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哪個省份最吃虧
高考的成功與否,并不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但它為學生打開了通向更好未來的大門,提供了更多選擇的機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4年關于高考哪個省份最吃虧,歡迎參閱呀!
2024年關于高考哪個省份最吃虧
1、河南高考吃虧
每年高考,河南都穩坐“高考難省”第一名,河南省每年高考人數真的太多了,提高了各高校在河南的錄取比例,河南985、211錄取比全國最低,同時河南省內的名校也十分稀缺。
河南是高考大省,省內連一所985高校都沒有,而211高校,也只有鄭州大學一所,可想而知,河南的考生求學的道路是相當艱難的,并且高考競爭也十分殘酷,河南的考生真的太難了。
2、江蘇高考吃虧
我們常聽到“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是我國重要教育基地,高考江蘇的考生在人數上其實屬于中等,但是考生卻是難上加難,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考題難度大。第二、江蘇2所985和12所211高校,錄取分逐年激增,考生競爭十分激烈,江蘇參加了新高考,不知道考生會不會有轉機。
高考難度由什么決定
1、高考難易程度與當地的高考報名人數有一定的關系,高考人數多的省份高考競爭相對比較激烈,為了限制高考錄取人數就需要在高考難度上有所調整。
2、高考錄取率是對高考難度的最好證明,高考錄取率低的省份顯然說明該省在高考難度上是偏高的,高考錄取率高就說明這個省份高考比較容易。
3、在某種程度上,高考難度也與當地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的聯系,可以參考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的高錄取率,一般來說是比較高的,這些省份的高考難度相對較小。
每個省份的高考難易程度都不一樣,例如高考最難的河南?。?/p>
河南省是高考大省,是我國最多高考考生的省份,近幾年每年考生都突破百萬人,因為考生人數眾多,競爭相對更加激烈,有時候700分都上不了清華北大,就是因為高分的人數也很多,錄取名額有限導致的。
有數據統計,河南省一本錄取率、985、211大學錄取率均排在后面,但是省內又只有一所211大學,分數高的考生想要報考省內的大學都沒有選擇,而外省來招生的院校也有一定的名額,這就使得省內考生需要考到很高的分數,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被名校錄取。
高考后暑假值得做的事有哪些
學車
高考后的假期長達近三個月,這么完整的假期真的很適合考駕照,趁放假考完。如果大學假期再考駕照,時間難免會分成兩個假期甚至更多。如果早早考到駕照,上大學后也許還可以自駕游之類的,節省時間。
學習生活技能
大學往往需要我們獨立自主了,無論是住校還是在外面租房,我們都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洗衣服、做飯洗碗、打掃衛生等,這對我們今后的生活都有很大幫助,我們不能永遠像小孩子一樣依靠父母。
陪伴家人
也許高三的時候你會覺得爸爸嚴厲、媽媽嘮叨,但上大學后也許會遠離家鄉,遠離父母,所以趁著有大把時間,好好陪陪你的父母,和他們多聊聊天,也可以和父母一起旅行、郊游等,他們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很多很多,不要等待父母老了再追悔莫及。
高考前物質預備
1、考試的前一天晚上,預備好自己的準考證及考試袋,準考證要隨時裝入考試袋。眼睛近視的同學別忘了戴眼鏡,預備一些面巾紙,避免因流汗等原因弄濕試卷。
2、要穿合適的寬松的衣服,提示同學們要隨著氣候改動增減衣服避免著涼傷風。
3、考試這幾天,留意清淡的飲食,要記住提示自己不要吃得太油膩,或許刺激性強的食物。千萬別多吃冰淇淋或冷飲,簡略引起胃疼。如果可能的話,每天吃一兩個水果,補充維生素。
4、考前考中的歇息很重要。好好歇息并不意味著很早就要睡覺,依據以往考生的經歷,太早睡覺反而會失眠。
高考本科補錄時間
高考補錄一般在九月下旬,也就是部分大學開學以后,因部分被錄取考生沒有到校報到,被取消錄取資格而空出名額時,部分學校會進行補錄。
在高校確定要補錄后,會把信息上報教育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在收集完信息后,會將要補錄的學校名單下逐級下發,直到各縣級招辦。屆時各省招辦和縣招辦都會發出補錄通知,同時落榜考生也需要自己隨時留意補錄信息動態。
大學冷門專業該不該選
其實大學的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各有千秋。
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選擇,大部分人看重的無非就是就業前景會怎樣的,想報考熱門專業,社會的需求大,供不應求,那么對于這些專業的同學來說,找工作就相對容易多了,而冷門專業則相反,難道這就意味著冷門專業就是一無是處了嗎?不是的,冷門專業也有自己的優勢,冷門專業雖然報考的人數比較少,但在一定程度上對于這些專業的同學出來找工作的競爭不會太大,比起熱門專業的競爭比來說小多了,在考公務員的時候,優勢就顯現出來了,熱門專業的人往往選的崗位都是熱門崗位,而冷門專業的人選擇的崗位則是比較冷門專業的崗位,在加上崗位專業的限制,于是就出現了很多冷門崗位無人問津的情況,這時候你報冷門專業,錄取的幾率是非常大的,這也就是為什么說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各有千秋的原因。
每個專業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在冷門專業做到足夠優秀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也能做到衣食無憂,社會的需求一直在變化,冷門、熱門專業都會變化,我們讀大學的目的不僅僅是學到專業知識,更是學會學習各項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