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作文萬能
那天我拿著玩具槍,老太爺來問我:“小猴子,一槍能打中幾個瓶啊?”“運氣好的話能打中一個,有的時候一個都打不中?!蔽覍擂蔚卮鸬??!皝恚尷咸珷斣囋嚒!蔽覍屵f了過去。只見老太爺雙手握槍,雙腿一前一后分開,瞄準射擊?!芭椤钡囊宦?三個瓶子應聲倒下。當時我被這一幕驚呆了,反觀老太爺只是笑了笑說:“這個槍沒有瞄準器,要不然還能多打幾個?!笨吹搅诉@神準的槍法后,我就纏著老太爺教我。
“腿張開一點,手放直,槍放在眼睛下面一點點,看好了目標,和槍前面的一個點對齊,瞄準好了就開槍?!薄芭?”,由于我手抖了一下,只打倒了一個瓶子。在之后的半小時里我一直在練習,但也止步于兩個。于是老太爺就跟我講起了那個年代的故事,也是在那個故事中,我才知道當年老太爺參加過抗美援朝。
“那次我們接到的任務就是在一個指定的地方埋伏敵人,開始的時候糧還是充足的,后來下起了大雪,慢慢地雪到了膝蓋,我們的干糧也沒有多少了,直到有一天敵人來了……”老太爺講著,我在靜靜聽,在那天寒地凍的環境下,老太爺他們在雪地里蹲了十天,這是何等的毅力?老太爺講完后回房間,出來時,手中拿著一枚紅底金邊的勛章,他笑著將我的手打開,把勛章放到我的手心中。
現在老太爺已沒有當年的英勇健壯,取而代之的是稀疏的白發,滿臉的皺紋,一到下雨天膝關節就會隱隱作痛,還有那雙早已跑不動的雙腿。也許唯一不變的,只有那顆為了國家的心。每當我拿起勛章,我就想起了老太爺的話:“沖鋒號一響,你不上也得上,但是我們沒有一個人不上!”“小猴子,好好加油!”或許,那枚勛章想要傳遞給我的是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從不改變的志向。
您永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銘記歷史作文萬能篇2
"四個無論”呼喊新時代“無畏”戰士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連提四個“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強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擲地有聲,振聾發聵。這四個“無論”,不僅高度評價了援朝英雄的民族風骨,也寄希望于新時代的建設者、奮進者——賡續抗美援朝精神,以大無畏的勇氣和姿態,投身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無畏“山高”,銳意開拓,做智勇雙全的戰士。70年前的那場戰爭,條件極為艱苦,敵我力量極為懸殊。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志愿軍戰士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機動戰術,迅速改善裝備、提高技術水平,從而能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創造出以弱勝強的一系列新經驗和新戰法。改革開放以來,以深圳特區建設者為代表的開拓者們摸著石頭過河,敢闖新路、勇立潮頭,在重重困境中拼搏出一條光明大道,在探索創新中尋找到正確答案。今天,內外部環境的壓力交織,難啃的“硬骨頭”很多,既要沖鋒陷陣,也要運籌帷幄。但只要中華民族破舊立新的智慧不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守正創新、奮勇向前,就能攻堅克難,開創戰無不勝的新局面。
無畏“路遠”,眾志成城,做勠力同心的戰士。毛澤東同志曾揭示出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這一真理在每一項偉大事業中能得到充分的印證——朝鮮前線的勝利,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積極響應;我國全面小康的實現,需要萬千家庭同心協力,匯涓成海;中國夢的實現,更須和衷共濟,接續奮斗。偉業由英雄引領,而歷史靠人民創造,無數矢志不渝的個體詮釋忠誠、彰顯執著,方能建立不朽功勛。正因如此,更應將“發展是依靠人民、為了人民”謹記于心,不斷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共同擘畫共和國的壯美藍圖。
無畏“水險”,胸懷大義,做舍生忘死的戰士。憶往昔,朝鮮戰場上涌現出“將不畏死,兵不惜命”“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的壯烈景象,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始終視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立起了一座座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唇癯?,“舍小家為大家”的抗疫精神何不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延續?不怕犧牲,向死而生,無數沖鋒陷陣的抗疫英雄,何不是以“慷慨舍身”的外化行為,淬煉出“為國為民”的內在本質?無論是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或是篳路藍縷的創業時期,還是改革發展的新時期,都需要無畏的“逆行戰士”,懷“心之所善”,“雖九死其猶未悔”。
斗轉星移七十載,神州大地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深深熔鑄進中華民族的血脈的抗美援朝精神都將永遠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忘強國之志,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尖刀戰士”。
銘記歷史作文萬能篇3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一首《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唱出了70年前中國人民志愿軍氣壯山河、舍生忘死、保家衛國的主旋律。如今,這首歌仍然讓人熱血沸騰、踔厲奮發。
彈指一揮,70年歲月如梭,2020年10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新時代青年更需正確認識抗美援朝戰爭,堅決弘揚抗美援朝精神,使其成為引領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旭日朝陽”。
信仰,有夢想才能有方向。70年前,為了保衛和平、反抗侵略,中國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高舉正義旗幟,跨過大江大河,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舍生忘死、浴血奮戰,以信仰之力,打出國威軍威,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作為青年干部的我們更應繼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精神,以信仰之名,覓人生目標,圓中國夢想。
愛國,有理想才能有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深刻表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日新月異,建設科技強國、網絡強國、數字強國,給廣大基層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建立功勛的寬廣舞臺?!皭蹏鴬^斗,生逢其時”,青年干部需在新時代懷愛國之心,不斷奮斗前行。
實干,有思想才能有作為?!安慌聽奚?,不干則已,一干就干到底”,是抗美援朝戰爭中志愿軍將士戰勝武裝到牙齒的美帝國主義勢力的不二法門。事業為重,忠于職守,踏實肯干,這是個人發展進步的基石。新時代青年干部應以實干之行,把本職崗位作為成長成才的沃土,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把小事做到極致,在平凡的崗位收獲不凡的價值。
銘記歷史作文萬能篇4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打響。
于是便有了這么一個情形:在那白雪皚皚的鴨綠江面,一排排衣著單薄的志愿軍隊伍正徒步走過橋面,腳步鏗鏘而堅定。其實,在他們心中都非常明白,此次遠赴是為了保衛自己身后這片土地,而支撐著他們前行的是使命與擔當、責任與理想。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信念,他們無畏艱險,不懼生死,慨然奔赴戰場。這一戰,是正義之戰,戰爭的勝利粉碎了侵略者的陰險圖謀,保衛了新中國,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為世界反侵略戰爭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這一戰,更是立國、立威之戰,它打出了中國的氣勢與尊嚴,打出了國威軍威,也振奮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與自豪感。在此場戰爭中,死傷無數,也恰恰是這些英勇無畏的將士筑起了通往和平的道路。此皆種.種,我們將永遠銘記。
70年后的今天,2020年,我們身處于和平年代。如今的中國國力昌盛,神舟飛船不斷取得突破,港珠澳大橋的驚人成就,全面小康圓滿收官,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很慶幸,我們生于這沒有戰火硝煙的和平盛世,而作為新一代青年的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向那些革命先輩們學習,將家國責任與擔當刻在心上、融進血液。也更應該牢記時代使命,不負韶華,砥礪前行,跑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接力跑,做一個時代的奮進者和奉獻者。
銘記歷史作文萬能篇5
70年前的事情也許離我們太遠了,那時我的爺爺奶奶才出生不久,為了尋找那段久遠的歷史,我找來了抗美援朝的戰爭歷史紀錄片。當我們回望那段對我們遙遠而又陌生的歷史時,我的內心澎湃不已。
在《鴉片戰爭》的影片中我們看到的是軟弱和腐敗的清政府向國外列強的屈從,一再的賠款和割讓領土,在《南京大屠殺》中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同胞被日本侵略者毫無人性的任意殘殺和侮辱,但在《抗美援朝戰爭紀錄片》中我們看到的是中國志愿軍為了保家衛國,英勇頑強的戰斗,把當時世界上號稱最強大的美國軍隊和聯合軍打得一敗涂地,我們的自愿軍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向世界宣告:中國是不可戰勝的,中華民族是不可戰勝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作為他們的后代我們不應忘記這段歷史,更不應忘記這些可愛可敬的人。
在影片中我們結識了那些最可愛的人:用年輕的身軀為沖鋒部開辟道路的黃繼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戰斗小組長”呂松山……他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譜寫了生命中最輝煌的篇章,我們的敵人也不得不對他們無比的畏懼和佩服:
美第八軍軍長范佛里特對志愿軍的評論是:“以個人而論,中國士兵是一個頑強的敵人。他們沒有防彈背心,沒有鋼盔。他們只穿上軍服,戴上軍帽,踏著一雙帆布鞋。但是,他們永遠是向前作戰,奮不顧身的,令我們束手無策?!?/p>
美國《安斯凱頓研究室》首席研究員偌布斯?弗蘭克評論:北韓戰場上的中共軍隊,除了軍事裝備上不如美國聯軍,而其他無論斗志、勇氣,都是美國難以想象的高……當時,中共軍隊可以說無論哪一支都可以在一塊陣地,獨擋一路盟軍。
中國志愿軍用他們的頑強而無畏的精神戰勝了敵人,也震懾了那些曾經侵略過我們的人。這是史無前例的戰爭;是窮國打敗富國、弱國打敗強國創造歷史奇跡的戰爭;是中國軍隊打出國威、打出軍威、打出骨氣、揚眉吐氣的戰爭;中國自愿軍譜寫了中華民族戰爭史上最光輝的一頁,他們不愧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看看你們中國人,100多年來一個失敗接一個失敗,幾千個外國入侵者、一兩萬個外國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你們首都殺人放火,你們就得割地賠款。后來你們出兵朝鮮,把美國人從朝鮮半島北面壓到了南面,我才感覺中國與過去相比不一樣了,看來中國人是真的站起來了?!?/p>
今天,我們的祖國一天比一天強大,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我們不應該忘記抗美援朝戰爭,更不應忘記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最可愛的人——志愿軍,是他們讓世界從新認識了中國,是他們保衛了祖國領土的完整,讓中國人民免遭外國侵略者的再次侮辱。在和平年代成長的我們應銘記這段歷史,以他們為榜樣,時刻以祖國的強盛為己任,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為中國的發展和壯大作出自己的貢獻。作為中華的兒女,我們更要好好學習,用知識打敗未來的敵人,保衛祖國的領土與祖國的強盛,為祖國做出自己的貢獻,回報祖國和那些在戰爭中浴血奮戰的志愿軍們,不辜負祖國都對我們的悉心栽培與無限期望。
讓我們銘記那些最可愛最可敬的人——曾經奮不顧身向前作戰的志愿軍吧!
銘記歷史作文萬能篇6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的這場戰爭被稱為“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它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月19日至28日,上海將推出“保家衛國: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影展”,以影像的方式回顧這一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影展期間,《英雄兒女》《上甘嶺》《鐵道衛士》《長空比翼》《毛澤東和他的兒子》《集結號》《我的戰爭》等七部電影,將于曹楊影城、大光明電影院、國泰電影院、SFC上影影城新衡山店等十家影院放映17場。這之中,《英雄兒女》中的“向我開炮”,《上甘嶺》里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這些響亮的臺詞、歌詞,因為真摯的愛國情與偉大的自我犧牲精神,歷久彌新——生動的英雄敘事,讓紅色基因在中國人的血脈中流淌。
透過經典,重溫“向我開炮”的自我犧牲精神
本次影展云集了影響幾代人的經典之作?!队⑿蹆号分v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軍某團在堅守無名高地的戰斗中勇敢作戰的故事。片中,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并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與師政委王文清的一幕,感動不少觀眾。戰斗英雄喊出的那句“向我開炮”也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臺詞。
尊重真實的創作理念,是《英雄兒女》成為經典的關鍵原因。這部電影改編自作家巴金的小說《團圓》,為了真實還原志愿軍的狀態,巴金幾次赴朝考察,穿梭于封鎖線之間,堅持 “少休息,多跑路”的創作 “土方”?!跋蛭议_炮”的故事正是巴金入朝后真實見證的事件。《英雄兒女》的插曲《英雄贊歌》亦是觀眾心中不可磨滅的經典時代之聲——“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至今聽來仍舊震撼。
同樣縈繞在觀眾心頭的經典旋律還有《上甘嶺》中的《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艄公的號子,看慣了船上的白帆……”電影中那名在坑道內為重傷員深情演唱的女衛生員,不但慰藉了戰士們的心靈,也溫潤著銀幕外的觀眾。電影《上甘嶺》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嶺戰役,還原了戰士們相互鼓勵、互相關心,頑強堅持戰斗的感人事跡。
據記載,為了拍好這部電影,導演沙蒙率攝制組兩次前往朝鮮對上甘嶺戰役進行實地考察,采訪了一百多位當年參加上甘嶺戰役的志愿軍戰士,記錄的材料達到數十萬字。從一條坑道和一個連隊出發,《上甘嶺》塑造了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志愿軍英雄群像。
穿越時空,這份精神依然閃耀當代銀幕
一些作品則通過獨特的視角展現英雄故事。比如,電影《鐵道衛士》展現了抗美援朝期間,公安科長高健發動群眾展開反特務斗爭的故事;《長空比翼》從罕見的空軍視角展開,講述了我國空軍戰士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鍛煉成長的故事;《毛澤東和他的兒子》講述了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犧牲后,毛澤東竭力克服喪子之痛,將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故事。
在本次影展中,還有兩部當代銀幕佳作——《集結號》與《我的戰爭》,這兩部拍攝于千禧年之后的作品,用當代的敘事手法,震撼的視聽效果,以及觀眾熟悉的演員陣容,帶人們重溫那段歷史記憶。久違的犧牲精神、集體主義精神通過它們,感動了更多觀眾。
《集結號》講述了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要打阻擊戰幫助大部隊撤離,以集結號為撤退信號的故事。影片中,整個連隊打光了,也沒聽到集結號響,意外生還的谷子地,在之后漫長歲月里,開啟了尋找原來隊伍,尋找真相的旅途。影片中,九連戰士紛紛犧牲的情節以及谷子地尋找真相的孤獨背影,讓觀眾忍不住落淚。當年,《集結號》屬于“大片”——雖然投資不到8000萬元,但全部演員片酬相加也不超過百萬,是一部將錢花在刀刃上的作品,因而視聽效果十分震撼。
《我的戰爭》講述了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一支英武勇猛的志愿軍部隊,為保衛國家毅然決然遠赴他鄉,在經歷生死磨煉中建立起深厚情感的故事。
時空在變,但精神永存。因為歷史就在那兒,任時序更迭大浪淘沙。
銘記歷史作文萬能篇7
黃繼光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的一個山村,自幼家境極為貧寒。六七歲時父親因受地主欺壓,病恨交加而死。黃繼光從小就給地主扛長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天家鄉解放,村里組織起農會,黃繼光不但成為農會第一批會員,還當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縣里征集志愿軍新兵時,黃繼光第一個報了名。體檢時,他因身材較矮開始未被選中。來征兵的營長被黃繼光參軍的熱情所感動,同意破格錄取。
到朝鮮前線后,黃繼光被分配到連隊擔任通訊員。1952年4月,部隊到五圣山前沿陣,本想殺敵立功的黃繼光卻被分配到了連隊后勤。剛開始他有些想不通,經過副指導員細致的思想工作,黃繼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樣樣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并榮立了三等功。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部隊奉命反擊占領597高地的敵人。在戰斗中,遇到敵人一個暗藏火力點的瘋狂射擊,部隊連續沖鋒都沒成功。眼看就要天亮,如在拂曉前還奪不下高地,不僅使已奪取的陣地重落敵手,還會直接影響整個上甘嶺反擊戰的勝利。在這關鍵時刻,黃繼光參加了攻堅小組。在戰斗中,攻堅小組的兩位戰友犧牲了,情況非常緊急,黃繼光身上也連中了4槍,他昏了過去。敵人的機槍聲把他驚醒,他不顧一切頑強地爬到了敵人的槍口旁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他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他犧牲時年僅22歲。
黃繼光的英雄壯舉,獲得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榮譽追記特等功,授予了“特級戰斗英雄”的光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