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字過年作文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后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
貼福字、貼窗花、貼年畫、貼掛千。這些都具有祈福、裝點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托著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于“門神”。春聯由神荼、郁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著繪畫方向發展。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于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里,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返炔噬戤嫛⒁詽M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愿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后發展成掛歷。
掛千,就是用吉祥語鐫于紅紙之上,長尺有咫,粘之門前,與桃符相輝映。其上有八仙人物的,為佛前所掛。掛千民戶多用它,世家大族用它的較少。其黃紙長三寸,紅紙長寸余,是“小掛千”,為市肆所用。最早的掛千當是以制錢(銅錢)串掛的,與壓歲錢一樣,有壓勝的作用。
750字過年作文篇2
你們心目中過年是怎么樣?是得紅包么?
是玩游戲么?
是放鞭炮么……不是,都不是,我們家過年最讓我盼望了,因為過年可以做與平時不同事:
鏡頭一:殺雞
過年了,餐桌上當然少不了鮮美雞肉了??茨棠虤㈦u,只見奶奶把燒好熱水放入事先準備好臉盆里,然后讓爺爺把雞腳與翅膀抓住,奶奶拿著明晃晃菜刀,先把雞脖子上毛毛拔掉,然后用刀割斷雞脖子上血管,血就從雞脖子里流出來,這時候雞進行最后垂死掙扎,沒過一會兒雞就不動了,奶奶把雞放到事先準備好臉盆里。
鏡頭二:燒火
同學們家應該都看到過父母燒菜做飯吧,但今天我要帶你們去一個別樣廚房,看,這個廚房燒菜做飯用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煤氣而是自己做大灶,上面放著一口很大很大鍋,下面是用柴火作為燃料,聽奶奶說這叫大灶,以前城市農村做飯都用它,現城市生活條件好了已經不用了,農村還保留著,不過也只是偶爾用一下,我要求下,今年年夜飯就是這口大灶里燒出來,我與弟弟自告奮勇承擔起燒柴火活,先用松毛把小柴引著,然后根據燒菜火候添加或是減少柴數量。這可是燒菜關鍵,柴太多菜就容易燒焦,反之就不容易熟。用大灶燒飯可真是一門學問啊,奶奶手把手指點下,我與弟弟勉勉強強才把這任務完成了。
鏡頭三:吃年夜飯
忙碌了一個下午,終于大家努力下做了滿滿一桌豐盛菜肴:瞧剛剛還是活蹦亂跳雞啊,魚啊,現已經被奶奶搬到了餐桌上了,除了雞啊,魚啊,還有奶奶自己種各種好吃蔬菜,我與弟弟最喜歡吃奶奶燒五香牛肉啦,開飯了,隨著奶奶一聲令下,我們家女將們把事先準備好菜一盤一盤端到桌上,大家一起圍坐餐桌旁,一邊吃一邊聊,爸爸媽媽們向爺爺奶奶匯報一年工作情況,我與弟弟匯報我們一學期學習情況,這次考試弟弟比我考得好,我暗暗下決心下學期要超過弟弟。然后就是長輩們給我與弟弟發紅包,我與弟弟打算把紅包一部分拿去讓爸爸去投資,一部分留著買學習用品啊。一年一度年夜飯一聲聲祝福中結束了。
同學們看了我家過新年一定很動心吧!
750字過年作文篇3
“老北京”都知道這么一句話:送信兒的臘八粥。意思是說,每逢到了農歷十二月初八(民間又稱臘八),就要過年了。臘八這一天,家家都要熬一大鍋“臘八粥”。粥里放入雜豆、雜米和多種干果,意味著一年之中五谷豐登。這天,老北京人除了喝粥以外,還要用米醋泡蒜,封入壇子,擱在暖室,為的是大年初一吃餃子用。據說食之可防瘟疫。
舊歷臘月三十為除夕,俗稱大年三十兒。人們送舊迎新的主要慶典都集中在這一天,因此,這是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天。除夕之夜全家吃完年夜飯后,要盡情地玩上一夜。
“一夜煙花醉,只因鬧除夕”。北京除夕夜晚分外熱鬧。放煙花--是我最喜歡的節目。
特別是到了零時,更是煙花四起火樹銀花。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煙花映照得北京的夜晚格外的美麗。
初一到初五是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聚會的日子,或者是出門逛廟會。
大年初一,我們家和舅舅一家人一起去了地壇廟會,那里人山人海,非常熱鬧。有賣全國各地的特色小吃、手工藝品、玩具,還有許多游藝活動。我們玩了套圈,扔球等許多游藝項目,收獲很大,得了4件獎品。大家玩得很開心。
正月初五這一天叫“破五”,吃一頓新包的餃子,以示來年團結一心。到了初六的清晨,家家店鋪要開張了。各家在開業前,都在門口掛上“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對聯,柜臺里響起一片清脆的算盤聲,意在來年生意興隆。此時,“年關”已過,一切恢復往常的生活。
下雪了!下雪了!好高興啊。聽說這是20__年北京下的第一場雪,對于從小住在南方廣州的同學們,你們一定很少看見下雪吧?羨慕我嗎?打雪仗、堆雪人真的太好玩了!
20__年,我在北京過了一個非??鞓返拇汗?如果大家還沒盡興,還可以接著觀看打雪仗視頻喔。
750字過年作文篇4
快要過年啦,相信大家一定希望趕緊吃餃子,過除夕夜,這些事往往不夠的,過年還有很多知識呢!
過年是一種感覺,一種體驗,一種遭遇,可能還是一種境界。
過年的第一個樂趣是人多熱鬧。我記得有一年的大年初三,剛吃過早飯不大功夫就有親友來串門,一直到晚上八或九點鐘,客人還絡繹不絕。二姨三姨姑姥爺舅姥爺姨姥爺表舅表姨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好像全天下的親戚都在這一天聚集到一起了,中午吃飯時,至少擺了10張桌子,姥姥家五個窯洞那么老大的院子都呆滿了人,真有點摩肩接踵人聲鼎沸的樣子。令我自豪的是,我在院子里和所有的小孩比賽踢毽子,居然打敗天下無敵手。
過年的第二件樂趣不用說就是吃。姥姥把收藏多日的紅棗、花生、紅薯干和柿餅都翻騰出來,姥爺則把放在院子角落里已經蓋上一層厚厚白雪的大竹筐掀開蓋兒,露出里面凍得鮮紅的軟得要化了的烘柿。更不用說中午那頓飯了,那是把一輩子的吃食都放在了一起,有白面烙饃、白面蒸饃、炸油角、素丸子、牛肉丸子、雞肉丸子、扣肉、小酥肉,還有冰糖蓮子百合湯等等。那個時候大人小孩都顧不上客氣,一盤菜上桌三口兩口就被搶光了。因為大家的的肚子都太空了,在平常的日子里連玉米面餅子都吃不上的。所以,碰上能吃飽的時刻誰都顧不上臉面了。
對啦,過年就要拜年,拜年也有知識哦!
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輩給長輩拜年,祝愿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后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750字過年作文篇5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比如舞龍舞獅、說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一年的收獲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里。同學們,說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說,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后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丶铱纯?,回家看看,再遠的游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后。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750字過年作文篇6
你們心目中過年是怎么樣?是得紅包么?是玩游戲么?是放鞭炮么……不是,都不是,我們家過年最讓我盼望了,因為過年可以做與平時不同事:
鏡頭一:殺雞
過年了,餐桌上當然少不了鮮美雞肉了。看奶奶殺雞,只見奶奶把燒好熱水放入事先準備好臉盆里,然后讓爺爺把雞腳與翅膀抓住,奶奶拿著明晃晃菜刀,先把雞脖子上毛毛拔掉,然后用刀割斷雞脖子上血管,血就從雞脖子里流出來,這時候雞進行最后垂死掙扎,沒過一會兒雞就不動了,奶奶把雞放到事先準備好臉盆里。
鏡頭二:燒火
同學們家應該都看到過父母燒菜做飯吧,但今天我要帶你們去一個別樣廚房,看,這個廚房燒菜做飯用不是我們平時看到煤氣而是自己做大灶,上面放著一口很大很大鍋,下面是用柴火作為燃料,聽奶奶說這叫大灶,以前城市農村做飯都用它,現城市生活條件好了已經不用了,農村還保留著,不過也只是偶爾用一下,我要求下,今年年夜飯就是這口大灶里燒出來,我與弟弟自告奮勇承擔起燒柴火活,先用松毛把小柴引著,然后根據燒菜火候添加或是減少柴數量。這可是燒菜關鍵,柴太多菜就容易燒焦,反之就不容易熟。用大灶燒飯可真是一門學問啊,奶奶手把手指點下,我與弟弟勉勉強強才把這任務完成了。
鏡頭三:吃年夜飯
忙碌了一個下午,終于大家努力下做了滿滿一桌豐盛菜肴:瞧剛剛還是活蹦亂跳雞啊,魚啊,現已經被奶奶搬到了餐桌上了,除了雞啊,魚啊,還有奶奶自己種各種好吃蔬菜,我與弟弟最喜歡吃奶奶燒五香牛肉啦,開飯了,隨著奶奶一聲令下,我們家女將們把事先準備好菜一盤一盤端到桌上,大家一起圍坐餐桌旁,一邊吃一邊聊,爸爸媽媽們向爺爺奶奶匯報一年工作情況,我與弟弟匯報我們一學期學習情況,這次考試弟弟比我考得好,我暗暗下決心下學期要超過弟弟。然后就是長輩們給我與弟弟發紅包,我與弟弟打算把紅包一部分拿去讓爸爸去投資,一部分留著買學習用品啊。一年一度年夜飯一聲聲祝福中結束了。
同學們看了我家過新年一定很動心吧!
750字過年作文篇7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一首千古傳唱的好詩,每到過年時期,我和小伙伴們便開始吟誦這首喜氣洋洋的詩,增添了節日的氣氛,家鄉的過年習俗也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銘心。
大年三十,是我們中國傳統新年——春節的前夜。按照傳統習俗,每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從外地趕回老家,團聚在一起,吃頓熱熱鬧鬧的團圓飯。瞧,媽媽和我也回到建昌婆婆家。
來到街口,我遠遠地看見到處都是紅色:家家戶戶門上都貼著紅對聯,紅福字;來來往往的人們有說有笑,在街上挑選年貨,買煙花爆竹……好一派熱鬧的景象!
一到婆婆家,我們就忙里忙外,準備著即將到來的年夜飯作準備。今天,吃飯的人也比平日多了,媽媽、阿姨、姨父、婆婆、公公都聚在一起。桌上的菜也比以前豐富多了,雞鴨魚肉樣樣齊全。吃飯過后,大家在一起談天說地,聊聊天,喝喝茶,說說話。春節真熱鬧呀,我真想天天過春節。
我早早地吃完了飯,跑到電視機前,拿起遙控,準備觀看“春節聯歡晚會”,時間還早,“春晚”還沒有開始呢。我、媽媽兩人拿起煙花,興致勃勃地跑出了家門,來到大門前。我們把煙花都在同一時間全部點燃。那一瞬間,猶如百花齊放,那五彩繽紛的景象把我們幾個“創造者”都看呆了!那一瞬間的美麗是無與倫比的。不一會兒,煙花就被我們放得一干二凈了。我們又通宵看完了春晚,一直到凌晨。
大年初一,我們去大姑婆婆家拜年。一來到姑婆婆家,她就面帶微笑地端出茶葉蛋和紅棗,一大早我的肚子已經飽飽的了。姑婆婆家養了許多的白兔和小雞。我熱情地說:“我去給它們喂食!”于是我興沖沖地跑到了小雞的飼養區,撒下一把飼料在我的腳邊,不一會兒,小雞們都到了我的腳下低頭吃了起來??粗@些小雞我感到十分可愛。轉眼到了中午,桌子上的美味一樣樣端上來。一直到結束我的嘴里都塞滿了美味。臨走之前,姑婆婆要給我壓歲錢,我說:“不要了,我已經這么大了,不能再要壓歲錢了?!眿寢屨f我長大了。
過年也意味著新的一年開始了,讓我們在這新的一年里攜手并進。新的一年,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