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7篇)
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篇1)
閱讀,本質上是對生命的一種體認。無論是在文學中體認人生,在哲學中體認思辨,在歷史中體認記憶,我們都需要足夠的時間。沏一壺清茶,在一個略顯陰沉的下午,于書中,需找一份厚度。
書中,每個文字,都是有生命的啊。每個文字,在書中都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不可或缺。那些試圖對書籍進行概括的書評人,其中的不少,將書籍視作了表達自己思想的工具,許多人撰寫非專業的書評,僅僅是為了推廣一本書。其中,以七分褒揚,三分批評的立場存在的文章少之又少;更多的是乏味的溢美之詞。讀者參與到書評的創作,也無可厚非,只是少了一些橫向研究與比較,書評也只能是就事論事了。但即便是再優秀的學者所撰寫的書評,也不能替代書籍本身;閱讀書評,不能替代閱讀書籍本身。許多淺見之士,自以為讀了幾篇旁人的評論,便可指點江山,殊不知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閱讀應當是安靜的,應當是脫離塵世的。找一個僻靜之處,或是午后的書房,或是靜夜的居所,伴著燦爛千陽或是點點星光,領略文字背后的思想深度。
閱讀,是一種心態的修習,宜按部就班,嘻嘻品味;萬不可操之過急,求之過切。倘若為了多寫幾篇文字,刻意閱讀,就有些失去本真了。不帶任何成見與目的的求索,方為生命中最深沉的叩問。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燈火萬家之時,給我一盞孤燈,我想用閱讀,對抗這個世界的繁華與喧囂。
當寒冬夜行,遠方漂泊,居無定所之時,書店就是燈火,尋一家光明,讀一城情愫。
讀書,最終,是為自己的靈魂找一方居所。
而當世界動蕩之時,一張書桌的力量,足以獨當一面。
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篇2)
聽泉水潺潺,閱讀自然之清爽;感時光流逝,閱讀自然之珍貴;望花謝花飛,閱讀自然之灑脫。觀層巒疊嶂,賞自然之豪壯。處處留意,我發現了在自然中的好多好多,那是我從來都沒有閱讀過的……
自然是一朵花。青春的花季中,我們逐步走向成熟。不需美化的面龐,自然流露的心靈,都美麗而又迷人.在青春風鈴的伴奏下,我們從花季和雨季中走過,或許處處留意細細品味,或許隨意穿梭,好似走馬觀花,其實,無論如何,這都是一種自然之美,由心靈深處緩緩彌散出來,不需要任何點綴。
自然是一幅畫?!皺M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大自然的美更有幾分神秘,古老而又清新的韻味。大自然是不需要人工雕琢的,是大自然,伴著時光的飛逝,留下了無數的迷團;是大自然,伴著歲月的流淌,留下了無數的奇觀。自然之美在大自然中奮力地展現著它渾然天成不必加任何修飾的美麗。
自然是一首曲。音樂就是世界的語言,但我卻認為真正的世界的語言不是那豪放奔湃的搖滾,也不是抒情綿長的古典音樂,而是綠樹上的鳥鳴,草叢中的蟲吟,池塘里的蛙唱,夾雜著溪水潺潺之音的天籟。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享受,一場沒有伴奏卻又無比和諧的音樂圣會。
自然這朵花是永遠也不凋謝的;自然這幅畫是永遠也欣賞不夠的;自然這首曲是永遠也聽不煩的……閱讀自然,感悟平凡的美,你才發現原來我們在不經意間,錯過了好多好多!
自然這本書是永遠永遠也讀不完的,用我們的一生來體會這份美吧。
自然好美,不,自然就是美。
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篇3)
閱讀一本書,其實就是打開一個世界的大門。一本書,就是濃縮的人生。
多少次,我們迷惘的思緒被世俗纏擾;多少次,我們在如此繁瑣的生活里感到困惑;多少次,我們在現實與夢想里徘徊、動蕩不安;多少次,我們會因沒有人理解自己而感到孤獨;多少次……
每當這時,我都會拿起書,拋開世外的喧囂,走進這本書的世界,在文字中徜徉,品味作者寄予的情感與啟發,寄情于書,細細品嘗,慢慢回味。
書籍擺滿了我的書柜。每在書桌前坐下,就可以感覺到書香撲到了我的面前,順勢穿過了整個身體。閱讀就像是一個施肥的過程,我的感悟在閱讀中生根、發芽,在字里行間拔節、開花。
午后周日的陽光總是那么溫馨,沒有太陽剛升起的刺冷,也沒有正午的灼灼炎光。我的小屋被這溫暖的陽光充斥著,一朵一朵陽光傾灑在我的書桌上,陽臺上,床上,地板上,還有我的心上。我挑出平日最喜歡的一本散文坐在地板上再次品讀,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作者智慧的結晶,優美的辭藻是文章的眼眸。書中的人物在牽引我向下探討,有趣的故事情節讓我的心靈得到了慰藉與升華。在不知不覺中,一個下午過去了,傍晚如期而至。夕陽的光照在書頁上,為這次閱讀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這個下午我仿佛度了個假,靈魂穿梭在幽靜、蒼翠的竹林里,心靈得以充實,不再感到迷茫、困惑與不安。
閱讀可以明智;閱讀可以作為燈塔,在人生道路上為我們指引方向;閱讀可以使人沉下心來;閱讀可以使人心理健康。讓我們的生活多幾次閱讀,讓我們的心靈多幾分書香!
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篇4)
細細品書,能品出春季的清香,細細品書能品出夏季郁郁的荷香,細細品書,品出秋季的碧波;細細品書,品出它冬季的傲慢。
我愛閱讀,我信步走入公園,倚著樹去讀書。在書中,我可以溶入其中,仿佛眼前就是瑪麗亞圣母的大花園;我閑上眼睛,幻想著書中一片自然的境界,托著紅花,撫著綠草,邁入大庭,走出小道;我幻想著書中一片金光閃閃的場畫,我輕緩地拍擊的水雷,撩起一陣水珠,那顆顆血映似玉般地水滴灑落下來,我的眼又不由地睜望望那時我來說如同天使般的書本。
讀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保爾勇于獻身,拼命工作;他酷愛學習,如饑似渴;他嫉惡如仇,愛憎分明;他不畏艱難,挑戰病魔。他永不言敗,頑強生活……這一切都可歌可泣。他有自知之明,他的深刻自我反省精神是難的可貴的。在他身上體現了精神風貌和特征:為共產主義理想獻身的精神;崇高的道德品質;鋼鐵般的意志和毅力;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氣概。他曾經說過:“人最寶貴的就是生命,這生命屬于每個人但生命只有一次。人在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它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合群部精力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是他對生命價值的理解,說明了他驚人的革命毅力,他勇敢的投入生活和戰爭,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只活了32歲,他的一生很短暫,但他的生命真正充實和極大的幸福。
他是我的偶像,是我們每一個少年的楷模,也是我們奮斗的目標。我從他的身上得到了極大的教育和鼓舞。他讓我從一個遇事只會無休止的哭,只會逃避的我,變成一個堅強,勇敢,敢于承擔的女孩。每當我遇到困難想要逃避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會出現他的身影,似乎在告訴我,要有鐵一樣的意志,做一個戰士,這時我就會勇敢的站出來,與之戰斗。頑強、執著、刻苦、奉獻、勇敢、的精神也將永留在我心中。
讀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我明白;做人要頑強,勇敢,執著、刻苦,勇敢的面對困難和挫折。我讀書,我快樂閱讀。書給予了我很多的啟迪,不同的書給予了我不同的教育。在書的世界里,我知道了太多太多我以前從未懂得知識。
仔細閱讀,細細的品味書中的奧秘,你會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和啟發,我愛閱讀,因為閱讀讓我的生活更加美好!
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篇5)
淋浴在書香世界里,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我,是一位六年級的學生,與書相伴了十二年,在這十二年里,書,既是我的老師,又是我形影不離的朋友。
今天,我拿起一本《青鳥》讀了起來:在一個圣誕節的前夕,棣棣和咪棣家里來了一位仙女,讓光帶著孩子們去尋找青鳥,水、火、狗、貓都變成了人的形狀,棣棣和咪棣在回憶過了看到了爺爺奶奶,在未來世界里看到了青孩子。貓十分狡詐,為了自己生存,不惜一切代價,與狗的忠誠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兩個孩子歷經重重困難,最后在家里找到了青鳥,送給了鄰居女孩,女孩的病也立刻好了。
讀著讀著,我想起了梅特林克曾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幸福,其實幸福并不難得到,如果我們經常懷著無私良好的意愿,那幸福就近在咫尺之間。其實我們身邊就有幸福,甚至在太陽底下工作也是一種幸福,幫助別人,更是一種幸福。幸福,宛如一只可愛的小鳥,引領我尋找幸福的方向。
翻過最后一面,我知道了這樣的讀書方法才是正確的:首先要理解故事主要內容,知道中心思想,然后了解作者為什么要寫這個故事,圈出好詞好句,并下來,再把故事編下去,找出不懂的句子,最后,把找出的問題解決……
我們就應該這樣讀書,品書,這樣細細的理解每個句子、詞語,找出生詞,知道中心思想……這樣讀書,才能有進步,有收獲。
我喜歡我的書,我喜歡我的這碗心靈雞湯!
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篇6)
“書中自有黃金屋”,“讀書使人進步”,“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每每吟誦出這些名言便會想起我最忠實的朋友:書。十幾年來,它陪伴我走過人生坎坷,關注著我的喜怒哀樂,陪伴我收獲喜悅……
有一張照片,至今令我記憶猶新,那年我4歲,端坐在床上,旁邊是父母在給我講故事,這幅畫面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上,這是我小時候每天必做的事情,每天晚上一個故事。幾個月下來,一本厚厚的格林童話竟被我聽完了。所以那時我的知識面比其他同學都要廣,就在那年,我明白了“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的真諦。
后來,我上學了,可書還是我形影不離的好伙伴,我就像一條小魚,在書的海洋里游蕩,感受著書給我帶來的無限好處和興趣,領會了孫悟空的正直勇敢,感受了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發現了魯濱遜的理智明達,那年我10歲。
現在,我上初中了,和書已經親密無間了,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圖書館,看著里面一柜柜排放整齊的圖書,我會馬上沖進里面,像花朵一樣貪婪地吸允著知識的雨水。用手去撫摸著每一本書,一瞬間,我仿佛感受到了他們急切的目光和對我輕輕的呼喚……此刻,我覺得自己在書店世界里徜徉,與書對話,與書交流,敞開心扉地吐露我心中的喜、怒、哀、樂。
想起曾經錯把字典當成饅頭咬進嘴里,想起曾經拿學費用來買書。這一切的一切,就是因為我是個愛讀書的人?;蛟S我已經沉迷于其中,或許我已經愛它愛得無以自拔,或許我愿把我的一生奉獻給它,那種幸福都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曾幾何時,我捧著書漫步在綠樹成蔭的校園里;曾幾何時,我坐在開滿鮮花的草地上讀書;曾幾何時,我坐在桌子旁記下書上那優美佳句……“書,你給予我的太多太多,我將任你走進我的心里!”
沒有一本書的家,好似沒有一棵草的草原;沒有一本書的家,好似沒有一滴水的池塘。從童年到現在,在書的陪伴下,我不再寂寞,我不再憂傷。書,我一定對你不離不棄!
讓我們一起在書的陪伴下成長!
閱讀新時代主題征文(篇7)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好書能讓我們的思想與世界大師接軌,讀好書能啟迪我們的人生,我們每天在書的海洋里遨游與書為伴,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是我們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
作為學生,我每天都與書相伴,從小見識到書的魅力的我,現在越來越愛讀書了,書的種類有很多,我一般都會選擇生動有趣的名著小說。
我曾跟隨格列弗游盡千奇百怪的世界,我跟著他見識到了小人國的居民,他們只有我們的手指大小,格列佛在那里一個人就能把這個國家吃空。還有巨人國,那里的草比我還要高,格列佛到了那里就如螞蟻,不幸的是他被抓住還被當做逗人發笑的寵物,不過最后他也成功逃離了那個國家。他還去國浮在半空的國家,經過探索才知道原來是那里的人民利用磁石的磁力造成的,更奇妙的是還可以使這塊地方活動起來。跟隨格列佛經歷了這么個驚心動魄的旅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仿佛真的置身于故事之中。
隨這年齡的增長和學識的進步,我越來越能明白魯迅筆下的故事,曾經確實對此感到枯燥,也不明白每個故事隱晦的含義,但現在我漸漸明白了,《狂人日記》中“吃人”不是真的人吃人,真正吃人的是封建道德禮教。通過《藥》,我看到了那些吃著“血饅頭”的人的麻木無知、封建愚昧導致這的還是封建道德禮教。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他的作品喚醒了許多被封建制度所困的人民。
還有《歐也妮?葛朗臺》,作者將一個吝嗇鬼的形象刻畫的惟妙惟肖,尤其是葛朗臺臨死前給女兒交代了遺產,讓女兒到陰間時給他報賬的故事情節讓我難忘。
見識了閱讀的好處,體會了閱讀的樂趣,如今的我越來越愛閱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