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濟大學綜合評價錄取招生報名方法
2024年同濟大學綜合評價錄取招生報名方法新鮮出爐,同濟大學同學們了解多少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同濟大學綜合評價錄取招生報名方法2024年(必看),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同濟大學綜合評價錄取招生報名方法2024年(必看)
一、選拔對象
綜合素質優秀、品學兼優、身體健康并具備上海市2024年秋季高考報名資格的考生。
二、招生專業及計劃
我校2024年綜合評價批次院校專業組類別、招生專業(類)及選考科目要求詳見附表,最終計劃以上海市教育考試院公布為準。
三、報名方式
考生在2024年5月12日至5月30日期間,登錄教育部陽光高考“特殊類型招生信息服務平臺”(網址https://bm.chsi.com.cn/),選擇“綜合評價”項目進行注冊、報名,按報名平臺要求填寫信息并確認提交后打印《同濟大學2024年綜合評價申請表》,考生在申請表上簽字并加蓋就讀中學公章后掃描或拍照上傳報名平臺。論文和專利不得作為申報材料上傳,初中及初中以前的材料不必提供。
本次報名無需郵寄報名材料,考生請確保上傳的各項報名材料清晰可讀,上傳的申請表編號必須與報名平臺中編號保持一致。如因上傳報名材料不完整、不清晰而影響材料審核,責任由考生自負。
報名平臺中的志愿狀態為“待審核”表示考生完成報名流程,逾期未完成報名或未按要求上傳相關材料者視為無效報名。
同濟大學交叉復合人才培養
2022年,同濟獲批六個雙學士學位培養項目,包括:視覺傳達設計-人工智能、土木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交通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測繪工程-應用物理學、能源與動力工程-應用化學、環境工程-數學與應用數學。這些復合人才培養項目由第一專業名稱加第二專業名稱命名,融合兩個專業展開培養,瞄準關鍵技術領域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依托同濟大學優勢工科、厚重理科、精品文科,突破以固化學科專業傳統培養模式和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瓶頸,培養引領未來社會進步、學科發展的復合型、創新型、國際化的行業未來引領者??忌鷪罂疾浫〉诫p學士學位項目中一個專業所在大類,入學后可參加選拔。進入項目后,學生將轉入項目第一專業,按照雙學士學位培養方案學習。完成全部教學計劃,考核合格后,學生可獲得項目第一和第二專業的兩個學位??梢灶A見,這類雙學士學位人才在未來的發展和職業生涯中將占據先天的優勢。
同濟大學常見王牌專業介紹
建筑學:屬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國家級特色學科。該專業擁有一套與眾不同的藝術理念,不盲目跟風,教師團隊實力雄厚,在國內建筑領域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報考該專業的學生要求具備一定的繪畫能力,學制五年。
土木工程:可謂是全國第一!原隸屬建設部。在橋梁、鋼結構、混凝土結構、地下建筑等方面云集了很多重量級專家。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會掌握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橋梁工程、巖土工程、鐵路與城市鐵道工程、道路工程這幾方向的知識,同時也是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特色學科。
車輛工程:同濟大學的車輛工程在全國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它下設有6個方向:汽車設計方向、汽車發動機設計方向、汽車電子方向、汽車營銷方向、汽車信息與物流方向和車身與空氣動力學方向,學生可以任選。在課程安排上,學生除了學習汽車專業知識(雙語教學)外,還必須掌握英語和德語。學校與多家企業,社會機構設立了專項獎學金,鼓勵同學們好好學習。至于畢業后的出路,那可真不用發愁了!國內外的企業對該校該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那是與日俱增,供不應求!
臨床醫學:有著百年的歷史,學校依然對其加大建設,屬該校內的好專業!由于學校的特殊歷史,與德國有著不解之緣,尤其是醫學上,現在同濟大學與多所德國大學有著實質性的合作,不斷提升醫療水平,提升軟硬實力。本科專業有五年制(本科,4年理論學習1年實習)和七年制(本碩連讀),而八年制還在籌辦中。
同濟大學學校概況
同濟大學(TongJi University;TongJi-Universit?t),簡稱“同濟”,位于上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建設高校;入選“珠峰計劃”、“強基計劃”、“2011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是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學校前身是1907年埃里?!毬≡谏虾撧k的德文醫學堂;1908年改名同濟德文醫學堂;1912年與同濟德文工學堂合稱同濟醫工學堂;1923年正式定名同濟大學;1927年成為國立同濟大學,是中國最早的七所國立大學之一。
截至2023年12月,學校有四平路、嘉定、滬西和滬北4個主要校區,占地面積約2.59平方公里,校舍總建筑面積195余萬平方米;設有30個專業學院,開設73個本科招生專業;有專任教師2815人。
同濟大學網絡教育學院歷史
同濟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創建于1907年,早期為德國人辦的同濟德文醫學堂,1952年院系調整后,同濟大學成為土木建筑領域規模最大、專業最全的工科大學。1978年經中央批準恢復對德交流,在中科院學部委員李國豪校長領導下,實行“兩個轉變”,即由土木為主的理工科大學向理工為主的多科性大學轉變,由國內普通高校向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窗口”之一的國際性大學轉變,從而迅速恢復和發展成為一所以工為主,理工結合,經、管、文、法各具特色的多科性大學。
跨入21世紀,經過兩次并校后的新同濟大學正在向著研究性、綜合性、國際性一流大學的目標邁進。學校共有50個本科專業、106個碩士專業、39個博士專業、10個博士后流動站。作為國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學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科研基地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