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7篇

| 思恩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篇1】

我們金華人有一種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金華斗牛。

金華斗牛,曾與金華火腿齊名,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華斗牛是牛與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與牛斗,被譽為“東方文明斗?!薄6放.斎?,參斗之牛裝以勇士之飾,由其主人護送進入斗牛場,此時鞭炮齊鳴,觀者歡呼雀躍。

我就看過幾場:牛主把牛牽到賽場上。此時,兩牛怒目而視,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奮力斗爭,觀眾則吶喊助威,呼聲響徹云霄。敗者血肉模糊、倉皇而逃;勝者則奮蹄而追,緊隨其后,斗牛即將結束。所謂“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在這里有相當大的體現。敗退之牛將被主人貶成耕牛甚至宰殺;而勝者則身價加倍,威風一時。

金華斗牛不僅僅是現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閱了資料:相傳在三國時期,吳國的孫權與魯肅微服出巡東陽郡(今金華市)。孫權為培養當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東陽郡大興斗牛之風。自此,婺城區雅畈鎮銅山白鶴廟開創斗牛節,銅山也成了金華斗牛的創始地。可是現在并沒有了以前的威風:金華斗牛瀕臨絕跡。新中國成立后,金華斗牛習俗一直被廢止。1992年,金華開始重建斗牛場,恢復斗牛節,欲使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可好景不長,金華斗牛剛剛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戶卻因為斗牛經驗少、飼養費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紛紛宰牛賣牛。

我們要好好珍惜文化遺產,不讓他們受破壞。讓金華斗牛重新站在現實的舞臺上,不再被人們遺棄。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篇2】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節》之后,也想一展我們家鄉春節的風采,快來瞧瞧吧!

臘梅花的香氣充滿了整個小區,我就喜歡這梅花香,不為別的,只為臘梅一開就要過年了!這花香也算年味兒吧。隨著濃濃的年味兒,我們迎來了春節的前奏——臘八。臘八一大早媽媽就起來忙,原來是熬臘八粥,什么紅豆、綠豆、黑豆……什么花生、棗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進去,不一會兒便有了香味兒,這濃濃的粥香也是一種“年味兒”。

過了臘八,我就開始盼二十三過小年兒了,這天是大年的“彩排”,這天過的好,大年也就更好。這天是要祭灶神的,還得用麥芽糖祭灶神,據說因為麥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讓他說壞事,也有的說,因為麥芽糖是甜的,可以讓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這天我們全家大掃除,好表現出新年新氣象,上午我們把床單、窗簾、臺布……全部洗干凈。把地掃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這天早上要去買年貨、對聯。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擠掉了?;貋硪汛盎āβ撊抠N上。下午還要燉肉,包餃子。包餃子時還要包三、四個“錢餃子”,誰吃到的多,誰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運就多。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來拜年,拿壓歲錢。小孩們最喜歡過年,尤其是初一、二,因為有壓歲錢拿嘛!但可不是白拿,還要叩頭如搗蒜。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篇3】

我的家鄉在淄博,端午節有吃粽子的習俗,包粽子變成了過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

粽子做法并不單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紅棗的等,五花八門,在端午這一天,家家都會包各式各樣的粽子。

小時的回憶,爺爺摸著黑就會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葉洗凈,晾干,再準備好糯米,洗凈放在一邊一會兒用,再拿出豆沙,紅棗,黑米放在一邊。等一切準備停當,我們就開始盼著爺爺的話了。

爺爺是一個比較守舊的人,定要等到十點十分——十全十美,而我們卻不敢頂撞爺爺,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點十分爺爺一起身,我們就來桌前,爺爺可是一個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個粽子就包好了,爺爺一邊包,一遍不一會兒,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卻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個,一拿,米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一樣沖了出來,滿地都是,而大人們呢,則在一旁哈哈大笑,爺爺卻和藹的看著我。

這包進去的,是我的快樂,包進去的是餡,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們對我們的關心和耐心。

沒過一會兒,一鍋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開一層粽葉,吃到了那甜甜的膩膩的味道,吃到了爺爺那輩的老手藝,帶著對歲月滄桑的處置坦然,帶著對傳統的畢恭畢敬,帶著對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篇4】

在寒假里,那五花八門的節日習俗,總是讓人耳目一新。

過年的氣氛是從何時濃起來的呢?或許從“臘八”那天就已經開始了。臘月初八,家家戶戶都找齊那八樣食材,在鍋里煮。我們家臘八粥雖然模樣不怎么出眾,可那粥的味道絕不亞于宮廷御膳之味。

臘月里的事呀,可多著呢!臘月初,那年味兒才剛剛有些“味兒”,臘月中旬的年味兒,才夠“味”。

今年,我家是在臘月二十磨了豆腐,二十一才“動油鍋”——炸年貨。到了臘月二十三,家里又熱鬧了一陣——蒸包子。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又將腌過的年貨放進鍋煮,留著二十九中午吃。

到了“年三十”,從早上起便能聽見炮仗聲。奶奶說,這就是“過年”。我們家是中午過的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頓團圓飯。在吃飯之前,我們家還有個習俗——祭祖。祭祖宗的菜在祭祖之前是不能吃的,而且家里人還得在堂屋門前燒紙錢、磕頭,希望老祖宗能夠保佑全家在來年平平安安,也可寄自己的心愿于此。到了三十晚上,我們這一帶還有個別樣的風俗——裝“紅包”,此“紅包”非彼紅包,這是在一個紅袋子里裝上些吃的,如“蘋果”“大糕”,寓意平平安安,步步高,然后再在里頭裝上壓歲錢,這就是咱這兒的紅包。到了晚上,初一的凌晨零點,家家戶戶都得放煙花、鞭炮,來迎新年。三十這天還有件事可不能忘了——貼春聯。過完年后,家家的春聯也都“上門”了。

初一早上,晚輩得在家里先給家里的長輩拜了年,再出門去拜年。拜年倒也有個忌諱的事——下午拜年,所以一般拜年都是在上午。初三早上還得放炮仗,干什么呢?迎灶王爺。初五早上還得迎財神爺。有些人家還會買灶王爺的圖像貼在家里,希望來年家里能夠財運興旺。

若再論遠點兒,那就是正月十五度元宵了。元宵節,我們家最重要的一個習俗不是吃元宵,也不是看花燈,而是到祖宗的墳上去送燈。送的這燈,都是用四根細竹棍,一個塑料袋和一支蠟燭做成的,每到一個墳上,都得放一個炮仗,然后燒點紙錢,放上一盞燈。到了晚上,那林子里、山上也都是燈火通明。

時代在變化,而這些習俗卻一直在延續……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篇5】

舞龍燈大概也算得上故鄉過年時的一個風俗了。這是個力氣活,舞燈的要熬個通宵,直到清晨才結束,所以,通常得由幾位有經驗且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輪流當綱。一般來說,龍燈一晚要舞十幾戶人家,并且,要持續三到四個晚上。記得小時候每到那時我就十分高興,原本因過年而熱鬧非凡的氣氛因此顯得更加熱鬧。而且,在輪到在我家舞龍燈的那個晚上,我還能吃上許多美味的食物。因為早早地,奶奶就會在桌子上擺上各種各樣的祭品,有雞、肉、年糕,還有一些水果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用年糕做的“魚”和“仙桃”了。那相似的大小和足以亂真的顏色,遠遠望去,就真的一樣,讓我不得不佩服制作人的手藝。除了要擺上這些祭品,還要點上蠟燭,——分別點在桌子的兩側。而放置蠟燭的是兩個陶瓷的獅子狀的燭臺。聽奶奶說,這兩個燭臺還是爸爸年輕時在物資交流節上買的,足見其“歷史”悠久呀。等擺上了這一桌子的祭品,接下來要做的就是等待龍燈的到來了。

在龍燈將至時,爸媽便會點上早就準備在門口的一大堆稻草,伴隨著高高的火焰和震耳欲聾的鞭炮聲,龍燈在院子里緩緩地動了起來,而且速度會越來越快,到后來真的像一條龍了,看上去挺壯觀。隨著龍燈的舞動,一些人到了屋里,站在那一桌子祭品邊,念念有辭。不過,我是聽不大懂的,好像是在祈福,又好像在瞎蒙,我這想法有點不近人情,但這念頭絕對真實。每當他念完一段,旁邊就會響起一陣鼓聲。對此我不是很關注,我關注的是桌上的那一桌東西,只要他們一結束,我就可以擁有它們了。但事情不會這樣簡單,待龍燈舞過后,奶奶和媽媽會立馬關上門,熄了蠟燭,關了燈,屋內一片黑寂,根本不給給我下手的機會,剛才的熱鬧也消失地無影無蹤,。這似乎也是一個獨特的風俗。過了好一會兒,他們才會開燈,開門。而我這時會抓了一大把的東西,吃也不吃,跑到屋外,去感受屋外那仍在持續著的熱鬧,直到龍燈越去越遠……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篇6】

春節那一天,家家戶戶都定是會做一大桌子好菜的。對于我來說,安徽的美食是我記憶中最為深刻的家鄉風俗。

在這眾多美食之中,最符合我口味的當是白白胖胖的米粑了。它的做法我略知一二,也和奶奶實踐過幾回。第一步不消說,用水與面粉充分糅合成鼓鼓囊囊的大面團子,那外形跟吃撐了的“年畫娃娃”有得一比。第二步便是捏皮了。跟“隔壁”那餃子不同,米粑的皮像是放大了幾十倍,并且要靠人工一步一步小心翼翼捏制而成。往年我都是手扒一小塊面團,拇指輕輕按住中間部分,另一只手拉、扯、捏、扭,直到變皮在手下“規規矩矩”地圓起來。我最享受也最喜的當是第三步了。

第三步是奶奶的“專場”。她熟練地將蔥、蒜整齊地切成小段,肉沫和著豆角、蒜泥、小蔥糊糊涂涂地被奶奶的鍋鏟輕盈地翻炒著,小火炒后的香味總使我陶醉其中。豆角的酸溜溜、肉末的咸香、以及綠油油的小蔥,“奶奶牌內餡”的味道,老家人都是贊不絕口。第四步的步驟與包餃子大相徑庭,因此想必各位都是通曉的。值得一提的是米粑周圈包起來的花紋,這個得講究。先是卷一卷,再是旋一旋,最后包一包,仿照的是孔雀尾巴上的紋路。

全部步驟完畢,上鍋一蒸,便可以狼吞虎咽了。米粑的外皮雖軟糯綿密,但畢竟無味。因此各家會備上一碟自制辣醬,辛爽入味,辣醬各不相同,像我家,便會有一種舌頭發麻的感覺,卻不是太過于辣。

春節是一年最熱鬧的時節,鞭炮聲聲聲入耳,酒肉味絲絲入心,大紅“?!弊钟橙胙酆煟篮玫囊荒昕傇谶@樣的團圓中開啟,總在米粑鮮美的味道中開啟......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篇7】

在我的家鄉麗水,每到臘月二十六時家家戶戶都要做豆腐,這其實是準備年貨的開始,因為豆腐的“腐”與“福、富”諧音,寓意著新的一年幸福與富裕。

如今大多數人并不會做豆腐,而是把“?!弊值官N在門上,雖然表達了同樣的意思。但是在我的家鄉,老一輩人依舊保持著這個風俗——手工做豆腐。臘月二十六,外公家準備做豆腐。首先要把黃豆泡在水里一天一夜,泡到它們有2—3倍大才行。再將它們用水沖洗干凈,放進磨子中磨成豆乳,看著白白的豆乳從小孔中流出,我就想到那美味的豆漿了。

我問外公:“什么時候可以吃豆腐啊?!蓖夤f:“不要急,后面還有很多步,要先將豆乳過濾,變成豆漿,然后把豆漿燒滾,去掉泡沫,加入鹽鹵,將豆漿稀釋,浮出豆花,還有把豆花裝進模具中擠壓,才會成為豆腐。其中點豆腐可最考驗手藝了,鹽鹵多了,豆腐就老,鹽鹵少了,豆腐就會不凝固,你還是好好等著吧?!蓖夤脑拰⑽掖虻臅烆^轉向,唉,原來現在還是個開頭啊。這時外婆又說:“做豆腐可不能多說話,因為豆腐很‘小氣’它聽不得‘壞話’,要不然它就不成型。”難道這也是祖輩傳下來的風俗嗎?

過了一會,外公喊道:“睿睿,來看外公點豆腐?!蔽绎w快地跑過去,只見外公小心翼翼地拿著一碗鹽鹵,用勺子一勺一勺的點進裝著豆漿的桶里。他一只手點鹽鹵,一只手拿勺子在桶里攪拌,就像一只機警的貓,每一個動作都極其小心謹慎。漸漸地,豆花漂了上來,那就是豆腐的雛形,白白的表面一觸即破,如果加上醬油和蔥,那就是美味的豆腐腦。外公看著今天的豆腐花說點的很成功“年年富?!?。哦,這又是一個重要的風俗習慣。

外公外婆進進出出忙活了一上午,終于把豆腐做成了,那奶白色的豆腐,加上醬油,簡直是絕配,吃著豆腐,別提多開心了!

溫潤如玉的豆腐,可口美味,做起來的工藝可一點不少,一個環節也不能出錯??磥砑亦l的風俗更是長久的經驗和精湛的手藝留傳下來的。

過年的風俗還有很多,像掛燈籠,貼對聯,吃團圓飯……但在我的家鄉,春節做豆腐也是一項傳統風俗,祝愿新的一年更加幸福,更加富裕!

51190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