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電影《我本是高山》有感
觀看電影《我本是高山》有感(精選篇1)
“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蔑視卑微的懦夫?!?/p>
周末,媽媽帶我觀看了一部影片——《我本是高山》,這部電影讓我深受觸動。它講述了一群來自大山深處面對貧困而無知的女孩,在張校長的幫助下逆境成長、改變命運。
電影中展現了張校長的"燃燈精神",她不僅是一位校長,更是一位引領女孩住走向光明未來的引路人。“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兩句首詩我一年級就會背,但不知道其中的意義。直到今天看了這部影片才明白這句詩所表達的境界——有些人的光芒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這讓我想起了從我入校園到現在,遇到過的許許多多像張校長這樣的好老師,他們有著崇高的教育情懷,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比如我現在的班主任楊老師已經退休,仍堅守在工作的崗位上,一絲不茍、兢兢業業,甚至帶病上班。寒冬臘月,每天清早,楊老師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十分關心同學們上學路上鞋襪有沒有淋濕,衣服有沒有穿暖,早餐有沒有吃好。課間休息,楊老師經常找我們談心,關注我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夜幕降臨時,楊老師還在辦公室批改作業,準備第二天的備課。
影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有一處是山英山月姐妹的部分。成績好的姐姐被迫輟學,嫁人后被家暴致死,蒼白無力地結束了一生。膽怯自卑的.妹妹努力過,掙扎過,放棄過。在老師的幫助和同學的鼓勵下,堅定地去參加高考,最后成功考上了大學,山岸兩頭揮舞的燈光,寓意著人生有了新的希望。
電影中的故事讓我深刻地認識到,無論身處何種困境,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改變命運,實現自己的夢想。同時,也讓我更加珍現在的生活,不斷努力,為自己的未來奮斗。
觀看電影《我本是高山》有感(精選篇2)
《我本是高山》是一部讓人感動和鼓舞的電影。影片講述了一群大山女孩在張校長的帶領下,通過努力學習和奮斗,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
影片中,張校長以她的燃燈精神,創辦了一所女子高級中學,給大山女孩們提供了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這些女孩們雖然來自貧困的家庭,但是在張校長的激勵和幫助下,他們展現出了堅韌和勇氣,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努力學習,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影片中的每個角色都展現出了不同的性格和魅力。張校長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精神讓人敬佩,而那些大山女孩們的堅毅和努力更是讓人感動和欽佩。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展現出了青春的熱血和對未來的渴望。
這部電影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讓我看到了青春的活力和勇氣。在這個充滿挑戰和競爭的社會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影片中的那些女孩一樣,勇敢面對困難,努力奮斗,不斷提升自己,為自己的未來努力奮斗。
總的來說,《我本是高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它讓人看到了教育的力量,也讓人看到了青春的活力和勇氣。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關于改變命運的故事,更是一部關于愛、青春和命運的感人故事。它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勇氣和堅持,就能夠逆天改命,實現自己的夢想。
觀看電影《我本是高山》有感(精選篇3)
《我本是高山》這部電影讓我深受觸動。影片講述了一位堅毅的女校長和一群剛剛畢業的年輕老師,帶領一百多個女孩成功逆天改命的故事。這是一個充滿愛、青春、熱血和命運的故事。
張校長秉持著“燃燈精神”,創辦了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給困守大山的女孩們提供了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這個故事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以及一位教育者對學生的.影響。
影片中展現了一群對未來懵懂無措的大山女孩,因為張校長而聚到了一起。她們攜手跨過前進路上一個又一個的阻礙,努力豐富著人生一個又一個的選擇。這些女孩們的成長歷程讓我感到由衷的敬佩和感動。
在這部電影中,每個角色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和成長軌跡,他們在困難中不斷奮斗,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讓我深刻地體會到,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挑戰,只要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迎接成功。
觀看電影《我本是高山》有感(精選篇4)
《我本是高山》這部電影讓我深受觸動,它講述了一個關于愛、青春、熱血和命運的故事。影片中的張校長是一個堅毅的女人,她秉持著燃燈精神,創辦了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給困守大山的女孩們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影片中的一百多個女孩都是來自大山的孩子,他們在張校長的帶領下,努力奮斗,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成功逆天改命。這些女孩們在張校長的幫助下,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堅強和勇敢。
在影片中,我看到了這些女孩們的成長和進步,他們從懵懂無措的大山女孩,變成了自信堅強的少女。他們不再被大山所困,而是用知識和勇氣去拓展自己的`未來。
影片中的張校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燃燈精神,她給這些孩子們帶來了希望和力量,讓她們重新認識了生活,重新認識了自己。
這部電影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給予人們希望和力量。我相信,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夠改變命運,實現自己的夢想。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讓我感動和震撼,它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地,只要有勇氣和毅力,就能夠創造奇跡,改變命運。希望這樣的故事能夠繼續傳承下去,激勵更多的人勇敢向前,追逐自己的夢想。
觀看電影《我本是高山》有感(精選篇5)
電影《我本是高山》通過講述一個關于堅毅女人和一群年輕老師的故事,帶領一百多個女孩成功逆天改命的經歷,讓我深受觸動。這部電影圍繞著愛、青春、熱血和命運展開,向觀眾展示了人性的力量和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
影片中,張校長作為主要角色,秉持著為人奉獻的燃燈精神,創辦了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她給那些困守大山的女孩們提供了通過讀書改變命運的機會。這群大山女孩們原本對未來一無所知,但因為張校長的帶領,她們聚集在一起。她們共同跨越了前進路上的阻礙,努力拓寬人生的選擇,豐富著自己的人生。
電影中的女孩們展現出了極大的勇氣和毅力。面對艱辛的環境和壓力,她們不屈不撓地努力學習,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奮斗。她們用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逆天改命的經歷令人動容。這些女孩們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奮斗,更是為了家庭、為了家鄉,她們用自己的努力改變了整個家族的命運,也為社會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電影中的故事還展現了師生之間的深厚情感。年輕老師們像姐姐一樣關心照顧著這些女孩們,給予她們愛和關懷。他們用自己的愛心和教育方法,激發出了女孩們內心的潛能,幫助她們樹立自信,掌握知識,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種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讓觀眾深感溫暖和感動。
電影《我本是高山》帶給我強烈的觸動和啟發。它讓我明白了堅持和努力的重要性,也讓我意識到愛與關懷的力量。這是一部充滿勇氣和希望的電影,它以真實的故事展現了人性的美好和克服困難的力量,讓觀眾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將來的發展。
觀看電影《我本是高山》有感(精選篇6)
張桂梅同志自工作以來,一直致力于工作,無私奉獻,深深扎根于邊境國家貧困地區,致力于高尚的教學和教育事業。她患有各種疾病,但經常超負荷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痛苦,始終堅持在三英尺的平臺上。憑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認真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開展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特點的方法。她沒有孩子,過著節儉的生活。她拿出大部分工資來幫助貧困學生,為沒有學費的學生支付學費,帶生病的學生去看醫生,在寒冷的天氣里給他們買被子,把母親的愛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關心生活中的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余愛好,從各個方面細致地照顧他們。
在觀看張桂梅同志事跡的視頻時,我的眼睛總是濕潤的:當她每天在寒假和暑假走這么遠的山路,只是為了了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告訴父母和孩子成績很好,只要她被華坪女子高中錄取,她就可以免費上學;當她晚上在手腳關節涂上治療風濕病的藥酒,躺在辦公室冰冷堅硬的椅子上;當她面對鏡頭時,她唯一的愿望是我想再活兩年,送這些孩子上大學,我的心非常震驚。作為一名教師,很難達到張桂梅同志的無私道德品質和高尚奉獻精神境界。
我們應該學習張桂梅同志幫助窮人,愛無限的精神。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和我周圍的許多人都參加了這場扶貧斗爭。早在我上大學的時候,我就有幸參加了一次慈善活動,為貧困山村的窮人獻上愛。我對貧困有了初步的直觀感受,我的心萌生了我應該為此做些什么的真實感受;畢業后,我來了村教書,一晃眼,十五年過去了。身體力行的投入到了脫貧攻堅的工作中,將“所想”變為了“所做”,不僅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還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到了扶貧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卻顯得相形見絀了。所以,我們都應以張桂梅同志“扶弱濟困、大愛無疆”的精神為指引,再接再厲,努力奮進,讓更多的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因為我們都知道,消除貧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觀看電影《我本是高山》有感(精選篇7)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張桂梅,但對于云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來說,張桂梅卻是改變她們命運的人。2008年,張桂梅創辦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免費接收貧困家庭的女孩。十多年的堅守,1800多名大山里的女孩從這所學校走出、走進大學,也走向她們更廣闊的人生。
張桂梅的堅守,源于對“知識改變命運”的堅定信仰,源于對教育扶貧的信念。華坪女子高中的辦學成績,也說明了一個道理,貧困地區孩子缺的不是天賦,不是智慧,而是缺少優質教育資源,缺少像張桂梅這樣嘔心瀝血付出的優秀教師。當他們遇到像張桂梅這樣的燃燈者,興趣被點燃、潛力被釋放,也能擁有燦爛的未來。而且,發展鄉村教育,幫助貧困地區孩子走出大山,接受更好的教育,還具有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積極意義。
所以,彌補鄉村教育短板,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為了國家共識和教育強國建設的行動方向。不可否認的是,受限于客觀條件,鄉村教育仍面臨人才下不來、留不住的問題,制約著鄉村教育質量的提高。據統計,全國普通高中學校教師中,研究生的比例是9.8%,而OECD國家達到45.5%。
打造一支熱愛鄉村、數量充足、素質優良、充滿活力的鄉村教師隊伍需要教師自身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也需要給鄉村教師一份堅實的制度和物質保障。只有讓鄉村教師的腰桿更直、錢包更鼓,切實為在最邊遠、最貧困、最艱苦地區默默奉獻的鄉村教師解決收入、住房、醫療保障、職業發展等問題,讓他們可以為鄉村孩子付出的同時更好實現人生價值,才能讓更多優秀人才扎根鄉村教育,為實現教育公平、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此前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從鄉村教師職業發展、職業供給、地位待遇保障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很多有針對性的創新舉措,瞄準了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痛點,也反映了廣大鄉村教師的心聲。希望各級政府落實政策要求,保障教育投入,善待鄉村教師,不斷提高鄉村教師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