什么樣題材的課文,作為教師,都要引導學生去品味作者外貌描寫的手法,并有針對性地練筆。
只有上好了閱讀教學中的“重點詞、句、段”,才能有我所說的針對性練筆,才能說到作文的立意、主題、選材、結構、表現手法等方面。
3、重視學生的積累。
詞語、句子是構成作文的重要要素,我在上課中發現學生經常詞不達意,句子不優美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現狀,我煞費苦心。<蓮山~課件 >我的做法是成立班級圖書角,讓學生多讀書,并且自主積累優美詞句,這也可以讓學生記住一些“故事”,對學生作文大有好處。二是教師根據作文有針對性地、分類地讓學生積累。記得上六年級的時候,我常常在晨會時在黑板上寫上許多優美詞語、句子,與學生互相品析后,讓學生抄寫在積累本上,并且要求學生能寫入或者改入自己的作文中。在品析時,很多的時候,我會系統地融入修辭、句式、關聯詞、病句等方面的基礎知識。
4、上好作文課
我的作文課是師生批改作文和賞析作文的一個過程。
根據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我“發明”了“八讀法”修改作文。作文是學生改(自己改→同桌改→組長改),此前要教給學生一些基本修改號的用法。在學生改后,我粗略翻一下。所說與學校教導處規定相違背。學生能改作文還不能寫作文嗎?有效就做,規定不一定適用。
先說一說我的“八讀法”。
一讀改字:學生集中糾正作文中的錯別字;
二讀改詞:換去不恰當的詞。
三讀改句:修改病句(用錯的標點也在此列),給句子換個說法,主要是修辭方面的。
四讀改段:詳略得當,簡單地說是主要的多寫,次要的少寫或不寫。
五讀品優美詞句。
六讀品修辭。
七讀品寫法。
八讀品主題。
一到四讀以改為主,五到八讀以品為主。一般的來說,成績差一點的可以做到三讀,后面的幾讀主要是在交流中進行。作文改后,學生與教師一定要交流,師生間相互賞析,發表看法?!鞍俗x法”讓學生明確了每一步做什么,在交流中,有所說,不僅僅是一個好差的評價,還能說出好差的原因?!鞍俗x法”還是一種賞析范文的方法。這種做法,涉及到一個分組的問題,我建議以四人小組為宜,成績好中差搭配。
以上是我個人在面對學生作文時的一些做法,記得我帶的一個班級,在這種方法下,一期下來,學生作文水平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不是自吹的,考試下來,全班70來人,作文最低分19分,與最初剛接這個班的作文水平相比,我倍感欣慰。學生應考都不怕了,作文能力不就提高了?當然,這里面,還有學生作文技巧的問題。不妥的地方望留言批正。
作文范文高中語文篇6
古往今來,人們銘記的往往是領頭人。當中國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如果沒有領導人站出來,帶領人民群眾走向解放,中國將會走向何方?如果阿里巴巴沒有馬云這個風向標,哪還會有淘寶網?如果人人都不想承擔那么多,有配角綜合癥,那一個人會進步嗎?一個企業,一個國家會得到發展嗎?
國難當頭,即使曾經受過不公,也依然愿意擔起責任,為國家化解危機。燭之武在當時只是一個無名小卒,為國家解困哪里在他的職責范圍之內?可他一個高齡老人最終臨危受命,于城墻一隅夜縋而出,獨自前往包圍他們的秦國大營,為秦君分析利弊。秦君的一笑,秦軍的撤兵見證了燭之武的智慧與擔當。燭之武單憑三寸不爛之舌孤身前往險境,他沒有因為情勢危急而退步,沒有因為責任重大而退縮,臨危受命,勇于擔當,最終被歷史銘記。
你海棠般嬌羞的容顏,你菊花般孤高的傲世風骨,你柳絮般飄飛的沉思,你桃花般紅消香斷的淚痕,都在這廣漠中消隱。你的精神,癡迷著漢賦唐詩的韻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沉淀著歲月無情的憂傷,怎能不形銷骨立;你的清高,拒絕著蠅營狗茍的生活,怎能不心力交瘁。為了大漢,為了民族,她甘愿舍小家,為大家??伤粋€女子,試問她的職責是什么?做女工?照顧丈夫?但王昭君承擔起的卻是大漢的萬世和平。一個女子尚且可以如此,你又有什么理由,因為擔子重而向后退縮,成為“配角綜合征”的一員呢?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力主虎門銷煙,卻一紙被貶出玉門關的林則徐。心中的苦又有誰知道了,但在伊犁的土地上,雖不及京都繁華,依然有他的施展之地,即使在荒涼的戈壁灘上,他自出費用修建林公渠,恢復民生,守衛邊疆,懲惡揚善,讓百姓安居樂業。林則徐用行動詮釋著擔當的含義。
一國,由千千萬萬人組成;一個企業,由各個部門的人組成。若每一個人都只是想做個配角,讓自己的責任少一點,那國家還會發展下去嗎?不會。為了國家的崛起,為了明天的燦爛,鐵肩擔道義,勇于擔當。
作文范文高中語文篇7
作文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半壁河山”。順應教學改革的步伐,高中作文教學對素質教育特別是創新教育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信心,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為此,有必要對之進行一番考察,從而匡正除謬,使我們的作文教學走上正軌,并取得最大效果。
一、當前高中作文教學的現狀
1.作文觀念:抒寫情感,見證生命。許多人認為,作文是生命存在的一種形式,“是生命體驗。生活感悟的一種外化”,有“‘生命傾訴’的特點,是學生生命活動的一種需要”。①中學生作文應“以對生存意義的揭示去喚醒人類的靈魂,去洞見遮蔽的生活底蘊”。②因此,作文就是要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寫出自己的性情,吐露自己真實的心聲,或者如一篇談“新概念作文”的文章題目所言“寫那想的,想那新的”③。
2.教學目的:讓學生寫出好文章。平時的作文教學,就是讓學生每次都寫出一篇優秀作文,可以對全班朗讀,也可以拿出去發表。每一次作文,教師又都希望學生能夠創新,能夠寫出一般人不能寫或沒有寫出的內容。
3.作文備課:既無計劃也無教案。多數教師只在寫教學計劃時點明安排幾次作文,而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又不寫作文教案。不僅沒有教案,而且每一次作文在整個作文教學中的作用是什么,都不甚清楚,也不予考慮。
4.進行方式:就是“寫”。作文課幾乎都是教師布置題目學生去寫。不放心的教師會對作文題作一些簡單的解釋或提示,說明一些要求。作文一般在課堂上進行,安排在課外的多因課文教學時間緊而不得已而為之。5.作文題目:話題作文一統天下。隨著高考采用話題作文的形式,作文教學無論平時還是考試便一股腦地采用活題作文題目,仿佛不如此就不能趕上時髦跟上高考。話題作文從高中延伸到了初中,甚至連小學也在實行話題作文教學了。
6.作文批改:選優說劣。優秀作文一般會在全班朗讀,教師簡單總結其優點所在。對于較差的作文,多是總體評價其不足,具體到一篇較差的作文,則是多鼓勵少批評。本來每次作文都有各自的訓練目的和要求,但如果學生未按目的要求作文,而是別出心裁地寫了一篇可讀的文章,教師也會認為這是本次作文中的優秀篇章。這就等于寫什么都可以,寫歪了,還會被認為是創新呢。
7.教學效果:效果堪憂,能力不高。有教師指出:“中學生對作文所持的消極態度和低下的寫作能力,讓我們不得不承認,中學作文的結果是令人遺憾的?!雹軓堉竟壬苍f:“現在,學生最習慣于寫抒情散文,別的不會?!痹诮虒W實際中,學生往往是這一次作文寫得好,得到老師表揚,但多數時候則寫不好
平時作文常受表揚的學生高考作文未必能拿一個好分數。事實上學生對于自己的作文水平達到何種程度也說不清楚。
對上述七個方面作一下總結,不難發現這樣兩個問題:(1)高中作文教學基本上是在引導“創作”,引導文學寫作。隨著新世紀語文教學人文教育文學教育比重的加強,作文的文學化傾向更為顯著。(2)整個中學作文教學的過程及形式極其簡單:它的備課就是出出題目,上課就是讓學生寫作,批改就是選優評劣。
二、作文教學的文學化問題
高中作文教學的文學化是怎樣形成的?它與哪些因素有
1.它與社會對寫作的認識和評價方式有關。在一般社會人士看來,作家詩人才是寫作的高手,只有寫詩寫散文寫小說才是寫作,作家詩人那樣的“創作”能力才是寫作能力。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寫專業論文那是專業人士理所當然的事,那只是證明你的專業水平高,并非是寫作能力高。
2.它與教師把作文的內容定位于抒寫心靈有關。在許多教師看來,“寫作,原本是寫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渲泄,是生命的一種表現形式”。一些名家要求作文時要“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寫作中擁有絕對的選擇權力,寫自己想寫的內容,選用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以我手寫我心”。這樣的“自我”中心論,必然使作文教學重體驗、感悟、表現等。這樣一來,“寫那想的,想那新的”的“新概念”類的創新便彌漫了中學作文教學,獨特、怪異、體現個性的作文便成了最受青睞的。而這些正是文學創作的特質。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不自覺地鉆進了文學的圈內。
3.它與教師把作文的目的定位于促進人的發展有關。許多教師認為,作文是為了健全學生人格,提升學生思想,培養學生人文情懷,純化學生生活,一言以蔽之是為了促進人的發展。于是無論是“作文——生活”論者,還是“作文——做人”論者等等,都把作文當做塑造人的手段,作文于是從一種素質一種能力變成了一種手段——文學的塑造人的手段。在這樣一種思想觀念驅導下,作文不是為了去敘寫學生人格思想,而是為了去提升學生人格思想;不是為了去再現學生人文情懷,而是為了去培養學生人文情懷;不是為了去表述學生生活,而是為了去開拓學生生活。
4.它還與高考導向及教師對文學的偏愛偏重有關。高考的話題作文倡導學生發揮個性,表現自己所體驗的生活,即使是寫議論文,也要求寫得具有文學味,要能“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這實質上就是在倡導文學創作。由于高考的影響,廣大學生無不努力使自己的文章文采化文學化。而廣大教師無不“竭忠盡智”,作文教學幾乎都是圍繞文學寫作來進行,辦“文學社”,“寫作興趣小組”,等等。
誠然,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文學寫作引導,讓學生進行文學寫作,這是完全必要的。但問題是,文學寫作教學并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全部,甚至還應該強調的是,文學寫作教學并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主體。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分析:
1.從文章寫作的動機來看,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寫作的沖動與靈感,二是寫作的某種實際需要。前者即是文學創作,而后者卻并非文學創作,而是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實用型寫作。
2.從社會實際需要來看,“社會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養的公民,他們有良好的教養和審美能力當然好,但社會不需要那么多的詩人、作家”。大多數學生將來在工作、學習、生活中,可能極少進行文學寫作,寫的最多的可能還是發言稿、實驗報告、法律文書、調查報告、學術論文等等一類文章。
3.從作文教學的目的來看,其目的不是培養作家、詩人,作文教學也沒有必要主動地承擔這一任務,任何文學才子都不可能依靠中學作文教學來產生。極少數寫詩歌、散文、小說的學生,大概也不是中學作文教學的結果。當了作家、詩人的人也并不感謝中學作文教學。
4.從國外中學作文教學的情況來看,像德國、日本、美國等,他們的作文教學大都以社會實用為目的,立足于學生進入社會實際的需要。如日本寫作教材中設“書信和日記”、“生活和意見”?!皩嶒瀳蟾妗薄ⅰ罢{查報告”、“研究報告”等作文題,實用性的特點顯著。
著眼于實用,著眼于學生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教學,才是健全的作文教學。高中作文教學,可以讓一些學生盡顯文學才華,但不能讓一個學生缺失實用寫作能力。
三、作文教學過程的簡單化問題
首先,單一化的“寫”及其每次作文都要求寫出優秀作文的教學形式,使作文教學缺失了訓練過程。這樣的作文教學客觀上一開始就把學生當作具備寫作能力的人,而省去教師科學有序的作文指導,省去學生“創作”出優秀作品之前的較長時間的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這樣,就必然把多寫(也即多創作)等同于訓練或達成能力的手段,把結果等同于過程
而“寫”的時間和“寫”的量又沒有一個科學的規定,什么時間寫僅憑教師的工作緩急或興趣去決定,寫多少就全憑教師的“經驗”或“感覺”去決定。中學作文教學就這樣變得無比簡單和隨意。
其次,“多讀多寫”的“感悟”“自得”式的傳統方法論,嚴重阻礙了作文教學的科學化進程。直到今天,人們還津津樂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悟得”方法,還沉浸在“功到自然成”的超然境界。作文教學既無學科體系,也無科學的訓練體系,除了一味地“寫”,也就別無他路了,也就顯得無比的茫然和盲目。
再次,由于文學化傾向的影響,一些人強調寫作“最重要的一點是學生有了寫作的沖動再寫”,這使得作文教學研究放棄了對“沒有寫作沖動也要寫”的探索與訓練。我們知道,寫作并非都是因沖動而生,并非都是有感而發。比如領導要求你寫一篇發言稿,或工作總結,或先進人物的事跡材料等等。朱光潛先生曾說:“前人寫舊詩,標題常用‘偶成’和‘賦得’的字樣,‘偶成’者觸興而發,隨時口占;‘賦得’者定題分韻,拈得一字,就用它為韻作詩。”“‘偶成’的作品全憑作者自己高興,迫他寫作的只有情思需要表現的一個內心沖動,不假外力?!x得’的作品大半起于外力催促,或者要滿足一種實用的需要,如宣傳、應酬、求名謀利、練習技巧之類?!庇纱丝煽闯?,“偶成”當是因“沖動”而生,但“賦得”卻不是因“沖動”而生,恰恰是寫不出來也要硬寫的“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狀態。又如唐人的“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顯然也是“硬寫”。中學作文教學在這些方面卻一直棄之不顧,因此也就不可能作出有意義的深入的探索。
可見,中學作文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教學,還缺少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有效的訓練。
四、新的思考
從以上情況看來,當今中學作文教學已經嚴重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已經不能擔當起全面培養學生作文能力特別是適應未來工作、學習、生活需要的作文能力的任務。為此,我們有必要對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思考。
1.必須把中學作文作為一個學科來看待,它是與中學數學、外語等學科相并列的一門基礎學科,甚至是應該從語文學科中獨立出來的一門學科。作為一門學科,它應該有自己的科學有序的內容體系,有自己明確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用以來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為學生將來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寫作基礎。
2.必須明確作文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作為能力,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來達成,這就需要建立起科學、有效的訓練體系,這種訓練體系還應該具有可操作性,能為廣大教師所采用。
3.要有嚴密的教學計劃,必須明確學生在中學各學段及整個中學階段應達到的寫作水平或寫作能力。教師的上課及學生的訓練應體現出漸進性,并且要考慮每一個作文單元在整個作文教學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要考慮每一次訓練是為了達成何種能力。
4.要改革高考只考話題作文的局面,努力探索真正能檢測學生作文能力的考試方式。平時的教學,作文最好單獨設科教學、設科考試,這樣作文就不限于只是一道寫作大題,它還應有其他方面的作文學科考試題,以便全面地檢測學生的作文能力。
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主要是在中學階段打下基礎,特別是理科學生,他們幾乎只在中學學習寫作??梢姡袑W作文教學對于一個人的未來及人生是多么重要!愿廣大語文教師及其寫作教學專家對當今中學作文教學進行新的探索,為作文教學做出嶄新的貢獻。
作文范文高中語文篇8
做你自己的上帝
一日,我與上帝一同出行。
路過一條河時,我看到水里有一個人在掙扎,我指著那個人問:“上帝,為什么你不去救那個人,難道他沒有向你祈禱嗎?”上帝回答:“不,他向我祈禱了兩次,但我也救了他兩次——第一次我讓一根圓木從他身邊漂過,他沒有去抓。第二次我讓一個人劃著竹筏從他身邊經過,他又不肯去抓那個人向他伸出的手。你讓我怎樣去救他,難道非得我親手去把他拉上來?”我啞口無言。
我們繼續前行,又路過一座城市。我指著城里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問:“上帝,你為什么不幫那個人脫離貧困,難道他不是你的信徒?”上帝不答,只是指著一座豪宅里的主人說:“那個人是他的弟弟,他們的父親死的時候,按我的旨意將遺產平分給兄弟二人。他自己好吃懶做,不肯上進,你讓我怎么幫他?我對他不公平嗎?”
我猛然驚醒,我明白了:擺在我們面前的機會很多,只是我們自己從不會去好好把握。
我明白了:生活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我們自己從不會去好好珍惜,只會一味的抱怨。
我明白了:我們就是我們自己靈魂的上帝,我們就是我們自己人生的上帝!
同情害死人
有一天,一只小猴子在森林中,不小心被樹枝戳傷了胸部,於是它捂住傷口搖搖擺擺的回家。一路上遇到其它的猴子就出示傷口,以博取它們的同情,猴子們為了表示關懷,也都撥開它的傷口,仔細的檢視,并且七嘴八舌的建議它如何治療,於是原來的小傷口逐漸變成了大傷口,并且嚴重感染發炎了。就在小猴子奄奄一息時,其它的猴子為了表示友愛,紛紛跑來看它,再三撥開傷口檢視,甚至希望它恢復活力,抱著它活蹦亂跳的,經過這三番兩次的折騰,小猴子承受不了,終于氣絕身亡了,其它的猴子不相信它竟因如此小傷而死,一再的撥弄它,希望能使它起死回生,一直到小猴子的尸體發臭,才黯然的把它埋葬了。
我們不能苛責猴子們彼此間的關懷與友情,但卻無法不痛心其愚昧無知,竟然因為好心而斷送了小猴子寶貴的生命。在為枉死的小猴子嘆息的同時,不禁警覺到,在萬物之靈的人與人之間,不是也常發生類似的問題,許多小小的誤會,造成的委屈與不平,由於親友們的撥弄檢視,造成傷口越來越大,終至不可收拾,永遠無法愈合。
作文范文高中語文篇9
是孔圣的"不舍晝夜",是莊生的"白駒過隙",是曹孟德的"譬如朝露",是陳子昂的"愴然泣下"。
還有那句撥動無數少年心弦,觸落無數老者清淚的"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面對時間的流逝,曠達如一代梟雄,依然會感嘆于"神龜雖壽,猶有盡時";灑脫如千古詩仙,依然會傷懷于"朝如青絲暮成雪"。
在時光的河里,人是悲劇性的,無法將時間定格在你喜愛的某個時段,只能服從于它的指使和安排。衰老不可避免,幸福無法永存,未來不可提前支用。這是人的無奈,是人的宿命。但時間又是一種有規律的意識流動,并且依附于物質的移變。因此時間沒有絕對的穩定性,在不同的事物和感受里,時間的長短、質地、光色、輕重又相對各異。人不能改變時間的結果,但完全可以改變時間的質量,在流逝的悲哀中詩意地行走。
歷代詩人對時間的殘酷都有所領略,在他們的作品里,逝者如斯、人生苦短、白駒過隙的感嘆讓人仰天長嘆。人這一輩子太不容易了,兒童時期懵懂無知,青年時期不懂得珍惜,中年又忙于工作和家庭,退休了,該歇歇了,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樣一想,人就是時間的奴隸,一輩子活來活去,就是湊夠年齡,兩眼一閉,兩腿一蹬,吹燈了事,算是完成了一次匆忙遺憾的旅行吧。經過了,看過了,哭過了,笑過了,最后化為灰燼徹底永訣。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當人們處于某種陶醉狀態時,感覺時間過得很快,這就是時間的相對性,這說明人快樂的速度要低于時間流動的速度;當人們處于孤獨無聊的狀態時,感覺時間無限漫長,這說明心的跋涉速度遠遠高于時間流動的速度。因此快樂可以讓人擁有更多的時間,也就相對延長了人的壽命。因此,世上沒有絕對的永恒,卻有相對的永恒,相對的永恒是人類擺脫自身悲劇命運的唯一出路。正像西西弗的無休止的勞役,如果他在搬運石頭的過程中,能用心感受太陽的美好,感受花草鳥蟲的美麗,那么也算不上一件太苦的差事,也就會改變對時間的認識,擁有相對的永恒。
蘇軾曾說: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那是因為他處在痛苦之中,所以才會感嘆人生的短暫,羨慕自然萬物的無窮無盡。但蘇軾很快悟到了一點,那就是:"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絕,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他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山水,主動延緩心的前進速度,所以他才會用相對的眼光看待時間,也就能超脫塵俗,快然自足。他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蘇軾看到了時間的脆弱之處,感覺到了萬物的沉靜穩重的生命速度,即使人不能像生物一樣對周圍的變化幾乎無動于衷,但也可以通過意識的變化來改變時間的流動,這也是一種相對性。以人的認識,自以為蜉蝣朝生暮死生命短暫,是一種悲哀,殊不知,在蜉蝣看來,也許它的一生就相當于人類的百年。越是有生命的事物越是有時間概念,石頭就不會感覺時光之痛,這就是人類的脆弱,人類應該向自然萬物取經,以達到相對永恒的目的。
在時光的河里,我們并不是悲哀的浪朵,我們跟著時間行走,靠改變自身來改變命運,實現相對的永恒。這樣,我們無論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創造快樂,都會無怨無悔,時間也就無所謂長短,也就可以超越時間的藩籬,自由天地間。
作文范文高中語文篇10
拉繩實驗”的啟示
法國工程師林格曼曾經設計了一個引人深思的拉繩實驗:把被試者分成一人組、二人組、三人組和八人組,要求各組用盡全力拉繩,同時用靈敏度很高的測力器分別測量其拉力。結果,’二人組的拉力只是單獨拉繩時二人拉力總和的95%;三人組的拉力只是單獨拉繩時三人拉力總和的85%;而八人組的拉力則降到單獨拉繩時八人拉力總和的49%。這個結果對于如何挖掘人的潛力,搞好人力資源管理,很有研究價值。
“拉繩實驗”中出現“1十1<2”的情況,明擺著是有人沒有竭盡全力。這說明人有與生俱來的惰性,單槍匹馬地獨立操作,就竭盡全力;到了一個集體,則把責任悄然分解到其他人身上。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這是集體工作時存在的一個普遍特征,并概括為“社會浪費”。
人的潛力極限需要刺激,而最長效、最管用的刺激手段,莫過于建立人盡其才、人盡其力的激勵機制。責任越具體,人的潛力發揮得越充分,?;^的人越少,用真勁的人發展的空間越大。這樣,既能在人力資源管理上挖潛節能,又可讓“南郭先生”無法濫竽充數混日子,最大限度地減少“社會浪費”。
名人事例素材
1、放棄
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踐實現霸業后果斷放棄榮華富貴,下海經商,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他的親密戰友文種,舍不得放棄,最終導致殺身之禍。
2、威靈頓不懼失敗
威靈頓元帥失敗而不氣餒,他躲在雨中的看到,蜘蛛快結成的網不斷被風雨吹壞,仍然繼續在結網,于是重整旗鼓在滑鐵盧戰役一舉打垮拿破侖。
3、李時珍與《本草綱目》
明代李時珍,發現以前藥物書中有很多錯誤,立志要編寫一部藥物書籍。歷經艱辛,走千山萬水,用了三十多年,終于寫成了劃時代的醫藥巨著――《本草綱目》。
4、徐霞客著書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年輕時便立下“探奇于名山大川”的宏愿。后來多次遇險,幾乎喪命,但他始終沒有畏懼,最終給人留下了具有重大學術價值的《徐霞客游記》。
5、曾參:身教重于言教
曾參的妻子趕集為讓兒子不要跟去,口頭許諾兒子回來后,給兒子豬肉吃,曾參知道后,毅然殺豬給兒子,身教重于言教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