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

| 莊宇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1)

在這個暑假里,我讀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是一位外國記者斯諾所寫,他客觀詳實地報道了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主張、綱領,讓全世界知道,在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真正的未來在哪里。

這本書也是研究黨的歷史、了解領袖們的資料。作為在當時寫成的第一手資料,不僅介紹了紅軍的征戰史,并且從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進行了報道和解釋。這是一部把中國介紹給全世界的書。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國土。而當權者的屠刀則揮向人民,這個時候需要有人站出來挽救大局,這個人就是毛澤東領導下的共產黨。

黨在成立初期,由于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曾受過很大的損失。新的共產黨面臨生死存亡的局面,領導們的智慧使黨走上了正確的道路。只有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才能讓國家看到未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沒有被侵略者擊退,在無數人流血犧牲后,更多的人勇敢站出來。共產黨領導的隊伍逐漸壯大,在震驚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之后,沒有人能再輕視這股不可抵擋的力量了,這是一個代表人民群眾的政黨。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知道:正是中國共產黨及其軍隊所經歷的苦難和犧牲,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了解過去,才能真正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這種偉大將給中國帶來新的輝煌!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2)

《紅星照耀中國》當時因為便于在“白色中國”發行才譯成西行漫記的,坦率地講,我更喜歡紅星照耀中國這個名字,覺得更有中國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響力和沖擊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區參觀學習,所以對書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觀印象,那是一個什么地方呢,時過七十年了,依然屬于欠發達的地區,同事們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應,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黃土和太陽能曬開石頭的缺水區。

翻開書本,心就平靜下來了,作者平鋪直敘、娓娓道來他的西部之行,而一個個鮮活人物躍然紙上,一幅紅色蘇區斗爭圖浮此刻眼前。作者運用歐美作家善用的描述的手法,以平視的角度,樸實的`筆觸給我們講述著那段歷史。樸實的語句卻將東西方文學的區別體現的淋離盡致,當時這樣的文章就應算作新聞或通訊了,而在這天就是一部傳記了。

樸實的語句卻感覺別樣而新鮮,外國人看中國的革命對每個讀者和關心中國的人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還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別樣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這是對周恩來同志的描述。

“我開始有一點點懂得中國共產黨人為什么這樣長期地、這樣毫不妥協地、這樣不象中國人地進行戰斗?!边@是作者對中國革命的初步認識和認同(當然象中國人地戰斗我們不明白是一個怎樣的戰斗)。

“在我看來,毛澤東是一個令人極感興趣而復雜的人。他有著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這是對偉人毛澤東的描述――是一個喜歡憨笑的人。

從他的記敘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極為難得看到的、很有點神秘色彩卻極為悲壯的西路軍的有關資料。西路軍的很多故事、當然也包括很多女紅軍戰士慘烈經過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在中國革命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當年的殘酷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而那種信念、意志也令我們不能望其項背的。如果你感受過西北的風沙,有幸、有緣你可能在寧夏、青海依然能聽到當地百姓將一種樹叫“紅軍楊”,折斷樹枝略呈紅色的液體慢慢地滲出來,百姓們說那是當年紅軍的鮮血,每一節樹枝中間有一個十分規則的、鮮紅的五角星,百姓們說那是紅軍當年頭上的紅五星。這個故事是我聽來的,我們無須去分辯真假,而那段悲壯、慘烈的歷史卻是真實的,至今放在檔案里、在百姓中間口口相傳,而經濟仍欠發達或者說貧困的當地百姓對紅軍的那份感情言語間聽來讓你落淚,你是男人也會的。

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吧,珍惜這天所擁有的,跟一位美國人――斯諾一樣深愛這片紅色土地或者說更愛這片土地,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3)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在中國考察、采訪、記錄紅軍生活方式和日常習慣、勇氣、毅力的一本書。在記錄長征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紅軍在長征路上的艱險。在這過程中,有不少人餓死,有不少人因為大草地而失去生命,也有不少牲口也在也起不來了。盡管過程艱難,6000多里的路程。紅軍依然堅持了下去。成功了,為了中國;成功啦,為了紅軍;成功了,為了和平;成功了,為了好日子到來。

毛主席的《七律·長征》詩是這樣寫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我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毛主席帶領紅軍頑強不息,與蔣介石抗爭到底,才換來現在的中國的和平,需要那么多人的犧牲才換來現在的'中國,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毛主席作為領導人,無處不關心同志們,對待老百姓們也是沒有身份,沒有架子,有親和力,待人友善。紅軍們經常幫助老百姓,因此獲得了許多民眾的愛戴。在路上,老百姓們也總會幫助紅軍,就算僅剩一口米,也會拿出來幫助紅軍。軍民團結的力量帶來了中國的和平。

和平鴿代表著和平,但也有許多地方仍在繼續開戰,所以我希望和平鴿不僅向往著中國和平,也向往著世界的和平!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4)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這本書里一名美國記者——斯諾,給我們講述了他在中國時發生的事情。他跋山涉水,找到了毛主席,并且打聽了紅軍在這里的名聲,同時聽毛主席講述了他生平的偉大事跡,斯諾知道了,紅軍的由來,長征的控股和艱難與國民黨打仗時的戰術與手段。斯諾在紅軍生活中學到了很多,同時對紅軍有了深刻的印象,開始簡單的留念這里。

在地主階級和剝削者眼里,紅軍就是無樂不作的壞人,天天壞著他們的“好事”,在農民和普通老眼里,紅軍就像整個世界的就行,不斷幫助他們,為他們的生活打下了基礎。這就是本書的重點之一,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眼中對紅軍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壞人眼里,紅軍是壞人,在好人眼里,黃金是好人,這就突出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紅軍的幫助下,人們會越來越好,不斷完善自己,但是紅軍的幫助在壞人眼中變成了壓迫自己的勢力的力量,于是自己變得越來越差,最終接受了制裁。

毛澤東作為紅軍的首領,并沒有高高在上,反而比普通人的生活還要簡陋,紅軍不怕艱險不怕困苦的做法,值得我們去學習,同時斯諾夜了解到了紅軍的真正內在,變成了一名徹頭徹尾的紅軍,擁有了紅軍的意志與信念,給毛主席和紅軍們帶來了好的印象

紅軍就像紅星,照耀著整個中國。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5)

對于中國紅軍,我相信更多人是崇敬的,我也一樣,所以我去讀了這本書一一一一《紅星照耀中國》。

《紅星照耀中國》作者埃德加斯諾,是一位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的著名作家,雖然他不是中國人,但呆在中國這么長時間后,也算半個中國人了,因為在他在華期間,習慣了中國人們講話的方式,學習了不少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喜歡上了中國菜,與中國人一同慶?!?/p>

本書也同樣講述了,紅軍們的艱辛,不過這本書的主角還是紅軍,例如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徐海東等等,毛澤東,他身為領導人卻無領導架子,與士兵,百姓同吃同住,還經常關心群眾,為他們排憂解難,并且,毛澤東也是一個善于指揮的優秀領導人。周恩來小時候便遭后媽們的欺負,便離家出走后,為了人民,國家、當了紅軍。徐東海因為查看戰友,撞到樹上,壞了兩顆門牙……這一系列的事都被作者記錄于書中。

同時,不可忽略的也有“小紅軍”,他們同樣有著不可令人忘卻的`精神,雖然窮只有幾件換衣服,卻非常珍惜,比自己的命還值錢。沒有多少,可以玩的東西,卻依然能和小伙伴們玩得很高興,雖然身板小,但也有許多人年紀輕輕的就當上了紅軍,為中國效力。我們現在有了這么安定而美好的生活,是靠紅軍們用鮮血換來的。

我從他們的行為中看出了堅持,我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種自強不息,我從他們的戰爭中,看出了絕勝的自信。

??!這本書終于讀完了,我們的現在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當年的艱苦奮斗,才有了我們現在的中國,現在的好生活。我們一定要好好學習,為國家做貢獻,即使不能做到紅軍那樣拋頭顱灑熱血,但我們要為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貢獻感謝紅星們!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6)

中國現在幸福的生活是在抗戰時期的英雄們犧牲自己賦予我們的。斯諾作為一名西方記者,所占的是一個公正客觀的`角度去描述當時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狀態。他把自己在紅色區域的所見所聞都一點一滴地記錄下來,后來匯編為《紅星照耀中國》,它可以讓人們進一步的去了解當時十分神秘的中國的紅色革命。

斯諾獨自一人來到中國西北根據地進行實地考察,斯諾采訪了眾多共產黨領袖和紅軍領袖,如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鄧發等。此外,他還深入紅軍戰士和根據地老百姓之中,客觀地向全世界真實的報道,中國紅軍和共產黨的真實情況。斯諾從多個方面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為民族解放而艱苦奮斗和犧牲奉獻的崇高精神。書中以庸質疑的事實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以及領導的紅色革命猶如一顆紅心,不僅照亮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

我們現在坐在明亮溫暖的教室里,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即使現在是和平年代,也不能忘記在無數革命斗爭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驅,是他們在那民衰國殤、狼煙四起、人人自危的年代挑起了民族的大梁,為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沖鋒陷陣赴湯蹈火。今天,如書上所說的,共產黨以如一顆紅心,照耀了全中國,讓中國走向了富強繁榮的道路。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7)

最近讀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作者是美國埃德加·斯諾,他是一名記者。這本書講了作者從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時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報道了中國紅軍的情況,毛澤東,周恩來是書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在書中,我認識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還記得,當斯諾走進紅軍隊伍時,他被軍中的場景驚訝到了,看著眼前的普通人,難道他就是毛澤東?穿著一身洗的發白的紅軍裝,帶著一頂普通的紅軍帽子??诖醒b著一個老舊的鐵煙盒子,單憑這一點就能判定他是誰了吧。這樣看起來他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可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年輕人,他領導著一支龐大的革命軍隊——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斯諾在吃飯時,紅軍們吃的也非常簡陋,只有蔬菜和饅頭,在當時,肉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奢侈并稀有的。但就是這樣一支吃不飽穿不暖的隊伍,仍然為自己的國家搞革命。

在到毛澤東住處的時候,斯諾只看到了幾具簡陋的家具,其余的都是書。只是墻上有一張照片,上面的人眼神堅定,向遠方望去,多年硝煙戰場似乎沒有在他臉上留下一點痕跡。他就是毛澤東,一個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物。

斯諾以故事的形式向我們真實描述了中國紅軍為了理想而百折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這讓我明白了:在這幸福的日子里,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不負眾望!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8)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本記錄紅軍的書。是一位美國人寫的。我雖然對外國人有些偏見,但對于這本書的作者是心懷敬佩的。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著名作者埃德加斯諾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筆優美,記事性強、報道性強的作品。作者斯諾真實的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進得實地采訪的所見所聞。

作者斯諾向全世界真實的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真實情況。

一個外國人,在一個混亂的國家,深入西境,不遠萬里來采訪中國革命者,這一點是我值得敬佩的。

我覺得他可以去采訪采訪蔣介石。讓他談談對毛主席的看法,形象。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加的了解,認識毛主席。全書精致的刻畫了紅軍領袖的形象,細致的描寫紅軍領袖的故事。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了紅軍與國民黨的斗爭多么不容易。同時還要打小鬼子??芍^“腹背受敵”啊。這本書寫的是紅軍與國民黨的斗爭,對我們以后學歷史有一些幫助。

中華上下五千年之余,封建千年。始于秦皇,腐于滿清。有高祖斬蛇起義,有漢之明君,有強盛之唐,有元之疆闊,亦有昏庸之清皇。如若不是滿清之廢庸,人權之不等,怎生會使華夏大地飽受滄桑焉?

人民起義,自有其理。中華大地,千年之余。爾等倭寇,速速退去!

吾,自豪為之炎黃孫,來世還做華夏兒!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9)

1905年,斯諾出生于美國堪薩斯城的一個貧苦家庭。他年輕時當過農民鐵礦工人和印刷學徒。大學畢業時,他開始從事新聞工作。1936年6月,他由北平出發經過西安,冒著生命危險進入陜甘肅地區。在西北紅色區域4個月的經歷,給斯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半生的時間寫出了《紅星照耀中國》這一經典著作。

《紅星照耀中國》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神秘面紗,澄清了有關中國共產黨的流言蜚語。斯諾以四個月的經歷為依據,用客觀真實的態度向世界介紹了中國共產黨。

有一次共產黨開了聯歡晚會,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和一些高級干部將領同群眾一起坐在草坪上,毫不在意弄臟了褲子,讓草沾到身上去。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親切和藹。在這些領導人中我最喜歡彭德懷將軍。他聰明敏捷,吃苦耐勞,還很活潑。既有身為將軍嚴肅的一面,又有孩子氣頑皮的一面。作為將軍,彭德懷深得軍心,非常有影響力。六千英里的長征旅途,彭德懷將軍大部分是靠步行走過來的。身為將軍,必定有馬匹可騎,可彭德懷將軍寧愿自己步行,也要把他的馬讓給走累的或受傷了的同志騎,不讓一位將士掉隊,可見其對將士的關心體貼。彭德懷將軍有一件衣服讓他很得意,那是在長征途中打下敵機后用繳獲的降落傘做的背心。彭德懷將軍同部下一樣只有兩套制服,都不佩戴軍銜領證,這就體現出將軍和將士的平等,一視同仁。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真實記錄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歷史,是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紀實經典。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10)

走在新世紀的征途上,沐浴著晨曦的陽光,唱著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樣激蕩。

我的家鄉在黨的沐浴下發生了變化。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潮流在一天一天進步著。原先泥濘不堪的土路,現在成了寬闊平坦大道,高速更加方便人們出行,原先破破舊舊的瓦房被推倒,現在一座座樓房豎起;原先自行車是人們認為最時尚的交通工具,現在有了電瓶車,汽車,小轎車;原先寫信是人與人之間聯絡的方式,而現在,使用手機、電話、電腦的人多的.數不勝數……

原先家里有一臺黑白電視都是很奢侈的,而現在家家都有彩電。原先人們手頭上哪有多余的錢啊,而現在人們都富裕了,可以用于其他的精神享受……

我的家鄉因為在黨的沐浴下才發生這么多的變化,我愛你,中國。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11)

如果以一個美國人的視角來看近代中國的戰爭史是怎么樣的呢?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給出了答案。

在寒假,我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跟隨著斯諾的腳步,我去遍了整個紅色區域,與當時中國工農紅軍的領袖、將領面對面。合上書本,心潮久久未能平靜。在書中我看到了長征過程中紅軍戰士的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看到了毛澤東的質樸純真,愛軍愛民、看到了周恩來的平易近人,溫和爾雅、看到了彭德懷的率真爽朗、吃苦耐勞……

這本書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章節是“懸賞兩百萬元的首級”斯諾記述了林彪的一些生平、他在紅軍大學回答問題的情況、以及一些他觀看了紅軍劇社的表演以及采訪紅軍劇社社長危拱之的一些情況。其中紅軍大學中的將士們將敵人的傳單反過來當作筆記,在以窯洞為教室,石頭磚塊為桌椅,石頭泥土糊的`墻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轟炸的這樣一座“高等學府”中艱苦學習。為什么紅軍戰士能在這么惡劣的環境下艱苦學習作戰本領呢?那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打敗日本帝國主義,解放全中國。

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閱讀著這一本書,現在的我們生長在和平時代,戰爭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我們通過這一張張薄薄的書頁仿佛回到了那個硝煙彌漫的戰場,仿佛看到了共產黨員為革命勝利流下的滴滴鮮血。仿佛感受到他們無私的品德,如今的我們,也有一個共同的夢想:國家富強,社會穩定,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所以,我要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克己奉公的無私,我也要學習他們面對強大敵人不服輸,敢于客服困難的精神。我更要堅定信念,盡力守護祖國,守護這一來之不易的和平!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使我更深地了解紅軍,了解紅色革命。紅軍戰士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建設一個更加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12)

幾張紙輕描淡寫下的一段曲折歲月,卻承載了幾代人濃墨重彩的奮斗青春。我們無法回首親視那段傷痛的歲月,卻可以在此書中窺見一斑。

當時之中國正值兵荒馬亂之際,在北洋政府與軍閥割據不斷交替的混亂統治和日寇野心勃勃的外敵侵略中,一批國人終于在不斷探索中覓得一條共產主義路。幾千幾萬的知識青年被激發出偉大的夢想,又投身民間,激起無數無產階級的一腔熱血和激烈號召,其中不乏有像果敢謙遜的農民學生毛澤東,像法國求學的獨立共產者周恩來這樣的人。他們深信他們的終會造就更豐滿的生活,又為之而奮斗。

有人不遠萬里赴保安,有人年紀尚小就一腔熱血自愿當紅小鬼,有人棄國從共,有人未成家立業先鞠躬報國。他們或義憤填膺,嫉惡如仇,或至死不渝,血戰到底。面對這對中國幾乎是滅頂之災的危難,文人投筆從戎,壯士獻身為國,他們深信革命必勝,自由之花必將盛開。

然而,在博古和李德的左傾錯誤下,紅軍被迫展開了戰略轉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紅軍強渡烏江,攻克泉州,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過高聳入云,白雪皚皚的.大雪山,穿過杳無人煙,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地,紅軍長征播下了革命種子,鑄造了中國精神,打開了革命的新局面。既表現了紅軍的英勇作戰,無私無畏的革命精神,又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堅強意志。

時至今日,長征精神仍照耀于國人,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而長征本身也換了一種方式存在,我們再無需奔波抗戰,奮勇殺敵。但作為新時代少年,我們必要以長征精神為信念,嗜學勤奮,以天下為己任,所欲有甚于生者。傳承紅色基因,讓紅星永照中華,讓中華之風永駐世界之林!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13)

《紅星照耀中國》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在中國考察、采訪、記錄紅軍生活方式和日常習慣、勇氣、毅力的一本書。在記錄長征的過程中,讓我感受到紅軍在長征路上的艱險。在這過程中,有不少人餓死,有不少人因為大草地而失去生命,也有不少牲口也在也起不來了。盡管過程艱難,6000多里的路程。紅軍依然堅持了下去。成功了,為了中國;成功啦,為了紅軍;成功了,為了和平;成功了,為了好日子到來。

毛主席的《七律·長征》詩是這樣寫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我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毛主席帶領紅軍頑強不息,與蔣介石抗爭到底,才換來現在的中國的和平,需要那么多人的犧牲才換來現在的中國,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毛主席作為領導人,無處不關心同志們,對待老百姓們也是沒有身份,沒有架子,有親和力,待人友善。紅軍們經常幫助老百姓,因此獲得了許多民眾的愛戴。在路上,老百姓們也總會幫助紅軍,就算僅剩一口米,也會拿出來幫助紅軍。軍民團結的力量帶來了中國的和平。

和平鴿代表著和平,但也有許多地方仍在繼續開戰,所以我希望和平鴿不僅向往著中國和平,也向往著世界的和平!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14)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是美國的埃德加·斯諾寫的。是埃德加·斯諾在1936年深入中國內部時為世界進行的一場對中國革命的報道,使外國人真實地了解到中國的革命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方式、歷程。

在整本書中,記錄的所有事情是以埃德加·斯諾尋找毛澤東這件事記敘的。在此書中我最喜歡的人,大概就是作者本人,他冒著生命危險,進入陜甘寧地區,為全世界進行了一場報道,澄清了外界對中國革命的誤解。而書中也有介紹毛澤東,彭德懷等領導人的故事。二萬五千里的長征是極震撼的,雖然埃德加斯諾那時并不在場,但他通過他人的敘述也記錄了下來。在這段歷程中,不知死去了多少人,這些人有的被餓死,有的被凍死,有的陷入泥沼,有的滾下山坡,但始終沒有阻斷紅軍堅定的步伐,他們彼此扶持著,為了一個統一的目標努力著,不分彼此,共進退,同生死。

感謝他們吧。因為他們的努力,才會有現在的生活。不要總想著自己失去了什么,未曾擁有什么,而是要想著你擁有著什么,你又獲得了什么。人的一生如此短暫,你做不到灑脫、快活,做不到冷漠旁觀,淡泊名利,無欲無求,那至少要做好你自己,好好的活著。

讀紅星照耀中國感悟讀后感(精選篇15)

如果中國沒有解放,在一個個充滿炮火聲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阿!我想你們都在繁華的城市生活,在吃喝玩樂的時候,誰又想過這些都是怎樣來的呢?這些都是誰得來的呢?這都是工農紅軍得來的。

這幾天我懷著好奇地情緒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勝蔣介石。勇猛戰斗,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忙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這本書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望見有一條長長的藤羅,立刻帶領300多名紅軍戰士用藤羅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還有一個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為共產黨員,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起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之后人!從這兩個故事中讓我明白了紅軍戰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

紅軍的精神,是一筆精神財富,激勵著中國之后人。紅軍將士們為了崇高理想而百析不撓,奮勇拼搏的革命精神。從那里給我的啟示是:我們不能辜負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要勤奮學習,做一個祖國的棟梁,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

178288
国内精品91久久久久