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攀登的作文150字
從小我就為自己定了下目標,我要成為一個對家庭、對社會乃至對國家有用的人。雖然我不是什么天才,也不怎么聰慧,但是我有一顆赤誠的心。我懂得堅持,我懂得專注,我懂得踏實。很多人一直都鼓勵著我,曾經我遇到過一個階段姐,她的家境并不富裕,可是她卻考上了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大學——清華大學。她告訴我,她小時候因為家境不好,長相平凡,常被人欺負,于是她力爭做人上人。她利用了她平凡的大腦和做人的踏實實現了夢想多少次她都想過放棄,可是她依然咬咬牙堅持了下來。你看,她不像老鷹一般一飛沖天,可是她卻像烏龜一樣踏實與專注,慢慢地走向成功。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要用我十二年的堅持、專注與踏實來換取我今后三十二年乃至四十二年甚至更長遠的幸福與不悔。
慢慢地,帶著堅持、專注、踏實的心去找尋屬于你的那朵燦爛云彩吧!她看起來美好卻不易摘去,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一步一個腳印你一定會找到并摘去她。
有關攀登的作文150字篇2
攀登一座山,并不意味著要一口氣爬到山頂。就算只是邁出去了一兩步,也算是一個小小的成功吧?!}記
75。5!又是一個七開頭的分數,這個“7”在我的眼里如同一把鋒利的倒鉤,深深地刺進了我的心里。在眾多學科中,語文,始終是我無法逾越的一座大山。
從進入初中開始,閱讀與作文便是我最大的弱項。每次做閱讀時,總是無法理解到全部的方面;每次寫作文時,總是寫得普普通通,毫無新意。久而久之,我也對語文逐漸失去了信心。
面對著這個75。5分,我不由得想到了家人失望的神情,老師沉重的嘆息,同學嘲笑的話語……唉,語文,我真的跨越不過你嗎?
窗外的雨,噼里啪啦地落下,打到地上,碎了一地。樹葉被打得“啪啪”作響,紛紛低下了頭。這時,我注意到一片剛長出來的嫩綠的樹葉正在風中不停地搖擺,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仿佛下一秒就會被吹走。這或許就是它渺小的命運吧。
雨漸漸小了。那片嫩葉,竟緩緩地抬起了頭,經過水珠的洗禮,它愈發嫩綠、晶瑩了。我不由得被這一幕驚呆了。一片小嫩葉都有如此強大的力量,更何況是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呢?雨絲飄到我的臉上,冰冰涼涼的,滋潤著我的心田。
生命是頑強的,走過一劫輪回,便會攀登上另一個新的境界。
語文這座大山,我一定要拼全力地去攀登了。
在老師指引我們導讀名著時,我摒棄之前看書只看個皮毛的習慣,開始在書上做圈點勾畫,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了;做閱讀題時,仔細看題,抓住題目的重點,全方位的考慮;習作時,認真審題,用心斟酌,準確地運用恰當的詞句。我正在努力地攀登這座語文之山,哪怕只是邁出了微小的一步。
攀登需要勇氣和決心,懦弱者只能站在山腳望而卻步;攀登需要堅持和毅力,上坡的每一步都來的十分艱辛。攀登不在于你攀登了多高,而是在于你攀登的過程,你為此付出了多少。這,才是最值得去記錄的。
有關攀登的作文150字篇3
電影《攀登者》選擇在國慶期間上映,它的最大主題必須與“愛國主義”相關。我不喜歡談論這個話題,但這個電影我是真的喜歡,別人的批評就讓他去吧。在討論之前,首先,我必須大聲喊出:我是中國人,我自然愛國,我在這個背景下長大,她支持我學習成長,不管在哪也得明白感恩與回報。
出國留學幾年,恍惚于里外不是“家”。模糊的歸屬感讓一個蘿卜一向在找一個適宜的坑,這是一個此刻進行時。感受到的文化差異,存在于每件事的思想、行為背后。最無法控制的是,潛移默化中“我”的一些部分被改變了,比如:父母無法理解我早上吃碗熱干面,還必須來杯咖啡。這還只是“形”上的。如果不是換國家,只是換個國內城市,人們是不會上升到展開一段耐人尋味地微妙對話時,夾雜不知是試探還是鄙夷還是羨慕還是嫉妒的復雜語氣,談論關于國內與國外的問題。
步履艱難,稍有言語不慎,稍有......不敢想,不愿想......
《攀登者》主要講述了在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因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而不被世界承認。15年后,中國重組登山隊再次挑戰登頂成功,并測量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準確高度。
導演是出生于60年代的香港人李仁港,我喜歡他的展現手法。千篇一律的愛國主義題材,對當代主流年齡段的人們,已經有些麻木。我們熟悉又陌生的,從小被要求學習的資料,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復習,概念套概念,故事套故事,你說上句,我接下句。有時我會困惑,具有愛國主義意味的影視淚點,以及觀看時脖子下方帶有的阻礙酸澀感,還有最終釋放壓抑時的暢快,靠的是潛意識里根深蒂固地學習資料,從而引起的某種意義上的幻想共鳴。問題在,我們沒有真實感受過國家艱難,經歷和歷史故事還是有距離的。
父母對國家的感情,父母的父母對國家的感情,與我們對國家的感情顯然不一樣。親眼見到國家漸漸走向強大,他們切身作為一員感動,心中經歷與如今交織,內部情感復雜,牛奶兌咖啡,絲絲縷縷漸進構成糾纏。這樣所產生的情緒,我們無法體會。在課堂上講著課的方五洲,應對學生略帶冒犯的提問,他會怎樣想?看到自我與隊友用生命攀登,千辛萬苦站到高峰帶回的化石,被學生隨意碰掉摔壞,手捧兩半時,他又會怎樣做?導演沒有讓他去辯解、指責,時間不斷向后走,所有人經歷過的光陰不可被復制,彼此不理解也是常態。
與內斂保守的方五洲不一樣,曲松林具有冒險精神,他恨被方所救,已經付出如此代價,卻讓中國和隊員一齊承擔了15年的“不被承認”。起初,他不理解在以秒計算的生命里,作這種選擇的意義。他最切實的經歷是十幾年來的一切,回顧過去,他更期望那一刻隊長的選擇是一臺機器,而不是隊友生命。他嚴格教導李國梁,灌輸了多年懊悔下總結出的宗旨——保護攝影機。李確實完成了前輩交給他的任務,曲松林卻后悔了。拖著尸體一瘸一拐回來的他談及職責,不再貿然讓突擊隊隊員前進,優先研究生命安全。在經歷了相似于方五洲的時間,他也懂得了方五洲當年的選擇。
那里是我記憶深刻的一點,身邊熱乎乎的人的聯系被加深,不再僅限于將所有感情歸于一個大主題。比起聽訓大道理,人情味更令人動容。再比起這個,更想假設的是如果這是一個循環,曲松林會不會一次又一次的后悔。畢竟,這是一個無法兩全的選擇。
人的矛盾感,是我熱愛的部分,糾結的過程是在研究哪個更值得,值不值得衡量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以及預測它們對自我利益的未來影響。在不得已做選擇的情景下,搖擺停留地一點點時間,很動人。
電影時長有限,導演想表達的資料卻很豐富,加上出場演員也很多,導致有些主角行為過渡沒有很自然,雖然有一點點尷尬,也是能夠理解的??墒?,影片中有一點很奇妙——情節推動靠的是感情線,感情能夠有其他研究,只可是導演恰好選擇了感情。選擇講述感情線是一個較為妥當的商業選擇,容易引起更多人共鳴、平衡了女演員和男演員、女性觀眾和男性觀眾、代表自然的磅礴大氣音樂下穿插著代表感情細膩憂郁的旋律與之比較,更加能渲染出大眾眼淚。更奇妙的一點是,在愛國題材下,感情線卻能夠與之齊平。對祖國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仔細刻畫了個人追求,這難道不是真正貼合當代人的愛國方式嗎?
回憶起徐纓和方五洲的感情之路,最清晰的卻僅有令人感動的開頭和結尾,還有略顯俗套的相見擋雪石,我極其喜愛賦予他們兩的獨一無二的音樂,抑郁、安靜、猶疑又具有杯具感,在他們的幸福時刻,講述著廢棄工廠的故事,背景響起與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同種性格的三連音,天空微黃,白天勝似夜晚。徐纓默念回憶錄,方五洲徒手攀登廢棄工廠,腳步踏上與鋼鐵碰撞,他青春少年的呼吸聲,徐纓字句停頓的短暫與音樂不確定地搖擺感巧妙搭配,有無法形容的情感和諧,多一分少一秒都不行,好像一切都能夠繼續下去。
之后,徐纓說:在我們之間的那座山,消失了。對于我,它仍然能夠包含在默念回憶錄的時刻。他們的感情中,這條線沒有進也沒有退,一向在其之上。方五洲補全了站在廢棄工廠頂端被打斷的那句話。稍微遺憾的是,本以為再次登頂應當是全劇的最高點,但對情感波動影響不大。反而是方五洲回憶著圖書館中的徐纓,從懷中掏出以往交予過的化石,鏡頭從方的手轉移到徐接過化石的手,一個冰冷,一個溫暖,徐纓將化石靠近胸口,方五洲捧向心上方低頭親吻后放入雪地中,鏡頭轉至圖書館,便是他們交握的雙手,右邊窗口灑向徐纓的陽光和左邊被風雪吹動方五洲的頭發,最完美的兩個時空中的他們交疊在了一齊。我期望如果這時音樂不走在終止音上最完美,終止只能使音樂完滿終止,音由不穩定下落回至穩定狀態,反而減少劇情的延續、回味感。
對于中國電影,《攀登者》真的已經做的足夠好了,電影還涉及其他話題可談,比如團體主義精神、犧牲、宗教問題、人與自然,甚至傳承問題,包含的真的太多太多。
有關攀登的作文150字篇4
一個人最難認識的便是自己,悲慘的結局在于自以為找到了答案,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其實事實完全南轅北轍。
——題記
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類,又在他們每個人的脖子上掛兩個口袋。一只裝別人的缺點,另一只裝自己的缺點。他把那只裝別人缺點的口袋給人掛在胸前,另一只則掛在背后,因此人們總是能夠很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缺點總看不見。對于每個人來說,總是過多地關注自己與他人的優點,而無視自己和他人的缺點,不懂得從自身和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反而一錯再錯。
當我遇到挫折時,就幻想自己在攀巖,待一切準備就緒,便開始信心百倍地攀巖,而且有意無意地留心同行的人。有的人一鼓作氣,迅速地向上攀登,可是因為沒有抓牢根基而掉了下去,他們過于急躁;有的人一開始竭盡全力攀登,最后體力不支,卻仍然頑強地攀登,但還是掉了下去,他們沒有掌握方法;還有的人不甘示弱,效仿前面的人盲目攀登,他們也掉了下去,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我吸取他人的教訓,雖然身處巖壁低處,但不緊不慢地攀爬著,我堅信,成功就在不遠處。
可是,不順心的事時時發生,剛才還是陽光明媚的天氣轉眼間陰云密布,竟下起了絲絲小雨,這對一個攀巖者來說,無疑是一場很大的挑戰,雨漸漸模糊了我的視線,前方一片迷茫,我更加小心翼翼地攀登,全身心投入,終于攀上了頂端。此時,剛才還因為受到挫折而灰心喪氣的我,此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我在想,為什么總是有人盲目效仿前人?因為他們往往關注熟練攀巖的人速度之快,把他們的成功想象的很簡單,是這種心理蒙蔽了他們的雙眼,看不到成功人士背后付出的心血。
人生就如攀巖,是一場認識自己的考試,這場考試從未停止過,生命不息,攀爬不止,要想取得成功,不僅要有一顆有理想,有追求的心,更要心存自信。自信來源于自知,任何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在某些方面都有別人所沒有的東西,有缺點,也有了優點,這些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人生密碼”,首先發現自己的缺點,再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從而不斷完善自我。人們的生活過程也就是尋找和探索成功的過程,只要運用合理的方法,將自己的“人生密碼”與“事業密碼”對上號,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一把鎖,接著徐徐開啟的,就是成功的大門。
攀登,是一種向上的姿態,也是一種追求的過程,它意味著體力的付出,更意味著意志的堅持。攀登是一種智力的拼搏,也是一種情感的掙扎,它意味著位置的變化,更意味著境界的開拓,它不僅克服了外部的困難,更戰勝了內在的自我。
有關攀登的作文150字篇5
1960年5月24日,人類史上中國人首次從喜馬拉雅山北坡登上珠峰,令世人震驚,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成為家喻戶曉的登山勇士,如今這部《攀登者》電影,又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登山精神。
登山精神就是要有勇于攀登、不怕吃苦、胸懷天下,團結合作,樹立遠大的夢想和抱負的精神。登山精神是讓我們更好的去結合實際做好我們要做的事情,實現我們的目標。
扶貧攻堅好似登山,一座山登完了,還有山需要攀登,人生不到生命的盡頭,就要奮斗不止。扶貧攻堅如登山,循徑而上,則是在創造扶貧工作的輝煌。然而路途艱險,一路上重巒疊嶂,需要每個人付出代價。扶貧攻堅如同一座山峰,我們要想完美的成效就要勇于攀登,努力攀登。
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我們登山如此,此刻我們的扶貧攻堅也是如此,只要我們努力了,就沒有無法逾越的障礙;只要我們努力了,就離我們預想到達的成功更近了一步;只要我們努力了,相信到20__年我們的目標必須能夠實現。
有關攀登的作文150字篇6
我們像一支響箭,一往無前地出征。我們不是風中的墻頭小草,搖擺不定,我們出征,讓生命與使命同行!
——題記
自我們出生起就注定要以颯爽的英姿踏上人生的征途,攀登,這對于一個相對完整,或者說具有意義的人生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它讓我們的內心升騰起一種進取奮發的精神,然后不斷在提升與超越中升華自己的價值,它是鼓舞人心的良劑。作為21世紀青少年中的一員,認為有幾座高峰值得去攀登。
首先,文學的高峰。文學是自咿呀學語時就給予我們潛移默化影響的知心伙伴,它不是一門極高深的學問,卻每時每刻都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它的魅力不僅僅在于豐富了我們的業余生活,同時也陶冶了我們的性情,洗去我們心靈的污垢,還我們純真與美好。如果說漢語為我開啟文學的大門,寫作讓我了解文學,那么閱讀中外名著就真正將我帶入文學這個夢幻的大觀園中,將文學的底蘊赤裸裸地展現在我面前,使我目不暇接。文學真是一門神奇的學問啊!
第二,思維的高峰。思維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需要我們在不斷探索與訓練中才能形成,繼而完善。擁有它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拿我們的一門重要學科數學來說吧,思維是數學的靈魂,失去思維的數學是空洞的,毫無意義的。常從學科老師的口中聽到“思維”二字,便漸漸明白了其重要性,果然在學習生活中也常有體現。由此看來,思維這座高峰還真是值得去攀登。
第三,理性的高峰。仍記得歷史老師滔滔不絕地講歐洲第二次思想啟蒙運動的核心為“理性主義”,從此“理性”二字便在我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記。理性不僅僅指人的思想,而且能影射到人的靈魂。居里夫人因為理性,拒絕為自己辛苦研制的鐳申請專利,她放棄了名利與榮譽,依舊在簡陋的實驗室里工作,她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文天祥因為理性,“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最終以身殉國,他的愛國熱忱天地可鑒;司馬遷因為理性,忍辱負重,選擇忍受宮刑,最終完成了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為后人的研究創造了巨大的價值,他的執著信念為人敬仰。理性是人生中一座閃光的豐碑。
攀登,向上,向上!所有的有志青年,都向著夢想中的高山進發吧,只要你的勇氣足夠,意志堅定,你終能到達山頂。
請記住,無限風光在險峰!
有關攀登的作文150字篇7
快樂,莫過于那爬上頂峰的喜悅。
抬頭,望著眼前數不盡的臺階,一個頭兩個大。邁動注了鉛的雙腿,我疲憊不堪。抹著擁擠在額頭的汗水:“還有多遠啊!”我皺了皺眉,被汗水打濕的衣服吸附在身上。
我雙眼暗淡,那登山的興奮感在此刻灰飛煙滅。
索性坐在旁邊的石塊上,仰望,山頂峰那樣的遙不可及。似乎一陣頭暈目眩,一個踉蹌,我懷著索然無味的心情拼了命地踏上幾個臺階,像只遍受折磨的困獸,完全了無生氣。
看著眼前興味盎然的妹妹,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氣似的,心中似乎有些許羨慕呢。我腦中閃過念想:不如一鼓作氣,爬到山頂?底氣似乎顯得不足,我想我得孤獨地爬上山頂。
最終還是決定了。
“登登……”我卯足了勁兒地踩著石階向上跑。
跑著,還是會放棄嗎?我放慢了腳步??纯词稚系牡貓D:還差一點,加油。不斷為自己鼓勁,或許可以說是自欺欺人吧,明明距離那樣遙遠。不過,我寧愿被騙。
“天門,終于到了耶!”我穿過天門,風冷颼颼吹過,那樣寒冷。
對于我來說,風卻那樣令人愉快。再一次舉目仰望,距離似乎縮短了。我再、再、再、再一次告訴自己:頂峰近在咫尺,加油!
這回,我要一口氣沖上頂峰!
腳步變得急速,我不再觀望四周的風景,盯著石階,盯著雙腳,看著石階一點一點變少,看著自己一點一點靠近頂峰。
心跳、呼吸、腳步……所有都開始加速!
左腳在喜悅間邁上頂峰的那一刻,時間仿佛凝固了一般,所有的一切都緩緩沉浸在甜蜜的喜悅中,一切事物都釀成了微甜,似乎吹過面龐的風,都帶著些許的香味。
我開始眺望四周,那一覽眾山小的感覺似乎也存在于這里,心中的自豪油然而生。感謝幾秒前的自己,為自己登上頂峰而努力,沒有放棄,而是選擇一點一點地堅持。祝賀現在的自己,品嘗到了頂峰的喜悅。
其實,通往頂峰的路并不孤獨,它有汗水、艱辛、喜悅的陪伴。
或許,人生也如同爬山,通往頂峰的路不止一條,但不論哪一條,都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如果陷入困境,無路可走的時候,命運一定會鼓勵你向上飛了。
那源于內心的喜悅,來自于登上頂峰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