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

| 新華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2

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于西長安街延長線白云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后,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于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于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next88)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征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樸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筑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铎`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筑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3

今天,是大年初一,爸爸媽媽帶我參觀博物館。

來到了博物館,迎面就是一幅巨大的圖,我仔細看了看,原來是一幅描述鄉村風景的圖,只見上面一個漁夫站在船頭,拉著漁網,仿佛很高興今天能有這么多的魚打撈上來。又見一個婦人坐在自家家門口手里拿著針,正做著針線活,臉上還不時有著笑意,仿佛想到了兒女。我來到了指示牌前,看了看,于是準備往下一樓去參觀(這只是二樓)。

來到了一樓,只見玻璃陳列窗里擺著一件件動物標本:只見那只狼,張著它鋒利的爪子,眼神非常的兇狠,仿佛正要去撲食獵物一般;那只金錢豹,正在跳躍、奔跑著,身上的毛都往后傾斜,仿佛一個活物,正在奔跑。最有趣的就是“饅頭蟹”了,身體圓溜溜的,身前的兩只大鉗子并不鋒利,跟身體結合起來,就像一個饅頭,怪不得稱它為“饅頭蟹”呢!

走著走著,玻璃窗里又出現了清代、明代的瓷器,一個個瓷器非常的精美,這讓我對古人的工藝不由得欽佩起來。

突然前面出現了瑞安古城的模型,我趕緊沖過去觀賞一番,只見古城瑞安規模宏大,并且,還有城墻,東西南北都有城關把守著而且,百姓的房子都很多。我又知道了,我們瑞安人其實就是一切的越國人,

因為越王勾踐的子孫們又帶著人們來到了一個新的地方,所以才有了現在的瑞安……

今天參觀博物館讓我受益匪淺,幸好我聽了爸爸媽媽的話,出來溜達溜達,不然也就不會見識到這么多事物了。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4

四月一日星期四是我們戶外教學的日子。早上七點半就有許多人到學校期待著校外教學,老師說:”八點二十五分出發。”眼看,時間就要到了,去戶外教 學之前,老師給我們看了有關于陶瓷博物館的介紹影片,讓我更進一步了解陶瓷博物館。每次要去戶外教學時,老師一定會叫我們帶水壺、輕便雨衣、小塑膠袋和少許的零食、錢,為了將一路上的風景和老街的建筑特色寫下來,所以老師教我們帶著紙和筆。

到了之后,我看到了許多人潮,所以我更加的興奮。我跟著同學去蓋了一個紀念章讓學習單的內容更豐富,我還看到好多美麗、簡單又漂亮的大師級陶藝作品,我看了好想跟他們學習陶藝,成為厲害的陶藝頂尖高手。影片欣賞完后,我們也去了一個可以玩沙子又可以玩水的地方休息一下,看到同學玩得好開心,不過帶隊的老師不準我們玩沙子,我用看的就感到非常的開心、快樂。

去了陶瓷博物館,我還去了老街,有的人去做手拉壞和馬賽克拼貼,我則是悠閑的逛逛老街,看看那里的建筑特色。我買了兩個有趣的笛子,它的是狗的造型,我本來想買小豬造型的,但是我又被另一只狗造型的吸引。商店的物品有些貴到嚇死人,例如:紫水晶,小小的一個十五元起跳,價錢真是高啊!

我覺得這是最好玩的一次戶外教學,不僅能學到許多有關于陶瓷的知識,還能欣賞到一件件漂亮的陶藝作品,真是漂亮極了!!這次的戶外教學真是好玩!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5

浙江省三門縣最大的博物館叫什么名兒,你們知道嗎?告訴你,它叫“啟明博物館”。

一天,太陽哥哥伸了伸腰,叫大家起床了。我從床上一躍而起,洗漱完畢。就跟著老爸一起向博物館出發了。在車上,我一路高歌,興奮不已。

十幾分鐘的路程,一眨眼就到了博物館。看到墻上有七個大字——“浙江啟明博物館”。這幾個字旁邊有一塊塊黑磚頭砌成的各種圖案,看上去很神秘。來到大門口,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大石碑,上面寫著:“啟東方文化之門,明華夏典藏之理”。在老爸的解說下,我大致明白了其中的涵義。

我們向石碑的右側走過去,一片竹林呈現在眼前。周圍嫩綠的竹子是常見的。而中間的竹子看起來有點怪,遠看它們時,以為被火烤焦了呢。聽老爸說它叫紫竹,是非常稀少的品種。

繞過竹林,我們來到了一樓展廳。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根雕。雕刻了人物和其他物品。最有意思的就是濟公活佛了,看到他我就會想起:“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曲子??矗拿弊由嫌袀€“佛”字。臉上的皺紋忒多:有的像海上的波浪,有的像一條條毛毛蟲,有的像一根根彎彎曲曲的頭發。他的扇子像從樹叢中拔下一根樹根,看上去破破爛爛的。不過這可是一把神扇,他輕輕一扇,就可以把惡人扇到遙遠的地方。那袈裟上也有了好幾個破洞。

那_的雕像就立在一樓正中間。他身材魁梧,一臉的嚴肅。不過你仔細瞧他的眼神,還帶著一絲笑意。一只手抬得高高的,像是和紅軍揮手呢!

告別了“主席”,我們還觀看了二樓、三樓的展廳。哇塞!什么青銅器、漆器、陶瓷、金銀器、玉器等等,看得我是眼花繚亂吶!聽說里面擺放著2000余件珍貴的文物,真不愧是臺州有名的博物館了!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6

余姚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文物古跡舉世聞名。尤其是河姆渡遺址,這是我們祖先創造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的搖籃,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

漫步在博物館廣場,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這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去發掘現場會使你大開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是當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興修水利時發現的,先后兩期共發掘2800平方米,經專家們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學測定,確認河姆渡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歷史,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是屬于我國早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之一。經兩次考古發掘,發現它由四個互相疊壓,又有內在聯系的文化層組成。第一、第二層距今5000至5500年,屬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層距今約六七千年,屬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每個文化層里,都有大量的文物、遺跡。

更使人驚嘆的是,在河姆渡遺址的第三、四文化層中,發現了大片木構建筑遺跡,經古建筑家鑒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干欄式”建筑。這種已經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結構建筑,設計之科學,規模之宏大,不僅是我國所罕見,亦是人類建筑史上最早的杰作。如果說發掘現場使人大開眼界,那么文物展覽廳會使你嘆為觀止。一跨進博物館大門,展現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廳,這里陳列著遺址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有鳥類、爬行類和類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參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魚躍雁飛,一派生機盎然的動物世界。

走過通道,來到第二展廳,這里展示的是“稻作經濟”,形象地反映了稻作農業及漁獵采集活動,令人稱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谷芒刺清晰,顆粒飽滿。同時展出的還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盤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帶炭化飯粒的陶片和以夾炭黑陶為主的缽、釜、盆、罐等容器,不僅充分證明了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而且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東方民族的飲食習慣已基本形成,飲食文化已很豐富了。

轉彎進入第三展廳,讓我們領略了創造了許許多多奇跡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藝,生動逼真的陶塑,優美的刻畫裝飾與絢麗的繪畫,展現了河姆渡先民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眾多藝術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為珍貴,作為遺址標志的“雙鳥朝陽”碟形器最為醒目。徜徉在遺址公園,目睹著河姆渡人各類生活、生產場景,面對著這些河姆渡人創造的原始文明,耳邊仿佛傳來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揚的曲調,在向你傾訴著那段歷史,不由得使人思緒綿綿。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明。身為河姆渡人的子孫,應該知道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們驕傲,也值得我們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為祖國,為家鄉創造出更偉大、更輝煌的奇跡。這樣,我們才不愧為河姆渡人的子孫。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7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湖北省博物館,暢游了古代歷史長廊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站在博物館的門口,發現整個博物館就是一座龐大的仿古建筑,走到里面,看見到處都是人山人海,我們先來到了一個叫“曾侯乙墓”的展廳,我發現這個展廳金碧輝煌,十分豪華。然后還有許多做工精致和豪華、名貴的東西。據說都是這個“曾候”的陪葬品。

接著我們上了三樓后我們到“鄖縣人”展廳觀賞了一番,我發現到處都是“鄖縣人”曾經用過的石器和用現代化設備還原“鄖縣人”的頭額骨。

在三樓,我們還看了古代陶瓷和梁莊王墓告訴你哦,在古代陶瓷這個展廳中,我還看見了很多很多非常好看的“青花瓷的花瓶”哦!

接著我們準備上頂樓,可不爭氣的老爸說他累了在下面等我們,于是我和老媽兩個人就撇下老爸,然后就上樓去了。

我們一上就看建立一個名叫“漢劇文物展”的一個大展廳,看見后我們便毫不猶豫的進去了,一進去我們就看見一個叫“老狼神龕”的東西。接著往前走,我們看見了許多原來關于漢劇的東西,比方說什么漢劇唱片、戲票、手抄劇本、戲服……看的我眼花繚亂,數不勝數十分的多!

走著走著我和媽媽來到了“荊楚百年英杰館”,一進去,我看見了一座建筑照片,仔細一看原來是武昌首義廣場的“都督府”的照片呀!我發現這里展現的是董必武等100余位代表人物,他們有抗戰名將、科技精英、學術大師、藝術大師……

時間過得太快了,正當我陶醉在歷史長流中的時候,媽媽對我說我們要回去了,于是我只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博物館。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8

陽光明媚的星期四下午,我們懷著激動地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乘上大巴,前往工藝美術博物館。

工藝美術博物館坐落在蘇州西北街88號。它東臨拙政園、獅子林,西傍北寺塔,位于蘇州歷史博物館和戲曲、民俗、園林博物館區域中,占地面積約四千五百平方米,是目前華東地區最大的工藝美術博物館。

一眨眼,工藝美術博物館就到了。進入館廳,導游娓娓動聽地介紹:“工藝美術博物館有六館一廳……”隨著導游,我們邊走邊聽,很快就來到了第一館。第一館為珍品精品館,展示歷年館藏部分珍品,如顧文霞大師的雙面繡、王金山大師的緙絲、巨型沉香木雕萬佛焚宮等。第二館為織繡藝術館,展示多幅各類刺繡藝術珍品,如發繡、亂真繡、雙面繡、異色異樣繡等。第三館為綜合雕刻藝術館,如蘇幫玉雕、漆器、紅木小件、湖筆等。第四館為微型景觀館,展示了蘇州水陸盤門和楓橋鐵鈴關的景觀風貌。第五館為紅木家居館,展示蘇州明式家具的代表作。第六館為工藝技藝表演館,展示刺繡、檀香扇的拉花、燙畫、金石印章、木雕和民樂器等工藝的制作過程。第七廳為工藝美術界人士的個展廳。我們津津有味地看著這些精美的工藝美術品,就像是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藝術。蘇州工藝猶如蘇州人一樣,細膩、精致、柔婉,內涵意蘊深刻,文化氣息濃厚。蘇州人用自己一雙靈巧的手,在那些木石金屬、絲綢紙張上面進行著細致精美的藝術構思,創作出一件件生動精細的藝術品,參觀者無不嘖嘖贊嘆。

工藝美術博物館是藝術品的寶庫,知識的海洋。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吮吸了許多養料,依依不舍地離開了工藝美術博物館,踏上歸途。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9

今天,學校組織大家去顧村公園博物館參觀,我開心極了。

下了車,大家進了博物館。一位年青的阿姨走了過來,給大家介紹了各個區域的風俗風范。第一大家來到了寶山館,看見了一個個小球在管子里起伏蕩漾,依據音樂組成音條。接著,阿姨帶大家來到了一張桌子前,同學們觸摸著屏幕敲鑼打鼓,開心極了。然后,大家走到一座古亭前參觀,旁邊還有一個玻璃櫥,里面放著幾塊刺繡布。接著大家來到了中國館壹區,在這兒大家知道了古時候和京劇。到了貳區,大家看了很多中國的傳統美食,還聽了中文、河南話、陜北話等幾種語言。

在叁區,大家仿佛來到了一個魚塘,參觀了音樂亭、陶藝園等。接著大家到了歐美區,觀看了《奇幻之旅》。在旅游中,時不時地有的寶藏向大家撲來,有的同學還伸出手來接呢!最后大家來到了非洲區。剛踏入區內,第一映入眼球的是一些動物模型。再走進來些,有的鼓架在地上,大家拍啊,敲啊,不亦樂乎。

這次的參觀真令我難忘,真期望下次還能來呀!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10

今天我又一次去了傘博物館。

那兒十分漂亮,看到了手繪“西湖全景”西湖綢傘——上面有碧綠荷葉,八角形油紙傘——上面有4種花,又是八角形的,福建南平昌洋口大花傘——十分清爽,典雅,云南滎陽油紙傘——上面有墨蘭的模樣,玳瑁雕花扇——是以玳瑁為原材料……

傘的來源是由荷葉的啟發而創造的,在博物館里有許多油紙傘,油紙傘是漢民族傳統的日用雨傘,使用歷史已有1000多年,以手工削制的竹條做傘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紙做傘面。油紙傘是世界上最早的雨傘,純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油紙傘也十分美觀,油布傘也十分漂亮,是上世紀50,60年代盛行的傘種,通過皮革紙涂上蠟油制成的傘,比較牢固,也比現在的太陽傘之類的傘大。你見過西湖綢傘嗎?西湖綢傘,全稱“西湖竹骨綢傘”,浙江省杭州地區特有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西湖特產之一。創始于20世紀30年代初。造型靈巧、色彩鮮艷,既可遮蔽陽光,又可作為裝飾品,具實用性與藝術性于一體,故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稱。

博物館里也介紹了傘的文化:傘在伴隨著人們生活的同時,人們也將自己的情感和觀念,以及建立在這種觀念基礎上的象征含義賦予傘。傘在歷史積淀中所形成的文化內涵廣泛、深刻而復雜。它的制度、它的形態,它的顏色,甚至它的漢字字形,都激起了人們無限的聯想。它既是將人群區分開來的儀仗制度的一部分,又是將具有共同心愿的人聯系在一起的媒介,它既為人們帶來喜慶與吉祥,但又成為民俗心態中的一種難言的禁忌。正是在這種多樣化的情緒中,形成了各地豐富多樣的傘文化。那兒還讓我們嘗試做了傘,雨傘是十分難做的。

這次去傘博物館,讓我知道了許多知識。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11

在上個月的時候,經過老師的組織我們班學生來到了白銀市博物館進行參觀。白銀市的博物館一共有民俗展廳,古生物化石展廳,三樓的史前文化展廳。首先我們進入博物館,第一樓的就是民俗展廳。在這個展廳里面陳列著白銀市自古以來的一些文化里面有技藝類的,農工類的,紡織類的,生活類的民俗用品1000多件。每件民俗用品都經過了歲月長河的沉淀,在這些民俗用品斑駁的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一段又一段的歷史。

這些文物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向外界展示著我們白銀特色的民俗文化,班里有的同學是剛來到市里面的,對我們這里的文化還不甚了解。經過老師的講解之后,對這里的文化已經有很大的認可。甚至還有的同學跟大家講述著里面某些東西自己家里面有過,而且還知道是用來做什么的。第二樓就是化石展廳,這里面陳列著的就是從白銀市里面挖掘的古生物化石還有白銀市獨特的地質結構。這對那些想要學習地理知識的同學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能夠讓我們近距離地認識到地質結構,也可以了解古生物的演化進程。通過對這一個展廳的參觀,我們都了解了生命起源還有環境對物種滅絕的作用,讓我們增加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最后一個展廳就是史前文化展廳,在這個展廳里面有數量非常豐富,種類齊全的馬家窖文化。這里也是白銀市獨特的一種文化,揭示了遠古先民對太陽的崇拜和對土地的崇拜。每一件挖掘的文物都仿佛在跟我們訴說一個又一個的史前故事。通過這次的參觀和學習,我們對國家的歷史還有白銀市的民族文化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半命題作文參觀博物館篇12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首批AAAA級旅游景點,館內,從遠古社會到清代各種文物一應俱全,充分地反映了中國五千年文明歷史。

因為為了增強人們的愛國精神,博物館開展了免費參觀活動,領票窗口前排起了兩條長隊,每隊至少有300米長,我們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才拿到票。爸爸說:“要不是今天天氣熱,排隊的人還要多一倍?!笨磥砣藗儏⒂^博物館的熱情的確很高。

進了館,在進門處不遠是石器時代的一些石器和骨器,做工用現代人的眼光看雖然有些粗糙,但看的出來非常實用。再往前,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禮器、武器。各朝代的金銀珠寶首飾,彎弓利劍長矛,還有直徑一米多的大鼎……一直到清代的青花瓷器。物品奇多,內容豐富。

今天我參觀了一趟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就仿佛從猿人時代出發一直走,走過歷史,到了現在,知道了各朝代的禮儀,懂得了一些千奇百怪的物品的用處……

當時的人們,用自己智慧造就出了一個個創舉,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我們、新時代的我們,是不是應該為世界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呢?所以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為給世界作出貢獻打好厚實的基礎,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70302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