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事跡心得作文

| 新華

貧困地區大多存在教育短板,常常會陷入“越貧困越不重視教育,越不重視教育越貧困”的惡性循環。過去一段時期,受自身教育水平和認知的限制,一些貧困家庭對子女教育重視不夠,尤其是女孩的輟學現象非常嚴重。在“女孩子如果有文化,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等理念的支撐下,20多年來張桂梅執著地投身教育扶貧事業,既“雪中送炭”又“授人以漁”,幫助1600多個農村貧困家庭改變了命運?!叭绻f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張桂梅的這句表白,讓世人看到了她的力量來源。

張桂梅的力量,來源于她對教師職業的崇高信仰。一名好的教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人生,張桂梅便是如此。她仿佛黑夜里的燈盞,照亮了貧困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成長之路。在全省各地,還有許多像張桂梅一樣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堅持用知識溫暖孩子的心房,用夢想點亮孩子的希望,用行動改變孩子的命運。教育,不僅能幫助孩子們學習知識、增強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帶來觀念上的改變。

張桂梅的力量,來自于她對教育扶貧的深刻認知。教育不僅僅是為了傳授文化知識,更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工作。為了讓貧困山區的女孩有受教育的機會,她每年寒暑假都會深入大山做家訪,把“知識改變命運”的理念帶進大山;為了讓孩子們都有成才與出彩的機會,她默默付出,辛苦耕耘,幫助學生們鋪平前行的路。在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中,不僅改變著學生個體的人生軌跡,更為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出貢獻。

為夢想燃燈,為希望開路。張桂梅就像一盞燈,點亮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像一團火,溫暖孩子們的心房;像一顆星,啟迪孩子們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像一面旗,引領孩子們奔向更美好的未來。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我們要牢記初心、不忘使命,積極主動作為,立足崗位建功,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張桂梅事跡心得作文篇2

老太太,瘦弱多病 無家無子。她究竟有什么魔力,改變了那么多孩子的命運?

總有一些人,犧牲自己,照亮了別人,用敢為人先的拼搏與擔當,大愛無疆 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為1645個貧困女孩的托起了大學夢,為貧困孩子撐起一片天。她就是張桂梅同志,她對事業的熱愛與默默付出,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是新時期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的杰出榜樣。

她,有“紅梅傲雪 大愛無疆”的擔當。她就是一株傲雪紅梅,仰首報春,帶給孩子們無限的希望;用心血播撒愛的種子,譜寫著新時代共產黨人的無疆大愛! 為籌集資金辦女子高中,張桂梅四處求助,向社會募捐。有時疲憊 無助至極的她坐在昆明街頭,靠著墻根睡了過去,醒來時已是萬家燈火。整整奔波5年,只籌到一萬多元。她不怕苦 不怕累,在北京開會奔走于各大媒體,引起社會關注。 在各級黨委政府投資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張桂梅的辦學夢想終于實現了。學習張桂梅用生命綻放大愛無邊,正氣擔當勇往直前的干勁,用大寫的人生點綴冬雪的潔白 紅梅的傲然。

她,以“無我”的境界“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張桂梅時刻溫暖著別人,對自己的不幸卻深埋在心底,她沒有子女,卻是上百個孩子口中的“媽媽”;她身患絕癥,卻把自己所得的獎金都捐獻給了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她在基層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數十年,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托起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希望;她帶病堅守崗位,潛心于教學管理研究和培育新人事業,她用行動在“平凡中見偉大 質樸中顯真情”,以“無我”的精神境界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黨員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張桂梅事跡心得作文篇3

她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

“起床嘍,姑娘們,快點唄,還有兩分鐘上課了?!?/p>

每天,天還沒有亮,張桂梅就佝僂著瘦弱的身子,爬上學校頂層,開始一天的工作。從起床到出操,再到課間休息,以及晚上睡覺前,小喇叭的聲音一直在校園里回響。

從初建校時的94名學生,到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支撐女子高中的是照亮黑暗的那道“光”。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高一剛進校的第一課,校長并不直接談高中階段的專業學科,而是讓我們抄寫黨章?!本妥x于南方醫科大學的畢業生鄧婕回憶,“經過高中三年紅色文化的熏陶,我變得堅強獨立、吃苦耐勞、勤奮勇敢了?!?/p>

這是張桂梅的“特殊教育”。

張桂梅在探索中制定了“唱紅色歌曲、憶紅色歷史、讀紅色著作、記紅色名言、看紅色影視、塑紅色課堂、辦紅色校報”等教育教學方針,堅持每周開展“五個一”黨性教育活動(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周唱一支革命經典歌曲、每周開展一次黨員理論學習、每周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她努力“讓教育走得更深更遠”。

“有人說我愛崗敬業,有人說我瘋了,也有人說我為了榮譽。有人不理解,一個人渾身是病,卻比正常人還苦得起。支撐著我的,是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讓我直面這片熱土時,心里不愧?!睆埞鹈氛f。

一個叫何先慧的女孩,對11年前的那一幕記憶猶新。

2009年,華坪縣中心鎮河東村,張桂梅來到學生何先慧家里家訪??吹胶蜗然鄣膵寢屢轮鴨伪?,在地里割韭菜,張桂梅把身上穿的新棉衣脫給了她。知道這件事后,何先慧的眼眶濕潤了。她家境貧困,初中畢業后沒錢上高中,是華坪女高接納了她。

現在,何先慧已經是一名中學教師。每到周末,她就會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幫忙。只要張老師打一個電話,她就會無條件支持。因為她知道,張老師播撒的愛,在流動和傳遞……

張桂梅事跡心得作文篇4

清晨5點15分,張桂梅和往常一樣,從女生宿舍的鋼架床上爬起,坐著宿管員的電摩來到教學樓,在學生到來前,把每層樓的燈一一打開。

10多年來,張桂梅每個上學日都堅持著這個頗具儀式感的習慣?!肮媚飩兣潞?,提前把燈打開讓她們更安心?!彼f。

愛人早年病故,張桂梅膝下沒有兒女,她把母愛奉獻給了女高的孩子。

每逢假期,不管工作多忙,她都要抽出時間去學生家中挨個家訪。10多年來,她的足跡遍布麗江市一區四縣,行程超過10萬公里。

有年寒假,張桂梅到華坪縣榮將鎮家訪。在街頭,張桂梅一眼就看到高三學生山啟燕正在路邊賣甘蔗?!岸家呖剂?,不好好在家看書,咋跑來賣甘蔗?”張桂梅生氣地問。

了解到山啟燕父親患病 家庭困難,張桂梅經常偷偷給她塞生活費,直到她順利考上大學。如今,大學畢業的山啟燕已成為一名幼師。

張桂梅名下幾乎沒有任何財產,她沒有房 沒有車,所有收入都用在了女高的學生們身上,自己一件衣服能穿10多年。

2018年初,張桂梅病危入院,華坪縣縣長到醫院看望她。躺在病床上的張桂梅拉住縣長的手說:“我情況不太好,能不能把喪葬費提前給我,我想看著這筆錢用在孩子們身上。”

我將無我,讓信仰的力量傳遞

9月5日,華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場上,聆聽入學后的第一堂“校課”。每周“校課”,小到學習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張桂梅都親自授課。

如今,這堂課讓張桂梅愈發感覺吃力。63歲的她站在教學樓前,身形有些佝僂,手指 胳膊頸背上貼滿了止痛膏藥。“早上起床時,腳疼得不敢著地。有時我真想不干了,可看著你們,我告訴自己必須堅持?!睆埞鹈穼W生說。

看到有學生抽泣,張桂梅連忙說:“不哭不哭,我答應你們,我會好好的,陪你們讀完這三年……”話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張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統深入開展向張桂梅同志學習的活動。麗江市專門設立了“張桂梅教育基金”,所籌集資金將用于支持華坪女高發展補助貧困學生。

讓張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接過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許多華坪女高的學生大學畢業后,放棄了留在大城市的機會,選擇投身艱苦偏遠山區的教育事業。

周云麗是華坪女高第一屆畢業生。從小窮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賺大錢”,但女高改變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學畢業后,周云麗考取了寧蒗縣城的中學教師崗位。聽說女高缺數學老師后,她毫不猶豫放棄了縣城工作放棄了正式編制,來到女高做代課老師,一年后才轉正。

“老師老了,我們長大了?!敝茉汽愓f,“我們要繼續她未竟的事業。”

張桂梅事跡心得作文篇5

張桂梅同志命運坎坷,但無論身心如何困苦、處境如何艱難,她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信仰,飽含著對黨、對人民、對貧困山區的無限深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1998年4月,她在黨旗下莊嚴宣誓:“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入黨20多年來,她始終愛黨、護黨,忠誠于黨。

她對黨忠誠!

熟悉張桂梅的人都知道,任何人都不可以在她面前說黨委政府的不好、說共產黨的不是。她反復說:“你們可以說某個干部不行,但絕不可以說共產黨不好。如果沒有共產黨,哪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边@樣一句話,她講了22年,不知有多少遍,她說還要繼續講下去。

她對黨感恩!

2000年,在領取勞模的5000元獎金后,她考慮到自己重病在身,隨時可能撒手人寰,把獎金一次性交了黨費。2015年,她將自己的_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獲得的榮譽證書,毫無保留地交給了黨組織,全部保留在縣檔案館里。別人問她怎么舍得,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她對黨信賴!

2008年華坪女子高中創建后,她把黨的信念融入辦學體系,堅持革命傳統立校、紅色教育育人,實行紅色教育統領校園文化的教學模式。建校初期,由于山區條件艱苦,加之她要求嚴格,很多年輕教師完全適應不了,不到半年,17名教師就有9名辭職離去,教學工作近乎癱瘓?,F實雖然讓她始料不及,但也意外發現,留下來的8名教師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這也啟示她,有黨員,就要有黨組織,有黨組織,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從此,張桂梅心中有了底氣,腳下有了力量。她迅速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入黨誓詞,誦讀《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等名篇,大家眼里泛著淚花,緊握右拳向黨旗保證:一定要把女子高中辦好!一定要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學!學校黨支部很快成立起來,從此女子高中就有了“主心骨”,學校建設翻開了嶄新一頁。10多年來,她開創并堅持“五個一”黨性教育常規活動,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員徽章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周合唱一支革命歌曲、每周觀看一部紅色影片、黨員每周組織一次理論學習。女子高中第一屆學生都清晰記得,第一天唱的是《紅米飯南瓜湯》。理想信念教育成為女子高中一大辦學特色,“繼承革命傳統、發揚延安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成為了女子高中始終不變的辦學宗旨。對此她說,我們就是要讓紅色基因代代傳!有人說,張桂梅除了一副瘦弱的身軀是自己的外,沒有孩子、沒有親人、沒有家。她卻笑著說:“不,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我有一顆火熱的心,這顆心里面有黨,有人民,有學校,有國家,有千千萬萬的孩子,我什么都有!”她用一言一行、心血汗水、無疆大愛,堅守著自己的信仰,把一生全都給了黨。

牢記宗旨,為民奉獻一輩子

20多年來,張桂梅同志始終牢記黨的宗旨,秉持為民情懷,保持著鑄魂育人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用愛心培育愛、激發愛、傳播愛,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1975年12月,張桂梅響應黨的號召,從黑龍江來到云南支援邊疆建設,在此后的時間里,她把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貧困山區的教育事業。1996年,丈夫去世后不久,張桂梅放棄了在大理優越的工作環境,申請調到深度貧困山區華坪縣。從此,她不是一步步走向大城市,而是一步步走向山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越走越偏、越走越苦。來到華坪后,她放棄進入全縣條件最好的華坪一中,選擇在全縣師資最弱、條件最差的民族中學任教,并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語文和政治課教學任務。沒人喜歡艱苦,張桂梅也一樣,但她卻選擇了艱苦,她說:“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她越發感受到做好民族貧困地區教育工作的重要。

她愛生如子!

到民族中學工作,張桂梅面對的是傈僳族、彝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學生,這些學生幾乎都來自大山,家庭貧困,因為缺乏營養,普遍體弱多病。對此,她就每個月輪流帶著學生出去“加餐”,她告訴學生:“你們這個時候正在長身體,想吃什么就告訴我?!泵看螌W生們都吃得很開心,直到有一天,學生們吃完飯,張桂梅翻遍了所有的包才湊足了飯錢,學生們才一下子明白過來,每頓飯僅舍得吃兩毛錢一份小菜的張老師、其實并不寬裕。大家無語凝咽,淚眼相望。

2003年,張桂梅還送走了一個特殊的班。這個班有的學生轉走了,有的學生回家不讀了,有些男孩子晚上還在網吧過夜,老師們對這個班都失去了信心,紛紛要求調離。隨著中考臨近,張桂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動請求接下這個班,擔任班主任。之后,她進山找回那些不讀書的學生,但玩游戲的學生還是管不住自己,晚上總想跑出去。張桂梅橫下心來,把行李搬進了男生宿舍,和32個男生住在了一起,既當師長又當家長。早上,她叫學生們起床早操;晚上,她先檢查完女生宿舍后,又逐床清點男生人數,才躺下休息。一段時間下來,男孩子們都說就像在家里一樣,有個媽媽和他們住在一起??墒?,只有張桂梅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幾個月是怎樣熬過來的。為更好照顧男生的起居,每到下午張桂梅就不敢喝水,擔心晚上起夜時學生趁機溜出去,而且男生們粗重的鼾聲、夢話聲和臭腳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覺……。她的辛勞沒有白費,這個班在中考時22個學生考到了500分以上。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不幸總是纏繞著張桂梅。1997年4月,她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已經像5個月胎兒那么大,需要立即住院治療。但為了不耽誤初三畢業班的教學進度,她偷偷地把檢驗結果揣進懷里,繼續堅持站在講臺上,直到7月份把4個班的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后,她才住進醫院接受手術。為她手術的醫生從她體內取出重達2公斤多的腫瘤時,眼泛淚花,他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力量,支撐著這樣一個薄弱身軀熬過這樣的疼痛: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了位,腸子已經粘連在后壁上了。手術后,醫生反復叮囑,一定要靜養6個月以上,可僅僅24天之后,張桂梅又站在了她熱愛的講臺之上……。

150770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