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1
山石屏療養院是國家1953年在洱源縣大山深處黑潓江邊建立的麻風病院,距縣城65公里,沒有公路和橋梁,不通水電,幾乎與世隔絕。
1981年4月,剛剛到縣防疫站工作的李桂科第一次走進住著181名麻風病患者的山石屏療養院,這里只有簡陋的垛木房、臟亂不堪的生存環境和嘴歪眼斜、肢體殘缺的患者,當李桂科給一位60多歲老人檢查身體時,發現老人小腿大面積潰爛,潰口洞里都已有蛆蟲并發出臭味??吹窖矍暗倪@一切,李桂科的內心被深深震撼了。當天,李桂科和同事們完成治療任務,乘渡船離開時,麻風病患者們不約而同集中到江邊眼巴巴地看著他們離去的身影,久久不愿離開,眼里充滿了無助、無望和不舍。
作為一名醫者、一名共產黨員,他深深地感到,自己應該幫助他們解除病痛、擺脫困境、改善生活。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李桂科與山石屏麻風村結下了不解之緣,開始了漫長的救治之旅。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2
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疾控中心名譽主任李桂科又獲得新的榮譽!
這一次,是中宣部、國家發改委表彰的“誠信之星”。
“一定要讓山石屏變得更好!”從42年前初到山石屏村開始,對黨忠誠、恪盡職守,求真務實、敢于擔當,為麻風病防治事業無私奉獻的信念就在李桂科心里扎下了根。
“不需要堅持,自然而然地去做就好?!边@些年,他獲得了一個又一個耀眼的光環和榮耀,心緒卻依然平淡如水,為山石屏村做著一樁樁、一件件規劃好的事情。正如每日所需的呼吸,從來不曾動搖。
42年的堅守,李桂科將一個與世隔絕的麻風院建成了黑潓江邊一座通路、通橋、通電、通水、通網絡的美麗家園,摘掉了人人懼怕的“麻風村”的帽子,變成了人人向往的“幸福村”。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3
李桂科,出生于1975年,1978年參加工作,197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0年開始從事疾病預防控制至今。現任____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在他從事疾病預防控制工作33年來,始終把患者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了一曲為民、盡責、奉獻之歌。他一直以來兢兢業業、敢于擔當、心系患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他是一個堅定信念,敢于擔當的好職工。李桂科同志剛參加工作三個月就安排到山____療養院,由于醫療條件差、設備落后和認識上的誤區,人們“談麻色變”,加上父母的不理解和阻擾,他也茫然、不知所措,但當他看到麻風病患者潰爛的傷口和痛苦的表情,他最終還是被自己責任感所戰勝,拋開所有顧慮,毅然的.走上了艱難、漫長、光榮的麻風病康復工作之路。數十年來他一直奔走在山區最偏遠、最艱苦的地方,他把麻風患者當成是自己的親人,把山____療養院當成是自己的第二個家。
他是一個心系群眾,無私為民的好“村長”。在李桂科同志到煉鐵鄉山____療養院工作時(當時叫“麻煩村”),山區療養院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住房破爛不堪,與外界幾乎沒有來往,經濟條件很差生活甚是艱難,哪里的人們遭受社會的歧視與偏見,甚至孩子們上學都成了問題。李桂科到山____療養院工作后,為改變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他積極奔走,向各級爭取項目、爭取資金,給村里修了路、通了橋、建了學校,他還介紹康復者及子女參加就業培訓,鼓勵村民種植核桃、柿子等經濟作物,積極帶領村民走出困境。“3.03”地震發生后,山____療養院的原有房屋受損嚴重,在省、州各級部門的關心下,覺定新建煉鐵鄉山____療養院,在恢復重建過程中,李桂科同志在照顧患者、安置好群眾的同時積極參與恢復重建工作,受災群眾喬遷新居,他還組織村民進行民族火把節、中秋節、清明掃墓等活動,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很多節日李桂科同志都是和療養院的患者一起度過,很少同家人一起過節。
他是一個愛崗敬業、忠于職守的好醫生。()一些麻風病人、周圍人群不了解,由于受到歧視,甚至辦事情請不到人,但李醫生親手為他們清理潰瘍、泡足、剪指甲、擦油、背出背進等,有時候忙得顧不上喝口水。為了消除社會對麻風病患者的歧視與偏見,李桂科經常到患者家中做客,同桌吃飯,一起拉家常,親力親為來消除社會對麻風病患者的歧視。為讓社會了解麻風病,李桂科同志通過編印宣傳單、編寫《基層醫生麻風防治手冊》、電視宣傳等多種方式,宣傳麻風可防治可治不可怕。另外,李桂科同志作為一名醫務人員,他的學歷并不高,但在麻風病防治工作中,李桂科同志認真鉆研業務知識,通過長期的探索、研究、學習,最終成為了____治療麻風病的骨干,工作成績顯著。他組織開展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共發表科研論文40余篇,“十一五期間麻風防治工作”獲云南省衛生廳、民政廳、殘聯、紅十字會先進集體表彰。____,歷史上是麻風病流行高發區,患病率高達27.3/萬?,F在,____縣麻風病患病率明顯下降,患病率與最高年相比,下降了98.75%,發病率也明顯下降,這些都與李桂科同志多年的辛勤工作是分不開的。
他是一名勤奮履職,忘我工作的好干部。李桂科同志現在是縣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他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工作環境輕松一些,不用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中工作。但他忘不了對山____療養院患者們的牽掛,毅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他說:“只有在療養院里忙碌,心里才踏實”,一個人、一個干部要做點好事不易,要永遠的做好事、做實事就更不易了,永遠的為大眾著想、為百姓著想、為更高的奮斗目標著想更是難上加難得事。然而李桂科同志做到了,他所做得一切不為名、不為利,都只是讓麻風患者、家庭過得更好,他在服務群眾的過程中得到了群眾的信任,受到了同事的尊敬。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4
李桂科與康復人員同吃同住同勞動,義務承擔起了“代兒女盡孝、替父母盡責”的職責,為做父母的解決子女讀書、工作問題,替做子女的贍養老人,一干就是幾十年。閑暇里,他經常陪伴殘疾孤寡老人說話聊天。頭發長了,幫他們理發;指甲長了,幫他們修剪。他悉心幫每位康復者清理潰瘍,精心為每位老人過生日,無微不至照顧年老體弱者的生活起居。崔大弟、李少安兩位康復者已經93歲,王應壽等幾位康復者也快80歲了,老人們的手指甲很厚,足底也有厚厚的老繭。李桂科精心為他們修剪,練就了一手用咬骨鉗剪指甲,手術刀削硬皮的“絕活”,他還專門為眼睛壞死的李少安準備了眼罩。每逢清明節、火把節、中秋節這些傳統節日,李桂科都會組織康復人員集體過節,營造山石屏村親如一家的和諧氛圍。每次外出開會、學習之前,他都要挨個到老人們的居所走一走,看看誰的頭發需要修,誰的指甲需要剪。每次從外地出差回來,他也是第一時間想著要趕回山石屏村看望老人們。
從1986年開始,李桂科為每一位患者都留下了照片。2013年,他在山石屏村開辟了一間緬懷室,將100多位已經離世的老人的照片搬到了紀念墻上。每位老人到了生命垂危之際,李桂科都會為他早早準備好照片。老人們也會在臨終時給李桂科講自己的親人和往事,留下最后的遺言。“療養院建院以來,已經有200多位老人離世。沒有照片的100多位老人,我準備在墻上畫一個框,寫上他們的名字和個人簡介。他們當中很多都沒有親人。即便有親人的,也很少有人會來祭奠。做這樣一面紀念墻,就是為了讓后人緬懷這段與麻風病戰斗的歷史,也讓現在還活著的老人感受到被牽掛和惦記的溫暖?!崩罟鹂普f道。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5
到山石屏村療養院工作一年以后,李桂科與患者之間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沒有再穿著隔離服,只在為病人檢查時戴口罩手套,進行必要的防護。“給患者治病的同時,還要治心。如果一直穿著隔離服,患者和周圍的群眾怎么會相信麻風病能治好呢?”1987年,在李桂科的主導下,采用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聯合化療方案治療麻風病,取得了非常好的療效。洱源縣是麻風病高流行地區,在高峰時段,他們同時治療著全縣500多名麻風病患者。除了山石屏村,雙廊、牛街、西山、喬后等偏遠的鄉村,在家治療的患者都等著他們送藥上門。
1980年代,洋芋山麻風村居住著46名麻風病患者和22名家屬,李桂科帶領工作人員送醫送藥上門,指導生產自救、發展經濟。經過近10年的努力,洋芋山麻風病患者于1990年全部治愈。李桂科又帶領工作人員深入康復者原籍村寨,挨家挨戶調查研究,幫助他們解決戶口、子女上學、責任田、家庭財產等等問題,為他們回原籍創造條件。在李桂科和工作人員努力勸說下,大部分康復者被原籍家人接納,所有子女都回原籍落了戶、上了學。最后3位無家可歸的康復者搬遷到山石屏村,洋芋山麻風村徹底消失。2001年1月17日,洋芋山最后一個麻風患者楊兆元搬離居住了26年的麻風村,激動地說:“共產黨萬歲!李醫生了不起!”
山石屏村療養院的患者全部治愈,也是1990年。那一年,洱源縣的麻風患病率由27.3/萬降至0.067/萬。李桂科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高興地宣布道:“現在你們的病完全治好了,以后我就不用再來了!”“李醫生,你不管我們還有誰管我們呢?外面個個都怕我們,話都不跟我們說?!毕氲剿麄兌际且恍o家可歸或有家不能歸的人,對他們來說山石屏村就是他們的家,雖然身體治好了,但更嚴重的是內心依舊孤獨、自卑,對外面的世界依然害怕、恐懼,他們要的是盡快治愈心靈,重新融入社會。于是,李桂科放棄了回家的打算,繼續走上了對患者們的治心之路。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6
橫坎頭村推動文明實踐再升級。
培育一批由紅色后人、鄉賢能人組建的“紅村”宣講團、理論說唱小分隊、“海歸廚娘黃徐潔”等百姓宣講名嘴,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微型黨課”“理論說唱大比武”等活動,創作“我聽老黨員講革命故事”“十五年十五個小故事”等一批文藝作品,以“快閃”“說唱”等方式宣講歷史故事,宣傳黨的創新理論,通過“紅色電臺”,傳遍家家戶戶。
推行“一約四會”,做實道德評議工作,破除陳規陋習,提高村民道德素養,樹立文明新風。大力推進家風家訓建設,組織開展鄉風民風評議活動,累計評選出“最美紅村人”15人、“最美家庭”20戶,推動村民養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形成向上向善、孝親睦鄰、守望相助、濟困扶危的“紅村”文明風尚。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7
五車堰村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開展了黨建引領鄉風文明活動。廣大黨員在努力尋找文明村鎮創建“短板”的同時,積極向村黨總支建言獻策:沈家瀝斗片一處土地上有較多舊房子,長期無人居住,建筑已破敗不堪,存在安全隱患又影響村容村貌,宜拆除改成綠地。
根據黨員們反映的情況,4月27日,五車堰村黨總支召開村民代表會議?!拔覀冊敢獠鸪婆f房子!”會上,沈銀龍、毛麗美等10余名村民紛紛表態,以實際行動支持、參與文明村鎮創建。
會后,該村組織專業人員拆除破舊房屋,并對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進行整治。隨后,該村又組織召開現場會議,就在空地上種植何種農作物征求意見。翠綠的毛豆,火紅的辣椒,紫色的茄子,這處可觀光可收獲的“共享菜園”吸引著村民前來“打卡”。
近年來,五車堰村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意識越來越強,爭先恐后為轄區群眾提供服務。黨員們在各自轄區組建了8支義務消防小分隊,黨員沈忠德是第五小分隊隊長,平日里,他經常組織隊員參加滅火演練,確保轄區一有火情,隊伍拉得出打得贏。不僅如此,沈忠德還主動承擔了所在區域的路燈巡查工作,看到路燈損壞后,他總會出資購買,并調來升降設備更換,贏得了群眾的點贊。
黨建工作的最終落腳點是為民服務,緊盯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求解優解,不斷提高治理服務的精準精細化水平。
落日時分,暑熱漸退。在寬闊整潔的林鼎路步行道,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在悠閑地散步;路旁的小溪里,清澈的溪水靜靜地流淌著……在大隱鎮云旱村,如今處處都能感受到宜居宜業和美麗鄉村建設給村民帶來的實打實“福利”。
在林鼎路的另一側,6幢高高聳立的住宅樓吸引了記者的視線,村民洪炎告訴記者,他就是其中的一名受益者,這是村黨總支切切實實為村民辦的又一大實事工程,集資新建農民居住小區將改善他們一家五口人的住房難題。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8
第一站
第一站來到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一進大門,整面墻上掛著滿滿的牌匾,作為紅色教育基地的橫坎頭村是知名“紅村”。再往里去,一塊紀念碑赫然呈現在斑駁的朱紅色大門之后,歡迎前來學習的黨員同志。旁邊是修葺一新的紀念館,沿著長長的時間軸,黨員老師們瀏覽著浙東抗日根據地大事記,參觀當年新四軍及村民革命時期使用的物品,了解革命志士拋頭顱灑熱血的感人事跡。隨后,大家來到何克希將軍紀念室,感受這位民族英雄的一片丹心。站在簡單的會議室舊址里,墻上照片中先賢目光如炬,使我輩肅然起敬。
第二站
第二站來到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員共讀兩封“回信”,參觀“家園情”“家書情”“家國情”三個展館。當年,橫坎頭村全體黨員將滿腔心血投注于老區煥發新生機,并將所取得的光榮成績訴諸筆下。而回信更是勉勵橫坎頭村黨員傳承好紅色基因,為實現鄉村振興而不懈努力。紙短情長,黨員們將一道再接再厲苦干實干。
走出教育基地,回首望去,白墻黑瓦之下,一個個鮮亮的紅色故事正在無言訴說。黨員教師們行走在干凈整潔的村間馬路中,腦海中回蕩著寶貴的紅色記憶。黨日活動到此結束。去時勿忘來時路,回程當思奮斗情,慈小黨支部將繼續砥礪前行,在工作崗位上發揮好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9
橫坎頭村地處浙江省寧波市余姚梁弄鎮南部,在抗日戰爭時期,浙東抗日根據地的黨政核心機構都設在橫坎頭村,因此享有“浙東紅村”的美譽。近年來,村黨委牢記囑托,以黨建為引領,構建“村黨委—前哨支部—黨員骨干(村民組長)—群眾”的組織工作體系,團結帶領黨員群眾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鄉村旅游,利用綠色資源,培植特色農業,村莊環境變美變靚,村民更富生活更好。
然而誰又能想到,從前的橫坎頭村村民連飯都吃不飽,直到改革開放后,才解決了溫飽問題,辦起了鄉鎮企業,有了新的變化。但之后受各種因素制約,難以有更大的發展。
2003年春節前夕,浙江省委書記到橫坎頭村考察調研,提出了建設“全國革命老區全面奔小康樣板鎮”“充分發揮當地優勢,提高自身‘造血功能’”的殷切期望。十多年來,橫坎頭村黨員和干部群眾始終牢記囑咐,弘揚老區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奮力推動發展紅色旅游,大力發展櫻桃、楊梅、桑果等特色產業,農民的錢袋子鼓了,村莊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10
為深入開展新時代基層干部推動共同富裕主題培訓,豐富學習形式,深化學習效果,充分發揮傳統劇目的教育引導作用,日前,中共余姚市委宣傳部組織余姚市的機關干部集中觀看姚劇現代戲《鄉村心事》。在這群特殊觀眾中,我們采訪了三位全國文明村的黨委書記。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余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黨委書記黃科威:做一個“同鄉親們一道干”的書記。
橫坎頭村位于余姚市梁弄鎮南首,村內有中共浙東區黨委、浙東行政公署舊址群,是全國十九個抗日根據地之一,享有“浙東紅村”美譽。橫坎頭村已獲評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明村等一系列榮譽,2022年橫坎頭片區入選浙江省首批未來鄉村試點單位。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11
雷鋒,一個普通、平常的名字,卻使幾代人為之震撼;雷鋒,一個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名字,卻在褒獎背后顯示出那一份特有的樸實;雷鋒,一個我們永遠的榜樣,一個精神永垂不朽的榜樣!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每每唱起這首動人的歌曲,我就想起那位用自己的津貼費幫助丟車票的大嬸的同志;就想起那位在月光下為戰友補褲子的戰士;更想起了在那個暴風雨的夜晚中,那個倒下的、人民永遠的好榜樣……
那個做了無數好事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的、那個現在長眠在熱土下的戰士,你看到了嗎?你看到了那些像你一樣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好人了嗎?你聽到了嗎?你聽到了來自大江南北的‘學習雷鋒’‘助人為樂’……的振奮人心,充滿激昂的口號了嗎?你感受到了嗎?你感受到了來自全國人民對你的尊敬和愛戴了嗎?
雷鋒是謙虛的,他從來不向人們表示自己的虛榮和自滿;雷鋒是淳樸的,當他成為全國人民的偶像時,他卻從人民的眼中消失了。他的軀體雖已被死亡摧毀,但他的精神永垂不朽、永留人們的心間!
雷鋒精神是一股股和煦的春風,把溫暖吹進人民的心中;雷鋒精神是一場場清涼的夏雨,用最為平常的方式為人們帶去他的祝福;雷鋒精神是一枚枚沉甸甸的秋果,奉獻了自己,為廣大人民帶去了喜悅;雷鋒精神是一層層結實的`冬冰,為人民們樹立了‘助人為樂’、‘舍己為人’的堅實理念。
作為21世紀少年兒童的我們,應該以雷鋒為榜樣,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溫暖和幫助。哪怕是一次值日、一次解答……我們可以用這種再簡單不過的方式幫助他人,為他人帶來便利和溫暖 ,傳遞雷鋒精神。
站在鮮艷的五星紅旗和莊嚴的黨旗下,我想以一名少先隊員的名義對雷鋒叔叔說:“雷鋒叔叔,請您放心!我們會用對您無限的熱愛和尊敬為他人盡自己的一份力,用我們春天般的花樣年華把您的精神永遠的傳承下去。您永遠是我們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榜樣!”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12
我有一個好榜樣,他就是我的爸爸,我非常敬佩他。
我爸爸矮矮的個子,國字臉,濃濃的眉毛下鑲嵌著炯炯有神的一雙大眼睛,笑的時候,嘴邊總帶著兩個小酒窩。
記的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我把米粒掉在了桌子上。爸爸看見了,把米粒撿了起來放在空碗里。我說:“爸爸,多臟呀!不就是幾粒米嗎?”爸爸的臉立刻陰了起來,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是怎么學的,怎么理解的?!甭犃诉@話,我羞愧的低下了頭。爸爸就是這么節儉,我從心里敬佩他。
爸爸不但節儉,而且還尊老愛幼,是我學習的對象。
一個寒冷的傍晚,我去看望生病的'奶奶。凍得瑟瑟發抖的我走進簡陋的病房里,見奶奶躺在床上,正和爸爸閑聊。爸爸見我來了,給奶奶蓋了蓋被,就出去打水了。
在那里,我和奶奶談得正開心,奶奶突然說腰疼,就不能動了。我擔心極了,急忙叫爸爸。爸爸聽后馬上急忙跑出去找醫生。爸爸忙前忙后,在照顧著奶奶。夜深了,我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早上醒來,我發現爸爸的外套披在我身上。原來,昨夜里爸爸怕我著涼,給我蓋上了外套。為了照看我和奶奶,他一夜沒合眼,你瞧,他的眼睛里都布滿了血絲。
我想:爸爸終日為我操心,已經夠累的了,加上奶奶病了,一定吃不消,難道我這個做女兒的不應該盡點心嗎?想到這里,我連忙把外套披在爸爸的身上,倒出熱水,送入爸爸的手中。爸爸的眼眶里濕潤了。
我愛我的爸爸,他是一個節儉、尊老愛幼的人,我為有這樣的爸爸而感到自豪。作文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13
榜樣是什么?榜樣是船,讓我揚起希望的帆,帶我駛向勝利的彼岸;榜樣是燈,照亮人生的道路,驅走黑暗的彷徨;榜樣是指南針,為我指引前進的方向,讓我不再迷茫。
這天,天氣很糟糕,烏云哥哥嚇跑了小云朵,就連太陽公公也躲起來了,躲在烏云后面不肯露面,天空烏云密布,陰沉沉的,這時的我正在家中吃著晚餐。
“我吃完了,剩下的我就不吃了”,我把手中的碗往餐桌上一放,大聲的向旁邊的人說著,轉眼間就要走。
“你怎么剩這么多米啊!”媽媽的聲音制止住了要走的我,耳邊傳來了媽媽的訓罵聲,只見我碗中的米飯還剩一大半。
“哼,不就這么點兒嘛,反正鍋里還有”我有些氣惱了,不滿的沖著媽媽吼叫。覺得這點兒糧食根本就用不著。珍惜。
媽媽無奈的嘆了嘆氣,用手指了指碗向我說道:“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是用辛苦的汗水換來的,以前條件不好,很多人都吃不飽,現在條件變好了,你卻還浪費糧食,要知道浪費可恥?!闭f完這一席話,她又無奈的看了看我,嘆了嘆氣,端起碗筷往廚房走去。
她端著她的'碗走過去的時候,我不經意的撇了一下,撇這一下我卻愣住了,媽媽的碗很干凈,一粒米都沒有,再看看我的碗,還有一大半都沒有吃完,我的心中忽然感覺有點兒不舒服。
聽完媽媽的話,我明白了,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馬上端起碗吃了起來,不一會兒,碗中的米便全都不見了。我看了下媽媽,對她笑了笑,想著媽媽真是家里的榜樣啊!這時我又看向窗外,我忽然覺得天空中的烏云也變得可愛了起來,不像以前那樣兇巴巴的。
是媽媽這個榜樣讓我知道了:”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边@句話,更讓我知道了農民伯伯中的每一粒米,都是最美味的,也是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換來的,正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p>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14
小操是我的同學,在班上擔任數學科代表職務,我最佩服的是他對工作認真負責的那股勁兒。我心目中的榜樣就是他。
說到這里,還真想起一件事。
有一天早上,同學們陸陸續續來到教室,組長們忙忙碌碌地收著作業本,把數學家庭作業交到小操這里來。小操一邊收本子,一邊還簡單地翻看翻看。忽然,他的眉頭緊皺起來。我湊上前一看,“哎呀!這是誰的本子!”上面的字有的像大頭娃娃;有的像瘦猴子,歪歪扭扭的,一塌糊涂。翻到封面一看,原來是黃智霖的。小操手拿作業本,跑到兵乓球臺旁,硬是把正在打球的黃智霖給拉了回來:“你寫的作業太亂了,老師怎么改?重寫!”說著把作業本平鋪在桌子上。
“管得寬!”黃智霖把眼皮一翻,“想叫我重寫,沒那么容易?!薄斑@是我的責任!”小操也毫不讓步。
“組長都沒管,你憑什么?”
“他不管是他失職,我還要去找他。快重寫!”“就不!”“不重寫就不收你的作業!”
這下黃智霖可慌了,因為不收作業,就要被登記缺交作業,老師就要給家長寫條子,回家就要被……
于是,他只好乖乖地坐下來,慢慢騰騰地掏出黑筆。小操看到他愿意改了,態度也緩和了,親切的說:“你要養成書寫工整的習慣?!闭f著,小操打開韋穎倩的作業本給他看,寫得工整極了,像印出來的`一樣。黃智霖斜眼看了一下,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來,小操終于說服了他。
雖然這是小事,但小操一絲不茍的美好品質,卻是我十分敬佩的。他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是我心目中的榜樣。
2023年CCTV1《榜樣8》李桂科等事跡專題節目觀后感篇15
榜樣是一股力量,激勵著我們認真學習,榜樣是一陣風,撫摸我們的心讓我們認準目標,奮勇向前。而我心目中的榜樣就是我以她驕傲的朋友。
她長得很漂亮,臉上鑲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配上烏黑發亮的秀發,顯得精神極了。這個她就是小悅了,小悅是個樂于助人的人。
我對她的佩服是從一次經歷后油然而生的。記得那一次,我和小悅走在回家的路上,當我們正邊走邊說笑時,一位男孩急速地從我們身邊走過。這個小男孩在追著另一個人,因為他的'步伐很急速。而撞倒了小悅,但看這位男孩卻似乎沒有一點歉意,一聲不吭的走了。我正想開口教訓他時,小悅攔住了我說:“沒關系了?!痹捯魟偮洌皳渫ā币宦晜鬟M了我的耳中。原來是剛才那位小男孩摔倒了,當我準備笑他時,小悅飛快的從我面前走過。她義無反顧的把男孩扶了起來,用手拍去了男孩腳上的灰塵??粗偟纳袂槭悄敲吹膰烂C,她拿起一張紙巾擦去了男孩腳上的鮮血。這時男孩羞愧的對小悅感到抱歉。小悅的舉動深深地打動了我,事后我問小悅為什么還要幫助這位調皮的男孩,小悅卻說:“每個人都應該有顆寬容的心呀,而且男孩摔倒了,卻還被那么多的人取笑,是我也不好受。我們應該將心比心,所以就算他撞到了我,我也依然會幫助他的?!毙偟倪@一席話深刻的印在了我的心中,那個印記是怎么也不能磨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