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鄉愁為話題作文600字
以鄉愁為話題作文600字(篇1)
在人生每一個人心里,都有著一個非常美麗的鄉愁,這個鄉愁永遠與日月同輝,與天地一樣不老。
這個鄉愁如一根細細長長金絲線,總是把我們遠遠的系牽,因為每一個游子都是天空高飛與四處漂泊的風箏,總被故鄉牢牢緊牽在她溫暖的手里。
無論你走的有多么遠,無論你飛的有多高,無論是官再大,無論你是多富有,那怕你很貧困,故鄉一定深深活在和牢記在你人生那最柔軟的心里。
在每一個遠離故土游子心里,故鄉山最青,故鄉的水最美,故鄉的人最親,故鄉的花最好,故鄉的月最圓,故鄉的星星一定最亮,故鄉的螢火蟲像燈籠一樣永遠在閃亮。
故鄉不僅生育了我們每一個人,更把我們每一個人養大。故鄉有我們最親的親人,有老爸與老娘,有我最親近的兄弟姐妹,更有我們兒時那一個個伙伴。有我們最熟悉的家園,有我們那一片最肥沃的土地,有我們人生那一根永遠不老的根。
多少次夢里,人們都會一次次重回故鄉。多少個寧靜的夜晚,都會對著月亮把自己的思念喃喃訴說,因為這一輪高懸的月,一定屬于故鄉,更多之時更像媽媽的笑臉一樣明亮。
因為這樣一種人生太深太深的情結,濃濃的鄉愁總會在人們心里不斷凝結,似那一海在日月光華之中釀造的美酒,會在你每一次回想之時余香不盡。
鄉愁是美麗的,因為他總是美麗在我們心里,鄉愁的詩句是美麗的,因為她讓我們的情更純更美,鄉愁的歌是美麗的,因為她都如同一條小河,緩緩地從我們心里流出,在不歇地傾訴著我們對于故鄉不盡的愛戀,到至死不絕。
以鄉愁為話題作文600字(篇2)
我獨自走在田野邊的小徑上,太陽從東方向我走來,直射田野。田野中的農民們個個坐在樹下,品嘗著自己種的果實,喝著家人們泡的桂花茶,與自己的家人一同閑聊。而我卻只能靠在一棵枯萎的老樹上,仰望天空,看著太陽,靜靜地回憶遠在家鄉的親人笑時的面容。
眺望遠處,我看到在碼頭邊,有許多人坐船回到家鄉,與遠在家鄉的親人一同吃團圓飯。這讓我再一次想到了遠在家鄉的親人們。低著頭,想想以前與家人們一同度過的日子,再看看現在無依無靠的日子,這真是天壤之別啊!
“呼------呼-----”秋風吹拂著大地,整個洛陽城都侵在秋風之中。幾條枯藤被風吹斷了很多節。
在田野間的小金徑上,我不停地來回走著,看到別人與自己的親人團聚了,我的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了。于是,我便想給家鄉的親人、好友寄一封家書。
我拿起筆,蘸了蘸墨汁,開始寫了起來:家鄉的親朋好友你們好嗎?爹、娘、兒子,今年我們家的收成好嗎?你們不用擔心,我在這里過得很好,你們不用擔心。我沒有一天不在思念你們,我思念與你們在一起的時光……。當我寫完時,我已眼淚花花。當我剛剛準備將家書裝進信封時,我又將家書放在了桌上,又在信中添了幾筆。
我將書信改了又改,后來又抄寫了一遍,仔細尋找沒寫到的地方。就這樣,我把這封寄托著濃厚思鄉之情的信交給了送信人。
當我的送信人即將離去之際,我又拆開了信封,在信中又添了幾筆后,才交給他。后來,我又再三叮嚀一定要將信送到我爹娘手中,之后,我才肯讓他離去。
看著送信人的身影,我又想到了我離去時,母親像我一樣,看著我走出村莊。這時,我突然跑到書房,提筆寫了一首名為《秋思》的詩: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但愿,明年的中秋夜,故鄉的月亮會為我照亮回家的路。
以鄉愁為話題作文600字(篇3)
簡陋的木屋,古老的小橋,潺潺的流水,輕輕翻開相片,緩緩推開童年的記憶。
每每聽到同學們談論著自己的家鄉,都會想起她那質樸的容顏,那早已消失的面孔。
牙牙學語之時,我與她朝夕相處。三年歲月,讓我對她早已熟悉。她那黑白的木屋,是我信賴的依靠;她那陳舊的小橋,是我奔跑的妙處;她那涓涓的流水,便是讓我盡享水的樂趣……我童年的哭泣,她見過;我兒時的歡笑,她聽過;我成長的足跡,她見證。
就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驀然回首,卻發現,離開她十年了。木屋前,小橋上,流水旁,我與她告別。童年的爛漫被搓進繩子里,一頭拉著她,一頭牽著我。
如今,我在繁華的大都市被喧囂包圍,而她依舊在那里。但不是十年前的那個她了。木屋,變為了三層高的鄉村別墅;小橋,早已被刷上了耀眼的油漆;流水,不再是清澈見底。她變了,但我依舊愛著她。
她不繁華,不富有,她默默無聞。她,那座美麗的小城——諸暨,我的家鄉。
離開她時,我還 只是媽媽懷中那無知的寶貝,時光如白駒過隙,十年后的今天,我漸漸懂了,明白了。其實我們不曾離別,因為有那一段最好的時光;無論怎樣的我,怎樣的世界,怎樣的來來往往,世事滄桑,我依舊是那個在小橋上奔跑著的我,因為有那一段最好的時光;無論我再次與你相遇時已不再有著無邪的笑容,亦或是滿載著歡喜與悲傷,你,終將是我記憶里的模樣,因為有那一段最好的時光。
木屋、小橋、流水,搖曳著我記憶中最好的時光。陽光下,美好在那閃耀;記憶中,鄉愁伴我成長……
以鄉愁為話題作文600字(篇4)
深邃的夜空中,掛著寥寥無幾的星星,它們那微弱的光顯得月更加明亮。我拎起一壺酒,茫然地走在這片幽靜的原野上。
夜里的風有些涼,我祈求它帶走心頭紛亂的思緒,可它卻把幾顆星推入了夜色中,毫不留戀地走了。此時,那一輪大而亮的圓月同情地俯視著我,送給我幾縷月光。我想,月光必定也灑在了故鄉那一方土地上。
故鄉,我已有些模糊了你的模樣,依稀記得路邊時刻向陽的野花,聞到它們的清香便知回到了故鄉;鄰家的小孩,經常光著腳在你門前跳著、笑著;還有正在掌勺的母親,她的背已有些駝……彈指一揮間,我已離開故鄉七年零三個月了,不知妻子是否會每晚仰望星空,想象著第二天在鎮口見到我的場景;孩子會不會清楚地記得我們分離的日子……
幾口濁酒灌入腸內,暖熱了手足,卻更冰涼了心。
放眼望去,原野上寸草不生,幾塊裸露的地皮與光禿禿的樹干在山丘后若隱若現;城角上偶爾有幾根雜草交生,是成熟的褐綠色,但草尖已干枯,附著黑斑,它們有的垂下頭去,有的已經折了腰,還有的緊緊依偎著地面……看得出來,它們已經歷了太多風吹日曬的洗禮,想要回到土地的懷抱,回到曾經生養過它們的地方。
一旁回樂峰前的白沙仿佛積雪一樣干凈,受降城外的月光也成了應景的寒霜,雪霜交映,孤人獨行。眼前有幾對將士正忙里偷閑地倚在土壩旁休息,手中緊握著長矛,時不時仰望遠方的明月,長嘆一聲。
我順勢坐下酌一口酒,一滴淚劃過臉頰,被風風干,不留下一點痕跡。慢慢地,山中蘆管樂傳入我耳中,那樣凄涼婉轉,每一個音符都訴說著心中苦悶,融入了我的思緒。酒,愈喝愈烈;淚,愈淌愈多。
很快,城墻上站滿了出征人,他們一起望向明月,明月仿佛可以將他們的牽掛之情送到故鄉。我站起身,淚眼婆娑地看著這群年輕的孩子,想必他們日后也會常常飲酒思鄉吧。整整一夜,這情感是永遠無法釋懷的。
酒干淚盡,我拖著一副疲倦的身軀走向軍帳,再等一等,等到這朦朧的黎明過后,曙光一定會照耀在每一個人的身上。
以鄉愁為話題作文600字(篇5)
走在回老家的路上,沿途而行,隨處可見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有的剛打好地基,有的壘到一半,有的已初具雛形。然而這些由空空的框架組合而成的新樓,在這片空曠的土地上顯得過于剛硬和冰冷,它們沒有血肉,沒有跳動,只有一塊塊粗糙的磚石。我凝望著那沾滿塵埃的碎石,那步步攀升的高樓,心想,我的家鄉正以鄉愁為基石,建立起虛無縹緲的大廈。
我加快回家的步伐,迫切想要看到家鄉的老屋,那有著灰白墻垛,紅色磚瓦的矮矮的老屋。然而,我失望了?;蛟S,當我再次踏上歸途的時候,我就應該想到這種情形,因為,這一切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站在久違的故鄉的土地上,眼前卻是一片廢墟,老屋也早已變成了我腳下的狼藉。放眼望去,依稀記得那里是進入村子的唯一通道,道路旁邊有一棵一人合抱粗的老槐樹。每年五月,槐花便輕輕綻放出它的美麗,散發出陣陣清香,吸引過往的路人和孩童駐足觀賞。然而此時,記憶中的老屋不見了,必經路上的老槐樹不見了,就連那熟悉的回家的路也湮沒在時代的潮流中。
我不知道該做什么,我只知道,我的記憶,我的過去,早已被拆除,重新用來建造高高的大樓。
四合院是北京的鄉愁,石庫門是上海的鄉愁,梧桐樹是南京的鄉愁,而那老街巷,則是我們揮之不去的鄉愁。
城鎮化的步伐來勢洶洶,我們無力也無需去阻擋,然而我只希望,它在拼湊出美麗的城市時能有鄉村的方寸之地。就如北京,通過巧妙的設計,將北京古老傳統的四合院注入新城的血液,讓它與新城一起生存與發展。畢竟,當一切的喧嘩與輝煌褪去之后,我們只是那個渴望故土,渴望擁抱自然懷抱的孩童。
鄉愁,是一條繩索,一端連著我們的過去,一端連著我們的未來,我們無法擺脫過去,亦如我們無法擺脫未來。我們遺忘不了,所以我們只能繼續。也許,當你看過法國香榭麗大街的魅惑后,你更鐘情于江南水鄉悠閑的竹樓。
城市與鄉村,發展的正反兩面,正是推動城市前進的動力。
我站在村頭,眼前一片模糊,恍惚間,我好像看到腳下的廢墟以極快的速度拼湊起來。青的墻,紅的瓦,綠的樹,笑的娃。我依稀又看到了那年五月槐花飄香的情景……
以鄉愁為話題作文600字(篇6)
“小時候,鄉愁是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了,鄉愁是張窄窄的船票……”這是余光中筆下的《鄉愁》,其實這種鄉愁在爸爸那里也能找到,是濃濃的、甜甜的!
鄉愁是種懷念,爸爸懷念以前與小伙伴做游戲。那時候的游戲可多了:有跳房子、踢毽子、打游擊、老鷹捉小雞、捕魚、捕蟬等等。其中捕蟬是爸爸和小伙伴們的最愛。大夏天,他們光著身子,拿著竹竿,分頭到處尋找蜘蛛網,一找到蜘蛛網,就用竹竿纏繞起來,捏成團,沾點水,這時就有黏性了。剩下的就是尋找目標。順著蟬叫聲,四處張望尋找蟬的位置。發現目標后,就躡手躡腳靠近,舉起竹竿,用粘團粘住蟬。抓住蟬后,小伙伴們比誰的蟬大,或者用線拴住蟬,讓它到處飛,那是活的“風箏”。
鄉愁是一張信箋。因為那時沒有電話,爸爸上學寄宿在外,只能給爺爺奶奶寫信。一般是每月一封,主要介紹自己的學習情況,或者詢問爺爺奶奶的身體狀況。寫完信后,一般要反復讀幾遍,然后小心翼翼地將它折好,再填寫信封,將信箋裝入信封后投入郵箱,一份思念就已飛出??纯船F在,雖然通訊發達了,電話、手機、QQ、微信都有了,但寫在紙上的那份厚重卻沒有了,鄉愁也沒有那么濃了。
鄉愁是份掛念,爸爸最掛念爺爺的背影。那時清早要去趕火車,奶奶3點多就起床生火做飯。吃完飯后,爺爺挑著爸爸的行李,爬過兩個山頭,來到公路邊等公共汽車。爸爸跟在爺爺后面,望著那單薄且微駝的背影,眼里含滿了淚水。爺爺一邊焦急地張望,一邊叮囑爸爸在外面要照顧好身體。在登上汽車的那一刻,心中十分不舍卻沒有說出口。爺爺送了爸爸上百回,爸爸卻欠爺爺一個緊緊的擁抱,而爺爺在11年前已經去世了,這是爸爸的一大遺憾。
其實,鄉愁就藏在生活的點滴中,只要你用心體會,就能找到它!
以鄉愁為話題作文600字(篇7)
什么是鄉愁?鄉愁是范仲淹的“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鄉愁是杜甫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與我而言,鄉愁是我在這火花之中觸發的思鄉之情。
我的家鄉,可要從我的祖輩說起了。我的太爺爺的家在河南,那是一個美麗的鄉村——確山縣。直到我的祖輩時,才離開了那里,來到了淄博。確山,也算我的家鄉了,說到它,可能沒幾個人知道這個小城的,但是,在這里出現了一個全國聞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鐵花。
打鐵花,顧名思義,就是將鐵水向天空中灑去。雖看著簡單,但也是一種技術活。要說由來,那可要追溯到春秋時期了。這在當時,是一種兵器,但經過時間的歷練,它已成為了一種藝術,一種讓你為之震撼的藝術。
我在之前也回過一次河南,也看過一次打鐵花。那是在元宵節時。只見兩人抬著一大缸鐵水,其中一個人腰上還掛著一把柳木勺。聽老鄉說,這把柳木勺是經過火燒的,只有經得住火燒的柳木,才能再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浸泡,制成勺。在打鐵花時,場面極其宏觀:一堆人被止在一根線后,橋上也擠滿了人。表演者將木勺往1600℃的鐵水中撈去,灑向天空。
一瞬間,天花亂墜,猶如天女散花,鐵花漫天飛舞,從天空中凝成一粒極小的鐵粒,有的甚至被蒸發。這種現象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加了某種化學物質吧。一次又一次,鐵花在飛舞,人們在歡呼,鄉愁也油然而生。
不知是什么力量,使這表演者忍受得住這鐵水的炙熱和對皮膚的灼燒。他們何嘗不痛?他們怎能忍受住?他們為何這樣拼命?他們是為了游子心中的鄉愁!他們滿足了游子的思鄉之情,幫助一位少年圓了一個回鄉的夢。
打鐵花是一場感官的盛宴,一場震撼的表演。而我,卻只識得它是一味鄉愁的解藥。我每每想起這場表演,一股暖流便蕩漾在心田。
也許,這火花中的鄉愁便停留在那一剎那,在這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