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滿分感動作文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1
在今年的獲獎人物中,有人將畢生奉獻給紅色信仰,有人把熱血拋灑在祖國邊疆……他們,用質樸的心靈創造著感動時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書寫著自己傳奇的人生?!笆剡吚先恕蔽旱掠选qv守邊疆長達半個世紀,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76歲的他住土屋、喝咸水,與星月羊犬為伴,與風雪餓狼較量,被稱為邊境線上“活的界碑”。
“80后村醫”賀星龍“80后”村醫賀星龍。他是一名村醫,駐扎貧困鄉村16年。鄉親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付不起藥費,費用他能免則免。鄉親們說他“比親兒子還親”?!肮孢_人”劉天明。他是一位農民工志愿者,16年來,眾籌助學金350多萬,幫助留守兒童300多名,成為外來工榜樣,帶動了更多普通勞動者投身慈善事業?!昂媒憬恪眲⒚馈R粋€80后自閉癥康復治療師,11年來她為1000余名自閉癥兒童及家長提供康復訓練和咨詢,為100余名教師提供培訓,帶動了社會對自閉癥的關注?!澳z鞋書記”龐啟淵。一個深入一線摸底走訪,精打細算制定規劃的第一書記。他是村民口中的“膠鞋書記”“過細人”,更是鄉親們心里溫暖的自家人、脫貧的領路人。“倔?!笔Y傳春。敢于創新的戒毒所長,七年來他倡導“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業立人”,讓戒毒人員“出去不再進來”,把衡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變成“心靈再造的學校”。
3歲高齡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線,想陪大熊貓走到最后。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2
聶海勝是一名不折不扣的“60后”,今年57歲的聶海勝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航天員,這是他第三次執行載人飛船的飛行任務,第二次擔任指令長?!鞍肯柙谒{色的天空”是他從小的理想,從神舟六號、十號到十二號飛船勝利著陸,他見證了載人航天的燦爛征途。
01
數學滿分100分,聶海勝???05分
1964年9月,聶海勝出生在湖北棗陽市楊垱鎮樊莊村。這個鎮位于棗陽西北,鄂北崗地,湖北的“旱極”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1949年到1989年的41年間,鄂北地區平均每4年發生1次嚴重干旱或特大干旱;1990年到2009年的20年間,平均每兩年發生1次;2009年到2013年,發生了歷史罕見的“五連旱”。直到2020年1月6日,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一期順利實現通水,鄂北焦渴缺水的歷史才終結。
物資匱乏的年代,“雨停地干、十年九旱”的楊垱,絕大多數人的光景艱苦。
50多歲的劉來玉是聶海勝幼時伙伴。如今衣食無憂的他幾乎不吃紅薯,原因是之前吃得太多,想起就反胃。
劉來玉回憶,年幼時,主食是紅薯面,菜是紅薯葉;穿的是哥哥姐姐穿小了打著各種補丁的衣服;冬天拾不到柴(崗地柴少)的他只好凍著。在棗陽市區讀高中時,他拿出不5毛錢車費,放假時只好步行四五個小時回家,從傍晚走到深夜?!白叩脽o聊時,就看星星?!?/p>
劉來玉說,聶海勝家比他家還窮,吃的、穿的、用的,比他還差。讀小學時,聶海勝常穿著他姐姐的花衣裳,同學都笑他。聶海勝兄妹8人,聶父去世得早,家中重擔全壓在聶母身上。聶海勝為減輕母親負擔,攬下了很多農活:放牛、割麥、割野菜等。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聶海勝深知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唯有讀書。
聶海勝曾在一篇自述文章中寫到:“家里兄弟姐妹多,但父母想盡一切辦法也要讓我讀書,有一次交到老師手中的學費,竟是一只兔子?!?/p>
聶海勝的小學、初中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茅,同學們稱他“數學王”。劉來玉介紹,數學滿分是100分,但聶海勝???05分。老師鼓勵學生早交卷,最先交卷的學生有5分獎勵。聶海勝10次有9次第一個交卷。
02
高中時夢想,像雄鷹一樣翱翔
聶海勝16歲時,父親病逝,原本貧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他還是堅持完成學業,于第二年考入棗陽一中。棗陽一中是當地的重點高中,當年全鎮只有他和另一同學被錄取。
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高中每年假期,聶海勝去十幾里外的堂兄家幫著搬木材、裝茶葉、下地干活,一個假期能掙十幾元錢,足夠交學費了。但生活的重壓還是讓聶海勝不得不退學,中學老師不忍這個好苗子輟學,免除學雜費,他的學業才得以繼續。
進入棗陽一中,聶海勝和同學金邦才關系要好。
金邦才稱,班上有50名學生,云集著各個鄉鎮的尖子生。楊垱鎮的教學水平趕不上其他鄉鎮。入校時,聶海勝只能排到30多名。但他下晚自習了還在教室里點煤油燈,被老師勸回寢室后,躲在被子里打手電筒看書??炭鄬W習的聶海勝學習成績大幅提升,一直排在15名左右。
高中同學金邦才回憶,高中時,班上同學常玩的一個游戲:刀蹴。所謂刀蹴,就是一條腿立在地上,把另一條腿盤起來互斗,誰先倒地誰輸。剛開始時,聶海勝玩不贏身體更結實的他。入學三個月后,他已不是經常鍛煉的聶海勝的對手。“他只贏不了班上一個140多斤的大塊頭?!?/p>
聶海勝高中時人緣很好,在金邦才看來,這緣于其性格:為人平和、樂于助人。
金邦才介紹,每次學校要檢查教室、寢室衛生時,在打掃完后,聶海勝總是喜歡再檢查一遍,幫同學的被子收拾得更好一點,幫忙清理角落里的紙屑。高一那年,他的腳崴了,聶海勝幫他打飯、扶著他去教室。高二那年,同學肖居成得了重感冒,聶海勝除了幫他打飯外,還幫他洗碗,整整做了一周。
金邦才認為,聶海勝骨子里是一個內向的人。當同學討論理想時,聶海勝總是不說話,被問到時會害羞地低下頭。
有一次,他倆躺在床上徹夜長談。聶海勝才說,他的夢想是當兵,能當飛行員更好。“我看到老鷹在天上飛,我很羨慕,我在想:如果我也能飛,我在天上看地下是什么樣子。小時候,飛機飛過時,小伙伴都喜歡看,但我是看得最久的那個?!?/p>
03
平衡能力超強,為飛行而生
1983年高中畢業時,趕上空軍招飛,聶海勝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報了名,沒想到各項考核和體檢全都順利過關。那時正逢麥收季節,體檢后他就請假跟著堂兄干活去了,一直沒和家里講招飛的事。直到有一天,縣人武部派人到聶家來了解情況,聶海勝才知道自己被選上了。
聶海勝被錄取后,金邦才才恍然大悟,他有當飛行員的潛質:平衡能力強。金邦才介紹,學校附近田地里有一根灌溉管,長10余米,寬度只能容下一只腳。別的同學走幾步,就會失去平衡,跳進田里;張開雙臂的聶海勝每次都能走完,而且通過時間越來越快。
同學劉為眾也認為,聶海勝的平衡能力強,是為飛行而生的人?!拔矣X得他的平衡能力超強,有天生的原因,也離不開刻苦訓練。”
劉為眾和聶海勝一同考入長春飛行學院。6月17日,劉為眾向記者介紹,彼時,訓練設備不如現在先進。訓練時,手和腳容易磨起泡是常有的事,血水不停地滲,聶海勝從來不叫苦。他和聶海勝開的是殲擊機,對平衡能力要求極高。1985年,他因為平衡能力欠缺,只好轉業。但聶海勝還留了下來,還是同行中第一個單飛的人。
公開報道顯示,1989年,聶海勝駕著殲擊機飛向4000多米的高空時,只聽座艙外“砰”的一聲爆響,發動機停車了。瞬間,飛機轉速、高度下降,艙內溫度急劇升高。他一邊鎮定地向地面報告,一邊試圖排除故障。所有的辦法都嘗試過了,飛機還在下墜。這時,地面指揮同意他跳傘。但聶海勝還想做一做努力,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把飛機開回來。
他試著讓飛機滑行,但因距離太遠沒有成功。此時,飛機距離地面只有四五百米,急速下降的飛機帶來巨大的超重過載,動一下都很困難。最后,他不得不按下彈射開關,此時他已出現了瞬間黑視,什么也不知道了。
等他睜開眼,自己已落在稻田里,飛機摔在離自己一百多米遠的山溝里,扎進土里十幾米深,著火了。
后來經查明,事故原因是發動機壓縮器上的葉片出了機械故障。鑒于聶海勝以良好的心理素質沉著冷靜處置險情,想盡一切辦法挽救飛機的勇敢精神,部隊黨委為他記了三等功。
聶海勝先后駕駛過殲五、殲六、殲七3種機型,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04
飛天英雄關心妻女孝敬老人
有媒體報道,聶海勝不但在江西服過役,還是江西女婿,愛人聶捷琳曾在解放軍第九0八醫院(原九四醫院)工作過,南昌人。
聶海勝的精力除了奉獻給事業,其余就全傾注在了家人的身上。聶海勝小時候數學成績特別好,在教育女兒時尤其注重提高她的數學水平;對于妻子他也愛護有加,因擔心妻子有高血壓,他從不讓妻子吃肥肉等高脂肪食品。
對待老人,聶海勝更是細心孝順,夏季的南昌堪稱“火爐”,他怕岳父岳母在南昌受不了,每年夏季一到,他就催岳父岳母去北京避暑。岳父岳母到了北京,聶海勝又擔心兩老不習慣北京的干燥氣候,特意去買了個加濕器。
小舅子聶捷勇說,自己的姐夫是一個令他尊敬的兄長,是一個有追求的男人。作為空軍飛行員的時候,海勝曾經說,他志在藍天,希望飛得越高越好。在生活中,海勝也是親人眼里的榜樣,聶海勝最愛吃藜蒿。據其親人介紹,一盤藜蒿炒韭菜他一個人就可以一掃而空。
1998年,聶海勝入選中國首批航天員,完成了從“航空”向“航天”的轉變,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全過程。2005年,聶海勝與費俊龍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2013年,首次擔任指令長的聶海勝,與航天員張曉光、王亞平共同上天,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
第三次探蒼穹時,聶海勝已是57歲。
金邦才介紹,他得知此消息時,有些擔心。他給聶海勝留言表示:“你已取得了成績,現在歲數大了,第三次上太空。雖然我們都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科學技術,但太空還是充滿了未知,能不飛就不飛?!?/p>
聶海勝如是回答金邦才,“祖國需要,不管年齡多大,只要能飛,我都會全力以赴?!?/p>
聶海勝覺得,人類最老的航天員是77歲,雖然年過半百,但為航天事業拼搏的心依然年輕,只要祖國還需要,就會繼續前進。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3
樹葉在微風中落下,在空中頓時飄流了三秒,它只能享受這世間的三秒嗎?沒有人去拾起它,因為大多人認為他并不重要。蒲公英離開了它那溫馨,美麗的大家庭,飛舞在空中,卻散了,散到了每一個角落,沒有人在注視,沒有人知道,它們卻還堅強地活著。
走出輕軌站,一陣美妙而又慈祥的聲音向我的耳邊回想,我隨聲音尋找發出這聲音的人。向地下通道走去,我看見是誰發出這么美妙的聲音了。一個永遠失去雙腿的青年人,手里拿著一把舊吉他,用他那一雙敏捷的手,在舞動,我真想隨著他的音樂跳起來。我在這時產生了疑問:他是賣唱的呢?還是乞討的呢?他的琴聲和歌聲真是絕妙一配,雖然他失去了雙腿他卻還有雙手,他在很好的利用!
地下通道人來人往,卻沒有一個人注意,或當他不存在,我想去問他為何失去了雙腿,為何出來賣唱。我猶豫冷,頓時見沒有了自信,而他卻還有自信,雖然沒有人注意,但他還是在繼續演唱,他在追夢,追尋他的理想,追尋他的音樂,他沒有灰心,在努力,努力去做那有翼的小鳥。他的琴弦斷了,他用嘴和手將它修好繼續彈奏,我實在忍不住了走到他面前,還沒等我說話,他就說:“小朋友,想聽首歌嗎?我點了點頭。他慢慢彈動琴弦,接著一首《怒放的生命》響徹在我的耳旁,他的眼睛擋住了他的遭遇。我想:這就是生活的意義嗎?無論有什么困難都要不停地尋找自己的夢想。唱完后,他向我招了招手,便放下吉他用他那雙手,撐著地上,隨著他腿下的滑輪離去。我看到了他那蒼茫的背影,匆匆離去。
對,讓我感動的是他那追夢心,不畏困啦,也要堅強活下去,因為前方就是勝利!這就是生活得意義!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4
有一種愛,一生一世的為你好,那就是母愛;有一種愛,一輩子關心你,也不需要你的回報,只要你能夠健康,幸福;有一個人需要你用盡一生一世的感恩,那就是媽媽;有一個人需要你用一生去銘記,那就是媽媽!——題記
今天我看了一場激動人心的頒獎典禮,也就是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這個頒獎典禮讓我心潮澎湃。
有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87歲;為了事業,為了中國的發展,他任勞任怨,連回家也很少。也有拾荒助學的“五?!崩先藙⑹⑻m,92歲,老人家庭并不富裕,老人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舍不得買,卻在貧苦交加的17年里,將自己,辛辛苦苦拾荒的來的錢,毫不猶豫地捐獻給了全國各地的貧困學子。更有為了兒子,愿意付出一切的方俊明的媽媽,姜春梅,84歲,有一年,有一個小孩溺水,方俊明見了,二話不說一頭扎入湖底救人,不料頸椎骨折并導致高位截癱。媽媽勸導他,并背了他整整23年。
還有許多許多讓人感動的人物,他們不畏困難,堅持不懈,只為了能夠幫助到別人,也幫助祖國!最令我難忘的還是方俊明的媽媽。
她任勞任怨地照顧她的兒子,也從不說苦,也從不說累。自從那件事發生之后,方俊明媽媽就一直開導她的兒子,讓他兒子也不再傷心,但是這些年也發生了許多事,方俊明妻子的離開,方俊明爸爸的去世,也對他們的生活有不少打擊。家里的重擔也都壓在了方俊明媽媽身上,她每天起早貪黑,早上五點起來做早飯,晚上等到兒子,孫女都入睡了,才敢漸漸入睡。23年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都是靠媽媽來背,她為兒子洗衣、做飯、洗腳、擦身子,有時候腸胃不好,大小便失禁,都是媽媽及時的.換洗。
在天氣好的時候,想讓方俊明下樓透透風,散散心,就從二樓,一步一步艱難的背下來,即使再苦再累,都要堅持。現在方俊明女兒長大了,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方俊明心里也少了一份負擔。但是方俊明最擔心的還是自己的媽媽,媽媽已經老了,也漸漸背不動他了,他就是希望自己的媽媽能夠歇一歇,享享清福。但是方俊明媽媽并不是這樣想的,她覺得兒子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還是自己照顧的比較放心,只要還走的動,就要把兒子背下去,照顧下去!
母愛是多么的偉大,母愛是多么的無私,讓人催人淚下,看了這次頒獎典禮,我的感觸很深,覺得看的很有意義,也有很大的收獲!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5
感動是一股注入死水里的清泉,讓本來毫無生機的河水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感動是一陣能帶走紛擾的風,讓本為繁事而焦躁的心瞬間平和下來;感動是一曲余音繞梁的歌,剛聽來不以為然,但是細細回味就會覺得芳香滿口;感動是熟悉的街道,感動是回家時候的一盞亮著的燈,感動是那一聲問候“你好嗎?”,是船兒的船槳,是廣闊的`海,是不經意的微笑……
感動二字給了我們用心去體驗生活的經驗,那些點點滴滴不再被我們隨意就束之高閣。
能給文人以靈感,給文字以生機,于是流水有情,落花有意!心靈的震撼,能給戰士以勇氣,于是“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于是“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回”。靈魂的感動能給政客以清廉,于是“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茍利國家身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學會感動,為人民的幸福而感動,為陽光的恩澤而感動,為英雄的義舉而感動!
因為感動,歷史就會變得悠遠而又親近,深厚而又多情。一曲《高山流水》,唱了幾千年猶不見衰,仍然“聲飛曹漢鳥去遲,響入深泉游魚出”。何也?因為感動,人們的心弦被撩撥引發共鳴!因而每一個心靈的深處都奏起同一首動人的歌謠!“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因為感動,月亦有情,天也有淚!
因為感動,山水變得情深義重,纏綿悱惻。江山如此多嬌,人心因而寬廣博大,人心在自然的滋澤下成長,因而純潔無瑕,清麗脫俗。
因為感動,人世變得脈脈多情,多姿多彩!父母的養育之恩感天地泣鬼神,最令人感動,于是人們孝敬父母,對父母愛戴不已!愛人情人的關懷最令人感動,于是有了“自古多情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佳句!友人兄弟的思念也令人感動,于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便廣為流傳!
因為感動,所以幸福;因為幸福,所以友愛和諧!
學會感恩,學會感動,讓世間沒有硝煙戰亂,沒有爾虞我詐;讓一切恩恩怨怨,愁悶苦恨,在清清的溪水里洗盡,隨水而去!
因為感動,萬物皆有情,自然情無數!讓我們學會感動,感動自己,感動他人,感動天和地。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6
這段時間,我校教師掀起了學習黃旭華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時間,我看了《鳳凰網》對黃旭華的專訪節目。對黃旭華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層,感受也更深刻了。
黃旭華,1920__年3月12日出生于廣東省海豐縣紅海灣區田墘鎮,祖籍廣東省揭陽縣新寮村(客家人),中船重工集團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員、名譽所長,中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戰略導彈核潛艇總設計師。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 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必須把人才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振興。而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沒有優質的教育,科技創新等于紙上談兵。
今天,我們向黃旭華同志學習,就是學習他報效祖國、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學習他敢為人先、銳意創新、求真務實、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學習他生命不息、學而不倦的學習精神;學習他自覺把個人理想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個人志向與民族的振興緊緊聯系在一起,為中華民族崛起而努力奮斗的偉大情懷;學習他團結協作、甘為人梯的博大胸懷,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立足崗位,創先爭優,為全面振興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7
昨夜三更,我不由地從睡夢中驚醒,拉開窗簾,向遠處望去,見黑夜在四處蔓延,靜悄悄的,陰森森的一幕浮現在眼前。我望著黑夜許久許久,想了許多許多
我坐在床邊,從大腦中搜索剛剛發生在夢境里的事,如電腦般地掃描了一遍,歷歷在目。我坐在那自言自語,雖然聲音很小很小,但還是被爸爸發現了。爸爸走到我的跟前,望著我眼睛周圍的黑眼圈,頓時明白了些什么,便和藹地對我說:孩子,做噩夢了?不要怕,有爸爸在!這句話在我看來是那么地親切,那么地親切!我不顧一切地撲到他的懷中,頓時淚如雨下。不知何時,望出窗外,依然是黑夜在蔓延,而唯一不同的是雨在下著
我哭哭啼啼地說:爸爸,我我夢到你了!爸爸好奇地看著我然后又說:呵呵!是嘛?寶貝快說來聽聽!一只手在撫慰著,另一只手還不停地煙嘴里送,一臉擔心的樣子。
夢境是這樣的:由于爸爸欠債不還而惹債主登門拜訪,還說要賣女還債,這分明是趁火打劫啊!可爸爸軟弱地哀求債主,還說會答應這門親事。我對于這門親事,定然很不同意,要知道,我現在才15歲,而且單看債主,我就吐得要命,如果再看他的兒子,那我還不暈過去!這簡直是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嘛!幸好,一個家庭中并非沒有女強人,這個人就是我的媽媽!她穿著警衣,戴著警帽,是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警察!
站在屋里一直沒有說話的媽媽,聽到了債主如此的無理要求,再也無法壓住心中的惱火,她一個箭步跨過門檻,舉起槍來,對準強盜。債主驚慌失措,債主驚慌失措,但他還是強詞奪理,振振有詞地地說:你老頭子欠了一屁股的債,我叫他賣女還債,這于情于理,更何況他還同意了!正所謂口能言之,身必行之!還不快把槍放下!不然我們法庭上見!媽媽好不猶豫地回答說:上法庭?那很好,我也很想與你清算你的所有罪惡,現在你還還惡人先告狀?想當年你搶取民女,燒殺搶掠,無惡不做!老百姓就是證人!那你就等著接受法律的懲罰吧!聽到這些話,債主驚慌失措,一溜煙地就逃跑了聽后,爸爸喃喃地說:父母父母跟前的兒女是小孩子!
你們說我的媽媽是不是個有勇有謀的警察啊?當然!!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8
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一個月后,神舟十三號接續飛往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10月16日凌晨0時23分,頭頂大漠月色,3名中國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乘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駛向星海,開啟為期半年之久的太空駐留。火箭托舉飛船騰空而去,照亮天穹,這一刻,凝結了探索與勇氣、創新與智慧的人類航天事業,無疑是星空下、地球上最為浪漫的。
飛天夢想的接力,將再次刷新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度。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承上啟下,意義特殊。作為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飛行任務,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在太空的半年“出差”和忙碌,將為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畫上句號,為空間站建造階段的開啟打下基礎。建造空間站、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是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戰略的重要目標,是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的重要引領性工程。在這個目標的牽引下,如今第十三艘神舟飛船飛向太空,航天員第八次飛出地球,次數遞增的背后并不簡單,體現的是中國人在登天階梯上的不斷攀高。
不斷刷新的飛天足跡,彰顯了中國航天在創新道路上一往無前的豪邁。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繞地球飛行,中華民族千年飛天夢圓;18年后的幾乎同一天,3名“神十三”航天員“太空出差”入住舒適的太空之家。18年間,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從太空出艙,到空間站艙外維修……包含神舟十三號在內的我國載人航天工程8次載人飛行,可以說次次都充滿挑戰,但也次次都是創新、次次都是跨越。
第一次飛往太空的“神十三”航天員葉光富期待著能從太空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到了太空的航天員會“感覺”地球的引力變得微乎其微,祖國的引力卻越來越重,凱旋的第一句話總是發自肺腑的“我為祖國感到驕傲”;神舟團隊自豪地喊出“以國為重”……正是有千千萬萬的航天工作者心懷“國之大者”接續奮斗,剛剛走過第六十五個年頭的中國航天事業,才能渡過難關、跨過艱險,鑄就自立自強的奇跡,更令無數中國人對航天人衷心說上一句“你是我的榮耀”。新時代中國航天事業無數奮斗者、攀登者努力奔赴星辰大海,必將激勵每一個中國人為自己的夢想奔跑。
人類探索太空的步伐永無止境。建造空間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將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開拓性貢獻。中國自主建造的空間站以“天宮”命名,寄寓著中國人的豪邁志氣和探索精神。航天員一次又一次在浩渺太空邁開腳步,中華民族追逐自己的飛天夢想勇往直前。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9
定安,這個古老而神奇的名字,讓我感到很親切,七百多年來,定安走過了一條不尋常之路,從而匯成了浩瀚的歷史長河。而在這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讓我感動的人物。
第一個人物是王弘誨,他字紹傳,號忠銘,他從小聰明過人,還喜愛讀書;4歲時,他能讀出《四書》;8歲時,他開始記千言,還開始寫文章了;9歲時,他的父親帶他到縣城考試,結果讓考官都大吃一驚;13歲,他進了縣城的`童子班里學習。長大后,他在嘉靖四十年四月才參加鄉試,結果考得第一名舉人。最后還被皇帝封為翰林庶吉士。我覺得我們應該向王弘誨學習,他從小飽讀詩書,到最后終于發揮了作用,為國家工作。
第二個人物是張岳崧。字子駿,號指山。他從小聰明好學,也喜歡習武健身。他15歲時,去應考縣試時,所寫的文章深得當時的楊縣長所贊賞。通過鄉試、會試、成績優異,名聲遠揚。他是甲子科舉人,已巳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欽點探花郎。他還是清朝時候有名的書畫家,是當時廣東四大書法家之一,他的一些書畫作品至今還保存完好,是書畫界的珍寶,現在的草體大“壽”字就是他的墨跡,流芳至今。
我覺得這兩個歷史人物讓我領悟出了人生的道理: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要向王弘誨、張岳崧學習,從小就喜愛讀書,而且要有遠大的志向?,F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很多的獨生兒女,他們的父母就慣得像雞蛋似的,只怕摔破了。所以很多都上高中了,連自己的衣服都不會洗,飯也不會做。從這一正一反的事例中,我們應該汲取教訓,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效勞。
優秀滿分感動作文篇10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在廣東省番禺縣(現廣州市白云區)。七歲上私塾讀書,1942年春高中畢業。1949年5月參加工作,先后在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綜合科考委員會任助理員、助理研究員。195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中國科學院準備組織綜合科學考察委員會,彭加木主動放棄去莫斯科學習的機會,請求赴新疆考察:“我志愿到邊疆去,這是夙愿。我的科學知識比較廣泛,體格堅強。面對困難,我能挺起身子倔強地抬起頭來往前看……我具有從荒野中踏出一條道路的勇氣!”請愿書中,他把自己的名字“家睦”改為“加木”。他說,他要跳出小家庭,到邊疆去,為邊疆“添草加木”。
在此后20多年中,彭加木先后15次到新疆科考,3次進入新疆南部無人區羅布泊。
1964年和1979年,彭加木兩次到羅布泊外圍做科學考察,發現了大量的鉀鹽、稀有金屬和重水等貴重資源,填補了一些重大科研領域空白,糾正了國外探險者對羅布泊的一些錯誤認識,實現了“為祖國和人民奪回對羅布泊發言權”的愿望。
1980年5月,彭加木擔任羅布泊科考隊隊長,開始了他的第三次羅布泊科考。
在多天的艱苦跋涉中,科考隊采集了眾多生物、土壤標本和礦物化石,收集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6月5日,科考隊實現了一個壯舉:中國人自己組隊第一次穿越羅布泊核心地帶,打破了“無人敢與魔鬼之湖挑戰”的神話。6月11日,已經完成任務的科考隊休整后,準備沿古絲綢之路南線再次橫貫羅布泊地區。隊伍預計返回羅布泊的行程大約為800公里,頂多需要7天時間,因此只攜帶了7天的水、油等補給。但是途中,隊伍遭遇了駭人聽聞的沙塵暴和數次陷車,3天才行進了150公里,保存的水也開始變色發臭。大家決定向最近的解放軍部隊基地求救。當時,求援送水需要花費六七千元的資金,這是一筆龐大的數目,彭加木覺得飛機運水價格太昂貴,如果能給國家節約就節約,決心繼續尋找水源。
6月17日中午,駕駛員王萬軒打開汽車車門時,發現了一張用鉛筆寫的字條:“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十點三十分?!敝钡较挛纾砑幽具€沒有蹤影。次日凌晨,科考隊報告:6月17日上午,彭加木只身外出找水,不幸失蹤!隨后展開的4次大規模地毯式搜救均無結果。
彭加木為我國科考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化成了羅布泊永遠的豐碑。作為全國唯一以“彭加木”命名的紀念中學,廣州彭加木紀念中學以“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以鋪路精神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人”為辦學理念,不斷培養社會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